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财經 作者:武佩璇 周立
2023 年 7 月 8 日,易方達、廣發基金、富國基金等頭部公募打響了 " 降費潮 " 第一炮。截至目前,已有 65% 的公募機構步入降費隊伍。
公募基金行業已走進第 25 年,産品規模從 0 發展到 27 萬億元。近十年來,互聯網渠道的強勢崛起助推行業規模屢創新高,基金公司和代銷機構們爲了搶奪投資者的注意力也開始進行 " 内卷 " 的低價競争。
在傳統費率持續下降的趨勢下,不僅是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銀行、券商及第三方銷售機構等渠道方的銷售思路,都正在改變及創新。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從 0 到 1 的破冰之路
據當時媒體報道,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0 年開放式基金銷售總額的 60% 發售于銀行渠道,31% 是基金公司直銷渠道,券商渠道占比 9%,第三方銷售渠道近乎爲零。
" 管理費、認購費、贖回費,銀行都要分一杯羹,我們去銀行推産品,人家就是‘上帝’,那個時候除了銀行去哪裏找有大量潛在客戶的渠道?" 有着近 20 年基金從業經驗的公募 " 老兵 " 林旭(化名)對時代财經回憶道。
此時距中國公募基金行業起帆已 10 年有餘,銀行依然牢牢把持着基金的銷售渠道。
實際上,2004 年證監會頒布《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時,就已經明确提到了獨立基金銷售機構這名新 " 玩家 "。但當時的要求頗爲嚴格,申請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牌照注冊資本不低于 2000 萬元,且必須爲實繳貨币資本,也不允許自然人參股,并且要求員工中取得基金從業資格的人數不少于 30 人,且不低于員工總數的二分之一。
當時市面上僅有一家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天相投顧。或許天相投顧自己都沒想到,這種沒有競争對手的市場,竟然維持了 7 年之久。
直到 2011 年證監會發布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修訂版)》,放寬了準入資格、增加了基金銷售的 " 增值服務費 " 内容,也爲基金銷售支付結算作了規範。
文件頒布後,天相投顧董事長林義相激動地發了一條微博:" 好消息,近十年的孤獨快要結束了,希望新的銷售機構能夠健康成長 "。好買财富創始人楊文斌跟帖:" 後十年結伴而行。"
林義相當時的微博。圖片來源:網絡
這是基金銷售渠道的前半場 " 戰役 ",各路玩家才要悉數登場。2012 年,好買财富、諾亞财富、衆祿投顧、東财顧問(天天基金)四家機構獲得證監會頒發的首批第三方基金銷售牌照。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2012 年末,市面上已經有了 18 家獲得公募代銷牌照的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和證券投資咨詢機構),2016 年則達到 108 家。而後監管機構嚴管公募代銷機構牌照,2017 年至今,僅獲批了 9 家。
分化和逆襲
走過了 2012 年前的 " 銀行大一統 " 年代,2013 年市面上出現了一個爆款産品——餘額寶。這款産品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基金行業的格局。
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讓第三方渠道中的 " 流量派 " 看到了希望,移動互聯網時代迅速來臨,互聯網大廠來勢洶洶。螞蟻基金 2012 年就拿到了公募代銷牌照,京東、騰訊和百度也在 2016 年~2018 年陸續拿到了公募牌照。
互聯網渠道分化了第三方代銷機構,很多沒有流量積累的品牌,此刻還在做研究基金的 " 苦差事 ",希望給予投資者專業指導,另外再發展高淨值客戶,賣私募産品,例如好買财富和天相投顧。
變現也是此時代銷機構的生存難題,好買财富在 2014 年虧損了 1532.24 萬元。
林旭告訴時代财經:" 其實一直到 2018 年,我們還是以‘打下’銀行爲主,互聯網渠道不那麽強勢,合作比較容易,我們自己也在嘗試做電商,但是除此之外的一些第三方代銷機構,我們基本沒接觸過。"
中國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5 年~2017 年,商業銀行的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基本維持在 24% 左右;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保有規模則從 2.14% 緩慢上升至 3.84%,到 2019 年升至 11.03%。
2015 年 -2019 年公募基金各渠道規模變化。圖片來源:中國基金業協會
在經曆了 2014 年~2015 年的一輪大牛市後,市場後續發生的劇烈變動讓機構和普通投資者猝不及防,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出有投顧意識的第三方機構。
盈米基金成爲這個階段的 " 先行者 "。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的 2023 年第二季度股票 + 混合公募基金銷售規模排名中,盈米基金排在第 22 位,而排在它前面的獨立基金銷售機構隻有三家,分别是螞蟻基金、天天基金和騰訊子公司騰安基金。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表明建立出行業認可的投顧品牌對第三方渠道的重要性。
近日,盈米基金相關負責人對時代财經表示,過往的代銷機構主要是賣方角度和立場,在機構以傭金收入爲目标的傳統産品銷售模式中,可能會引導投資者的頻繁買賣行爲,加劇了 " 投資者不賺錢 " 的現象。
其認爲,後資管新規時代,資管産品打破剛兌,實現全面淨值化,由于投資者申贖行爲不可控,因此,淨值化産品的收益并不等于投資者真實賬戶的持有收益。" 如何做好投資者賬戶的淨值 " 成爲現下行業發展的重點。
前有申購 " 價格戰 ",後有管理 " 降費潮 "
中國公募基金代銷渠道的格局變化主要依賴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而當分 " 蛋糕 " 的人越來越多," 蛋糕 " 本身的大小也随之發生變化,從渠道端的申購價格到基金公司的管理費用,難以避免地發生了 " 内卷 "。
随着公募基金的銷售渠道不斷拓寬,公募基金市場規模也在不斷壯大。與此同時,琳琅滿目的基金産品也讓投資者們挑花了眼。
于是,從 2013 年 6 月證監會放開基金公司費率規定開始 ,各路基金公司爲了 " 搶客源 " 摩拳擦掌,多渠道出現基金産品申購費 " 價格戰 " 現象。從以往的四折下降至一折,甚至還出現零申購費的優惠。
基金費率優惠疊加牛市的推動,讓不少中小投資者選擇助力基金事業發展,短短一年半時間,基金市場規模從 2013 年 7 月的 2.56 萬億元飙升至 2014 年 12 月的 4.54 萬億元,規模接近翻番。
在規模化效應之下,部分公募基金繼續主動開展 " 讓利基民 " 的行動。自 2016 年以來,公募基金不同類型的費率也處于整體下行狀态:主動權益型基金平均管理費率從 2016 年年初的 1.4819% 降至 2022 年年初的 1.4569%;同期債券型基金平均管理費率也從 0.6209% 降至 0.4464%。
不過,近年股市波動,新發基金普遍遇冷,投資收益不理想。公募基金公司備受争議," 基金公司賺錢,廣大基民虧錢 " 成爲普遍現象。
2022 年 9 月 15 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見》,其中第八條提到," 鼓勵證券、基金、擔保等機構進一步降低服務收費,推動金融基礎設施合理降低交易、托管、登記、清算等費用。"
于是,在那一年裏,部分基金在國家鼓勵之下繼續下調費率。如,富榮貨币市場基金的托管費率由 0.10% 降至 0.05%,下調 50%;偏股混合型基金南華豐淳混合,管理費率從 1.20% 降至 1%;平安新興基金産業 LOF 的管理費率更是從 1.50% 降至 0.60%。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2 年年初至費率改革前夕,主動權益類基金的平均管理費率其實處于上漲态勢,這或源于 2022 年高費率主動權益類基金的爆發。據時代财經統計,2022 年共有 1028 隻主動權益類基金新成立,其中有 969 隻基金管理費率高達 1.50%,從而拉高了該類基金的平均管理費率。
而在剔除 2022 年和 2023 年的新基金後,上千隻老基金中僅有寥寥數隻基金下調費率。所以 2022 年年初至 2023 年 7 月 8 日,主動權益類老基金平均管理費率僅微微下降,從 1.4569% 降至 1.4562%。
不過,自 2023 年 7 月 8 日易方達、廣發基金、富國基金等頭部公募打響 " 降費潮 " 第一炮以來,不少公募機構火速跟上降費隊伍,使得主動權益型基金的平均費率大跳水。
" 降費潮 " 源于證監會的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工作方案,其中提到主動權益類基金的管理費率、托管費率将統一降至不超過 1.20%、0.20%;此外,新注冊産品管理費率、托管費率分别不超過 1.20%、0.20%。
官網顯示,8 月 18 日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答記者問時提到,要加快投資端改革,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其中,推進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全面落地,降低管理費率水平就是重點措施之一。
目前,超 65% 的基金公司已跟上降費步伐,197 家公募基金中有 129 家下調了旗下産品的費率。
時代财經據 Choice 數據統計,截至 8 月 25 日,有 110 家公募基金将旗下産品的管理費率從 1.50% 降至 1.20%,涉及基金數量高達 4623 隻(不同類分開計算);同時,主動權益型基金的平均托管費率從 0.2389% 降至 0.2048%;平均管理費率從 1.4617% 降至 1.2425%。這意味着,廣大基民們購買 10000 元主動權益型基金的年平均成本在一個半月内就減少了 25.33 元。
盈米基金且慢高級研究總監楊曉磊對時代财經表示,無論是整體的降費,還是将基金收費結構和客戶投資結果挂鈎都是對投資者好的嘗試。" 我比較傾向更将基金費率與客戶的持有期以及持有期下的投資結果挂鈎,這樣有助于客戶真正樹立長期投資的理念,減少基金的負債端波動,同時也有助于基金管理公司減少‘規模沖動’,更多考慮客戶利益,避免在高位發行基金造成客戶體驗不佳的問題。"
而費率的降幅也會給各方機構的盈利帶來一定影響。
據中金公司測算,考慮到基金相關收入占各機構整體營收比例,此次降費的影響程度爲基金 = 三方>券商>銀行,銀行和券商渠道收入以中前端或傭金爲主,影響小于三方,以互聯網作爲主要基金銷售渠道的第三方平台,未來或将業務重點轉向基金投顧等服務類型。
某頭部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時代财經表示,經過此次降費,預計公募基金行業規模效應的優勢将更爲明顯,未來的規模增長更爲關鍵,渠道端可能仍較爲強勢;另外從全産業鏈的角度來看,其費率調降幅度并非完全是等同及線性的,議價權越高的機構,費率調整的幅度越小,議價權越低的機構,費率調降的壓力越大。
那在此背景之下,基金公司和三方渠道該如何生存?
上述頭部基金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爲,基金公司要努力實現差異化發展,促進并形成綜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機構與特色化專業資産管理機構協同發展、良性競争的行業生态,與此同時,進一步優化基金管理公司交易模式,公募基金後台運營業務外包由試點轉常規,支持中小基金管理公司降本增效,聚力提升投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