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姐也是納了悶了,怎麽老有劇組把觀衆當傻子?
近日央八播出的《情滿九道彎》——一部年代奮鬥劇,一播出就因爲角色美顔深厚,頭套不倫不類引發無數吐槽。
劇裏年輕角色清一色白嫩的臉蛋,精緻的妝容,生怕看不出開了磨皮和濾鏡。
女主角熱依紮在《山海情》裏的表演驚豔了飯姐好久," 李水花 " 皮膚粗糙,發絲幹枯,嘴唇開裂,俨然一副掙紮在悲慘命運裏的底層人物形象。
可到了《情滿九道彎》裏,她肌膚白皙光滑,眉目婉約柔和,還能看出塗了口紅,好看是好看了,但總有種和背景斷層的脫離感。
還擁有陳瑤飾演的史小娜,她額前的那撮彎彎劉海實在是太突兀了,一對小羊角辮更是像極了假發(還是質量不怎麽好的那種)。
當她戴上棉帽時,不知是不是爲了凸顯出這精心設計的劉海,那帽子戴得像是扣了頂湯碗一樣,不倫不類,讓人無語。
這麽一套 " 變美小技巧 " 下來,誰能想到這部劇的背景設定竟然是物資匮乏、生活艱難的七零年代呢?
相較之下用力過猛導緻看起來不是很聰明的男主韓東君,言行舉止反倒更比她們像那個年代的老北京人兒了。
不僅如此,作爲一部年代劇,又是狗血多角戀加 " 雌競 ",又是穿幫集集不落,前者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咱們不多做評價;但是後者,難道覺得觀衆發現不了?
還真以爲咱大夥都是 " 絕望的文盲 "?
本以爲央視黃金檔,又是靠譜劇組,主演也是像韓東君、熱依紮、薩日娜這樣或有演技、或有路人緣的演員,《情滿九道彎》在開播前不少觀衆對其抱有極高的期望。
沒想到才開播六天,它就硬生生從年代勵志奮鬥劇,一路跑偏成槽點多到沒法說的雷劇。
下面飯姐就要大膽開麥,來細數一下《情滿九道彎》裏那些難以忽視、令人咋舌的穿幫雷點。
一、 七零年代吃富士,電燈台燈岔着開
《情滿九道彎》第二集的開頭,一個削蘋果的鏡頭就暴露了編劇曆史知識的匮乏。
前面提到了,劇裏的故事發生在七零年代,那是一個各種生活物資不夠富裕,因此崇尚儉樸,百姓生活清貧的年代。
此時我國蘋果品種多是國光,雖說富士蘋果在 1966 年已經傳入了中國,但直到 1980 年春,我國專家赴日本考察後選擇地引入了長富 2、秋富 1 和長富 6 等幾個着色好的富士品系的苗木和接穗,富士蘋果才算是真正在我國傳揚開來。
此時的紅富士蘋果根本不該出現在這裏。退一萬步講,如此稀缺金貴的東西,就算市面上有所出售,那得是什麽家庭才能吃的起?
要知道,那個年代在絕大多數人家裏,蘋果得來不易,很多家庭連水果都隻能在逢年過節嘗嘗鮮,根本沒人舍得削皮。
而劇中人物就已經吃上了削皮蘋果,這合理嗎?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 " 奢侈行爲 " 跌破了飯姐眼鏡——
要知道,七零年代我國很多農村其實是還沒通電的,直到 1987 年才實現鄉鄉通電,2006 年最後一家無電戶告别無電曆史。
換句話說,那時候的農村有電不是啥稀罕事,但按照當時農民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來看,不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也絕對是人走燈滅,絕不浪費一分錢電費。
再看劇裏,不管是主角家裏,還是賈書記辦公室,電燈台燈岔着開,仿佛電費根本不要錢,可以肆意揮霍。
飯姐理解沒有燈光可能會影響拍攝效果,那其他年代劇、古裝劇又是怎麽處理的?
細節之處見真章,隻有把握好容易被忽視的邊邊角角,才能成就一部經得起推敲的好劇。
真不必找什麽過多理由,敷衍就是敷衍,怎麽也是掩飾不住的。
二、 寬敞平房太奢華,條條村路鋪水泥
不知道你們那邊農村的條件如何,但就飯姐家鄉而言,直到 21 世紀初,村裏還有不少破舊的房子。
而劇裏的房子,雖然是平房,但一看就是後來搭建的,不僅沒有風雨痕迹,外形和陳設更是顯得頗爲奢華,根本不像是七零年代的産物。
咱就是說,哪怕是四合院,在那時的人均使用空間也沒有這麽寬敞吧。
另外還有那些胡同,原本應該是飽經風霜的模樣,但卻看不出絲毫做舊痕迹,條條整齊如新,一眼就知道是全新搭建的,少了 " 老北京味兒 "。
除此之外,劇中村裏的水泥路着實有幾分顯眼,讓人難以忽視,引發了不少吐槽聲。
村村通工程是 1998 年提出的,當時啓動的是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到後來 " 村村通 " 工程變成了國家一個系統工程,其包涵有:公路、電力、生活和飲用水、電話網、有線電視網、互聯網等等,真正實施村村通路約摸是在 2006 年。
劇情設定在北京,經濟的确相對發達,有水泥路倒不是什麽奇怪的事。
可村裏目之所及皆是水泥路,多少還是有點離譜吧,這難道是想向我們展示出五十年前的北京村莊到底有多繁華?
飯姐不理解 ……
三、 知青下鄉住農家,接受教育就回家
《情滿九道彎》故事的一開頭就交代了主角團們的身份——借住在農民家中下鄉知青。
飯姐能理解這個設定是爲了推進劇情,但隻要稍微查閱一下,就能發現這不符合現實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下鄉知青每個人能拿到 600 元安家費,而且下鄉的地方都建起了青年點,大家住宿舍吃食堂,已經不用再住在農民家裏了。
而劇中故事時間線是在 1979 年,顯然下鄉知青們應該已經住在知青點才對。
此外,史小娜由于家裏的海外關系,被認爲是資本主義大小姐,需要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這在特殊年代背景下本來不是什麽稀奇事,可史小娜接受完三年貧下中農再教育竟然就調走了?
看到這裏,不知道有多少下鄉知青一口老血湧上心頭,和現實情況不能說是一模一樣,隻能說是毫不相關。
導演 & 編劇,這邊建議你們重新複習一下曆史呢 ~
四、 公交汽車進胡同、拉貨三蹦子滿城跑
劇中有公共汽車直接開進胡同的場景,引發了不少吐槽,很多人說北京确實有不少以胡同名字來命名的公交站點,但把公共汽車開進胡同,這看起來很不現實,聞所未聞。
出于嚴謹考慮,飯姐去查閱了相關信息,北京 24 路公共汽車确實曾經穿過西總部胡同,繞巷而走,司機師傅也因此練就一身騰挪本領,在人潮中自由穿梭,因此,這一點并不算劇組憑空捏造。
(圖爲現在的西總部胡同西口)
不對的事咱們要明确指出,但也不能一窩蜂上來就吐槽哈。
另一點引起激烈讨論的就是滿大街跑的三蹦子:
一部分人認爲在 1979 年能買得起一輛自行車就算富戶了,能買得起三蹦子的人隻會少之又少,更别提在邊緣試探、用它去拉貨拉人賺錢了,保不準被抓住還會判刑;
但也有很多人擺事實講道理,說劇中剛出現的那輛三蹦子是北京摩托車制造廠生産的東風牌 250 單杠二沖程三輪摩托車,是 1960 年代的産品,在 1979 年出現也很正常。
飯姐覺得這一點見仁見智,在不同環境下成長的人們對于時代産物的認知也是不同的,是否算得上穿幫,大家見仁見智。
結語
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情滿九道彎》還有很多讓人不爽的地方。
比如開集的雪景是 " 局部降雪 ",可這雪像是 " 長了眼睛 ",隻精準降落在大隊裏,院外沒有一絲雪的痕迹。
順便吐槽下,劇中村裏的那個農村場院也太假了,一點生活氣息也沒有。明明是實體拍攝,偏偏有種粗糙敷衍的感覺,和綠幕摳圖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再比如在站台上打架那段劇情,畫面裏竟然驚現樓房封閉陽台和塑鋼窗戶。
還有,都 2023 年了,狗血 + 流産 + 多角戀的劇情早就是時代的眼淚了,這種設定沒必要硬往觀衆嘴裏塞。
飯姐并不是說年代劇不好,隻是有《人世間》《父母愛情》《雞毛飛上天》這樣的珠玉在前,用心與否大家一眼就能看穿。
借用網友的劇評作爲結尾:這簡直是一部假到不能再假的、穿着時代劇外衣的主旋律偶像劇,行活套路活兒,沒有任何驚喜之處。
當然,有人讨厭也有人喜歡,争議聲存在的意義就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飯姐隻希望,影視圈用心的劇組多一些、再多一些," 絕望的文盲劇組 " 少一點、再少一點。
# 情滿九道彎 #、# 韓東君 #、# 熱依紮 #
作者:木日日
責編:EYELINER
本文由蓋飯人物 ThePeople 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