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 年冬春交際時,一種傳播力極強,人、禽、畜通吃的流感病毒,H1N1,在美國堪薩斯州悄悄蔓延,并最終在一個軍營中爆發。當時正處一戰期間,病毒跟着美軍士兵來到了歐洲大陸。
此時參戰各國都在盡量壓制壞消息,以維持士氣,而中立的西班牙沒有這種需求,所以忠實詳盡地記錄了這場殺死了上千萬人的人間慘劇。于是這場起源于美國的流感大流行,最終被陰差陽錯地命名爲 "西班牙流感"。
在 2009 年,H1N1 再次引發全球大流行,把剛上大學的汪花生送進了校醫院隔離了 7 天,你當年可能也沒逃過。
直到現在,H1N1 仍然在人類社會中 " 陰魂不散 ",成爲了季節性流感的 " 常駐嘉賓 " 之一。
都給了人類這麽多年時間了,爲什麽我們還是掐不住流感?
視頻版
↓↓ 看完這個視頻就知道了 ↓↓
↑↑ 信我,真的超級好看 ↑↑
圖文版
能感染人的流感分爲甲、乙、丙三類,其中甲流最複雜最難對付。除了俗稱 " 豬流感 " 的 H1N1 病毒,還有 H2N2、H3N2、 H5N7 等各種甲流病毒。它們的 H 和 N 種類不同,所以後面的序号不同。而 H 和 N,一個負責帶路,一個負責跑路,是病毒感染細胞的兩個關鍵角色。
病毒要傳播,需要在宿主細胞内複制自己的遺傳物質,合成蛋白質外殼,再逃出細胞尋找新的感染對象。
當新制造出病毒逃出細胞時,會順便從宿主細胞上 " 扯走 " 一塊細胞膜,裹在自己的蛋白質殼外面,這叫做 "包膜"。這層包膜上,有兩種由流感病毒産生的特殊蛋白質," 血凝素 " 和 " 神經氨酸酶 "。血凝素,就是 H 蛋白;神經氨酸酶,就是 N 蛋白。
N 負責跑路,在流感病毒完成增殖、逃出細胞時,N 會切斷病毒與宿主細胞的聯系;H 是 " 帶路黨 ",它負責與細胞表面的蛋白質唾液酸結合,幫助病毒進入宿主細胞。
當人體内的免疫細胞識别到面熟的 H 和 N 時,就會産生抗體,對抗病毒。但問題是,流感病毒恰巧擅長改頭換面。
你應該聽說過,大部分病毒的遺傳物質是 DNA ,隻有一部分病毒的遺傳物質是單鏈的 RNA,其中就包括流感病毒。
它複制時使用的 RNA 聚合酶缺乏校正活性, 大約每複制大約一萬個核苷酸就會出錯,很容易突變。
所以流感病毒主要的變異方式之一,叫做 "抗原漂移"。其實就是在增殖時會出現一些微小的基因突變,日積月累,就會導緻 H 和 N 發生變化,讓人體内原有的抗體失效,讓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感染流感。
有時," 抗原漂移 " 甚至還能改變病毒的宿主:比如早期的 H7N9 隻能感染禽類,并不能傳染給人,但是在發生抗原漂移後,就變成了一種可以感染人的病毒。
除此之外,流感病毒還有另一種更麻煩的變異方式,叫做 "抗原轉變"。流感病毒的基因組有節段性,當不同亞型、基因型的病毒同時感染一個細胞時,還可能發生基因重配,讓 H 和 N重新組合,制造出一種新的病毒。
曾經肆虐全球的 H1N1 病毒,曾和禽 H2N2 病毒重配,轉變成了新的 H2N2 病毒,并在 1957 年引發了一輪大流行;
之後這個 H2N2 病毒又和 H3 禽源病毒發生重配,形成了新型 H3N2 病毒,并在 1968 年再次引發了一輪大流行。
2009 年全球大流行的甲型 H1N1 病毒,也是抗原轉變的産物,它來源于禽、豬和人的重配株,當時全球絕大多數人對它都沒有免疫力,那時的流感疫苗也不能提供有效保護。
抗原轉變,隻發生在甲型流感病毒中;而抗原漂移,會發生在所有流感病毒中。在它們的催化下,曾經不會感染人的病毒,也可能突然傳給人;曾經流行過又消失的毒株,也可能改頭換面再次降臨。沒完沒了。
由于流感病毒的變異過于頻繁,所以想要一針疫苗 carry 全場是不現實的。流感疫苗得年年打,而且具體打哪種,還得看當年流行哪種毒株。
好消息是,就跟天氣預報似的,世界衛生組織搭建了一個 "全球流感監測和應對系統",來預測可能流行的流感病毒種類,并且每年兩次,爲南、北半球分别推薦疫苗。
壞消息是,就跟天氣預報似的,它不一定準……過去幾年間,世衛組織就曾數次預測失誤。
雖然如此,接種疫苗還是很有用的,尤其能降低老人、孩子的重症和死亡率。由于接種 2 – 4 周後,人體才會産生具有保護水平的抗體,所以最好在各地流感流行季前接種。
那什麽時候是各地的流感季呢?這得看你住哪兒了。
根據這項 2013 年的研究,我國北緯 33 度以北的省份,通常每年會在 1 – 2 月流行;北緯 27 度以南的地區,會在 4 – 6 月流行;那夾在中間的地方呢?有點難,因爲一年之内會出現兩次甲流高峰,分别在 1 – 2 月和 6– 8 月。
在過去的這些年間,流感每年仍然能造成幾十萬的超額死亡。隻是過去幾年,更加狡詐的新冠風頭正盛,以至于連流感都被連帶着壓住了一些。
如今新冠剛消停一點,流感又如期而至。它們跟人類漫長的共處還要繼續,以至于我們實在是寫不出什麽正能量的結尾,真是煩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