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實現價值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流通。
曾經,統一"度量衡",實現度量标準化,商品可以廣泛流通,極大促進了經濟發展和貿易交流,奠定了中華文明繁榮的基礎。
如今,作爲驅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激發數據價值正成爲新的時代命題。而因場景而異,諸多因素影響之下,數據流通面臨着标準化和定價難題,甚至比"度量衡"的統一更複雜。與此同時,企業數據質量、管理意識不同,供需雙方之間還存在着巨大的隔閡。此外,讓流通與應用場景無縫對接、簡化流程、降低交易成本也挑戰重重……
爲了解決上述問題,更好地激發數據價值,國家層面,通過出台政策,以及成立相關主管部門等舉措,有序地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進程。
10月25日,國家數據局正式揭牌。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簡稱"數據二十條")對外發布,構建了數據基礎制度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組織架構上數據要素組成爲單獨的部門,可見其重要程度。"阿裏巴巴集團副總裁、瓴羊CEO朋新宇認爲,"以數據促進融合發展"是國家數據局成立的核心思想之一。"前幾年的政策大多是爲了确保企業、國家的數據安全,讓隐私得到保護。更多是在‘踩刹車’,如今政策環境成熟的情況下,國家數據局的成立有望起到數據‘發動機’的作用,驅動企業間數據流通。"
企業層面,随着企業對數據的需求快速萌發——企業不僅關注自身内部的"域内"數據如何被更好地使用,還更加關注如何獲得、應用好企業外部的"域外"數據,用這些數據驅動企業尋找新的增長點。
不過,現階段企業間的數據流通還存在兩個比較現實的痛點:一個是企業想分享自身數據,幫助行業的同時,增加盈收,但其他企業不敢用也不會用;另一個是企業想要别的企業數據,但拿不到。"企業間的數據流通需要一個有公信力的、有豐富數據應用經驗的第三方平台。" 朋新宇"一語道破"了現階段企業間數據流通的最大需求。
如果說數據自身的價值是本體的話,那麽能否流通融合,簡直就是數據的靈魂。
如何讓數據在這套複雜的平台内自由流通并實現閉環?憑借多年數據中台建設經驗,從數據治理起家,由阿裏巴巴最懂數據的團隊成立的瓴羊,經過一年探索,拿出了一個新産品——瓴羊港,希望能夠成爲問題的一個答案,去觸及一下數據的靈魂。
阿裏巴巴集團副總裁、瓴羊CEO 朋新宇
朋新宇将企業應用數據的成熟度分爲三層:第一層,企業開始利用數據結合業務場景;第二層,企業開始進行并重視數據治理;第三層,企業開始嘗試企業之間數據的交換和流通,"瓴羊港要做的,就是幫助企業實現企業間數據的流通。"
根據這個成熟度分層,瓴羊用了不到兩年時間,搭建了自己的産品矩陣——基于阿裏巴巴的數據中台經驗幫助企業進行數據治理,讓企業實現内部多流合一,解決數據應用統一問題的"瓴羊One",以及今天推出的,爲了解決數據内外融通的問題的瓴羊港。
如果将數據類比"電",瓴羊One就像"電器",瓴羊的數據中台就是"電站",瓴羊港就是"電網","并非人人都需要電站,但實現便利地随需‘上網買電’,是數字經濟時代必然的趨勢。"朋新宇說。
對于企業而言,瓴羊港希望打造的是一個數據的電網、數據的樞紐,其意義不僅是助力企業實現數據交易,更重要的是搭建一個數據互聯互通、數據分享的平台,讓每個字節的數據都可以激發出更大的價值。
由此,钛媒體聯席CEO劉湘明和阿裏巴巴集團副總裁、瓴羊CEO朋新宇(花名:小芃)聊了聊數據流通願景下瓴羊産品構建的初衷、難點和未來。
融合,數據流通的"下一站"
钛媒體:你怎麽解讀最近發布的數據相關政策,以及國家數據局的意義?
小芃:近來的政策,包括成立國家數據局,其核心思想就是——以數據促進融合發展。
前幾年發布的數據相關的政策,都是爲了讓數據不出問題,确保數據安全,确保隐私被保護,都是在"刹車"層面做的工作。但在發動機這個層面,一直在感覺有這麽一個實際的發動機的模型,但是實際沒有運作起來。
從今年上半年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經濟的發展可以看到,以數據促進融合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主題,也是國家數據局的核心工作,更具體來說,可能是數字科技促進融合發展。此外,國家數據局下面有五個小組,其中就專門有一個組是數據要素組,這非常關鍵。
過去,國家出台的更多的是政策、法律,關注基礎設施等方面,但國家數據局成立後,第一次把數據要素交由一個實體組織去承載,我相信這個部門的業務目标、政策目标、政府對它的預期會越來越清楚,把發展任務真正落實到一個具體部門時,進展就會快很多。
钛媒體:2022年,瓴羊提出DAAS服務體系,實現了三流合一(數據流、工作流、商業流),經過一年的磨合,在企業側應用過程中有哪些新的需求和痛點?
小芃:從瓴羊成立之初,貫穿瓴羊發展曆程的一個使命,就是"讓數據更普惠、讓商業更智能"。
沿着瓴羊的使命,能看到瓴羊最初從阿裏巴巴獨立出來的時候,是帶着中台的思路,希望通過中台的建設,讓企業内部數據工作效率更高,讓數據更普惠。
與此同時,瓴羊在去年推出瓴羊One,目的是幫助在多平台做生意的商家實現數據的整合、同步,不管是營銷、産銷、客服,還是宏觀分析側,實現多渠道、多平台能一站搞定,All in One,從而讓數據更普惠。雖然發布上線才四個月,但是可以看到市場的機會和需求巨大。
瓴羊在和商家聊多個平台做生意的問題時,也發現商家有新的需求和新的機會。
首先,不論是商家自己管理數據,還是在多個平台做生意,都是圍繞商家自己的業務領域内的數據。我們前面談的所有的事情,不管是數據管理,還是數據集成,都是企業内部的數據管理、分析、應用。
但目前互聯網人口幾近飽和,傳統的營銷拉新的方式已經不能實現新的增長,市場存量競争激烈的形勢之下,必須做精細化運營,比如拿到競争對手拿不到的,或者沒有服務好的客戶,這時就要用到企業外部數據。
但是現階段,在企業獲取外部數據時,存在兩個新問題:
第一個是企業想要的外部數據,對方不給。比如商圈、人群分析數據。
第二個是企業不知道還有公共數據資源可用。國家數據局成立後,數據要素将實現市場化,這些數據也将陸續打開。據瓴羊不完全統計,在政府層面開放的這些數據種類超過幾萬種,但是目前能用好的、被用起來的寥寥可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企業不知道還有這些數據可用。
企業希望用外部數據做融通、做混合計算,促進融合發展,但實現起來非常難。因此,瓴羊在這個階段推出瓴羊港,就是希望讓有需求的企業能夠用到外面的數據。
钛媒體:從三流合一到跨企業之間的數據流通,瓴羊是怎麽想和怎麽布局的?
小芃:可以具體從三個部分來看,第一部分是市場,第二部分是客戶(商家),第三部分是瓴羊。
首先,從市場發展來看,企業内部的數據能夠三流合一之後,他産生了要去和别的企業數據進行融通的需求和想法,這是大勢所趨,也是國家成立國家數據局的原因。
9月底,我去國務院下屬的某個機構開會,當時有位領導類比說:如果40年前土地作爲要素驅動社會近30~40年的增長的話,我們希望下一個4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是用數據來去驅動社會的增長。我們已經從市場層面看到了數據必須去實實在在給社會、民生、企業帶來真真切切的幫助。
從市場角度來看,這些數據隻有流動起來,才能夠把市場轉起來。
第二,在存量競争的時代,企業必須對自己服務的客戶有更豐富的認知,将技術利用好,生産出符合客戶和市場需要的産品。這部分能力依靠老經驗、老模式已經無法實現,企業需要發現過去看不見的藍海,挖掘原來接觸不到的信息和數據。
今天,有了數字化手段,如何将消費者、商家研發、生産質量等數據聯通起來,對商家來講非常重要,能有效促進内部的增長。
第三,爲什麽是瓴羊?過去的十幾年,瓴羊的團隊用自己的數據能力服務阿裏巴巴,幫助各個業務在不同的階段,找到不同的發展動力,找到不同發展的變軌動力,這也是瓴羊成立的由來——把這些能力從原來服務阿裏巴巴到服務社會。
瓴羊的布局,如果以數據類比"電",可以分爲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各個企業都在用的數據分析、數據看闆、數據營銷,一個房間一盞燈,而且亮度和覆蓋面也很窄,還不夠先進,算是煤油燈時代。第二個階段是有柴油機發電時代,能讓上百個房間同時實現照明,而且亮度非常好。相當于企業數據使用能夠自給自足。第三個階段才是真正便捷用電的時代,通過集中式發電以及電力樞紐實現源源不斷的電力供應,從點亮電燈,到冰箱、彩電等家用電器,真正繁榮豐富起來。
三流合一是讓企業更好地用數據,瓴羊港是讓數據在企業之間更好地流通,是一個數據樞紐、數據流通、流通港灣。
比如,近期很多人關注氣象數據,以往這些數據獲取難、成本高,同時數據質量參差不齊。瓴羊要做的就是:不僅讓企業用好數據,而且同時能讓企業的好創意被證實、被驗證,通過把社會的數據連起來,形成一個流通的網絡。
钛媒體:目前來看,企業應用數據的成熟度可以分幾個層次?
小芃:這是一個沒有标準答案的問題。數據的應用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不停地思考數據應用如何更好、如何更準、如何更快、如何更加有價值。
我分成三個層面:第一層,企業有沒有去做分析和使用數據。企業是否清楚地知道分析、決策、營銷、客服等環節的數據情況,有沒有讓數據在業務的各個場景和環節中成爲必備的支撐?
第二層,企業有沒有去治理數據。随着企業分析和使用的數據越來越多,數據的存量、種類、格式、結構化、非結構化等體系和挑戰就會非常多,如果企業不能有意識地進行數據治理,最終數據應用可能是一團亂麻。現在我們看到很多大企業、國央企,都已經把數據治理作爲很重要的大課題在推進。
第三層,就是數據的交換與流通。這将決定企業的商業格局、治理格局和競争格局。沒有流通就像閉關鎖國一樣,隻有流通,才能把企業的能力和外面的能力拉平,企業才能把好的東西吸收進來,才能把企業自身好的東西在市場上換來更好的價值。
此外,爲什麽很多企業的數據治理是治完又出新問題,沒幾天又換其他的系統?在談應用成熟度之前,更重要的是:企業内部有沒有設立一個像國家數據局這樣的組織,即專屬的數據部門,而且這個部門要像國家數據局一樣是放在發改委下面,而不是放在财務、法務等部門下面,這必須是"一把手"眼皮底下的部門。具備這些條件的企業,在面向未來時勝出的概率是最高的。
钛媒體:數據資産入表讓更多企業看到新的增長機會。從"小白"企業走到可以進行數據交易,可以形成數據資産,要經曆哪幾個階段的工作?
小芃:總的來說,場景治理和組織是很關鍵的。
數據資産入表的第一步是得有數據資産,有數據資産的前提是,得有場景生産的數據資源,這是最核心的。這裏最關鍵的是:企業有沒有用好數據。比如互聯網用戶增長、金融風控等場景中,有沒有用上數據,作爲設計業務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這才是第一步。
第二步,要根據場景來設計,數據治理能力要跟上。因爲數據和其他的有形資産不一樣,它是用得越多,産生的新數據就越多,進而又能發揮出更大的價值,這是一個自生長的過程,也是一個複雜系統。就像考試,首先要知道考哪一科,在既定目标之下,用正确的方法,不斷反饋和改進。
第三步,必須要有單獨的數據團隊,專人專崗做數據工作,這樣才具備從數據資産走向數據資産入表、走向數據交易的這些必由之路。
钛媒體:此前,你用一把紡織品企業用尺子的案例比喻當下的數據标準化。除此之外,企業數據治理還有哪些問題?
小芃:這是一家做高端運動戶外緊身褲的企業,整個廠房的尺子都是一個品牌,是老闆專門找廠商以500塊一把的造價定制的。選用最好的度量衡,保證在裁剪的第一個環節就不出錯,到中間熨燙,到縫制,都不能出現一毫米的誤差,才能保證到客戶那一側的完美。從數據角度來看,這家企業就是數字化的企業。
對我們目前的企業,要真正做到像這家服飾公司一樣先進的模式,要重視三個層面的問題。
第一個是思維。傳統企業轉型到數字化,或者未來必須切換到數字生态的話,必須做好至少五到十年的思考。這家企業老闆爲了客戶最佳體感專門找廠家定制的500塊一把的尺子,不允許出現一毫米的誤差,這就是一種長期投入的思維。
第二個是架構。這家企業在二十年前就采購了一套非常先進,也非常昂貴的自動拼裁剪系統,解決了人工操作不标準的問題。
第三個是組織。操作這套系統的是個老師傅,他管理着所有裁剪師,憑借多年的經驗去進一步完善整個體系。如果沒有組織人才,再好的思維和系統都無法讓企業在數字化時代活下去。隻有組織實現自生長、自學習,才能夠去突破原來的壁壘,進入業務核心的轉型和升級中,才有可能保證企業成功。
爲數據搭建"港灣"
钛媒體:瓴羊港名字的由來?
小芃:顧名思義,瓴羊港就是做一個數據服務樞紐,能夠讓不同的企業可以把自己的數據"停泊"在這裏,更重要的是能夠在這裏找到企業數據的價值,發揮數據的價值,能夠讓自己的數據被其他企業所用,變現數據的價值。
瓴羊希望這個價值和數據資産入表形成呼應,由此也會解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何對數據定價?數據不能通過體量、條數、存儲大小來定價,隻能通過場景來定價,就是使用,根據需求情況而定價。
钛媒體:瓴羊港适用于什麽樣的企業?瓴羊港能提供什麽樣的實際價值提升?
小芃:一是企業,基于自身業務發展數據,需要借由更豐富的數據源支持自身業務發展的快消、服飾、汽車、消費電子、家居等行業客戶。他們有一個痛點,就是買不到數據,買不到好數據,買不到合規合法的數據,同時買不到性價比好的數據。
二是數據提供商,擁有合規的數據源,并希望參與到數據流通和數據應用構建發揮數據價值的數據提供商。
三是生态服務商,通過數據提供商的合規數據源授權,基于服務企業客戶的需要,希望參與到數據流通和數據開發和建設等環節,幫助其客戶達成業務增長的目标。
例如,在服務鮮花直播産業帶品牌商家時,由于鮮花産地物流在昆明等南方集中産地,在直播電商場景下運輸鮮花到全國各地會有一定的損耗值,爲避免運輸過程中的損耗,北交所上市的國内領先電商 SaaS 軟件開發及銷售服務商美登,将聯合瓴羊一起,通過瓴羊港提供的天氣數據融合物流線路時效數據,結合溫度濕度對鮮花品種的影響效果,提前預測意外天氣情況對業務的幹擾。預估可幫助美登所服務的供應鏈商家至少減少1%以上的貨損率,幫助美登履約服務效率提升。
此外,我們還在和杭州數據局、餘杭區數據局等各地相關政府部門合作,挖掘公共數據的價值場景,比如把315的數據做成一款服務産品,提供給品牌制造商,他們能及時了解産品反饋,這就是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的例子。
钛媒體:客戶需要做好哪些準備才能用好瓴羊港?
小芃:上述三類客戶,供方、需方、中間的技術提供方,每一家的準備可能會不一樣,但還是要有一些共性。
第一,必須有數據組織、數據的人才隊伍。而且,這個隊伍要非常專業、非常獨立、非常明确,不是打零工的。像數據科技類企業,有很多(跟瓴羊)合作的企業,直接成立一個組織,對接瓴羊。一些傳統企業,有些企業要麽沒有,要麽組織的能力還不夠,這是當務之急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必須回歸到企業的本質,内部梳理清楚場景。瓴羊也會提供這類咨詢,幫企業鎖定、定焦,在哪些地方先切入,哪些地方後切入。
第三,必須有一個寬容和試錯的心态。有些事情至少要嘗試兩三次才能找到成功的方法。或者反過來講,才能證明原來的思路想法有一些是不對的,不能期待一次就能押中寶。
钛媒體:你怎麽定義瓴羊港和數據交易所的關系?
小芃:從能力邊界來講,數據交易所重點在交易,而瓴羊港重點在流通,可能有交易,但更多還是用場景去促進企業用好數據。目的不是買賣數據,而是讓數據用在企業裏面實現價值、實現增長。
從人力結構來說,數據交易所有很多技術專家、法律專家;瓴羊港也有技術專家、法律專家,但是最大的部分是産研,即行業專家。
從商業視角,我希望瓴羊港裏面的數據可以進入數據交易所,數據交易所的東西能夠進瓴羊港,希望成爲一個商業合作、商業聯盟的關系。
钛媒體:客戶使用瓴羊港的付費方式是怎樣的?
小芃:所見即所得。例如企業要用一個天氣數據和企業資質數據,直接下單訂購,這個數據立馬就能放到企業應用、企業洞察等場景中開始使用。目前流程上已經把開通賬号、授權充值、數據加載這些過程全部省掉了。現在瓴羊港還在持續改進中,未來會是一個非技術的、通過拖拉拽就能實現的業務。
钛媒體:瓴羊港和瓴羊One是一個什麽關系?在瓴羊構建的DAAS體系服務中又扮演什麽角色?
小芃:我們的思路非常清楚,就三個定位,瓴羊One,幫助企業用好數據,我們稱之爲"電器";瓴羊的數據中台,幫助企業治理和管理數據,稱之爲"電站";瓴羊港被稱之爲"電網"。
瓴羊One可以是個電器,可以用自己的發電站、自己的中台去發電,去使用好瓴羊One。但是,它同時也可以在瓴羊港裏面調用别人的數據,能夠讓瓴羊One用的更好,反向,通過瓴羊One沉澱的數據可以放在中台,也可以放在瓴羊港去交易。所以二者形成一個互爲握手、互爲需要和互爲滲透的關系。
可以說,瓴羊One是"電器"的集合,瓴羊港是"電網",瓴羊的數據中台是"電站"。電器是Saas,電站是Paas,電網就是數據的交換平台,裏面有交換,有分享,也可以用錢去做交易。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要"電站",但是所有的企業都要"電器",所有的企業都需要"上網買電"。
我希望瓴羊港的邊界更寬,有樸實的部分,有商業的部分,也有公共屬性的部分,而不僅僅是把它做一個數據的交易的平台,去考慮它的收入和投資利益的成本。
钛媒體:剛才你也談到了"電站"、"電網"的區别,是不是意味着未來除了瓴羊One的客戶,其他應用的客戶,包括其他的應用也能夠接到瓴羊港裏面來用?
小芃:對,我希望是這樣。瓴羊One的特色還是偏向于消費品這樣的大品牌、泛零售的客戶。其他比如說一些制造業企業不用瓴羊One,但它需要數據流通時,可以用瓴羊港,但同時它的數據也通過自主的數據流通方式給到使用瓴羊One的企業去用。
瓴羊下一步
钛媒體:隐私計算等技術是否會成爲未來企業實現數據驅動的必選項?
小芃:未來所有企業實現數據驅動的必選項是數據流通。隐私計算是一個工具,其能力一定會和更大的場景去融合,比如說營銷、風控、客服話術流轉等場景。還會融合在數據生産使用的鏈路中,如采集、數據分析、脫敏、壓縮和建模等。
瓴羊有全套的數字化工具。除了工具之外,還有訓練需要的數據。除了工具和要訓練的數據之外,我們還有用工具的人,這是瓴羊的一些不一樣的優勢。
瓴羊提出的"三材"理論中,第一個是器材,隐私計算隻是器材裏面的一種,除了隐私計算,瓴羊還有數據采集、數據計算、數據分析、數據治理、數據建模等等,在器材層面更豐富。第二個是耗材,比如瓴羊港自帶的數據資産,以及公共數據資産,還有一些第三方的數據資産,它(瓴羊港)不單單是一個工具。第三個是人才,包括數據服務商和瓴羊自身,這些人能夠去幫助企業,在一些場景裏面去用好某一個工具,其中可能包含隐私計算,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技術。最終去嫁接企業的業務系統,或是升級業務系統,讓業務産生價值。
钛媒體:确保用戶安全,瓴羊港還做了哪些工作,是否還有其他技術?
小芃:瓴羊有一整套隐私計算、安全屋等采、建、管、用的方案。此外,"技術"分兩類:一類是計算機技術,比如隐私計算技術等;還有一類是非計算機的,如法務的"技術"、法律的"技術",政策的"技術",如何把法律變成一個軟件是一個技術,如何把政策變成軟件是一個技術,以及如何把一些專家的思維進行轉化也是技術。
瓴羊還有一些智庫,我們希望未來建設一個自生長、自運營的生态系統。我不希望把這個生态系統定位成爲交易所,更不希望把瓴羊港定位成交易所,要看到數據的生态。數據的生态裏面就是産學研,要能夠把他們背後那些所打引号的技術變成在瓴羊港上能夠給别人利用的能力。隻要是客戶和市場需要的,我們都會囊括進來,同時把這些技術發揮壯大。
钛媒體:未來瓴羊港的商業模式,靠什麽實現盈收?
小芃:現在講商業模式還早。目前我們至少能看到幾類:應用、資源、技術服務。
第一類是應用,用了哪些數據,能夠帶來的價值的增值的部分,其實就是定價的錨點,應用是賺錢的。
第二類是資源,數據放在瓴羊港裏,别人來調用、計算是用瓴羊的資源。
第三類是技術服務,服務商幫助企業去包裝、挖掘、放大數據的價值,提供技術服務。
钛媒體:未來人力的服務會不會成爲瓴羊港的一個服務?
小芃:對,這會成爲一項很重要的服務。人才很重要,能看懂數據價值的買手,數字技術服務商需要,買家需要,賣家也需要。未來我們一定會演變成幾類人才,不同價值分層和領域都會有不同的人才。
钛媒體:結合數據要素市場化的趨勢,瓴羊港未來産品定位發展,瓴羊布局又如何?
小芃:第一層是 Data Saas,瓴羊One,對應的是讓企業用好數據;第二層是Data Paas,瓴羊數據中台,是讓企業管好和治理好數據,未來和數據資産入表相關;第三層是Data Exchange,瓴羊港,是實現數據的流通,從而促進融合發展。這三個方向都有巨大的市場空間,瓴羊也會堅定地往這三個方向去夯實。
钛媒體:現在瓴羊港上有哪些領域數據體系已經構建比較完善,未來計劃在哪些領域繼續拓展?
小芃:瓴羊港現在還位于初期階段。我遇到兩類很典型的場景:一類是我想要用的,别人不給。即便給了,我也不敢用;一類是我可以給别人的,别人不知道我有,也不敢要。
這兩個場景就類似于一層窗戶紙沒有捅破,彼此間少了信任,就像兩座孤島。關鍵是缺少一個具有公信力的可信第三方平台。這個平台上應該是各方都有公信力——市場有公信力,企業有公信力,從技術上、法律上和政策上可以被公證,可以被審計。我們希望瓴羊港能夠成爲行業、市場裏這樣一個真正公立的、可信第三方的數據流通樞紐。它不僅僅是一個數據交易平台,更是一個有着不同類型數據服務的樞紐。
這件事情我覺得才剛剛開始,預計以三年爲周期,才能看到這個市場一個大的裂變,這是一個未來的計劃,要持續把瓴羊港這個平台,在這個行業裏面我們做一點貢獻,做一個真正的場外流通的平台。
這個平台如果像淘寶一樣,一定會有雙邊的買家和賣家,在供給側,瓴羊希望能夠把一些公共數據和有公共數據的一些機構、企業引進來,他們現階段可能缺少技術,缺少運營,缺少人才,我們幫助這些企業、機構在瓴羊港裏面"跑"起來。
在需求側,我希望在瓴羊港裏面做一個數據的速動,企業隻要有想法,把問題提上來,我們會聚攏需求,通過需求去驅動供給,通過供給去找需求,驅動這個市場繁榮起來。
钛媒體:基于瓴羊港要實現的功能和願景,未來應該會需要很多合作夥伴共建生态繁榮,這部分未來會如何做?
小芃:供方、買方和數據技術提供商三個部分都很重要。
我非常期待構建更好的數據人才生态。這應該是從學校開始培養無縫對接企業需求的技術人才,而不是就業以後由企業再去培養。比如數據分析能力就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工具、數據模型工具、算法工具的使用,實現能力培養。瓴羊也會和高校、職業培訓機構以及社會上的服務商合作,共同推動數據人才生态建設。
(本文首發钛媒體APP,作者 | 張申宇,編輯 | 蓋虹達、劉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