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思辨财經
" 是不是有意降低預期 " 成爲近期市場對拼多多的主要猜測,在近兩個季度的業績會上,管理層的表達中經常會流露出悲觀之氣,這一反常舉動反而令陰謀論甚嚣塵上。
作爲近幾年成長股的代表,拼多多創造出了驕人戰績,如借微信社交網絡和下沉市場打破電商行業原有格局,又以中國供應鏈優勢殺向海外。強人效比,高成長性已成爲企業的重要标簽标簽,如今管理層風向轉變,令市場一時難以接受。
本文我們主要以拼多多主站爲研究對象,評判其管理層的預警是否發自肺腑,本文核心觀點:
其一,拼多多商業模式本質上是參照了 Costco,精選 SKU(低價爲主要依據),降低消費者的決策成本,提高商業效率;
其二,在新的宏觀周期内,平台與商家的強弱關系正在轉換,拼多多最輕松的時光已經過去;
其三,近期内管理層的警告應是發自内心的,近幾個季度國内主站經營效率确實也遇到了挑戰,平台需要供需關系的再平衡。
拼多多崛起:學習 Costco 好榜樣
拼多多創立之前,貨架電商乃是行業主要形态,其流量分發場景主要是 " 搜索 ",特點爲用戶主動性強,商品匹配度高,這也是我們常說的 " 人找貨 ",代表企業主要有阿裏的淘天和京東。
" 人找貨 " 模式中,平台方作爲紐帶鏈接供需兩方(供爲商家,需求爲用戶),搭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快車,用戶規模迅速膨脹,商家收獲巨大紅利,平台以此取得成功。
隻是随着人口紅利的淡化,該模式的流暢性就遇到一些挑戰,一方面用戶增長逐漸放緩,總流量的邊際效應随之淡化,另一方面宏觀經濟條件下,部分行業的産能開始過剩,商品的供給随之增加,商家經營難度加劇,加之強品牌商家可借強市場預算提高獲客規模,中低品牌商家在此模式中開始被擠出來。
" 人找貨 " 模式遇到挑戰之後," 貨找人 " 由此脫穎而出。
在商業模式上,拼多多标榜其對标的乃是 Costco,主要特點爲:
1)供應鏈追求少而精,這與貨架電商的多而全有明顯區别,其中 " 精 " 主要爲 " 價低 ",以此控制 SKU 規模來提高單個商家流量獲得感;
2)" 百億補貼 " 表面上是平台以補貼來強化低價優勢,深層次乃是以 " 補貼 " 對商品進行二次篩選,最終實現價低者得流量,百億補貼實現了 SKU 的又一次精簡。
在供大于求,産能整體過剩的周期内,拼多多一邊從微信入手切到海量流量,另外又簡化供給,提高商家可得性,供需關系在平台得到再平衡,這也是低價平台對商家也有足夠吸引力的原因:被貨架電商擠出的商家在此找到了新根據地,以最終實現 " 走量 " 這一目的。
由 " 人找貨 " 向 " 貨找人 " 轉換,乃是拼多多成功的模式創新。不僅拼多多,短視頻平台的帶貨直播,本質上也是此路徑:我們可以把達人直播間視爲精選 SKU 的獨立平台,主播品牌的粉絲效應和 " 投流 " 結合,變形的 Costco 模在此式成立。
任何一種模式都有其特有的紅利期,拼多多也不能例外。
當我們将宏觀經濟指标與行業發展結合觀察,會發現驚人的相關性。淘系電商最輝煌時期,乃是上一輪的去庫存周期,中小賣家和品牌商家通過線上化改革實現銷售增量,在其後新的産業周期内,拼多多抓住 " 貨找人 " 窗口期快速崛起。
2023 年之後,我國規模以上産成品存貨呈現劇烈下行态勢,進入 2024 年下旬之後數值逐漸穩定,對許多行業而言,目前的庫存規模已經處在非常低的水平。
這就要求我們思考,前文我們所述的拼多多 " 貨找人 " 模式是否也走到新的瓶頸期呢?此時商品的供給潛在減少,用戶的增量也已經接近天花闆," 貨找人 " 的模式優勢很難再如以前那般披荊斬棘。
那麽事實果真如此嗎?
新周期開啓:拼多多要讓利商家
在對拼多多持續觀察中,會發現很多有意思的反直覺現象,諸如其平台貨币化率(可視爲商家在平台交易的成本)遠高于淘系,又比如即便低價電商在輿論中備受争議,但拼多多仍然是中小賣家的重要選擇,成本高,價格低,但就是離不開。
這一方面與我們前文所講的 Costco 模式密不可分,能夠篩選進入拼多多和百億補貼的商家獲得了同品類低 SKU 的保護,規模效應在此放大(SKU 少,選入商家競争對手也小),另一方面彼時行業中的中小賣家在貨架電商中被擠出,拼多多承接了此部分産能。
更爲重要的是,被原模式 " 擠出 " 的商家落地拼多多,渠道的強勢地位是不容置喙的,定價能力再次得到彰顯,企業盈利跑赢 GMV 交易量。
盡管同類企業對拼多多進行了模仿和進攻,但效果寥寥(如阿裏有淘特,京東有京喜),結合前文分析我們很容易找到其中原因:
拼多多的成功,低價隻是表面原因,更爲重要的乃是其對上遊商家的強綁定關系,同類企業隻看到了低價,但短期内又無法消解拼多多的強商家關系(淘特和京喜均設置在主站之外,即便同樣采取 Costco 模式,其總流量也不如拼多多主站),這其中既有拼多多的經營技巧有關,又與大勢有直接關系。
進入 2024 年之後,情況卻發生了變化。
上圖爲拼多多曆年營銷收入的變動情況,這也是其國内主站最主要的商業模式。可以發現 2023 年之前,上圖中折線是非常陡峭的,但在進入 2024 年之後卻變得十分平滑,2024 年 Q3 該數字同比增長 24%,相較于輝煌過往,這顯然是一個比較平庸的數字,平台的商業化确實出現了嚴峻的挑戰,管理層的警示是有的放矢的。
當宏觀經濟周期調整之後,拼多多需要鞏固與商家的關系,需要在商業化方面進行讓步,推出諸如下調商家的店鋪保證金以及提現門檻等措施,以降低商家經營成本,簡單來說新的周期開啓後,平台與商家正在調換位置,前者不再強勢。
此外,競争對手的變化也在影響着拼多多。
2023 年馬雲重新定調阿裏電商要 " 回歸淘寶 ",潛台詞乃是其流量分配要重新側重中小賣家。如前文所言,阿裏電商與拼多多雖纏鬥多年,但彼時僅以低價來切入,一時間難與當年被甩出去的中小商家的 " 共情 ",這顯然是一種錯位競争,如今淘天要重新倚重中小商家(甚至不惜短期内犧牲商業化表現),無疑在逐漸接近競争本質。
且經過上一輪去庫存,部分商家已經被 " 出清 ",貨架電商的 " 人找貨 " 效率會逐漸得到修正(供需關系因爲供給減少進行再平衡),也會一定程度上攤薄 " 人找貨 " 的增長潛力。
在 2024 年 Q3 财報的分析師提問環節,拼多多管理層感到 " 市場的經營模式更加多元,競争也進一步變得激烈 "。
在宏觀環境和行業競争雙重因素下,倒逼拼多多重新審視自己的商業模式:
其 Costco 商業模式本身并無太大問題,但需要在運營中需要進行微調,要在絕對低價和貨币化率中進行取舍,簡單來說平台若要繼續保持低價标簽,就需要讓利給商家,如降低流量采買成本,給商家以松綁,這也是近幾個季度其經營的重點。
換句話說,拼多多管理層确實意識到了經營的潛在壓力,也在積極以應對,但短期内必然會影響其營收和利潤水,對于未來:
1)拼多多并沒有下牌桌,仍然是國内電商的重要一支力量;
2)平台的 "easy money" 周期已經結束,靠運氣賺錢要轉向能力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