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慘,還得是咱打工人。
前有《年會不能停》中的馬傑,面對上級,卑躬屈膝;面對下級,礙于對方是關系戶,又隻能繼續跪舔。
活活讓自己成爲 " 卑微 " 本身。
馬傑這邊還沒消停,昨晚又在《要久久愛》裏看到了相似一幕。
作爲 HR 的方明雨(朱顔曼滋 飾演),一方面背負着上司要求裁員的 kpi,另一方面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遭遇了全司各級員工的抵觸。
" 方經理,我在公司工作十年了!"
下一秒,整杯水朝她兜頭潑去。
這似乎也在預示她的處境已如落湯雞般狼狽。
可她并沒有讓自己長久處于傷心之中。
鏡頭一轉,看到桌上好友送來的巧克力派,她擦擦眼淚,笑着咽了下去。
有意思,和多數電視劇裏大肆渲染打工人如何崩潰到失常不一樣,她的反應是克制自己,然後努力讓一切如常繼續下去。
也是實際情況裏,我們多數人的選擇。
其實作爲老闆意志的執行者,方明雨并沒有選擇權,隻是被推出來轉移戰火的靶子——
這杯水,是她在進行離職談判前就準備好的。
委屈藏進心裏,活兒還是攥在手上。
這種情緒和行爲的不一緻,恐怕是所有職場人的常态,含淚也要咽下那塊巧克力派。
回想這些年從學生到 " 合格成年人 " 的成長瞬間,其實不都是這樣?一切努力,隻是爲了在巧克力派咽下的時候,嘗到那點苦中帶甜的滋味。
那是生活不多的饋贈,也是我們内心的支撐。
借着開播的《要久久愛》,聊聊這份 " 苦中帶甜 "。
先提個問,你是否曾經設想過自己的 30 歲?
黃瀛子想過。
17 歲的她想過自己的 30 歲,會成爲記者,會伸張正義,壞人也會因爲自己的報道無處安身。
可真到了 30,作爲記者的她,頭版都沒上過。
明明自己沒做錯,但因爲暗訪對象的律師函威脅,占理的她也不得不給對方寫下道歉信。
她的朋友莊遠也想過。
17 歲的莊遠對未來的設想是大學者。
可真到了那一天,30 歲的他是在深夜狼狽地跑在街上,給全組人送咖啡。
學術方面,一篇開題報告的數據錯誤,就差點終止他的博士生涯。
這是黃瀛子和莊遠的現實。
而兩人遭遇的設想和現實的落差,多少也代表了以黃瀛子爲首的六人團體的友誼走向。
青春時再親密無間的感情,進入成人社會,也免不了凋落的結局。
《要久久愛》講了一個挺簡單的故事。
六人組同住在一個叫杭天城的家屬院裏,自小認識,又就讀于同一學校。
在一起長大的過程裏,他們成了彼此最好的朋友。
這種一起長大的情誼,照理來說是最親密,最堅定的。
可還是變了,鏡頭一轉來到六人的 30 歲。
曾經無話不說的朋友,變成了在電話裏隻說一兩句就要挂斷的陌生人。
黃瀛子和蔣翼再相逢的那一幕也讓人感慨。
朋友再見,早沒了之前的熟絡,第一反應反而是 " 逃 "。
遠遠地站着,連打招呼也是醞釀了好久才說出口。
可是,這樣的變化卻并不讓我感到奇怪。
在看了各種老友重逢的場景後,不難發現淡漠疏離,才是現實生活中的常态。
怎麽不是呢?
因着人生選擇的不同,交流變少,感情變淡,曾經再無話不說的感情也會因着成人世界的諸多禁忌,化爲沉默吧。
就看黃瀛子帶着蔣翼拜訪方明雨這段。
明明三人曾是最好的朋友,可方明雨第一時間不是驚喜,而是想裝作家裏沒人,拒絕開門。
實乃人生常态。
站在方明雨立場,黃瀛子見證過她青春時的意氣風發。
這樣的故人如今來拜訪 " 不如意 " 的自己,于她不是喜悅,更像一種懲罰。
于是她緊張,猶豫,甚至用不夠禮貌的态度對待好友們。
而這種對真實情境的盡力還原,也成了最初吸引我看下去的原因。
可要說《要久久愛》裏對成長的描述,絕不隻沉浸于這種友誼不再的消極情緒裏。
還是方明雨和黃瀛子。
上一秒方還在拒人于千裏之外,可給老朋友遞水時,說的卻是 " 我家沒有北冰洋 "。
她還記得黃瀛子的口味。
這種已經刻進骨子裏的記憶與慣性,是消磨不掉的,也是最見人心的。
把《要久久愛》繼續看下去,我發現創作者不光在表達對逝去友誼的感慨,同時也帶着對人性美好的信心。
确實,多年未聯系會讓感情淡漠,但曾經的共同經曆也是像紋身一樣,刻在肌膚上便無法洗掉。
從這一方面來說,我更相信他們的友誼,是一種不顯山露水的恒久。
看莊遠就可見一斑。
在面對一場關乎自己前程的飯局或參加好友婚禮的取舍,他思考片刻,還是選擇了坐上回家赴宴的列車。
在車上他掏出的那張心願賀卡,是他在黃瀛子 17 歲時送她的禮物。
能把一張紙片保存至今,足以見得這份友情在他心中的分量。
這種感情基礎就決定了這六人再熱絡起來,隻是時間問題。
隻是,誰來做這個讓六人感情熱絡起來,穿針引線的人?
楊紫飾演的黃瀛子,仍是這六人團體的靈魂人物。
得知唯一留在家鄉的好友即将結婚,她決定借此機會,重拾六人曾經的情誼。
她拿出了大家送給她的 17 歲禮物,那是一盒卡片,卡片上寫着一旦拿出此卡,每個人都要無條件滿足黃瀛子一個心願。
多年後她終于許下願望:讓大家一同在婚禮重聚。
而她雖有心,卻也并不強迫每個人。
還有一周的時間
我等着你們的答案
這是她對這份友誼的尊重和珍視。
不會因爲對方的冷淡就随之淡漠,當朋友們紛紛拒絕時,還是想盡力争取一把。
十多年前,是朋友們以愛之名送給她了心願賀卡。
在十多年後卻被她拿了出來,以完成自己心願之名,實際上,是在完成着六個人的心願。
這種跨越時間的聯結,真的能讓人感受到友誼在他們身上的流轉。
這次因禮物引發的集體回憶,還讓人看到了她和蔣翼之間屬于校園情侶的悸動。
但又不隻于此。
他倆之間的感情,還有一份相處多年的踏實。
得知黃瀛子會晚歸,蔣翼考慮到她安全,會在路口像等妹妹一樣,接她回家。
再說回他們六人的友誼。
在黃瀛子發出邀請後,一些變化也在其他人的身上發生着。
多年不和他們聯系的蔣翼打開了心門,面對和自己工作沖突的好友婚禮行程,他猶豫了。
方明雨雖依舊冷淡,但也開始給曾經的好友主動發信息。
所謂的雙向奔赴從來不是一瞬間的事,更多的時候是像他們六人一樣,是一點一滴冰消雪融的過程。
這也是我有感于他們這份友情的另一方面。
站在黃瀛子,方明雨以及莊遠立場,自己步入職場後的生活,要麽困于和現實的不容,要麽受制于上司和導師,層層壓力下,他們有一百種可以擺爛的理由。
可是他們沒有。
頹唐之後,他們選擇的是盡力抓起那一點點能讓生活好起來的希望。
我并不想武斷地說是友誼拯救了他們。
隻是有感于他們身上這種盡力讓生活好起來的勁頭。
這種不甘困于泥濘,還在積極往外蹦跶的精神,也成了我在看這部劇時,看到的在如今國産劇中鮮少表達的,友誼真正可貴之處。
但話說回來,能讓飄第一時間追平的劇,也通常不止在感情上産生共鳴。
看劇過程中,時不時會出現一些讓人忍不住鼓掌的小巧思。
這次在演員表裏,還出現了一位娛樂圈失蹤人士。
這位姐在前四集本人雖未出演,但戲份一點不少。
她的簽名專輯,成了黃瀛子和同學炫耀的重要物件。
也一不小心,成了黃瀛子和蔣翼感情升溫的主要素材。
而黃瀛子在劇裏唱的那首《遇見》,剛好是孫燕姿在 2003 年發行的歌曲。
已知這部劇裏的六人都是 90 後,按照這樣時間線推算,黃瀛子哼唱《遇見》時,正是這首歌滿大街流行的時候。
這種 " 細節控 " 的較真态度,從片頭曲就開始給我驚喜。
不知你們是否聽出來了,片頭曲是由 90 後共同回憶何老師演唱的,mv 裏更是埋着伏筆。
這次,楊紫和何老師 20 年前第一次合作時的合影,也被放進了 mv 裏。
時間流逝,當年的小女孩成了主演,于是那時提攜她的老師又一次是用歌聲,表示對她的支持。
這也讓劇裏和劇外形成了一種奇妙呼應。
劇裏,楊紫是在演繹從青春到成年的友誼,劇外,這樣時間不散的感情是在真實上演着。
以及在看劇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物件 / 事件,讓人時不時秒回那個年代。
黃瀛子高中時的演出,是爲慶祝北京奧運。
她騎的單車,是十多年前最火的捷安特山地車。
因着這樣細密的細節鋪墊,于是讓他們初中時還在住的家屬院,這種出現于上世界的産物,也多了一份真實。
但要說真實,除了細節上的考究,還有劇情上的代入感。
就拿黃瀛子,方明雨和莊遠都沒活成自己理想的樣子這一點來說,觀衆們不僅看到了他們的失意,也從他們尚不如意的現狀中看到了自己。
這種和現實的強關聯,也讓這一話題被廣泛讨論。
以及昨晚方明雨在裁人時的那句," 您的十年就值這麽多了。"
斷人财路還要貶損,說真,是哪位打工人拳頭硬了?!
自然這一幕直接沖上了熱搜。
誇了這麽多,并不是說作爲一部才開播的新劇,《要久久愛》是各個方面做到了 100% 完美。
一些不足也是清晰可見的。
比如劇中奶奶的馄饨鋪,這是六人校園時期感情升溫的一個重要場所。可是這樣的場所于同類校園劇來說,已經出現太多次。照映到現實生活中,也并非多數 90 後記憶裏獨一無二的存在。
然而,這畢竟是私人記憶。
對看完前三集的飄來說,《要久久愛》終歸給我更深的感觸,還是它對成長的表達,對友情的細膩展現。
從一個互聯網剛興起,還靠手寫信的年代步入今天,作爲局中人的黃瀛子們自是經曆了巨變。
于是六人的漸行漸遠看似成了無法避免的結果。
但換一角度想,那時的 " 慢 " 未嘗不是好事一件,正因爲 " 慢 ",才讓他們有機會連打雷躲桌角這樣一件小事都能成爲共同回憶。
而友誼,也就從這一件件小事中培養而來。
于是疏離,終歸成了外人眼中的樣子。
這六人的感情在我看來,更像黃瀛子帶給方明雨的那個巧克力派。
是多年之後依舊記得好友口味的綿長,是看到好友受委屈了,第一時間送上食物的踏實熨貼。
于是我也更理解了 30 歲的黃瀛子依舊想讓六人重聚的心願。
找回友誼是真。
但自己生活再不如意,依舊想要奮力抓住生活中那點美好的心氣,是于個人成長中更重要的存在。
一旦有了這勁頭,再不如意,于黃瀛子們來說,終歸也都會變成一段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