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大家可能有看到一則新聞:截止到 7 月底,理想搭載魔毯空懸的 L 系列車型累計交付量突破了 20 萬輛。雖說這 " 魔毯 " 二字曾一度引起了一些争議,但相信大家也都必須承認,理想的确在 " 普及 " 空懸這件事上做得相當不錯。
畢竟 2022 年全球搭載空氣懸架的新車也就售出了 69 萬輛,理想汽車目前已經成爲了全球空氣懸架車型銷量最大的品牌。甚至理想的兩家空懸供應商孔輝和寶隆,出貨量都已經分列全球的第一和前三名。
空氣懸架這個曾經高高在上的配置,已經随着我們國家新能源車的發展走進了平常百姓家,包括蔚來、小鵬、極氪、騰勢、岚圖等品牌都推出了搭載空氣懸架的車型。雖說搭載空懸的車是越來越常見了,但似乎不少人它的了解卻比較少,也有一些誤區,所以今天就來和大家簡單聊聊一些關于空氣懸架的事情。
一、 空氣懸架到底指的是什麽?
很多人都知道空氣懸架是個高級的 " 好東西 ",但它到底長什麽樣,和傳統的機械懸架有什麽不同、好在哪裏卻都不太清楚。
我們平常說的懸挂系統,不管是麥弗遜、雙叉臂、扭力梁還是多連杆式,其實都是由多條拉杆 / 連杆、彈簧和減震器這三大類部件所構成的,隻是布置和連接的方式和結構各有不同而已。
各種懸挂結構的優劣就不展開講了, 先講講彈簧和減震器這兩個東西。
我們在家用車上最常見的就是繞成一圈圈的,叫螺旋彈簧。簡單來說, 彈簧的剛度決定了懸挂系統的 " 軟硬 ",彈簧自身的長度則決定了車身的離地高度。玩過改裝的朋友都知道,如果隻是想讓車身更低趴,更換一套短彈簧是最簡單便捷的方法,而如果想讓懸挂更 " 硬 ",那就可以換上更大 "K 數 " 的彈簧。
而像圓筒形長長一條的那叫減震器,俗稱 " 避震機 ",是通過金屬圓筒内的液壓油、多個單向閥和極其複雜的油路來提供不同的阻尼,從而控制車身上下運動的快慢。
螺旋彈簧和減震器都是需要根據車身重量以及車型的風格定位(舒适 / 運動)來進行匹配和設定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 調校 " 了,是非常考驗底盤工程師的功力的。
所以各位可以看到,彈簧的設定是非常重要的,既能決定 " 軟硬 ",也能決定 " 高低 "。但機械彈簧一旦做好,這兩個特性就固定下來不容易再改變了,普通的減震器也一樣。
但人們總是很貪心的,都想 " 既要又要 ",例如在平整的鋪裝路面上希望車身更低懸挂更硬,有更好操控性;在野外颠簸的路上車身可以更高,懸挂也更軟,有更好通過性的舒适性。
這時候聰明的工程師們就想到了利用空氣能壓縮的原理,設計出利用一個尺寸可變的氣囊,來替代螺旋彈簧的作用。所以一開始這也叫做 " 空氣彈簧 "。
後來随着設計不斷改進,現在家用車上的空氣彈簧和減震器都采用了一體化的設計,成爲了我們現在所說的空氣懸架,而爲了更好适配空氣彈簧的性能變化,現在基本上主流車型的空氣懸架也都會采用 CDC 可變阻尼減震器。
二、買車就要選帶空氣懸架的版本嗎?
如果大家能看明白前面的内容,就自然很容易了解空氣懸架的優點了。所以像理想 L 系列、蔚來 ES7/8、極氪 001/009、小鵬 G9 等帶空氣懸架的版本,車機系統裏都提供了車身高度和懸挂軟硬的選項,讓駕駛者可以根據自己口味和場景需求來選擇不同的設定。
而如果沒有空氣懸架的版本,即使也搭載了 CDC 可變阻尼減震器,例如理想 L 系列的 Air 版本、蔚來 ES6 等,就無法調節車身的離地間隙了。
得益于智能化技術的進步,空氣懸架技術現在也有了更多的玩法。
由于現在很多新勢力品牌都非常注重技術自研,所以把過去獨立的空氣懸架控制器整合到了車身 / 底盤的域控制器之中,不但對懸架的控制更加快速和精确,也可以支持 OTA 升級,通過不斷優化算法,提升空氣懸架的性能。
前些天理想發布了理想魔毯空氣懸架™ 2.0,通過新增了車身穩定算法,新增了運動魔毯模式;而此前蔚來 ET7 也通過 OTA 升級了空懸的性能表現。
所以講,搭載 " 智能空氣懸架 " 也将會成爲日後的新趨勢,會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如果空氣懸架能和高階駕駛輔助功能相結合,或能日後更好利用激光雷達、攝像頭等傳感器,做到提前感知路面情況并提前做好懸架的調整,那或許能再次提高舒适性的天花闆。
當然了,事物總有兩面性。
配備空氣懸架當然有衆多優點,也有更多的想象空間,但就底盤性能表現上,又或者大家最常用的城市日常出行場景來講,空氣懸架卻未必代表一定就會優于其他機械懸架的車型,而雙腔甚至三腔的空懸,表現上也未必就一定優于單腔。
這個就像做菜一樣,更好的食材理論上可以做出更美味的菜式,但這個前提是需要有個同樣出色的廚師。但如果廚師能力不足,就可能會浪費了好的食材,甚至還不如好的廚師用一般食材做出的菜好吃。
懸架表現好不好,其實更看重工程師的調校水平,而非單純硬件上的參數比拼。更何況每個人對舒适性、操控性的要求和評價标準也不完全一樣。
所以除了考慮差價以及自己的實際需求之外,我也建議大家在選車的時候,最好都親自去試駕體驗一下。雖說帶 OTA 功能空懸日後還可以有優化的空間,但也不能完全把希望寄托的 OTA 的上面。
例如這次理想在魔毯空氣懸架™ 2.0 裏新增的運動魔毯模式,主要是爲了減少加速和刹車時的俯仰,以及變道過彎時的側傾,目的依然是提升乘坐的舒适性,而并非要讓 L 系列車型能變身成爲一台适合激烈駕駛的性能機器。
在我試駕過這麽多新能源車後,我覺得對于那些十分看重舒适性的用戶,帶空懸的車型無疑是首選的,但如果你更在乎駕駛樂趣,又或者心心念念想日後能改裝一下,那可能機械懸挂會更适合你了。
2023/8/9
技術解讀
by 韋熙宇
↓快幹 T 恤上新,滿 200 立減 20 ↓
↓随時購買,都享福利價↓
↓點擊進入 大家車商城 選購好物↓
↓點擊前往提問 更多大咖爲你解答↓
覺得好看的話
請多多 " 三連 " 支持我們吧
左下角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