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驚蟄研究所,作者 | 小冬
随着天氣轉涼,暑期檔熒屏的收視大戰已經告一段落,而改編自桐華同名小說的網絡劇《長相思》,無疑是今年的國産劇黑馬之一。數據顯示,《長相思》首播當天即登頂燈塔全網劇集正片播放市占率榜第一,最高超過 25%,收官收視率則高達 22.94%,且獲得了 8.6 分的豆瓣高評分。
類似《長相思》這樣由網絡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影視劇,如今越來越常見。而網絡文學也慢慢洗去了草根氣質,從被質疑到産業逐漸趨于成熟。但是,當網文 IP 滋養了一大批熱播電視劇以及流量演員時,影視改編的紅利卻不能惠及每一個作者。
作爲網文世界裏的大多數,中腰部作者的收入仍然掙紮在溫飽線上,而當産業下遊的熱鬧與盛況與他們無關時,網文與 IP 改編又會走向何方?
熱門 IP" 養活 " 半個影視圈
今年的影視劇市場,網文改編持續火爆,網絡文學依然是影漫創作的重要 IP 來源之一。前段時間,廣電總局公布了今年 7 月全國拍攝制作電視劇、網絡劇、網絡動畫等拍攝備案公示情況,其中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約占五分之一。
電視劇、網絡劇方面,棄無鈎的《鋼鐵森林》、丁墨的《獨家占有》,以及《冬至》《狐妖小紅娘竹業篇》《草莓印》等小說作品均将被影視化。網絡動畫領域,經典 IP《鬥破蒼穹》年番 3、《全職高手》S3、《大主宰》《鬥羅大陸 2》等都有最新制作計劃。
近幾年來,文學向影視轉化的作品在顯著增多。據不完全統計,僅僅是 2020 年到 2023 年第一季度,取材自閱文、晉江、起點、番茄等平台的影視改編作品就達到了 70 餘部。愛優騰三大長視頻平台 2022 年熱度值總榜 TOP10 影視劇中,近 50% 改編自網文小說,影視 IP 化成爲了網文平台和作者繼付費閱讀後新的造富機器。
關于網文小說 IP 版權,網文市面上一直流傳着 " 男起點,女晉江 " 的說法。其中,以女性向文化起家的晉江文學城在影視改編賽道一直居于頭部地位。2022 年晉江影視改編 IP 達到 33 部,往年平台口碑作品更是數不勝數,例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何以笙箫默》《甄嬛傳》等都被稱爲爆款原著。
以《知否》爲例,在 2012 年首次出版卷一就在豆瓣上獲得 8.5 的高分,曾經連續 4 年占據優秀小說總分榜榜首,是近 5 年收視第一的古裝劇。2020 年入選 "2019 年度中國網絡文學 IP 影響排行榜 ",獲得第二屆泛華文網絡文學 " 金鍵盤 " 獎影視改編類獲獎作品,是一部名副其實地擁有衆多粉絲基礎和良好口碑的網絡文學作品。
在題材上雖然依舊是大女主戲,但是不同于曆年的熱播劇《甄嬛傳》《延禧攻略》等改編 " 爽劇 "。《知否》是一部典型慢節奏的宅鬥劇,以封建禮教爲社會背景,将對立階層濃縮在家宅之中。此外,制作團隊在籌備過程中也在努力貼近原著 IP 的基調,無論是整部劇的低飽和色調,或是細節到路上行人的服裝,都似乎把古代生活嵌入每一個細節裏。
與女頻爲主的晉江不同,起點中文網以《鬥破蒼穹》《慶餘年》《武動乾坤》等 " 大男主 "IP 聞名。男頻小說雖然數量低于女頻小說,但是熱度和關注度一直居高不下。從早期的《仙劍奇俠傳系列》,再到近兩年大火的《慶餘年》和《贅婿》,都爲長年以來處于改變困境的男頻 IP 帶來一條新出路。
其中,《慶餘年》被稱爲 " 男頻第一爽文 ",同名電視劇也被稱爲還原度最高的一部大 IP,基本上複現作者的小說世界,這部劇的人物、劇情即使因爲故事主線而進行調整,但立意還是盡量做到了貼合原著,這部劇的編劇王倦憑借對《慶餘年》原著的改編,獲得了第二十六屆白玉蘭獎的最佳編劇。
對于制作方而言,網絡改編是一把雙刃劍。" 原著黨 " 和 " 劇粉 " 之間的紛争,是經典 IP 影視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難題。但優秀的改編作品往往能抓住原著精髓,用影視化的形式爲内容加分。
2019 年,改編遵循原著、制作精良的《慶餘年》第一部開播大熱,結尾時 " 未完待續 " 幾個字還吊足了觀衆的胃口。今年 5 月,《慶餘年 2》宣布演員陣容,開拍之後僅網上預約就輕松突破 500 萬。而不論是《知否》還是《慶餘年》,或是最近爆火的《長相思》,其成功不僅在于其原著本身,也在于制作方真正做到了讓雙方受衆群體滿意。
夾縫中生存的網文作者
随着長視頻從萌芽期走向成長期,版權價格也水漲船高。資方極爲寵愛頭部創作者,熱播劇背後,知名作家的 IP 影視版權價格不可小觑:現言作者顧漫、尾魚、匪我思存等量級的原著作者 IP 價位可以達到 1000 萬+,墨寶非寶、丁墨、辛夷塢則可以達到 700 萬+。
不過,對比每年新增的網絡小說作者數量,能夠收入千萬的作家永遠是少數。縱橫小說發布的 7 月簽約作者收益表顯示,稿費過 10 萬的作者爲 13 人,過 1 萬的作者有 113 人。
驚蟄研究所在小紅書搜索 " 寫小說月入過萬 ",結果顯示有超過 79 萬篇筆記。無論是學業繁重的高中生,還是時間相對自由的大學生或是打工人,都對寫網絡小說這份工作充滿了樂觀心态,似乎隻需要一個鍵盤、一個大綱就能到這個行業分一杯羹。
那麽 " 寫小說月收入過萬 " 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嗎?關于這個問題,驚蟄研究所采訪了起點簽約作者阿鹽。
" 認爲寫小說很賺錢的這些人,隻看到了大佬們曬出來的月入幾萬的收入,看不到背後有多少人根本簽約不上平台、有簽約率也掙不到錢的人,這隻是幸存者偏差。如果寫網文都像大街撿錢一樣,誰還會吃生活的苦?"
阿鹽還表示,新人作者是最不容易堅持下去的,因爲大概率會面臨被大範圍拒稿的情況。很多時候,新人成功簽約都是個問題,即使過稿簽約上,也要每天穩定更新 4000 字,一般網站一個月會有 1-2 次的請假機會。
" 也就是說,如果作者想要拿到全勤獎勵、掙到稿費,一個月至少要完成 10 萬字。以一本 30 萬字左右的小說來算,需要堅持穩定更新 3 個月。可以說,作者們每天一睜眼就有倒欠讀者 4000 字的感覺。" 此外作者還會有卡文的問題," 一般來說,開頭 2 萬字是最好寫的。當寫到 10-20 萬的時候,就會容易崩人設、崩劇情。這時候就很難繼續寫下去。"
阿鹽告訴驚蟄研究所,對于已經簽約的作者們來說,尤其是中腰部作者,如果遇到作品被融梗抄襲或者被搬運,維護作品的版權問題更是費時又費力。作者對于侵權行爲往往有心無力,大部分作者每天都要投入幾個小時在寫作上,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兼職寫作,缺乏與侵權行爲抗争的時間與精力,即使想要維權到底,結果可能也不會盡如人意。甚至身價千萬的作者丁墨在面臨自己的小說被同平台作家融梗時,也得不到平台公平對待,最終選擇出走晉江。
另一方面,如今的盜版免費小說産業鏈也已經相當成熟,而随着 AI 技術的發展,盜版平台更加肆無忌憚,通過 AI 技術拆分或者 " 續寫 " 原作小說來欺騙讀者,作者與讀者都成爲了受害者。
7 月 14 日,江蘇徐州一位 00 後網文作者江山提筆發視頻稱自己僅寫了 200 多章的小說,在盜版網站 " 被更新 " 了 1369 章。此前還有報道稱,某知名盜版小說網站僅依靠搬運小說就能年入 60 億。
由于 " 免費 " 的噱頭,盜版網站過得風生水起,一茬接着一茬,加上很多網友表示正版平台的小說質量良莠不齊,會遇到花錢踩雷的情況,于是越來越多的讀者選擇去閱讀盜版小說,而不再爲正版作品付費。" 網文大 IP" 的璀璨光芒之下,是更多普通網文作者難以被察覺的灰暗。
網文 IP 借短劇 " 曲線盈利 "?
既然向上難以突破,向下兼容或許也不失爲一種 IP 改編的新思路。S 級的影視作品雖然有着毋庸置疑的市場号召力,但大 IP 的改編由于體量問題,往往耗時久、成本高,例如《甄嬛傳》的拍攝周期就達到了 132 天。再加上演員片酬、制作費用等支出大頭,影視制作公司和視頻網站也開始嘗試 " 提質減量 ",找到更靈活的内容生産方式。
比如具有節奏快、成本低等明顯優勢的短劇集,由于前期投入輕,在角色和 IP 選擇上都更加下沉,不必花費太多人物力資源在購買版權和角色參演費上。今年上半年,以短劇(6-18 集)爲代表的創新業态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騰訊視頻于 4 月推出短劇集群劇場—— X 劇場,首部作品是作家班宇的《漫長的季節》火爆出圈,至今豆瓣評分高達 9.4,創下國産劇近 8 年評分新高。愛奇藝也在上半年推出多部短劇,其中改編自匡扶搖的同名作品《外婆的新世界》采用公路片和單元劇結合的形式,以外婆出走爲線索,以女性視角作爲切入點,串聯起不同的故事。題材和形式的雙突破,再次證明了國産短劇的市場競争力。
對于處于中腰部的網文作者而言,作品被制作成單集 40 分鍾的電視劇的可能性或許并不太高,但被拍成短劇卻是一條可行的道路。對此,各大平台也彙聚在短劇這一陣地。
除了愛優騰爲代表的長視頻平台設置國産短劇的專欄頻道,以抖音爲代表的短視頻平台也有所動作,抖音早在 2021 年就牽手番茄小說走上短劇 IP 改編之行,并爲創作者提供資金和流量扶持。
越來越多的熱播短劇達到反哺原作的效果,形成了社會效應與市場反饋的正向循環。以《秦爺的小啞巴》爲例,原著小說在其簽約平台的熱度并不高,而在短劇上線的第二天,其閱讀量就上漲了 515.3%,帶動作者每日收入漲幅近 2 倍,并獲得快手 " 星芒計劃 " 當月分賬冠軍。
事實上,短劇的興起不隻是爲網文 IP 改編提供了一個新選擇,也順應了當下用戶的觀劇習慣。
随着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移動網絡帶來的媒體碎片化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養成了快速、短時間的觀看習慣。根據《2021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在觀看視頻時約 30% 的用戶會選擇倍速觀看。
此外," 電子榨菜 "" 下飯劇 " 等網絡熱詞的出現,也反映了人們主要觀劇場景的變化,以及對核心戲劇沖突等内容的需求。過往制作低劣的長篇劇集,常常節奏緩慢,情節全靠對白推進,還不時在故事主線之外衍生出一段莫名其妙的感情線,讓許多熱愛國産劇的觀衆叫苦不叠。
因此,整體篇幅較短、情節輕松、劇情直插主幹情節的短劇,逐漸成爲了網絡視頻中的熱門内容。
回歸網文 IP 本身,短劇的出現無疑是對網絡小說平台和網文作者的一次振奮。從制作方的角度來看,與網文平台的合作能最大程度利用到劇本資源,也能避免版權問題。而從創作者的角度來說,短劇給了中腰部作者更多的機會。
在大浪淘沙的市場中,随着網文與短劇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一種快速、輕量化的網文 IP 改編模式正在不斷完善。相信網文 IP 這門生意,不會辜負真正有實力的内容創作者。
* 文中 " 阿鹽 " 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