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退而不休,也極少抛頭露面。
但僅憑媒體挖出的工商注冊信息,就攪動了市場風雲,也惹來新的一輪罵聲。
關心糧食和蔬菜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司系統網站顯示,11 月 22 日,杭州馬家廚房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爲 1000 萬元。根據企查查信息,馬家廚房是馬雲實控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經營範圍廣泛,包括食品銷售(僅銷售預包裝食品)、貨物進出口、食用農産品批發、日用品批發、酒店管理和技術服務等。
即便馬家廚房沒有對外透露更多業務規劃、經營狀況信息,但食品銷售(僅銷售預包裝食品)一項,格外顯眼。于是,外界臆測,該公司或将配套多地漁業養殖産業園,觸角伸向食品深加工。更直白的是在高呼,馬雲要做預制菜了。
随即,這條信息被迅速傳開,短時間内就點燃輿論和資本市場。據 Choice 數據,11 月 24 日,A 股預制菜概念 49 家公司中 45 家收漲,最高一支漲幅超過 29%。不難判斷,這又是一條被 " 蹭 WiFi" 的小作文,被刻意解讀爲 " 馬雲入局預制菜 ",引起預制菜概念股異動,就像 AI、特效藥、中特估等概念一樣,被有意帶偏沖高,隔了韭菜再跳水。
不出所料,中新經緯報道,馬雲前助理陳偉在朋友圈稱,"馬家廚房肯定不做預制菜。" 陳偉沒有透露馬家廚房的具體業務,但他明确稱,吃是人間大道,不是投資賺大錢的賽道。正如有分析指出,馬家廚房可能開展的業務一定與 " 吃 " 有關,其工商注冊信息的範圍大多與食品、技術相關,但未必有大的資本效應。
事實上,馬家廚房注冊信息裏的 " 預包裝食品 ",與預制菜并不是一回事。都市快報提到,按照《食品安全法》的定義,預包裝食品是指預先定量包裝或者制作在包裝材料、容器中的食品。比如方便面、巧克力等有包裝的食品都叫預包裝食品,對應的是散裝食品。也就是說,即使隻是把蘋果、豆芽這種初級農産品按品質、重量标準化分裝後按份售賣,也屬于預包裝食品。
這跟近兩年火熱的預制菜概念并不是一回事,後者目前甚至還沒有國家的标準定義。馬雲終究 " 錯付 " 了炒作者。
實際上,馬雲對大農業的關注從未減弱,包括農村變革、農産品生産銷售等農業現代化發展領域。馬家廚房也不是馬雲首次布局農業、食品生産加工産業。
公開信息顯示,一直以來,阿裏巴巴内部設有農村業辦公室、數字農業事業部、數字鄉村實驗室等部門,負責落地探索馬雲和其他阿裏高層對農業、農村的關注和投入。比如,盒馬鮮生主導的盒馬村等産地合作建設, 爲國内多地農民帶來了穩定采購訂單;數字鄉村計劃則協助了不少農人通過直播帶貨打開銷路、降低供應鏈成本。
2015 年第五屆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上,馬雲提出:" 袁隆平先生把畝産做到了一千斤,而互聯網要把畝産做到一千美金。" 後來," 畝産一千美金 " 成爲阿裏電商扶貧計劃,袁隆平項目組也加入其中。新華網跟進報道稱,該計劃到 2019 年,落地全國 25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覆蓋人口近 1 億人。
2019 年卸任阿裏巴巴董事局主席之後,他也曾明确表示,未來的工作重心會投身于教育和農業。在這之後,馬雲開始在阿裏巴巴體系之外,獨立布局農業技術、食品加工公司。結合馬雲近些年所有公開的信息看,從阿裏隐退之後,他幾乎所有的動作都與都與農業、漁業、食品等行業有關。
2020 年 9 月開始,他和團隊先後投資成立多家公司,涉及水産養殖、漁業捕撈、餐飲管理、食品銷售(僅銷售預包裝食品)等業務。比如,與馬雲關聯的 " 一米八 " 系公司數量已達 5 家。值得一提的是,該系各個公司的法人、高管均是來自阿裏系不同領域的高管。
馬雲還先後奔赴多所國外大學,交流和探讨農業、漁業、牧業等領域新技術。比如 2023 年 5 月,馬雲受聘日本東京大學客座教授,雙方合作研究可持續農業和糧食生産領域的課題。
今年 8 月 23 日,在馬雲基金會舉辦的一次活動中,馬雲分享了自己從農業中獲得的教育新感悟。他說,這幾年,都在學習怎麽做農業。無論是種草、種茶、種葡萄,還是養魚、養牛、釀酒," 我發現農業做得好的地方不一定是資源很好的地方,而是往往有獨特思考的地方,有想象力的人。"
11 月 22 日,阿裏巴巴集團合夥人、首席人才官蔣芳在内網發帖,回應馬雲抛售巨額阿裏股票的傳聞。她提到,馬雲減持,是因爲國内外投資農業科技和公益事業等需要資金。
預計未來,馬雲個人在農業技術及食品加工上的投入還将進一步擴大。如同中國企業家評價,四年過去,馬雲依然低調,但關心糧食和蔬菜,在商業動作上,越來越 " 具體 " 了。
馬雲爲何不能做預制菜?
但馬雲的實際行動和回應,還是無法讓所有人信服。在不少網友看來,馬雲不做預制菜,就像他說的 " 我對錢不感興趣 " 一樣,口嫌體直。2017 年,馬雲在參加央視一檔欄目時表示," 我對錢沒有興趣,現在我沒有這個需求,我擔心錢幹什麽?" 撒貝甯站在旁邊,憋笑出内傷。
嘗試沿着這個思路回答:馬雲爲什麽不能做預制菜?不難發現,這個群體的邏輯大概就是:" 都已經這麽有錢了,是不是可以做點更有意義的事?" 比如其中直白的說法,馬雲應該格局大一點,别總盯着老百姓的錢包,多做食品安全,身體健康,環境保護,科技進步,改變人類命運的大事。 要麽像馬斯克一樣,去探索未來;要麽像任正非一樣,去攻克突破某國給我們的枷鎖,砸錢研發光刻機,研發高性能顯卡,建設先進制程的芯片代工廠。
另外還有一股不小的聲音,善于拉踩,将他和馬斯克進行對比,稱 " 二人同姓馬,格局卻不同 "。馬斯克 " 關注的是星辰大海,關注的是人類未來,不怕失敗,不怕嘲笑,每一次的失敗,其實是往成功之路上前進一步,總有那麽一天,馬斯克的夢想一飛沖天。" 而馬雲 " 始終盯着利益,盯着老百姓的仨瓜倆棗,現在又搞了個馬雲廚房,盯上了預制菜,看來,又得把老百姓收割一把了。"
他們甚至還給出一個結論,就是互聯網精英做的事,依舊複制他淘寶模式,絞殺傳統賽道,先讓夫妻老婆店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然後再收割中産," 一個仰望星空,一個緊盯利益!一個唯利是圖,一個超然物外!一個爲了人類福祉,一個爲了個人名利!"
類似這般尖銳的罵聲多了,馬雲也沒有了 " 銀行不改變,我們改變銀行 " 的意氣風發。隻能妥協着說," 都難都難,都難,真的都難。我現在退休,我最大的挑戰,我希望能夠爲溝通,爲交流,爲技術的發展,爲年輕人的成長,在今天的形勢下,看看有什麽樣的方法更有效。"
他或許真的懷念當初在杭州教書的快樂時光。此刻,馬雲要不要做預制菜已經顯得沒那麽重要。但他還是緊急予以澄清,樹欲靜而風不止,這與預制菜目前的發展境況有很大關系。
一方面,預制菜正迎來發展利好。" 培育發展預制菜産業 " 被寫入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不少地方出台政策和标準,規範預制菜産業發展。據統計,2022 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 4196 億元,預計 2026 年市場規模将突破萬億元。頭部企業的加入也帶動産業鏈的迅速升溫。格力、格蘭仕等家電企業;京東、美團、盒馬鮮生等互聯網平台相繼湧入。其中,盒馬鮮生成立了預制菜部門,并在盒馬 APP 上線 " 預制菜 " 頻道。
另外一方面,圍繞預制菜品安全、口味以及加工保存技術的争議始終不絕。今年以來," 預制菜進校園 "、"6000 元一桌的婚宴裏七成竟是預制菜 " 等話題頻頻登上熱搜。根本原因是預制菜行業标準不規範,進入門檻較低,導緻行業小、散、亂等問題頻出,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有專家指出," 目前超五成的預制菜依然進行速凍調制食品的行業标準 "。多年來,預制菜行業處于 " 猶抱琵琶半遮面 " 的發展狀态。消費者幾乎被剝奪知情權,無從得知是不是吃到預制菜。有數據顯示,2021 年,美國、日本預制菜的滲透率已達到 60% 以上,而我國僅爲 13% 左右。
過去三年的局勢變化,世界各國都意識到,糧食安全的重要性,這也是我們當下的課題。預制菜可以減少食物浪費,一定程度上緩解糧食安全問題。根據官方數據,每年我國蔬菜、水果、水産品、糧食、肉類、奶類、蛋類七大類食物按重量加權平均損耗和浪費率合計 22.7%,約 4.6 億噸。
今年 3 月,早就表露對預制菜感興趣的董明珠,在央視節目中直言,現在年輕人很少自己做飯,郵寄時效造成的食物保鮮問題以及外賣包裝問題,會造成嚴重的社會資源浪費。這些可以通過裝備、軟件設計能力和冷凍冷藏技術,實現從田間地頭到家裏的産業鏈。
馬雲被罵,隻因預制菜離老百姓太近
從這個角度看,馬雲入局預制菜,帶動農業産業發展,其重要性并不亞于造芯片,發射衛星。但馬雲還是被噴了,這與他上次被罵極爲相似。
2020 年,馬雲爲阿裏橙點公益獎錄制了一段寄語,視頻被發到 B 站,題目是《商業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但随後引來無數罵聲,彈幕和評論區全部淪陷,阿裏不得不把标題改爲:用公益的心,商業的手段,科技的力量,幫助更多的人。最後,阿裏幹脆把這個視頻删了。
這些評論裏,不乏 " 是人民養活了阿裏巴巴,不是阿裏巴巴養活了人民 "、" 吸血鬼不怕十字架,但是吸血鬼怕錘子和鐮刀 "、" 我們走後,他們會給你們修學校和醫院,會提高你們的工資,這不是因爲他們良心發現,也不是因爲他們變成了好人,而是因爲我們來過。" 等高贊表述。
這和罵馬雲做預制菜 " 是收割老百姓 ",可能是同一幫人。似乎,馬雲代表的群體已經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這種意識很可怕。
馬雲在視頻的最後總結:" 商業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它創造價值,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讓無數人就業,讓無數人看到希望。無論是商業還是公益,我們今天所有的一切,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讓無數人對工作和生活充滿希望。"
客觀上說,這個觀點并沒有什麽不妥,也是一個事實。商業效率高或者說市場經濟發達的地方,會更加的公平,讓更多人分到發展的蛋糕。矛盾的産生,是因爲蛋糕分配的不均勻,隻有一小部分人吃到最大最甜的那塊。
馬雲的困境也在于,他已經演變爲一個符号,是時代的烙印。網友聲讨他,也是在表達對他代表的群體的不滿。在網友看來,馬雲以及他代表的群體,抓住時代機遇,站在風口起飛。如今,卻反過來俯視人間。這種落差,給焦躁、内卷以及爲生活奔波的年輕人,造成極大的心理不适。
孔子一針見血的指出 "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當分食不足,或者根本沒有分到的群體越發壯大時," 馬雲 " 們說的任何正确的道理、灌下的雞湯,都會成爲被抨擊的對象,時代已經變化。
所以,這頓罵," 馬雲 " 們逃不掉。并不是他們不去造光刻機,研發芯片,發射衛星,原因隻有一個:預制菜距離老百姓太近,芯片、光刻機、衛星等硬科技離大多數普通人太遠。
這也形成新問題,值得我們所有人反思:如果 " 馬雲 " 們不再說話,選擇沉默以及真正潛行,就真的好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