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包頭發布
包頭已不做 " 大哥 " 很多年了。
從陰山邊地要塞,到草原工業心髒,作爲 " 一五 " 時期規劃的工業基地,包頭的經濟一路攀升,穩坐内蒙古 " 一哥 " 寶座多年。直到 2010 年前後,擂主異位。因爲 GDP 擠水,工業結構老舊,加上煤價飛舞等原因,過去十年,這位 " 一哥 " 被曾經的 " 跟班小弟 " 鄂爾多斯、呼和浩特相繼超越。
經濟落後很大原因在産業不振。對包頭而言,作爲全球儲量最大的 " 稀土之都 ",這個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資源此前并未 " 物盡其用 "," 吃資源飯 " 的粗放型開發模式飽受诟病;與此同時,包頭稀土産業發展沒能搶占領先地位,2022 年,率先跻身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 " 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集群 ",誕生于江西贛州,而非包頭。
去年開始,包頭喊出 " 回到曆史最好水平,重振包頭雄風 " 的雄心壯志,力圖跳出 " 資源詛咒 " 陷阱,重新定義 " 新 " 包頭。
" 醒過神 " 的包頭将全力打造 " 世界稀土之都 " 作爲抓手之一,抛出了一攬子計劃,奮起直追、滿弓發力。今年全國 " 兩會 " 期間,包頭提交了一份設立 " 國家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 " 的建議,因其重要性,最終被 " 上升 " 爲内蒙古代表團的全團建議。
借助儲量的 " 壟斷地位 ",能成爲它重振雄風的突破口嗎?
01
包頭北依陰山,南臨黃河,自古就是 " 邊地要塞 "。而這座城市上一次受到廣泛關注,還是因爲地鐵 " 夢碎 "。
2017 年 8 月,開工不足百天的包頭地鐵,因建設中債務問題及金融風險被叫停。包頭市政府人士曾對媒體透露,包頭地鐵建設所需資金達 300 多億元,投資額較大,與包頭市财政收入能力不匹配。這被認爲是國家收緊城市軌道交通審批最早的信号。
作爲共和國 " 鑄盾砺劍 " 之地,計劃經濟時代,包頭是國家重點打造的工業城市。憑借優厚的資源條件,包頭逐漸成長爲以鋼鐵工業爲中心,包括冶金、機械、煤炭、電力、化工、輕紡等産業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圖片來源:包頭發布
當時,包頭的人口在西北地區一度僅次于西安,工業産值更是遙遙領先于同期國内大部分城市,經濟總量雄踞内蒙古之首,綜合實力更堪稱 " 西北第二城 "。
盡管如此,包頭也沒能逃避北方大部分工業城市興衰的命運。2010 年,借助煤炭行業快速起勢的鄂爾多斯 GDP 一舉超過包頭,成爲新的内蒙古 " 一哥 "。2017 年後,随着包頭經濟數據 " 擠水 ",GDP 又被呼和浩特趕超,退居全區第三位。
當時,《包頭日報》直言不諱地指出:" 近年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市發展面臨一些困難,經濟總量占全區比重有所下降,有些指标在全國、全區的排名也明顯下降。面對前有标兵、後有追兵的緊迫形勢,我們不能退、也退不了,我們不能輸、更輸不起…… "
醒來的包頭,開始全力追趕。2021 年一季度開始,包頭經濟增速持續領跑全區,最終全年 GDP 反超呼和浩特,回到全區第二位。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2 年,包頭 GDP 達到 3749.9 億元,同比增長 7.2%,高于全國、全區 4.2 和 3 個百分點,增速位列内蒙古第一位;GDP 總量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位列第 81 位,較 2021 年躍升 11 位,提升幅度居全國第一。
而拉動包頭經濟增長的最大功臣,還是工業——
2022 年,包頭鋼鐵、鋁業、裝備制造業、稀土、電力和光伏制造業六大重點産業增加值增長 27.8%,占規上工業比重 72.6%,對規上工業貢獻率達 93.9%。其中,光伏制造業增加值增長 1.1 倍,稀土産業增長 77.4%,兩大産業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16.1 個百分點。
02
稀土被視作 " 國之瑰寶 "。具體而言,稀土新材料包括稀土永磁、稀土發光、稀土抛光、稀土儲氫、稀土催化等多種功能材料,是世界各國實施新能源戰略、發展高新技術和國防尖端技術等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之一。
在這一領域,包頭極具話語權。白雲鄂博礦區輕稀土儲量居全球第一,工業儲量 4350 萬噸,占全國總量的 83.7%、世界總量的 37.8%,探明儲量 1.06 億噸。單從儲量來看,包頭穩坐 " 稀土之都 " 寶座,可謂 " 世界稀土看中國,中國稀土看包頭 "。
圖片來源:包頭市人民政府網站
不過,包頭稀土産業發展一度主要靠 " 挖土賣土 " 的粗放型開發模式而備受诟病。由于下遊應用産業缺失,包頭稀土産業過去僅停留在稀土的開采冶煉、初加工等低附加值環節,并未給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稀土原材料産品出口,屬于産業鏈上遊,附加值低,容易受到下遊需求影響。不停擴張的開采規模,使得我國稀土産量持續攀升,遠大于國際需求。作爲稀土最大的生産國、出口國,在 " 靠山吃山 " 的邏輯中,卻喪失了對稀土的定價權,甚至資源被賣出 " 白菜價 "。
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副會長長楊文浩此前指出,稀土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稀土的應用。近年來,國家迅速調整對稀土的戰略方向,成立六大稀土集團,集中管理稀土開采權,并且積極拓展稀土應用下遊産業鏈。
聚焦到包頭,作爲全球最大的稀土選冶分離基地,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上海交大包頭材料研究院等一衆創新平台相繼落地,瞄準破解稀土産業創新和轉化的 " 鴻溝 " 而來。包頭稀土産業的就地轉化率也有了明顯提升,目前已超過 70%。
不過,從産值來看,包頭目前僅有鋼鐵和光伏制造突破千億,稀土産業增速雖然亮眼,但産業規模還僅有 600 餘億元,對經濟總量的貢獻較爲有限。
2022 年,率先跻身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 " 稀土新材料及應用集群 ",誕生于江西贛州,新組建的中國稀土集團也落地于此," 稀土之都 " 與包頭擦身而過。
03
包頭的稀土産業發展,還需跑得更快些。
如今,其正在推動稀土由 " 世界級儲量 " 向 " 世界級産業 " 邁進。如何圍繞産業現狀,深耕 " 集群優勢 ",謀劃 " 鏈上文章 ",推動稀土産業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成爲擺在包頭執政者案前的頭号任務。
今年初,包頭發布的 "2023 年 1 号文件 " ——《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意見》中提出,到 2025 年,包頭戰新産業産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 40% 以上,形成一批科技引領的創新型企業。
其中明确,要推進稀土資源的高效開發利用,力争到 2025 年,稀土磁性材料産能躍升爲全國第一;還要建成世界最大的稀土磁性材料及深加工産品産銷基地,力争 2023 年實現交易額 230 億元。2023 年,包頭稀土産業産值力争達到 750 億元,稀土原材料就地加工轉化率達到 80%;到 2025 年,稀土産業産值突破 1000 億元。
這也意味着三年之内,包頭稀土産業至少要新增接近 400 億元的産值。在包頭市 2023 年政府工作報告 "2023 年工作安排 " 中,亦将 " 全力破解制約發展的堵點難點問題,全力打造‘世界稀土之都’ " 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任務在上,如何破題?創新驅動是關鍵。
全國人大代表、包頭市委副書記、市長張銳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 包頭不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是沒有出路的,即使是稀土,不靠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也還是‘土’。"
坐擁 " 儲量之王 " 的優勢,包頭希望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在稀土領域開展前沿技術攻關、率先取得重大關鍵技術突破。同時,盡快把稀土資源優勢轉化爲科研優勢、産業優勢、經濟優勢和戰略優勢,推動稀土産業鏈向下遊延伸、價值鏈向高端攀升,增強稀土全産業鏈競争優勢。
加大科技創新,已是勢在必行。2023 年全國 " 兩會 " 期間,張銳提交了設立 " 國家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 "(下稱 " 技術中心 ")的代表建議。因其重要性,最終被 " 上升 " 爲内蒙古代表團的全團建議。
放眼未來,這位昔日内蒙古 " 一哥 " 奮起直追。吹響科技創新驅動的号角,以百億級、千億級的産業集群規劃爲基石,力争今年在全國百強城市中排名再前進 10 位左右。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包頭希望既見牛羊,也見産業興旺。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