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蘇甯)地名是镌刻在大地上的文化基因,承載着數代人豐富的記憶與情感。11 月 16 日,現代快報記者獲悉,江蘇省民政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文化和旅遊廳、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等 6 部門近日聯合公布 2023 年省級地名文化遺産名單。全省共評出第二批省級地名文化遺産 157 個,其中路、街、巷(裏、弄、坊)地名 93 個、古橋梁地名 64 個。
據了解,按照逐級申報原則,此次各地共推薦申報了 623 個市級地名文化遺産參加省級地名文化遺産評選。經逐級推薦、部門會商、專家論證、研究确定和社會公示等程序,由省民政廳會同住建、交通、水利、文旅、方志辦等部門聯合批準,确定了最終名單。
南京的 " 烏衣巷 "、蘇州的 " 山塘街 "、揚州的 " 二十四橋 "…… 諸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地名此次入選。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負責人介紹,2022 年,江蘇省在全國率先啓動地名文化遺産評定工作,公布了首批古城、古鎮、古村落三類地名文化遺産名單。2023 年,又對路、街、巷(裏、弄、坊)地名和古橋梁地名兩類地名進行了評定。
近年來,江蘇着力加強地名文化保護,赓續曆史文脈。2022 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台《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曆史文化保護傳承的實施意見》,将地名文化遺産保護作爲城鄉曆史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的重要内容,省級建立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城鄉曆史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領導小組。省民政廳聯合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 6 部門出台《江蘇省地名文化遺産評定辦法(試行)》,明确對列入地名文化遺産名錄的地名制定保護措施,省、市、縣三級連續兩年開展了地名文化遺産評定工作。各級均建立本級曆史地名保護名錄,共收錄曆史地名 13000 多條。各地積極爲老地名樹碑立牌,全省已樹碑牌 2000 多塊。結合城市更新行動和鄉村建設行動,近年來,全省活化使用了 800 多個曆史文化内涵深、傳承價值高的曆史老地名。在蘇州、揚州等地," 獅子口 "" 醒獅橋 "" 馬監巷 "" 五福巷 " 等一批曾經消失的老地名被 " 複活 "。常州、淮安等地将 " 重啓 " 老地名超前置入規劃階段,在新生地名中優先考慮複活使用老地名。江蘇還積極推進地名成果轉化應用,省民政廳先後編制《江蘇省政區圖》《江蘇省行政區劃地圖集》,出版《江蘇省标準地名錄》,全省所有設區市、縣(市、區)均出版了本級标準地名錄;各地相繼出版各類地名叢書 300 多部,《中國 · 南京地名的非遺保護》《中國大運河地名叢書 · 揚州印記》作爲禮品書分别在第 31 屆聯合國地名專家組會議、世界運河城市論壇贈閱世界友人。
江蘇民政供圖
(校對 張紅霞 編輯 範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