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新摘商業評論,作者|子雨
最近網絡上傳言,試了諸多變現模式都不太順的 Keep,靠着賣獎牌入賬 5 個億。
一枚小小的獎牌,成為 Keep 破局商業化的 " 利刃 "。這背後,是企業迎合 Z 世代營銷的無心插柳,是尋求商業轉型的精心籌謀?還是經營多年後,Keep 終于醒悟,再動人的商業故事描繪,都不如 " 順人性賺錢 " 來得實在。
無論出于哪種考量,都不能否認一個事實:Keep 又 " 紅了 ",主流視野又一次願意把目光聚焦到這家運動科技公司身上。
可是與之前因尋求上市得到關注不同,這一次因獎牌營銷出圈的 Keep,還是沒有成功論證健身是一門有前途的 " 好生意 ",甚至這場熱鬧的喧嚣,也是為小紅書這樣的社交媒體平台做嫁衣。
一、是獎牌,也是社交貨币
" 愛我,就去跑 5.2 KM,送我一枚 Keep 三麗鷗獎牌。"
為了讓更多年輕人動起來,這幾年 Keep 沒少在内容趣味性上下功夫,除上線時令/星座/城市等大量主題挑戰賽,還會根據主題賽發開各種衍生周邊,如虛拟徽章,實體獎牌等,調動年輕人的參與熱情。
其中,制作精美,又有大熱 IP 設計元素的實物獎牌頻頻出圈,籠絡住喜愛潮玩,二次元的年輕用戶的心,也拉升了 Keep 平台的用戶活躍度。三方數據顯示,2022 年 Keep MAU 高峰值達 5200 萬,用戶月均使用時長同比增長 26.4%。
Keep 提交的招股書中也提到," 業績增長與獎牌、虛拟賽事增強用戶忠誠度與黏性有關,未來會推出更多虛拟賽事,提高用戶熱情 "。
Keep 獎牌最獨特的地方在于,不能直接下單購買,用戶必須完成自己報名的比賽才能收到獎牌。對 Z 世代來說,獎牌不僅是用汗水換來的激勵,更是一種社交貨币,承載了他們的情感表達,還可以用來分享和展示。
此前社交平台上就有 " 哥哥幫助妹妹完成比賽;疫情原因被隔離在家,同學幫我跑完的比賽 " 這樣的完賽分享,最火的,還要數配文 " 體育生的浪漫 " 的跑步視頻,抖音平台收獲超五十萬點贊。
與 Keep 獎牌線上火熱形成對比的,是 Keep 線下資本市場的遇冷。9 年 9 輪融資,Keep 輾轉從美股到港股,2022 年兩度遞表港交所,卻還是沒能成功上市。商業模式無法閉環或許是資本市場不接納它的原因之一。
廣告,會員訂閱線上付費,硬件,線下運動空間(Keepland),輕食配送……多元的商業布局一方面擴寬了 Keep 的想象空間,同時也意味着更重的資金投入。2019 年至 2022 年前三季度,Keep 累計虧損 54.37 億元。
聯名 IP 的實物獎牌,可以視為 Keep 一種新的增收手段,也是 Keep 年輕态的戰略推進。2021 年,Keep 官宣易烊千玺為品牌代言人,slogan 從 " 自律給我自由 ",到強調 " 自律給我快樂的自由 ",Keep 努力讓健身這一 " 反人性 " 的運動,多些 " 順人性 " 的趣味。
" 一杯咖啡錢,換一個獎牌,好看不貴,又能發朋友圈,還證明自己曾經健身過 " 完美契合健身小白們的各種需求。而他們,也是 Keep 全力經營的目标用戶。
二、小紅書 " 背刺 "Keep
Keep 最新招股書中,用戶超 70% 年齡在 30 歲以下,且月活用戶中有超過一半的人來自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這是一群不願被定義,對各種新鮮事物抱有極大熱情的人,且願意為自己的喜愛的東西付費。
小紅書與 Keep 的主流用戶畫像有諸多重合。千瓜數據統計,小紅書超 2 億月活用戶中,72% 為 90 後,50% 分布在一二線城市,有超 4300 萬 + 的分享者,是衆多年輕用戶心中的 " 消費決策 " 平台。
諸多品牌通過小紅書這樣的社交媒體去拓展市場,觸達精準用戶。而 Keep 這次能借獎牌再度翻紅,也與小紅書密不可分。
翻閱小紅書,有關 "Keep" 的筆記 52 萬 + 篇,從柯南少年偵探隊徽章、魔卡少女櫻獎牌到海綿寶寶友情獎牌到小喬 · 缤紛樂園徽章……網友們在小紅書上的積極種草,推高了 Keep 的讨論熱度,甚至有不少用戶表示,正是被小紅書上曬的獎牌吸引,才跑去注冊了 Keep。
而 Keep 自己似乎也感受到小紅書在年輕用戶群體中的商業影響力,在小紅書上開設了官方線上活動種草賬号,收獲了 15.6 萬粉絲。
Keep 看中小紅書的種草能力,把小紅書視為吸引流量的重要渠道,也渴求小紅書上 " 高活躍,高忠誠度和高消費力 " 的年輕用戶。根據官方和尼爾森調研數據顯示,小紅書的用戶 63% 是公司或企業機構等精英白領人群,個人月均消費支出能達到 4.1K(不包含房貸,車貸)。
算盤打得響,可這些吸引來的新用戶能順利轉化為平台上的用戶,再轉化為 keep 自有品牌消費用戶的,能有多少?
一位喜歡收藏 Keep 獎牌的用戶曉蘭(化名)所言,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給出回答。她在采訪中直言:" 讓我感覺滿足的不是奔跑時的汗水與肌肉酸痛,而是小紅書破萬的評論和點贊。"
換言之,當 keep 獎牌社交貨币的屬性消失,她的運動熱情,也就消失了。
而且,小紅書在為 Keep 活動種草的同時,也把由 Keep 跑步衍生出的灰産,一并揭露了出來。平台上類似 "Keep 獎牌代跑怎麼弄 "" 大量收 Keep 獎牌 "" 跑步記錄僞造 " 等内容屢見不鮮。這些看到了 Keep B 面的用戶,還會有多大的興趣跑去下載?
一條條評論點贊,印證着比起滿足 " 想流汗的用戶 ",滿足 " 隻想要獎牌,不想做運動的用戶 ",才是那個更大的市場。
另一邊,Keep 自己的數據也表明,平台粘住用戶的能力還有所欠缺。2020 年 3 月,也是疫情比較嚴峻的時候,Keep 曾有高達 850 萬的活躍用戶。時隔數月後發現,暴漲的那群人并沒有很好的被留存住。秋冬之後,Keep 的 DAU(日活躍用戶)又跌回了前一年同期(2019 年底-2020 年初)300 萬左右 DAU 的水平。
2019 年至 2022 年上半年,Keep 月均會員留存率一路走低,從 70.8%、73.3%、71.7% 降到 69.4%。
留不住更多用戶的 Keep,要如何描繪出一個有吸引力的商業故事?
三、Keep 的 " 搶食 " 邏輯
" 健身本來就是一個反人性的事情,我想讓人最快、最便捷、最低門檻開始運動起來,讓大家快速感受到健身的快樂……我其實就是想讓 Keep 作為一個國人的運動啟蒙教練。"
創立之初,Keep 就一直表示要滿足的是 0~70 分的健身需求," 如果再往上走,想達到 80 分、90 分,那可能就是 Keep 潛在的商業模式,幫這部分用戶找到最适合他(她)的健身房與教練。" 創始人王甯以自己的親身經曆,找到了普通人健身的難點和痛點。
通過提供合适好用的健身工具和免費的訓練課程,Keep 隻花了兩年半,就實現用戶數破億。完成初期流量積累後,Keep 的工作重心也開始轉移,從一款記錄運動數據的健身工具叠代為涵蓋健身、跑步、商城、飲食指導、騎行、記步、運動直播等功能的運動平台。
平台的故事好聽,卻不好做。在 Keep 的設想中,初期通過免費線上健身課程引流,再用其他服務(Keepland、消費品、運動硬件等)留住用戶,後期内容由免費轉為付費,同時積極打造自有品牌拉升毛利,構建起完整的運動服務閉環。
但逐一拆解會發現,僅用戶留存率一項就很難做好。Keep 的核心用戶留存率在 2020 年隻有 49.3%,遠低于美國在線健身巨頭 Peloton 的 92%。
這也導緻 Keep 在很長一段時間,不得不投入大量金錢持續拉新。2019 年到 2021 年前三季度,Keep 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别為 2.95 億元、3.02 億元、8.18 億元,占總營收比例分别為 44.6%、27.3% 和 70.6%。
營銷開支不斷擴大,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值卻遲遲上不去。以 2021 年前三季度為限,Keep 的 ARPU 值為每人每月 3.56 元。華泰證券做過統計,Keep 訂閱會員客單價為 12.8 元,單個訂閱客戶獲客成本 473.44 元,以每年留存率 49% 計算,訂閱收入遠不能覆蓋獲客營銷支出。
擴大的 " 剪刀差 " 讓 Keep 背負着愈加沉重的商業化包袱,與此同時,外部競争環境也在悄然發生改變。
Keep 的營收構成中,會員和訂閱付費内容約占三成,自有品牌産品收入占五成,廣告及其他收入占兩成。
這幾年受疫情影響,線下健身房銳減,線上健身需求爆發,資本紛紛重啟對健身賽道的投資。Fiture,互聯網健身房樂刻、超級猩猩均獲得數億元級的融資,并從健身器材、健身房等場景開始切入内容領域。
Keep 不再是滿足健身人群内容消費的唯一選擇,B 站、抖音、小紅書等非健身垂直賽道的玩家,也都在加大健身相關内容的投入,并扶植出像劉畊宏這樣的千萬粉絲級的大 V,分走了 Keep 不少流量。
自有品牌銷售是 Keep 的營收大頭,可已經連續兩年增速都低于整體增速。2021 年,Keep 平均月活用戶達 3440 萬,其中 " 交易 " 用戶的轉化率是 1.06%。這或許代表着 Keep 對用戶的品牌心智滲透不夠。
在運動消費品領域,Keep 的确有着諸多實力強勁的競争對手:Life Fitness、Technogym、Star Trac 是有着多年曆史的頂級品牌,阿迪達斯,耐克,等運動服飾品牌深入人心,華米 OV 智能手機上有提供健身記步類基礎服務的預裝程序,也有在布局手表和手環。
Keep 即便隻想圍繞平台現有用戶做文章,也不容易。
在多次沖擊資本市場都沒成功的前提下,Keep 亟需自證,如何健康盈利,如何持續盈利,如何保持更高利潤的盈利……而這些,不是單靠賣獎牌,就能解決的。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