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英文編輯多樂西。
或許因爲信息繭房,或許是工作特性,我接觸到的家庭,大多英語開始得都比較早。孩子一上幼兒園,家長多多少少都在打算或已經啓蒙了。
一直以來,我以某種觀察者的角色陪伴公号的父母們,有時候答疑,有時候傾聽。慢慢地,孩子們長大了,我遇到的家庭也越來越多,手頭的英語學習者 " 樣本 " 也不少了,我覺得是時候跟你們聊這個話題了:
不都 3-6 歲(甚至更早)就啓蒙嗎?按理說現在該牛娃遍地走才對啊!可現實是,進入小學高年級後,即使同班的娃,英語高低坡度也大。
在這屆家長對英語都普遍重視的情況下,到底是什麽,造成了孩子英語能力的差距?
我一共總結了 4 種原因,其中兩個都和英語沒關系,還有一個和數學有關系幼、小學生家長還是看看,因爲如果進入初中英語還差的話……你再看這篇,除了添堵似乎沒啥用。
都是小小孩就開始啓蒙英語了,
爲啥大娃間的英語水平差距大?
1
并沒有重視
大家都 2、3、4 歲就啓蒙英語?真的嗎?
分享一個我身邊的例子。我大學同班同學,專業成績很好也很會講課,畢業就簽進了市重點高中當英語老師,帶了幾屆畢業班也小有成績。孩子 3 歲時她問我,到底啥是「分級讀物」。
大人們,時代變了。啓蒙的事兒說白了是家裏的事兒,無論職業是什麽,家長自己的英語教育認知請先跟上,認知差基本就刷掉了 " 不愛學習型 " 家庭。
▲
并沒有 " 都在啓蒙 "。你不要覺得驚訝,時至今日,英語啓蒙依然是一件小衆的事,分級、自拼、TPR 教學、i+1 ……進入我們中國家庭也沒多少年。新手家長覺得我提到的一些概念有點陌生也沒關系,文章評論區留個言我肯定會回複你哒 ~~
身邊好多 3、4 年級讀哈利波特的牛娃?或許隻是因爲你有好好關注英語,被大數據鎖定了而已。
當然我一定要爲老同學正名。中學英語老師,主要是帶學生沖擊中、高考,所以應試上弄得紮實,對于學生幾歲啓蒙、啥時候過 KPF 沒興趣;
而且重點中學啊,他們手裏分到的娃,大概率都是英語好娃……你懂的,老師和學生相互成就,真是一件非常幸運幸福的事。
另外就是,教師這職業挺微妙的,花太多時間在别人孩子身上,就花不了什麽時間在自己娃身上。哎。
所以如果你的職業,能每天下班後還可以和娃享受一會兒親子時間,雞出牛娃的概率是要大一點哦。
非得問老師啓蒙的問題?那我建議你去問問靠譜的小學英語老師。一位深谙語言學習和應試教育的小學英語老師,會明确告訴家長:我們校内不夠。課時太少,内容太淺,英語要補。話點到這,老師已經很敬業了。至于補不補,怎麽補?老師沒法幹涉你的家事啊親。
2
沒有好好堅持
啓蒙早但效果差,大概率是因爲這個原因。
低幼的孩子,磨耳朵半年沒效果,是不是就放棄聽了?剛起步的孩子,是不是遇到詞彙量的問題,分級刷不上去,就囫囵過去了?開始學教材的孩子,你有沒有想過怎麽對抗遺忘曲線?小牛娃有沒有警惕斷檔期?是不是輕視了高年級的準确度訓練?
……
怎麽才算好好堅持呢?這個我之前寫過哎,對小學生而言:
教材 就是指導綱領,它是學新知識的,選哪套差别不大,隻要孩子能跟下來。
分級 就是每日計劃,它是滴水漫灌的,泛讀精讀你别糾結,先保證能每天讀 20 分鍾。
英語學習的所有方法,我統稱爲" 笨笨 " 學習法,教材 + 分級,學習、練習、複習。如果面對中高考,那就再加一個,真題。
經常看小某書小某生的家長,也許對「入章」有種執念,沒必要哈。我不是說閱讀不重要啊,閱讀是英語裏最重要的能力!
但不用急,穩紮穩打地把分級讀起來,在低級别可以多讀幾個套系,有條件再加點好的科普類、故事類讀物,把詞彙句式的基本功打好了,才能自然地轉入章節書。
▲ 圖源:《分級讀物,真正的高質量英語資源》
不然娃打開一頁,讀兩句,遇到生詞,停下來,媽媽英語太沒意思,我不要讀了。要麽就是頻繁查詞,明明章節書都是上天入地爆笑搞怪的内容,可娃讀 1 個自然段查詞 7、8 次,這樣的英語閱讀有啥樂趣可言?你還記得一條小路遇到 7、8 個紅燈的憋屈勁兒不?
如果展開寫這個 " 沒有好好堅持 " 的話題,我還能再來一篇避坑經驗帖,标題可以就叫《3 歲啓蒙,我是如何一步一步把娃的英語練廢的》,感興趣的朋友留言區跟我說一聲。
3
小學不知道怎麽算 " 好 "
初中很清楚什麽是 " 差 "
這裏,玻璃心家長謹慎閱讀哦。上初中之前,我們對娃的英語好與不好,其實沒啥特定标準。至少沒有那麽嚴格。那麽就導緻——
1. 英語能力可能有水分。比如劍少、KET、PET、藍思指數,可能你沒有去考去測,但是做了難度類似的練習題,或者入手了對标某等級考試的書籍、課程,就自動把娃歸到 xx 級别了。
實際上聽、說、讀、寫四項能力水平都達标了麽?是偶爾達标,還是穩定達标?得較真一下。
2. 家長迷之自信。小學英語我家小孩能考 97、98,親戚朋友誰聽了不說一聲好?額,首先要警惕前面那個水分問題,看看小學課本就知道,小學分數基本不體現語言能力,記憶力正常,就能拿下。
▲ 圖源: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 六上
很多早啓蒙的孩子,小學階段還在 " 上手期 ",以大量輸入爲主。而校内英語給這波娃的發揮空間并不大,導緻真正冒尖的機會不多,看着不顯山不露水的,你要是認真覺得娃們的英語也許都那樣,那就輸了。
另外就是 " 警惕 " 真牛娃的戰術性掩飾!我接下來兩段就 " 揭發 " 他們!
BUT,小高之後,特别是進入中學後,好、一般、差,區别一張卷子就出來了。小學的卷子全是課本的内容;初中的卷子,是爲了初三最後的大考準備的,不是溫柔地試一試你,而是犀利地把小學英語沒學到位的問題全都暴露出來。那些詞彙量大、閱讀量大的娃,優勢就出來。遇到有中考改革的地區,聽力、口語,問題也不大,畢竟早啓蒙的娃,本來就是先聽口,後讀寫的。
4
牛娃沒在原地等你
他們也不怎麽曬了
最後一種情況,屬于真牛娃有意無意的戰術性掩飾,哼,詭計多端。
1. 牛娃依然在,隻是英語不值一提了。相比主動蹦幾個單詞就覺得未來可期的小娃家長,實戰經驗豐富、備受毒打的大娃牛娃家長們,已經失去了曬娃的興趣。畢竟 FCE 之後還有 CAE,哈利波特之後還有霍比特人,教材學到頂了還有學術英語還有模聯還有思辨力學習。
偶爾曬曬也挺麻煩的,比如我要是看到了,肯定忍不住追着問訣竅、秘籍、名師資源,可人家辛辛苦苦雞了十幾年的英語,憑啥告訴我啊,自讨沒趣,人家也鬧心。算了,幹脆不說。
2. 牛娃依然在,隻是都去搞語文了。你可能會覺得,娃啓蒙時花在英語上的時間比較多,剛開始這樣倒也無可厚非。但我要提醒大家,花了多少時間給英語,就要花比它更多的時間給中文。
認知決定英語的高度,而母語,決定認知的高度——因此,中文母語的能力高低,決定英語的能力天花闆。
比如網上搜一則 80 年代《人民日報》的社論,拿給娃看,娃肯定每一個字都認識,娃也肯定看不懂。
同理,國外電視劇電影裏,青春期孩子的那句回應父母的 "yeah …… ",也隻有青春期娃的家長更能體會——差不多就是 " 其實我根本沒聽你在說什麽,爸媽你們别廢話了行不?" 那個意思……
語言本身不難,但認知阻礙了娃進一步理解語言。
認知怎麽來?要麽行萬裏路,閱曆無數,你真正去經曆過;要麽讀萬卷書,閱讀他人經驗所得。反正不可能自動開竅。。。
所以英語牛娃們沒有停下,而是在用母語漲知識、提認知:他們一邊用中文去聽、讀更深更高的内容,一邊用英語繼續拓展語言知識,擴展詞彙量、閱讀面,提高閱讀速度。
等到他們對英文背後的文化、背景的認知到位了、能理解了,那就是他們用英語學習任何學科、撬動任何他們感興趣的内容的時候了!
▲ 圖源:自己拍的
3. 牛娃還在那裏,隻是都去搞數學和編程了。我們群裏那些娃的英語十分 OK 媽媽們,偶爾也冒冒泡。聊啥呢?數學、奧數、編程、機器人,啥都有。反正不咋說英語
我向編輯部小升初比較有心得的小半爸求證過,确實,3、4 年級是介入奧數的最佳時機,奧數 OK 的情況下,4 年級可以接觸編程了;
同時,要想通過編程助力小升初,4 年級基本也是窗口期了。再晚,出成績比較難。
所以如果想在小學把數理思維拉上去,4-6 年級非常關鍵;要是打算參加 XK、Z 校的,時間更緊張的。
那麽提早搞定英語的牛娃,本質上是提早建立起了優勢學科,之後幾乎就不花時間給英語了,有更多時間、精力在那些燒腦、燒時間的學科中大展拳腳。
話又說回來,如果最不咋費腦子的英語都沒搞定,去沖燒腦的奧數和編程……夠嗆。
綜上,無論上面的哪種情況,英語牛娃都不會在原地等你,要麽英語更牛,要麽中文更牛,要麽數理更牛,要麽一起牛。
EASTWEST
很紮心是吧?大家都是在娃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啓蒙英語了,到了小高、進入中學後,英語能力差距确實比較大。
但其實一切都有迹可循:
1 家長行動上沒有特别重視啓蒙,可能認知也沒到位。
2 孩子并沒有好好堅持,家長也沒有及時搬開障礙。
3 幼、小階段 " 英語好 " 的标準很模糊,而家長大意了。
4 牛娃沒有在原地等你,他們踏實趕路,也不怎麽 " 曬 " 了。
仔細看這幾句,其實前面 1、2 兩點做好了,也就沒後面 3、4 的事兒了。
多樂西 · 多說一句
算上應試教育的各科壓力,我們往前推時間,那麽孩子真正的英語啓蒙 + 學習黃金期是:2、3 歲— 3、4 年級這幾年。
怎麽算時間都不短。即使開始得稍微晚點,每一個家庭,無差别都有4-8 年的時間,去完成英語這一個小工程。實在是很靜待花開,也完全符合兒童認知發展、語言發展的規律,螺旋向上,穩紮穩打。
現實中哪個老闆願意給員工這麽多年做一個項目?馬斯克造火箭的時間也沒這麽長的,必須短平快出效果。
可應試教育這個 " 大老闆 ",給了我們充足的時間去研究、執行 " 英語 ",用好 " 時間 " 這一個資源,用好 " 堅持 " 這一個方法,優勢在我們呀,不可能不牛。
相反,如果進入中學英語沒有成爲優勢學科、保底學科,反而拉後腿。那隻有一種解釋:家長這個項目經理,在上一個學段,沒上心……
以上,和你們共勉 ~ ☺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不要吝惜小手指,在文末爲我點贊、在看、收藏哦。
● 本周在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