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0 日,凱迪拉克正式宣布對旗下純電 SUV 銳歌的售價和權益進行調整,銳歌配置将簡化爲 3 個版本。定價相比之前下探了 6 萬元,起步價不到 38 萬元。另外,官方還推出支付定金優惠 2 萬元以及安裝充電樁活動。
換句話說,凱迪拉克銳歌的綜合調價幅度已經達到了 8 萬元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在凱迪拉克推出優惠政策之前,包括極氪、特斯拉、吉利、蔚來等在内的車企都對旗下車型進行價格下調。
車企們的一系列舉措,似乎象征着 2022 年車市第二輪價格戰即将拉開序幕。
從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 于今年 1 月降價 2 萬 -4.8 萬元開始,到湖北省聯合多家車企推出政企購車補貼,再到全國範圍内擴散,中國車市的價格戰已經持續了半年以上。
不可否認," 價格戰 " 最初的本意是理想的,無論是車企,還是相關部門,都希望通過優惠的産品價格刺激車市活力。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價格戰帶來的弊大于利。
據中汽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汽車産銷量分别爲 1324.8 萬輛和 1323.9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9.3% 和 9.8%。考慮到去年同期疫情對汽車市場的影響,所以價格戰對銷量增長的作用并不明顯。
然而,與銷量增速緩慢相比,價格戰帶來的負面影響更爲深遠,令整個車市的價格體系失衡。
除了部分車企旗下産品出現大幅度降價之外,一些車企推出的新車也是打破了原有的産品價格體系,C 級車當 B 級車賣、B 級車當 A 級車賣。
比如說,15 萬以下的購車預算,原本隻能買到豐田雷淩、日産軒逸等緊湊型轎車,但是零跑 C01 舒享版推出打破了這一格局。不可否認,價格戰讓消費者獲得了更優質的産品體驗,但是此起彼伏的價格戰卻讓消費者的觀望情緒更濃厚。
在這一背景下,7 月 6 日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 13 屆中國汽車論壇上,包括特斯拉、比亞迪、長城汽車、一汽、東風、吉利等在内的 16 家車企聯合簽署了《汽車行業維護公平競争市場秩序承諾書》。
從業内人士的觀點來看,由中汽協牽頭的這份《承諾書》,更像是一封 " 休戰協議 ",能夠避免車企們陷入惡性競争的局面。
不過,僅僅過去了兩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就發表聲明,删除《承諾書》涉及價格負面的表述,遵守《反壟斷法》,自主定價,公平競争。
對于這樣的結果,其實也在業内人士的意料之中。因爲這份承諾書本身并不具備法律效應,所以車企們即使簽訂這份協議後,在明面上不會繼續 " 價格戰 ",但暗地裏的較量并不會停止。
當然,這份《承諾書》并不是毫無意義。這份《承諾書》主要包括兩點—價格和營銷。營銷上,《承諾書》可能會改善友善之間互相攻擊、互相内涵的情況。另外,這份《承諾書》或許會成爲 2022 年中國車市第二輪 " 價格戰 " 的開端。
回顧一下今年上半年的價格戰,所産生的影響主要兩個方面:
一、自主品牌新技術不斷落地,提高了自主品牌的産品力以及市場份額,削弱了合資品牌定價權;
二、加速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燃油車,油電同價的趨勢愈發明顯
換句話說,上半年 " 價格戰 " 中,主要競争關系是 " 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 "、" 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 "。不過,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如果下半年開啓第二輪 " 價格戰 ",那麽競争關鍵将會發展變化。
比如說凱迪拉克銳歌,作爲凱迪拉克推進電動化的戰略車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上特斯拉全新 Model S/X、大衆 ID. 家族、極氪 001 等車型,這些純電産品推出優惠政策,基本上已經在向市場釋放出新一輪價格戰的 " 信号 "。
隻不過,這次 " 價格戰 " 戰略陣地将會集中在純電領域。這意味着," 油電同價 " 并不是價格戰的終點,未來很有可能會出現純電動車比燃油車更便宜。
畢竟,價格戰會對技術的研發起到倒逼作用。最直接的體現是,随着規模化和技術的成熟,軟硬件成本将會呈指數級下降。
相比傳統燃油車的價格體系,純電汽車市場的價格體系可塑性強。至于如何構建純電汽車市場價格體系,關鍵就在于每一細分市場上是否确立了标杆産品。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今年 3 月曾表示:" 在 10 萬至 20 萬元的産品價格帶,比亞迪有定價權,但公司希望平穩一些。"
僅從比亞迪旗下産品來看,無論是王朝網,還是海洋網,都确實對 10 萬 -20 萬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價格體系構建起到關鍵作用。
35 萬元,在當下的市場上,不過是豪華中大型燃油 SUV 的主流價位,甚至低于一線豪華品牌。這意味,凱迪拉克企圖以銳歌作爲該細分市場的 " 标杆産品 ",重新奪回定價權。
不過,在價格戰尚未落幕之前,定價權落入誰的手中仍是個未知數。唯一能夠确定的是,當價格戰愈演愈烈,産品價格回歸理性,品牌溢價能力難以提高。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