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真故研究室,作者:馬路,編輯:龔正,題圖來源:《大時代》
近一段時間,疲軟已久的股市出現新的行情,有人宣稱牛市到來,引得不少年輕人跑步入市。在新開戶的股民群體中,不乏 00 後的身影,他們多數涉世未深,初生牛犢不怕虎。同時,市場的短期波動給予他們一次痛擊。
今天的文章來自真故研究室編輯部的一位同事。大學時的他,趕上了 10 年前的上一輪牛市,并在高點買入,之後一直在股海沉浮。他有一些常識性的叮囑,想要講給新的股民群體,以下是他的自述。
葬禮上的股市指标
十一假期前一天,我父親病故。葬禮期間,我很少看手機消息,但每當打開手機,都能看到朋友發來的股市信息。差不多有 10 個人。我給了他們一些簡短而淺薄的建議,并幫助了其中兩位開了證券賬戶。他們并不知道我父親的過世,不然也不會在我最傷心的時候,興奮而急切向我講述一個賺錢的機會。
有一個朋友甚至願意讓我代爲投資,并許諾了傭金。這情形讓我想到彼得林奇的 " 雞尾酒會理論 " ——這位華爾街傳奇投資人發現,當人們在雞尾酒會上甯願圍着牙醫讨論牙疼,也不願意搭理他這樣一位股票大師時,說明股市已經低迷夠久了,是時候考慮抄底了。反之,當他成爲酒會上的焦點,人人都在向他尋求投資建議,甚至向他推薦股票,那麽股市已經達到高點,是時候清倉了。
知名投資人邱國鹭曾提到過類似的理論,他說自己的第一任老闆有一個絕佳的市場指标,就是遠方的表弟。他們平時聯系不多,每當表弟打電話來問他對股市的看法時,就意味着市場太過火熱,通常是見頂的信号。他将其稱之爲 " 表弟指标 "。
顯然,最近的股市行情是 " 雞尾酒理論 " 和 " 表弟指标 " 的再一次的驗證。假期裏,有關股市的讨論達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許多新韭菜,不是,新金融消費者,包括許多 00 後選擇進入股市。過去幾天,他們從資産暴漲到無情套牢,心情複雜如南柯一夢。
一些人叫嚷着 " 把錢還我不玩了 ",但事實一再證明,即便股市漲回去,大部分人也很難會及時抽身。赢錢了就還想赢,虧了的就想回本。這是一條不歸路,有毒。之後,他們大概率會成爲 A 股長期投資者。
股市是一個充滿偏見、迷惑性和謊言的地方。特别是對于還沒有形成自己投資方法論的新手,容易偏信一些半吊子分析和大旗論。例如不久前在短視頻平台上口耳相傳的 " 牛市第一鐵律,遠離老股民和價值投資者 "。網絡股神們認爲,牛市應該和瘋子站在一起,經驗隻會影響賺錢的速度。
類似的言論不算新鮮,是典型的每隔幾年就會出現的 " 笑巴菲特太保守 " 現象。之後的幾個交易日,他們被打臉了。但是也無所謂,市場上最多的就是臉被打腫的人。視頻隐藏一下,等待行情回歸的時候再放出來,又能當股神再赢一次。
話說回來,即便是像我這樣寂寂無名的财經類媒體編輯,都有人願意付費,有理由相信這些股票大師在過去一段日子必定是賺得盆滿缽滿。當然,我指的不是他們在股市中的收益。
更大的問題是,他們在鼓吹牛市中把錢賺了,但聽信 " 牛市來了 " 的工薪階層可是付出真金白銀進入到市場裏。人一旦進入股市,控制不好就容易失去理性,你會輕易發現周邊很多平時吃面加個蛋都要考慮再三、點外賣優先拼好飯的人,卻在股市裏用錢如泥沙。
我詢問了幾位新手股民,他們炒股之随意,如同在進行一場彈珠遊戲。很多人隻是看着股票代碼和 K 線走勢,就不明所以地完成了一次交易,對公司的财報、經營狀況和前景沒有做一點了解。當然,這波行情中,動作迅速的人短期獲得了可觀的浮盈,他們爲自己的投機成功而沾沾自喜。
這不禁讓我想起 2015 年,我的大學舍友第一次買股票。在那天下午上完體育課後,他打開股票賬戶,興奮地向我們展示今天賺了 20 多塊錢。并豪爽地表示,今天所有的飲料消費由他買單。
股市會平等地教育所有的參與者。1720 年的春天,牛頓買入了當時在英國最炙手可熱的南海公司的股票。股價翻倍後,他清空了持倉。僅過了一個月,在市場情緒狂熱的感染下,牛頓又以很高的價格買回了這隻股票,結果賠了大約 2000 英鎊。換算成當下的購買力,應該有數千萬人民币。這位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稱,他可以計算出天體的運動軌迹,卻無法揣摩人類的瘋狂。
2015 年的牛市,我在大學舍友的介紹下進入股市。6 月 1 日,我打電話給老爸,索要 1 萬元作爲投資基金。一周之後,我将錢轉入證券賬戶,并買入了第一支股票。
之所以日期記得這麽清楚,是因爲打電話那天恰好是兒童節。更重要的是,在我入市後不到一周,上證指數漲到了 5178 點,成爲 2008 年至今的最高點。之後指數一瀉千裏,最低跌到了 2500 點以下。九年炒股,真正意義上的牛市,我隻經曆了那不到一周時間。
大學時的股票賬戶
賬戶上一天虧損近一千塊,對于一個大學生來說幾乎是不能承受之重。我開始省吃儉用,每個月從生活費中摳出幾百塊放入股市中,并且頻繁交易,以尋求翻盤機會。數個月後,我的賬戶隻剩下六千多,浮虧 50%。
舍友當然也沒有比我好到哪去。大學畢業之後,他輾轉進入到一家上市公司工作,負責融資方面的工作。這家公司處于過去幾年最大的風口行業之一,是絕對的新興産業,而且又是 " 遙遙領先 " 概念股。去年下半年,他告訴我公司馬上會出新産品,并且老闆有信心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完成公司的市值管理,讓我靜待買入信号。
今年上半年的某天,忽然想起了這件事,問他到沒到買入時機。他告訴我,公司随時有可能倒閉。
股民的自我教育
進入股市的 2016 年,上大三的我搶到了一門叫做 " 證券投資實務 " 的選修課。教課的是一位南京大學退休的教授,他講話言之鑿鑿,金句頻出,十分具有說服力。
他擅長用最通俗的話語來解釋一些投資理念,例如在第一節課上,面對台下一半沒有任何投資經驗的小白,他用了這樣一句話來解釋股票的價值和價格:如果這支股票将來值 1 塊錢,那麽它現在就值 1 塊錢。
當時的我聽到這句話感覺醍醐灌頂,同時意識到此前的諸多操作是如此的自欺欺人。在第一節課上,他還向想要嘗試股票投資的同學提出了一條建議:第一年入市資金不要超過 3600 元。
至于爲什麽是 3600 元,我至今也沒有搞清楚,但我知道,這一定程度上拯救了這群心高氣傲、無知無畏的年輕人的大學生涯。
整個學期,他帶我們學習了股票投資的基本知識,爲股市至少培養了 100 位年輕的預備役韭菜。
但可惜的是,他是個 " 技術派 " 投資者,究其一生都在研究 K 線,操作風格完全圍繞道氏理論、波浪理論等曾在美國流行一時的技術分析。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他都在給我們演示怎麽劃線。什麽是箱體,什麽是旗型,什麽是金叉,什麽是黃金分割法,以及怎麽數浪等。
當時我對這種畫圖遊戲十分感興趣,跑到圖書館借閱了他推薦的所有的相關書籍,并爲此做了整整一厚本的筆記。每每回想,對于當代大學生、特别是我自己而言,這種自驅力稱得上奇迹。當然,這也爲我之後多年始終未能走出技術分析的陰影做下了鋪墊。
大約從今年開始,我發現股民對于宏觀經濟的關注開始增加,一些分析宏觀經濟的博主的視頻流量在這段時間迎來大幅增長。街頭巷尾的老大爺都在讨論 M1,社融,通縮,加息等名詞。這種熱情在美聯儲宣布降息時迎來高峰,大家在這天仿佛獲得了一種精神上的勝利,然後繼續該上班上班,該炒股炒股,一切并沒發生變化。
曾任美聯儲主席的威廉彌勒曾說過,23% 的美國人以爲美聯儲是一塊印第安人居留地,26% 的美國人以爲它是野生動物保護區,51% 的美國人以爲它是某種品牌的威士忌。雖然這是很多年前美國人的認知,但有理由相信,今天中國股民對美聯儲的關注仍然遙遙領先于美國人。
彼得林奇說," 如果你花 10 分鍾做宏觀分析,那麽你就浪費了 10 分鍾。" 他自稱毫不關注外部宏觀經濟情況的變化,除非它會以某一具體方式影響某一具體行業。
彼得林奇的意思是,應該關注具體企業的價值,不是因爲虛無缥缈的宏觀叙事成爲驚弓之鳥。任何宏觀變化都具備機遇和挑戰的兩面性,而那些所謂的分析,幾乎都是重複且無用的陳詞濫調。對于價值投資者而言,要做時間的朋友。優秀的企業往往能穿越周期。
類似的還有對股市整體走勢的預測。從技術上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股民和專家還是形成了一種默契:股民對此表現得如饑似渴,專家也樂于指點江山。
由于近期市場的火熱,早前宣稱退休的李大霄重拾舊愛,繼續爲 A 股搖旗呐喊。此前進入生發水創業的任澤平也選擇高調回歸,與知名投資人但斌在微博上進行了一場精彩的多空對戰。兩人指名道姓,絲毫沒有顧及成功人士的體面。
但斌提醒大家要注意風險,任澤平則堅持唱多。直至二人的社交賬号被禁言,誰也未能獲得大衆普遍的認可。如此得罪人又不讨大衆喜歡的事,實在無聊。如果國内法律允許的話,相關機構可以爲二人定制一款合約,用真金白銀來進行一場對決,或許能夠證實誰才是真正的坦誠。
對普通散戶而言,所以對未來經濟和股市走向的判斷都可以忽略不計。因爲專家太多了,你很難判斷誰手上掌握着真理。如果你在這個市場上呆的足夠久,就會知道沒有誰能夠始終準确預測大盤走向。
網紅美女基金經理、江湖人稱私募魔女的李蓓,過去幾年一直是死多頭,她曾多次給出預測,稱 A 股當下是二十年一遇的投資良機。許多專家和股評人也有類似的發言,我見過最誇張的一位說,現在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機會。對此,我并不懷疑,隻想提醒一下,新中國股市一共才 30 多年的曆史。
價值投資的勸告
35 年前,萬國證券黃浦營業部在上海的廣東路 729 号開業,比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成立還早半年,巅峰時期,這個營業部交易量在滬深占比常年超 10%。也就是從那時起,廣東路上便形成了股市沙龍,到現在已經超過了 30 年。青絲變白發,能在上海廣東路有一席之地的人,都是股海拼殺過來的老股民了。
30 多年後,這裏出了一位上海爺叔,大膽預言股市将一飛沖天。國慶假期之後,爺叔徹底封神,在資本市場中的熱度無人能出其右。市場不景氣的時候,我對他抱有一定敬意,他的高談闊論,我願将其稱之爲散戶們的臨終關懷。但市場熱度變高之後,很多人真的開始迷信他的發言。對此,我建議大家慎重。
上海爺叔是一位雜學家,從他的發言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堅定的 " 技術派 " 投資者,分析框架中還帶有一點玄學。再加上他本人又對宏觀經濟和政策面有着獨到理解,一切都顯得渾然天成。
技術派股民最關注的是時機,從股票走勢上來判斷何時空倉,何時重倉,同時嚴格設置好自己的止損和止盈點,仿佛股市是一場預設好的沙盤遊戲。
需要說明的是,古今中外沒有任何一位偉大的投資者是技術派。事實上,如果你用大數據對所有的技術指标和方法進行分析,會發現它們的準确率都會無限接近于 50%,甚至無法成爲反向的指标。
技術派股民似乎都不願承認自己是投機分子,而且他們也同樣對巴菲特等人的價值投資心馳神往。對此,新手股民或許可以判斷一下以下幾個看法的對錯,來自檢一下是否具備價值投資的潛力:
相比科技型公司,白酒行業更具價值投資的潛力。
大部分時候重倉或滿倉。
不設置止損點。
認爲宏觀經濟分析是浪費時間。
不在意牛市或熊市,不做高抛低吸。
如果你認爲上面的話都是錯的,那麽你已經和價值投資相去甚遠。事實上,上面幾句話幾乎是所有偉大投資者的共識。格雷厄姆對擇時策略嗤之以鼻,牛市熊市不會影響交易;巴菲特認爲買入股票之後就應該忘記成本價,刻意設置止損點和止盈點是自欺欺人;彼得林奇和段永平都是滿倉主義者,不存在控制倉位。
在衆多行業中,上海爺叔大力推薦科技股。一定程度上,這和大多普通投資者的想法相同——關注前沿科技,對新興産業興奮,認爲其具有高成長性。
但一直以來,彼得林奇、巴菲特等衆多偉大的投資者都自稱是 " 科技恐懼者 ",他們從來不會購買自己不了解的領域,因此對科技公司始終敬而遠之。如果你細數一下巴菲特最爲人稱道的投資,會發現多集中在消費、金融、保險、能源等大衆觸手可及的領域,完全避開了美國過去三十年最爲盛行的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浪。
原因也很簡單,科技革命會對行業帶來徹底的颠覆,一項新技術的出現會瞬間擊垮曾經的龍頭企業。典型的就是技術密集型行業,如互聯網、顯示面闆、芯片、醫藥等,可謂一代産品一代神。90 年代美國的互聯網浪潮中,至今存活下來的互聯網公司隻有 1%。誰也無法預料到做了多年的小弟的英偉達會在短短兩年成爲大哥,而輝煌一時的英特爾會面臨被收購的窘境。
如果你認爲自己足夠聰明,能夠準确預知每一次技術革命的到來,那麽你應該再去了解一下牛頓的股市經曆。事實上,大部分普通投資者都不一定能夠搞得清半導體、芯片和集成電路的區别。再加上要在多達幾百支半導體概念股中選中中國的 " 英偉達 ",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事實上,很多優秀的投資者的持倉都是公開的,價值投資應該選擇哪個行業,哪家公司是有迹可循的。即便是後知後覺跟随買入,往往也能獲得超額收益。
但很多人都自以爲是的認爲能夠做得更好,不斷地買入賣出,試圖逃過每一次大跌以及抓住每一寸漲幅。
多年前,股票交易需要親自到券商營業部或打電話,或許因爲這種親臨現場的儀式感,讓大家做一次交易十分慎重。如今隻需一部手機,人人都可以随時買賣股票。這種便利性,使得人們的交易開始變得頻繁,從基金經理到普通白領,都在積極爲券商們貢獻着利潤。巴菲特的引路人格雷厄姆曾在書中寫道:那些急不可耐的交易者就像夏日田野中呼嘯的蝗蟲,從一隻股票跳到另一隻股票。
這種投機套利也正是散戶虧錢的重要原因之一。巴菲特說,買股票就是買公司。雖然我們無法像巴菲特一樣,喜歡一家公司就可以持續加倉,直至把這家公司買下來。但也應該明白,購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就成爲了這家公司的股東,是間接在爲公司發展注入資金。
從利益的角度上看,你要爲自己的錢負責;從社會責任的角度看,更要有競争力、有價值的企業,而不是那些長期虧損、不務正業、善于玩弄概念的企業。投機者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劣币驅逐良币的風氣。
勸人炒股,如同殺人父母。假期裏每一位問我股市相關的朋友,我都建議他們不要炒股。即便想要學習投資,起始資金要不要超過一個月的工資,并且不要跟風炒概念,一定要做價值投資,做時間的朋友。
最後我都會送他們投資大佬邱國鹭的一段話:衆人奪路而逃時,不擋路,不跟随。不擋路是因爲不想被踩死,不跟随是因爲烏合之衆往往跑錯方向。不如作壁上觀,等衆人作鳥獸散後,撿些他們抛棄的糧草辎重和掉落的金銀細軟。看他們慌不擇路的樣子,這一次不需要等太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