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豹變(ID:baobiannews),作者:高宇哲,編輯:邢昀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近日,23 歲的主播淩達樂,自曝月入 500 萬、帶貨 7 個月收入 3500 萬引發關注。
淩達樂的曾用名爲 " 鹿哈 ",一年以前,他與黃子誠、易烊幹玺、王二博等人成立内娛山寨男團 "ESO 男團 ",這批來自農村的 00 後男生,因爲模仿明星 " 硬蹭 " 流量,雖然在 2022 年夏天多次登上熱搜,卻一度落得人人喊打的局面。
當時,這個從名字到外形,都透露出濃濃山寨氣質的組合,被網友們稱爲拼夕夕男團," 涉嫌不當競争 "" 打擦邊球 "" 無底線 " 各種質疑不斷。到 2022 年 8 月,ESO 全員先後改名,這場鬧劇也終于收尾。
在被指責不當競争後,改回本名的淩達樂曾回應稱," 羨慕這些明星,出身好,有背景,自己也在努力讓觀衆看到更好的作品 "。一年之後,淩達樂雖然沒有爲觀衆帶來眼前一亮的作品,但也帶來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收入數據。
從被 " 驅逐 " 的僞頂流男團到 " 月入 500 萬 " 的網紅主播,這個靠模仿明星成功變現的普通人,真的能被複制嗎?
一、從農村 00 後,到月入 500 萬
" 今天買了套房,花了 1100(萬),買了個寫字樓,花了 600 多(萬)一點 "。9 月中旬,淩達樂在自己的直播間透露。
對此,有人表示疑惑," 盜版的這麽有錢?"
與如今住豪宅、開豪車形成鮮明對比,曾經的淩達樂隻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孩子,他曾在工廠、理發店、奶茶店等多個地方打工,也曾嘗試以自己的本名發布短視頻,卻并未激起太大的水花。
給他帶來啓發的,是偶然一次改變發型後,評論區有人說他像明星鹿晗。于是,他将名字改爲鹿哈,并開始模仿鹿晗唱歌跳舞。改名之後,淩達樂的視頻播放量,在好的時候能達到上百萬,甚至有很多鹿晗的粉絲,抱着愛屋及烏的心态,給他點贊。
走出了山寨明星的第一步,并未給淩達樂帶來清晰的發展路徑。直到同樣模仿明星的黃子誠因爲與明星黃子韬連麥獲得高贊,淩達樂邀請黃子誠一起做直播。随後,山寨明星的團隊不斷擴大,淩達樂與另外幾人正式組成了 ESO 團隊。
該團隊最壯大的時候,共有 7 名成員。或許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這個玩鬧性質的山寨組合,會引發後來的一系列事件,緻使全體成員隻能 " 改頭換面 "。
這其中,作爲山寨天團的發起人,淩達樂的轉型卻踩在了風口上。他的主戰場仍留在抖音,在方向上從娛樂直播轉型爲電商帶貨直播,品類聚焦在低價零食。
打開淩達樂的賬号,共擁有 675.6 萬粉絲。在商品櫥窗中,銷量較高的有 9.9 元一袋的鹌鹑蛋、4.9 元一袋的紅薯幹、19.9 元的巴旦木奶棗等,此外還有椰片脆餅、新疆烤核桃等。産品價格基本集中在 10 元 -50 元之間,低價的優勢在于可以降低消費者的決策成本,利于提高産品銷量。
自今年 4 月帶貨以來,淩達樂的粉絲數量一路猛漲。有粉絲告訴《豹變》," 最開始他的直播間隻有幾百、幾千人,才幾個月的時間,現在場場 10 萬 +"。飛瓜數據顯示,過去 30 天他共直播 16 場,而在他自曝收入後,一度有 20 萬人同時觀看直播。
在品類豐富的低價零食中,淩達樂最受歡迎的兩款産品是奶棗和無骨雞爪。以售價 9 元 -39 元的卡滋樂巴旦木奶棗爲例,銷售額在 1000W-2500W,如果按照抖音平台 30%-40% 的傭金分成比例,僅這款産品,淩達樂至少能賺到 300 萬 -400 萬。
在平台上,可以看到很多淩達樂的直播切片,直播過程中,他幾乎是邊吃邊播。有粉絲認爲:" 他很會抓住機遇,從 ESO 單飛就赢了,直播一直在吃也很拼,一口一個哥哥姐姐讓大家别刷禮物很有禮貌,在帶貨主播裏算好的了 ";也有人表示:" 他吃那個奶棗,一顆接一顆的塞,一分鍾都看不下去 "。
無論淩達樂的直播風格如何,從人氣和銷量來看,他都已坐上财富增長的快通車。除直播帶貨外,淩達樂還搖身一變成爲 MCN 機構老闆。
據企查查顯示,今年 2 月,其成立長沙淩達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實控人和大股東均爲本人,ESO 前組員 " 王二博 "(後改爲趙大博)成爲旗下簽約主播。此外,其于今年 1 月成立了個人工作室,經營者也是淩達樂本人。
從素人 00 後到明星山寨主播,淩達樂的 " 黑紅 " 似乎抓住了流量密碼。從最初走紅到轉型吃播,他都幸運地踩中了明星和時代紅利,但淩達樂的路徑可以複制嗎?
二、山寨明星,成流量密碼?
淩達樂已成爲山寨明星的代表,他也在進一步嘗試建立帶貨矩陣。但目前來看,旗下主播并未表現出太大潛力。
抖音平台中 " 淩達樂傳媒 " 的所屬主播展示中,有 " 兔兔餓了 "" 吃貨小毅 "" 趙大博 " 三位。
目前帶貨數據最好的是 " 兔兔餓了 "。據飛瓜數據顯示,兔兔餓了近 180 天直播 134 場,直播間銷售額在 1000 萬 -2500 萬元之間,直播間場均觀看人次爲 48.6 萬,直播間客單價在 0-10 元之間。
值得一提的是,淩達樂最新一條短視頻發布于 8 月 26 日,正是他與 " 兔兔餓了 " 的官宣視頻。雖然這條視頻被質疑爲 CP 炒作,但 CP 捆綁确是網紅圈慣用提高熱度的手段。
同樣作爲前 ESO 組合成員的 " 趙大博 ",在過去 30 天内直播 25 場,累計銷售額在 100 萬至 250 萬區間。
未來,很難判斷淩達樂的發展走勢如何。但從旗下主播的綜合業績來看,淩達樂想要在簽約達人身上,複制自己的成功路徑,也存在較大難度。
從 10 月初,淩達樂出現在另一位前 ESO 組合成員 " 張子誠 "(在組合中用名 " 黃子誠 ")的直播間,兩人從之前的鬧翻到再度合體,也帶來一波流量。從兩人透露的信息看,張子誠目前也加入了淩達樂的 MCN 機構,成爲帶貨主播中的一員,其所賣産品與淩達樂也高度重合。
此前,張子誠曾一度消失在互聯網,今年 2 月開始嘗試帶貨,據蟬媽媽數據顯示,他過去 30 天内累計銷售額在 2.5 萬至 5 萬,按照 30% 的傭金計算,收入僅 7500 元左右。兩人合體的直播中,淩達樂表示," 張子誠之前沒賺到什麽錢。"
張子誠此前的直播成績也反映出,并不是有熱度的山寨明星就一定能跑通直播間帶貨模式。月收入 7500 可能才是主播們真實的常态。
近日,"95% 的主播月入不到 5000" 的話題登上熱搜。在直播的大勢之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等聯合編制的《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與短視頻)行業發展報告(2022-2023 ) 》,給出數據:截至 2022 年末,我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主播賬号累計開通超 1.5 億個,以直播爲主要收入來源的主播中,95.2% 月收入爲 5000 元以下,0.4% 的主播月收入在 10 萬元以上。
對比淩達樂月入 500 萬的造富故事,真正屬于普通人的劇本是月收入不足 5000 元。
事實上,在 ESO 橫空出世之前,長沙直播圈就已經有多個 " 山寨天團 ",包括山寨版易烊幹洗、蔡澤坤、華晨灰等。他們都曾短暫地在互聯網上吸引流量,但這些山寨成員的後續發展卻讓人唏噓。
" 聲量 " 最大的 ESO 組合中,模仿權志龍的 " 權酷龍 " 已經銷号退網,模仿張藝興的 " 張藝西 " 也已查無此人。而山寨組合 "TS" 中模仿華晨宇的劉淩碩,現仍在抖音直播跳舞,但觀看人數寥寥,粉絲僅 1600 人。
他們之中,也有人像淩達樂一樣嘗試直播,效果卻不如人意。曾經山寨王俊凱的 " 王俊卡 ",目前已停更超兩個月,其賬号内已經不顯示産品櫥窗。據了解,過去 180 天内他曾多次直播,但場均銷量較低,不知目前的停更是否爲接下來的直播策略做準備。
以人氣和數據作爲衡量标準,這些山寨素人仿若昙花一現,還沒來得及留下自己的名字,就已經再次消失于互聯網。而當流量不再眷顧,他們與素人并無任何差别,不僅難以留住用戶,自己的人生路徑也很難有太大改變。
三、争議較大,MCN 态度謹慎
明星高仿号層出不窮,但這條路似乎越走越窄。
一方面,山寨明星的門檻越來越低,影響也較爲負面。十幾年前的早期山寨明星多活躍于線下商演,還未形成規模化的批量生産,對于商家來說尚具備商業價值;随着互聯網時代到來,明星高仿号被批量複制,甚至從 " 模仿 " 走向 " 假冒 ",已然變成一種撈錢套路。
另一方面,當大衆審美不斷提高,山寨明星的活躍周期越來越短。在短視頻平台,山寨明星随處可見,從 " 山寨版四大天王 " 到年輕偶像團體。這些模仿明星的素人,愈加低齡化、娛樂化,模仿僅限于外形,卻少有真正的内涵,難以和受衆建立情感連結。
抓住用戶的好奇心理,他們雖然會獲得關注,但難以持續。例如巅峰時期的 " 範爺冰 ",擁有 83 萬粉絲,百萬人觀看直播間,後因被範冰冰告上法庭而人氣大跌;還有 " 小馬雲 " 範小勤,曾經邀約不斷,後又一夜間銷聲匿迹。
此外,他們還缺乏可持續的變現能力。模仿林心如的 " 夏紫微 ",此前幾次被平台封号,因爲擔心侵權而改名後,收入隻能靠直播打賞,如今人氣大不如前,也沒有新的變現路徑;貴州 " 王寶弱 " 曾嘗試直播帶貨,但目前抖音作品僅剩 6 個。
山寨明星被視爲獲得流量與關注的捷徑,但業務模式卻存在根源性的弊端。
某 MCN 機構負責人告訴《豹變》:" 淩達樂的這個事件,有一個過程,用現在的說法就是質疑他,理解他,最後想成爲他。一開始讓人讨厭,模仿自己的偶像,還要賺别人的錢;到中間會覺得這麽努力的小夥子,模仿也隻是個手法,隻要貨好,掙錢就掙錢吧。所以回到機構角度,完全可以複制這樣的路線 "。
但淩達樂具備自身優勢,包括長相讨巧等這種特點無法複制。整體來看," 山寨達人對于 MCN 機構是一把雙刃劍,一旦押錯寶,可能連自己機構的名聲也沒了,甚至牽連機構的其他達人。"
無憂傳媒經紀人告訴《豹變》:" 這類達人自身存在兩類問題,第一是前期争議大,自身有争議,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第二是打造的周期比較長,山寨達人越來越多,其中一部分的内涵和質感都一般,對于 MCN 機構來說,既有風險、成本也很高 "。
" 這種達人類型有一定風險,包括法律風險、信任問題、品質不确定、明星形象受損以及市場健康發展受阻等,雖然可能帶來短期流量,但是很難長期發展 ",經紀人 CC 對《豹變》表示。
不難看出,MCN 機構在簽約明星山寨類達人時都有所顧慮," 直播是要賣産品給用戶的,山寨達人很難真正建立起與用戶的信任感。"CC 補充道。
的确,淩達樂銷量最好的奶棗,就有消費者反饋," 他的産品價格不是最低的,而且奶棗外面的那層奶非常薄,不會再購買 "。
由此可見,直播帶貨雖然有一套核心玩法,但關鍵在于産品本身。除山寨明星外,也有更多網紅湧入直播行業,但放眼整個賽道,卻遠不如看上去那般光鮮。
山寨明星并非流量密碼,帶貨也不是所有人的歸宿,流水的主播裏,隻有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直播間才能走得更長遠。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豹變(ID:baobiannews),作者:高宇哲,編輯:邢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