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斷的有關于華爲與賽力斯合作疑似分手的消息傳出。對此,華爲餘承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進行了辟謠,并再次強調華爲不造車。其指出華爲對賽力斯的投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是在增加,并強調在智選模式下,受益最大的一定是與華爲合作最早、積累最深、産品型号最豐富的賽力斯。
同時表示:華爲車 BU 要在 2025 年實現盈利的目标,先幫車企賣 100 萬台車。此外還透露 , 今年問界 M5、M7 會推出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版,M9 也會正式上市。
據了解,自 2 月以來網絡上就傳出華爲研發人員大量撤離貴公司、賽力斯已經變成華爲代工廠等傳聞。針對該消息,賽力斯官方回應表示:" 此爲虛假消息,公司與華爲長期深度跨界合作沒有發生變化。對于損害公司權益的行爲和言論,公司将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若通過提問的方式制造謠言,公司亦将追究其法律責任!并且表示:公司與華爲長期深度跨界合作關系及合作模式均沒有發生變化。未來雙方将進一步深化合作,推出更多受用戶歡迎的、具有競争力的新産品。
對于華爲和賽力斯合作采用智選模式,是否會成爲華爲代工廠這一問題,餘承東此次也回應表示:" 有人說賽力斯是代工模式,實際上雙方是聯合研發,華爲不僅提供零部件,從設計、質量、用戶體驗、整體的質量管控、OTA 的版本升級等,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看消費者滿意和不滿意的在哪些地方,不斷地軟件升級。"
相關資料顯示:AITO 是賽力斯集團旗下最新汽車品牌,與華爲公司聯合打造。早在 2019 年初,賽力斯前身小康股份與華爲舉行了全面合作簽約儀式。2021 年 4 月,賽力斯正式與華爲達成深度合作,雙方将在技術、産品和渠道三方面進行深入融合,共同推出首款合作車型賽力斯華爲智選 SF5。不過智選 SF5 銷量并不理想,據相關數據顯示,2021 年賽力斯 SF5 全年銷量僅爲 8169 輛。
爲了扭轉銷量,小康股份與華爲再次合作,推出新能源品牌 AITO 問界,2022 年共同推出了 AITO 問界 M5、M7 和 M5 EV 三款車型。3 款車型上市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相關數據顯示,2022 年問界累計交付新車 7.5 萬輛。
銷量賣得多,但賽力斯還是處于 " 越賣越虧 " 的狀态,利潤方面不盡人意。據賽力斯發布業績預告顯示,2022 年度預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爲 -39.5 億元到 -35 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爲 38.5 億元 -43 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賽力斯連續 5 年虧損。
相關數據顯示:2018 年至 2021 年淨利潤虧損分别爲:-1.52 億元、-8.84 億元、-17.29 億元、-18.24 億元。對于虧損的原因賽力斯曾表示:虧損增加的原因主要爲轉型新能源汽車市場之後,營銷費用、研發成本的飙升以及團隊擴張所緻。不過即使是巨額虧損,賽力斯還是對與華爲合作造車表示有十足的信心。賽力斯董事長張興海曾接受采訪時表示:" 如果這個時候寶馬來跟我談合資造車的事,我都不幹,我會堅定不移地跟華爲跨界合作。"
關于賽力斯盈利的問題,餘承東表示:賽力斯目前仍處投入期,因爲其車型開發、研發、模具、工廠改造、建設等費用仍舊較高,但之後會率先走向盈利。可能一兩年時間内,賽力斯就會從投入期的虧損逐步走向盈利,并且能在未來實現更好的利潤。關于市場競争産品方面,餘承東指出華爲主要做中高端産品,不會涉及 20 萬價位以下市場。其做出解釋稱:" 如果做 20 萬元以下的産品,我們會虧損,所以我們做不了。但我們會和其他品牌一起,共同把市場做大。"
盡管華爲多次重申 " 不造車,爲車企造好車 ",但市面上一直流傳華爲造車、參股汽車制造行業的傳聞。對此,餘承東回應稱:" 華爲沒有必要下場造車,問界就是華爲生态汽車,通過成立問界生态汽車聯盟,選擇少數幾家車企加入,強強聯合、共同開發,把體驗打造到極緻,做好産品區隔,共同抓住汽車行業變革的時間窗口。"
不過在外界看來,華爲親自造車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畢竟随着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市場的誘惑力也在逐漸變大。再者,華爲自身也具備了造一款自動駕駛新能源車幾乎所有的關鍵技術。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