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這裏是 S.
- 本期主題 -
能不能别讨論女性身材?
最近的時裝周,被劉雯承包了。流水的看秀明星,鐵打的大表姐。
時裝周還沒結束,她就拿到了三場頂級大秀(Prada, Bottega Veneta, Alexander McQqueen)的閉場。
沉寂三年,國模終于出場,大放異彩,在國際時尚界爲國争光,本來一切向好。
沒想到,因爲吸引的目光太多,争議随之而來。
昨天的新設計師秀 ANN DEMEULEMEESTER F/W 2023,劉雯因爲太瘦引起讨論。
有人表示," 真的欣賞不來,甚至被吓到。"
更多人站在表姐這邊:
"少對一個在 T 台上發光的女性指指點點的 "
" 人是超模,你沒事吧 "
" 這種重拳能不能對内娛男明星打一打 "
連模特都難逃被挑剔身材,可怕不可怕?
"超模劉雯,
身材不行啊!"
這次時裝周,劉雯到底多厲害?
米蘭時裝周爲 PRADA 首場走秀,就作爲閉場模特壓軸。PRADA 的模特陣容向來是時裝周頂級,拿到閉場并不容易。
第二場爲 Bottega Veneta 走秀,依舊是閉場。
在巴黎時裝周就更厲害了,一天走了三場。
Givenchy F/W 2023 Paris
Schiaparelli F/W 2023 Paris
Isabel Marant F/W 2023 Paris
目前還沒結束,已經拿到 3 個閉場,不算今晚,目前已經走了 8 場。
在中國超模許久沒在國際舞台露面的情況下,這個表現實在是亮眼。
對劉雯來說,拿到這個成績則更不容易。
當年她因爲 COACH 辱華而決然選擇解約,幾乎等于自毀模特事業,犯了模特大忌,很多人都預測劉雯從此一落千丈。
今天劉雯依然是國模驕傲,超模 TOP,必然是因爲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不斷精進業務能力,加強身材管理。
否則,在西方不太偏好國模的情況下,如何在背着包袱的情況下脫穎而出?
劉雯身高 178CM,體重常年保持在 52KG 左右,哪怕一不小心多個 2 斤,也會立馬迅速瘦回去,這是她作爲模特的職業素養。
這麽多年,不管達到什麽地位,劉雯永遠謙遜有禮貌,嚴格守時,在業内口碑一流。
不幸的是,如此風光的成績、如此不易的曆程,沒人關注,大家反而更在意劉雯的身材。
一個品牌方化的彩色睫毛妝,硬是被揪着說臉頰凹陷太厲害。
太瘦了少點肉,也要被挑挑揀揀。
誠然,模特的身材并不完全屬于他們自己,必然要經曆公衆審視。
劉雯目前也的确偏瘦了,還可以再稍微多長一點肉。
但,控制身材有多難,我們每個人減過肥的人都感同身受。即便身材管理能力強如劉雯,也沒法對身體下命令," 我需要你現在 52KG,不能多一兩。要看起來非常瘦,又不能瘦得過分。"
劉雯的心态不難想象。
2019 年她自殺式解約後,缺席了時裝周秀場,随後開始疫情。
等了幾年,終于有機會重返國際舞台,劉雯一定非常重視,希望再次讓各大品牌看見自己。
而展現她的最好方式,就是符合品牌要求的身材和時尚表現力。
當年,時任《嘉人》創意總監約瑟夫 · 卡爾一眼看上劉雯,認定她是未來超模,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劉雯的顴骨。
約瑟夫三個字預言了劉雯的未來," 光愛她。"
正是因爲光影打向劉雯時,顴骨被高光磨平,下颌線看起來尖銳而有層次,她才能成爲光的寵兒。
而這種可塑性,是品牌最爲看重的模特特質。
美不美,
比行不行還重要嗎?
模特的身材可以評判,每個人也都有權利發表自己對胖瘦的看法。
遺憾的是,這種現象總是在女性身上更普遍。
作爲國内家喻戶曉,最高世界排名達到第三的超模,劉雯的事業成績和爲人遠遠比身材誤差更值得關注,而這些事的讨論度卻并沒有那麽高。
同樣因爲太瘦被關注的還有金晨。
對比明顯的是,黃曉明瘦了很多,重新擁有少年感,卻并沒有引起大規模讨論。
楊幂和趙麗穎們,臉上膠原蛋白多一點,都會被網友拼命挖,爲什麽女明星集體回春,是不是出現了醫美新技術。
這種男女區别對待,讓人不是很舒适。
坦白講,這幾年,女性離身材自由越來越近。
以前動不動就 A4 腰螞蟻腰鎖骨放硬币,連鞏俐都會被嘲胖了。
嶽雲鵬還會在節目上公開說李斯丹妮腿粗不适合跳舞。
起碼現在沒有男生再敢當衆嘲女生身材。
這種進步是女性好不容易通過性别覺醒鬥争而得來。
但,還遠遠不夠。
什麽時候,我們對女性身材和外貌的興趣,像對男明星這樣寡淡無所謂,女性才可能真正擁有自我意識。
我們之所以對劉雯身材的興趣超過事業成就,本質上因爲她是女性,而女性多年以來就是被男性凝視的客體。
大部分男性挑伴侶最在意的是外貌而不是事業,在這種價值體系裏,外貌是女性最重要的價值。
即便發展好如劉雯,也逃不脫同樣的女性命運。
黃曉明瘦了關注的人不多,張頌文再敬業也不用嚴格管理身材,因爲男性外貌的價值遠不如女性,他們并不必背負性視角。
這不是男明星與女明星的區别,而是男性與女性的區别。
John Berger 在《ways of seeing》這本書開頭寫道:很多時候,社會規範暗示着:" 男人的存在是由他的行爲構成,而女人的存在是由别人如何看待她(的行爲)構成。"
男性凝視一詞最早來自于電影,1975 年,勞拉 · 穆爾維在作品《視覺快感與叙事電影》闡述過這一理論,他認爲,在電影裏女性常常是被凝視的客體,而不是主體,因爲攝像機的拍攝基于一個假設,主要觀衆是異性戀男性。
這麽多年,這種凝視從未消失過。
即使是拯救世界的女英雄,攝像機掃到她的鏡頭,要麽從胸部開始,要麽從腿部開始。
比起她的能力,攝像機更在意她的性吸引力。
這也是女性身材始終被充分讨論的重要原因。
女生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具體,不能太胖,也不能太瘦,必須剛剛好,穿衣顯瘦脫衣還得滿滿膠原蛋白。最好既有高級感又因爲肉有點幼态。
到男性那裏,卻隻有一個籠統模糊的 " 清爽 " 或 " 油膩 "。
事實上,越是清晰的标準,越是讓人壓力山大,難以做回自我。而越是模糊,則代表沒有具體标準。
不管胖還是瘦,美還是醜,什麽時候,多談談女性能力,少講外貌身材,女性作爲人的主體性才開始顯現。
劉雯瘦得正常與否,不是問題關鍵,關鍵在于,這樣的讨論本就應該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