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nor
利維坦按:
起早、趕路、工作(或是上課)、到晚上也許還有個飯局得參加……經過了漫長而忙碌的一天回到家之後,疲憊不堪的你隻想癱倒在沙發上刷手機,感覺身體被掏空。
這就是自我損耗(ego-depletion)。自我損耗的發生無可避免,因此我們才會通過休息、放松、睡眠來充電。但如果損耗過多,就會導緻我們的精神内耗。
爲此利維坦編輯部與 " 多多讀書月 " 一拍即合,
特拟本篇 " 精神内耗 " 治療書單,對症下藥。
祝你
精神日振,體力健強,
心明眼亮,吃嘛嘛香。
上拼多多,治好精神内耗
本文推薦書目均可在【多多讀書月】活動中獲取
在網易雲音樂搜索【利維坦歌單】,跟上不迷路
人類是充滿欲望并受欲望驅使的動物。因此我們需要通過自我管理來抑制欲望、規範行爲——這需要認知、情感等多方面的心理能量協同努力。
然而自我損耗理論認爲,人的心理能量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就像肌肉既可以迸發出力量,又會因爲使用過度而産生疲勞。
早在 1998 年就有一項實驗驗證過 " 自我損耗 " 效應的存在:抵制過巧克力誘惑的受試者,往往更難完成一個高難度的拼圖任務。研究人員推斷,這是因爲抵制美食誘惑這件事對個人的心理資源造成了消耗,使其更容易後繼無力。 [ 1 ]
© davidkanigan
有限的意志力被耗盡,人便容易感到疲憊。我們經常被鼓勵調動意志力來克服任何挑戰,但這樣做卻可能讓我們在真正需要的時候失去控制。
而如果習慣性地思慮過多,大腦便會一直處于滿負荷運轉狀态中,早早地被榨幹。
" 我剛是不是說錯話了 "," 他到底什麽意思 "," 這可怎麽辦 " ……
如果讓這些思緒在腦中循環反複——盡管你什麽都沒有做成,也可能很快耗盡心理能量,這就是所謂的 " 精神内耗 "。
© tenor
本文希望從心理、哲學、文學、科學四個角度出發,推薦一些或許會對 " 精神内耗 " 有所幫助的書。
首先是心理學方向的兩本推薦,這會有助于你覺知自己的想法,了解自身。
***
心理學與生活
[ 美 ] 理查德 · 格裏格 / 菲利普 · 津巴多
《心理學與生活》旨在介紹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之所以推薦這本,不僅因爲它是在世界範圍内都廣受贊譽的心理學經典教材頭牌書,更因爲相較于其他心理學讀物來說,它在專業性與趣味性上達到了良好的平衡,是普通人了解心理學、了解自己的優秀讀物。
自 1937 年首次出版以來,此書已經更叠到了第 19 版,著名心理學家菲利普 · 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就是主導斯坦福監獄實驗的那位)則是在第八次改版時加入,爲本書的專業性保駕護航,澤被後人。
心理學是關于個體行爲與心智過程的科學研究,對心理上發生的事情進行描述、解釋、預測和幹涉。通過此書學習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有助于梳理産生精神内耗的前因後果,找到一直被忽視的 " 深層病因 "。
了解自己,是解決内耗的第一步。
" 請讀者抵制住誘惑,不要用本章所學的新知識判斷你的朋友和家人是否有病。"
——《心理學與生活》第十四章,心理障礙
智慧樹
[ 瑞士 ] 卡爾 · 榮格
這裏的《智慧樹》,不是少兒節目裏長智慧果的那棵,而是瑞士精神病學家卡爾 · 榮格(Carl Gustav Jung)在 1967 年首次出版的著作。
樹的意象之于榮格的精神分析理論,就像冰山之于弗洛伊德。書的前半部分,榮格收錄有 32 幅來自榮格的病人的樹意象繪畫,并結合診療過程對每幅繪畫都加以分析闡釋,以此作爲對人類心理世界的探索實踐;後半部分則是榮格對樹作爲精神分析原型意象的解讀,涉及神話、曆史、宗教、煉金術等諸多領域。
榮格《紅書》中所繪制的一些幻象。© artinwords
榮格在而暮之年所著的回憶錄中曾寫道:"我總覺得人生如同從根莖上長出來的植物,其本真的生命隐而不現,蘊蓄于根莖中。" 可見樹的意象對其理論架構的重要性。
在這本書中,榮格将樹的意象視作每個人的内心投影,爲讀者詳細分析了心理能量與生理能量之間的神秘關聯。"你的潛意識指引着人生,而你卻稱其爲命運。" 唯有當我們将自己的潛意識具像化,才能跳出内耗、掌控自身。
本書可啓發對内在心靈的深刻洞察,提供更深度、更本源性的心理健康指導,能開胃健脾,填精補髓,乃居家旅行必備良品。
經驗心理學的任務,不是去闡釋或證實這個原型可能具有的形而上學意義。
我們隻能指出,在夢和幻想等自發的精神産物中,是同樣的原型在起作用,并且在原則上,一遍又一遍地産生紮根于本土的同樣形象、意義和價值觀。
任何一個公正地研究上述一系列夢境因畫的人,都會相信我的結論是正确。
——《智慧樹》卷二,樹象征的曆史與解讀
努力工作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将工作倫理視作人類道德的一部分,不假思索地将其奉爲圭臬;一種是在問清自己 " 爲什麽 "、" 圖什麽 " 後的理性選擇。
如果沒有思索過這些問題,就很難不被價值觀裹挾着前進,意義感逐漸流失,内耗也就此産生。
下面這兩本哲學小部頭,或許可以幫助你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
何爲良好生活
陳嘉映
" 我該如何生活 " 是貫穿所有人一生的問題。是按照家庭、社會所期許地那樣活成一個模版?還是遵從自身欲望活出百般自在?
我們的一切行爲都是出于怎樣的價值标準判定?而這些标準又是如何引導我們做出決定的?
陳嘉映老師的這本書未必直給解決方案,但提供了一種誠實思考的方式參考,平實、細膩、明亮而又準确的語言能夠引導人内觀自己的生活,嘗之有味,服之有益。
對自我誠實,是跳脫出内耗的一劑猛藥,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生命的意義那時不是個問題,這種意義自然而然地跟人們在一起,在他們的作坊裏,在他們的田野裏。每一個職業都創造出了它的思維方式,它的存在方式。一個醫生跟農民想得不一樣,一個軍人跟一個老師的舉止不一樣。"
爲什麽處在實踐傳統之中," 生命的意義就不是個問題 " 呢?粗說,因爲意義不是想出來的,不是論證出來的,而是被感受到的,通過生存和勞作的直接性感受到。
在實踐活動中,人的整個生存,包括他的德性,跟他的勞作結合在一起,并通過他的勞作跟一個興趣—勞作共同體結合在一起。而當傳統瓦解,業行轉變爲職業,職業要求于個人的,不是他的整個的人,而是他在特定崗位上的效用。
個人不再作爲整體的人通過他所屬的實踐傳統與社會相關聯,他的性情、德性跟他的 " 效用 " 隔離開來," 生活的意義 " 漸漸成爲一件主觀的事情,而一旦意義成了主觀的事情,就等于沒有意義了。
——《何爲良好生活》第四章,實踐中的目的
西西弗神話
[ 法 ] 加缪
人性裏有一種本能,在無序中找尋秩序,在無意義中找尋意義。但事實卻是:人生未必具備意義,世界也沒有義務讓自己被世人所理解。人與世界的這般對立,最終構建出了最大的荒謬。
© pictorem
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因其傲慢與虛僞而被施下懲罰,永遠重複着推石頭的行爲,最終成爲無意義循環的代名詞。加缪卻認爲,西西弗是荒誕的悲劇英雄,是充實而幸福的。
" 人們必須想象西西弗是幸福的 ",因爲 " 攀登高峰的鬥争本身就足以填滿一個人的心靈 "。
精神内耗源自無限循環的自我拉扯。但西西弗的身上卻暗藏着抵抗虛無主義的力量。人生無意義,所以更值得一過。
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隻有一個,那就是自殺。判斷生活是否有價值,無異于回答最基本的哲學問題。其他一切問題諸如世界是否有三個維度,思想有九個還是十二個範疇都在其次。這些不過是遊戲;人們首先要做的是回答問題。
——《西西弗神話》,荒誕與自殺
***
心思細膩、情緒敏感的人更容易患得患失,也更容易陷入精神内耗中。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精神内耗也是我們在找尋更好結果的過程。糾結也好、焦慮也罷,如若不是高标準、高期望在背後作祟,可能早就不複存在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适度的内耗又何嘗不是行路的動力。
文學則可以是路途中的休息站,讓人短暫忘卻煩惱。下面推薦的兩本文學作品氣質迥異:一本寫的是在路上的旅途,一本寫的是靈魂深處的獨白,但都曆久彌新,能讓旅人從中汲取養分。
禅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 美 ] 羅伯特 · M. 波西格
戰後的幾十年裏,東方哲學在西方十分盛行。凱魯亞克在《達摩流浪者》的扉頁上寫着 " 獻給寒山子 ",披頭士到印度冥想修行做專輯…… 1974 年出版的這本小說十分符合那樣一種時代氣質,我們在其混搭的标題中就能清楚感受到。
作者羅伯特 · M. 波西格(Robert M. Pirsig)先是攻讀了生物化學,在參軍期間接觸到了東方思想後則前往印度,系統學習了東方哲學,最後又回到美國繼續他的哲學研究。因此在他的文字中,不乏有物質與靈性相互嵌套的精妙之處。在他看來,機械的運作原理也好,哲學的辨析論證也罷,都無外乎理性的範疇。
一邊與 11 歲的兒子共同踏上漫長的騎行之旅,一邊在内心世界探索現代文明與自我之間的主客體關系,找尋關于人生意義的答案。" 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不關心它,而想去做别的事。"
希望這場文字之旅能夠給你帶來一些啓示。
佛陀或是耶稣坐在電腦和變速器的齒輪旁邊修行,會像坐在山頂和蓮花座上一樣自在。如果情形不是如此,那無異于亵渎了佛陀——也就是亵渎了你自己。
——《禅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第一部分
波西格和他的兒子。這張照片拍攝于此書出版的六年前。© William Morrow/HarperCollins
孤獨是迷人的
[ 美 ] 艾米莉 · 狄金森
詩人艾米莉 · 狄金森(Emily Dickinson)被視爲現代主義詩歌的先驅之一。她自 25 歲開始棄絕物理性的社交,在隐居生活中孤獨寫詩 30 年,且終身未婚," 直到青苔爬上我們的嘴唇,覆蓋我們的姓名。"
當一個詩人選擇離群索居,大概也就意味着她不再需要向世界、向未來索取什麽。她去世的時候留下了近 1800 首詩稿,生前卻隻發表過 7 首短詩。就像她寫道的那樣:" 這是我給世界的信,因爲它從來不寫信給我。"
狄金森的詩歌關于死亡、不朽、美學、自然與超驗主義。在其所居住的、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不大的房子裏,狄金森有足夠的時間與自己對話。内省、靈動的文字中暗藏着與自我相處的強大力量。
更安全的方式,我猜想,是将靈魂
置于窗台之上
那裏存放着生靈的眼睛
對陽光毫無戒心
——《孤獨是迷人的》,在我的一隻眼失明前
***
自我是上演内耗的唯一劇場。
在大大小小的決策中自我拉扯,在形形色色的思慮中逐漸擰巴,有時隻是因爲相信自己的選擇有着其實并不存在的重要意義,或者是偏執地認爲自己的言行一直在被觀察與打量——換句話說,自我關注過剩。
本部分推薦的兩本科學讀物分别關于細微的苔藓植物和宏觀的亘古宇宙,尺度跨越很大,因爲世界本身就很大——意識到這點将有助于緩解因自我意識過多而産生的精神内耗。
當和自己玩變得不再好玩,建議多看看窗外的世界。自然界是最好的老師。
苔藓森林
[ 美 ] 羅賓 · 沃爾 · 基默爾
作爲最細小的植物,最容易被忽視的生命,苔藓卻早在四億年前就征服了這片曾經荒瘠的原始土地。
苔藓身上暗藏着時間的秘密,是純粹與優雅的結合體,它們提供了一種生活的典範,以微笑的身軀在意想不到之處連接世界。
© medium
本書作者羅賓 · 沃爾 · 基默爾(Robin Wall Kimmerer)是當代國際苔藓研究權威,同時也是北美印第安原住民的後裔,深谙與自然的相處之道。我們可以從這本極富詩意的自然文學中讀到對生命的敬畏與個人主義的消弭。
當你再次感到被内耗,不妨嘗試将自己交給自然。
我堅定地懷抱這樣的願景:不久的将來,我們能找到自我節制的勇氣,擁有像苔藓那樣生活的謙卑。到那一天,當我們懷着敬意向森林緻謝,我們也許就能聽到森林回應的聲音,它在向人類表達感謝。
——《苔藓森林》
量子物理如何改變世界
[ 意 ] 卡洛 · 羅韋利
區别于其他專門介紹量子理論的書的晦澀難懂,本書同時也在挖掘量子理論中所包含的思想,以及我們如何依循這些思想來構建對世界的認知。
與經典物理不同,量子理論最離經叛道的一點便是普遍的不連續性,颠覆常識與直覺認知。這一觀點對時間的有無、世界的本質直接發起沖擊。
就像你所看到的天空藍,隻是你的感受而非客觀的藍,當現實不似你所見,而客觀世界也不再客觀,那日常裏的憂慮又是什麽?
© tenor
本書引導讀者領略宇宙與自我之間的鴻溝,真實與虛假之間的暧昧,從而減少因精神内耗而産生的焦慮和擔憂——導緻精神内耗的諸多事宜的确是個問題,但未必有你以爲的那麽重要。
順帶一提,作者卡洛 · 羅韋利(Carlo Rovelli)的另外幾本書比如《時間的秩序》、《現實不似你所見》、《七堂極簡物理課》也很值得一讀。
對 " 我們不是獨立自主存在的實體 " 這一事實的理解,幫助我們把自己從依賴和受折磨的狀态中解放出來。正是因爲生命變化無常,正是因爲不存在任何絕對實體,生命才具有意義,才難能可貴。
——《量子物理如何改變世界》
***
開卷有益。大概兩年半之前,拼多多首次發起了 " 多多讀書月 " 這項大型知識普惠行動,從作家到發行公司,再到出版社,拼多多聯合了書籍相關的各個行業,建立億元級的讀書基金,隻爲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平價正版好書。
今秋這次,已經是第六季。
除了繼續投入億元級的讀書基金,增強官方補貼力度之外,這次讀書月還增設了" 編輯薦讀 " 和 " 旅行閱讀間 "兩大闆塊。前者彙集了 20 家知名出版社、圖書品牌的圖書編輯爲廣大讀者精挑細選的 20 本熱門好書,後者則是根據下半年密集的假期場景篩選出來的、适合 " 閱 " 度假期的好書。
在第一季讀書月活動開始的同時,知識普惠也被拼多多确認爲長期戰略。通過每一季讀書月的如約開啓,每一冊平價好書的切實補貼,每一場 " 爲你讀書 " 的抵達現場,拼多多用 " 至拙 " 的方法,進一步推動 " 平價好書 全民悅讀 "。
點擊進入下方小程序,搜索 " 多多讀書月 "
就可以跳轉活動頁面
找尋你所需要的答案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活動書籍 -
- 有獎互動 -
評論區留言你最近讀到的好書
獲得分享的快樂
[ 1 ] .pubmed.ncbi.nlm.nih.gov/9599441/
文 / 山賊燒
校對 /tim
本文基于創作共享協議(BY-NC),由山賊燒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爲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加星标,不迷路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