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 App 顯示,近日,奧克斯空調股份有限公司與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兩起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件一審判決書公布。
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判決書顯示,原告奧克斯公司以 " 壓縮機 " 發明專利權被侵害爲由提起訴訟,要求被告格力公司分别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開支共計 3996.17 萬元和 3332 萬元。
原告稱,該專利申請于 2000 年 8 月 11 日,并于 2004 年 9 月 29 日獲得授權公告,後被轉讓至奧克斯公司名下。
每經記者 陳鵬麗 攝
被告格力公司辯稱,涉案專利曆經三次權利轉移,奧克斯公司未就其享有被訴侵權期間内連續、完整的權利盡到應盡的舉證責任。涉案壓縮機系格力公司從珠海淩達壓縮機有限公司購買,并支付了合理對價,格力公司具有合法來源,不承擔賠償責任。
法院在審理後認爲,奧克斯公司作爲涉案發明專利的專利權人,在專利有效期内依法享有提起侵權訴訟的權利。
法院還認定格力公司屬于專利法意義上的制造者,因爲其在兩起專利侵權訴訟中均确認被訴侵權産品空調由其制造、銷售,且未對涉案壓縮機的來源提出異議。
最終,兩起案件法院分别判決格力電器公司賠償奧克斯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 3303 萬元、2546 萬元。
格力訴奧克斯侵害商業秘密,索賠 9900 萬元
據了解,2023 年 7 月 16 日,廣州知識産權法院發布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起訴被告奧克斯空調股份有限公司等的公告。據天眼查,原告格力電器訴求法院,判令奧克斯空調股份有限公司、甯波奧勝貿易有限公司、尚彬、劉娟、古湯湯、吳慶壯、黃家柏立即停止侵犯原告商業秘密,同時,判令奧克斯将 8 個專利權轉至格力電器名下,永久删除載有原告商業秘密的電子數據,以及空調器産品、模具、技術圖紙等,并索賠 9900 萬元。
雙方就專利侵權多次劍拔弩張
據了解,奧克斯家電副總裁古湯湯曾在格力研發部門任職。在 2011 年董明珠接替朱江洪出任格力電器新一屆董事長時,以古湯湯爲首的這批約 50 名研發人員便被奧克斯高薪 " 挖 " 走。此後,雙方的專利侵權風波就再沒停過。
2015 年,格力電器曾将奧克斯告上法庭,指出奧克斯涉嫌侵犯格力電器 3 項實用新型專利,最終格力電器勝訴,奧克斯被判向格力電器賠償經濟損失 230 萬元。
2017 年,格力電器就奧克斯侵犯公司 8 個類别的空調産品專利再将其告上法庭。直至 2020 年 5 月,這場曆時近 3 年的侵犯專利權案終于塵埃落定,法院判決奧克斯賠償格力電器 4000 萬元,并創下了彼時空調行業專利索賠金額最高紀錄。
2018 年底,奧克斯購買了東芝空調的壓縮機專利,随即反訴格力電器侵權。這場專利戰曠日持久,甚至打到最高人民法院。2021 年 12 月和 2022 年 8 月,甯波市中級人民法院、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相繼做出判決,認定格力電器構成侵權,相關案件賠償金額累計總額近 2.2 億元。格力公司和奧克斯均對判決結果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今年 4 月 23 日,最高人民法院就該糾紛進行開庭審理,當天庭審持續 9 小時,近 6 萬人次在中國庭審公開網線上觀看了庭審直播。最高人民法院知産法庭将對此案擇期宣判。
專利戰傳遞出什麽市場信号?
産經觀察家、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将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格力和奧克斯在法律層面的攻防戰,究其源頭,是兩家品牌在市場上存在激烈的競争關系。尤其是之前奧克斯通過價格沖擊以及強化線上市場的策略,快速提升了市場份額,對原先頭部企業形成擠壓。白熱化的市場競争,就逐漸演變爲在專利層面、産品層面、營銷層面、公關層面、法律層面等全方位的攻防戰,最終目的都是在市場上比對手擁有更多競争優勢。"
此外,丁少将認爲,頻繁的攻防戰凸顯了整個行業目前處于存量市場狀态," 大家都比較焦慮。" 他認爲,在存量發展階段,企業已進入擠壓式競争,這對企業的綜合能力的考驗也會更加嚴峻。行業想要良性、理性發展,企業自己要自律,也需要同行監督下的他律,但最終雙方還是應該回歸産品、技術、服務、品牌、制造等核心本質能力上來。無止境的法律攻防戰,對企業也是一種損耗。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盧鼎亮博士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說,圍繞着專利、商業秘密、反不正當競争展開的關聯訴訟屢見不鮮。本質上說,格力和奧克斯的糾紛,是公司産品競争與保護在法律領域的體現與延伸。
" 專利與商業秘密爲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動力與保障,通過産品研發、技術更新叠代、專利申請保護、商業秘密保護的方式能夠進一步鼓勵企業積極投身研發,提升科技含量,通過産品競争來赢得市場。因此,專利以及商業秘密對企業産品競争力來說也尤爲關鍵。" 盧鼎亮進一步表示。
據《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年度報告(2022)》顯示,2022 年最高法知識産權法庭受理案件中侵權案件持續增長。新收民事二審實體案件 2956 件中,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侵權案件 1583 件,占民事實體案件的 53.5%,較 2021 年增長 14.5%;技術秘密侵權案件 73 件,較 2021 年增長 2.8%。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證券日報、天眼查 App、公開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