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時間,餘承東發出了兩封全員信,他的目的隻有一個,讓員工按耐住興奮和躁動,保持低調和冷靜。
" 我們和世界最領先的水平還有差距 "" 自先鋒計劃以來,社會上有諸多好評,但我們要對此有理性和清醒的認識…… " 餘承東寫道。
9 月是華爲身處聚光燈下的一個月。8 月底,華爲悄然上線 " 先鋒計劃 ",旗艦手機 Mate 60 Pro+ 和折疊屏手機 Mate X5 提前發售。旗艦機浴火重生的故事引燃輿論場,随後的 9 月 12 日,華爲智選車旗下 SUV 車型——問界新款 M7 上市。
流量洶湧而來。上市僅 25 天,問界新款 M7 就斬獲了 5 萬個 " 大定 " 訂單。目前,更是超過 6 萬個——汽車行業中通常把意向訂單稱爲 " 小定 " 訂單,随時可退;" 大定 " 訂單則具有合同效力,會進入工廠的排産計劃。
6 萬個大訂單是什麽概念?對于新造車公司來說,獲得 6 萬個訂單,往往需要一個季度乃至更長時間,就算風頭強勁的理想汽車,也直到今年 9 月才做到單月 4 萬個訂單。
即便是問界自身,2022 年也僅賣出 7.5 萬輛汽車。也就是說,如果能順利交付,今年僅 1 個月,問界就将追平去年的銷售成績。
不誇張地說,華爲加持下的問界汽車,獲取訂單幾近于 " 探囊取物 "。這連該公司自身都未預料到,36 氪 PowerOn 獲悉,新款 M7 上市初,問界發給供應鏈的預期僅爲每月 8000 輛左右。
面對華爲的強大光環,一些汽車同行選擇回避。理想已經決定在銷售端暫避問界鋒芒,聚焦自己的核心産品力,同時快速補齊智能化技術。而有華爲人士向 36 氪透露,蔚來、領克等公司的産品戰略團隊也都已經出動,緊急調研,以求對策。
餘承東雖然要求内部冷靜,但不吝于在朋友圈對問界新款 M7 給出 " 起死回生 " 的評價,這無形中呼應了華爲旗艦手機的命運。
一年多前,問界 M7 上市,雖然被李想溢美爲把 " 理想 ONE 打殘了 ",但後期月銷量逐漸走低至千餘台,未能成爲問界汽車 " 頂梁柱 "。乃至今年,問界的月銷量一路滑落至 5000 多輛。業内對華爲智選車模式不乏質疑之聲,裁員、業務抛售的傳言四起。
而超 6 萬個訂單湧進,不僅預示着問界汽車的銷量暴漲,整個華爲智選車業務也被提振。
在智選車模式下,華爲提供産品定義和設計、三電和智能核心技術、銷服體系,甚至深入到生産制造,而車企則負責整車開發和生産制造。有知情人士透露,華爲智選車的另一個合作方奇瑞汽車,近期已經主動提出,爲華爲合作項目成立獨立公司,注入更多資源。
對問界而言,訂單已經在握,阻攔其銷量爆發的,可能就剩下工廠的生産和供應鏈交付能力,就在國慶放假前,華爲智選車總裁汪嚴旻曾親自前往賽力斯,盯守交付。
而對于華爲而言,也即将正式坐上車市競賽的牌桌。餘承東對團隊的連番告誡不無道理,在這場焦灼而漫長的戰場上,辨明運氣和實力至關重要。
意外 " 複活 ",一線銷售的觀感
自問界新 M7 上市,上海多家問界銷售人員就沒有休假過,紛至沓來的客人和訂單量,讓部分門店出現人手緊張。
" 原來整個門店的月銷量隻有 20 多輛左右,現在一個銷售的月銷量就能達到 20 輛。" 一位問界銷售表示。
爲什麽忽然銷量暴增?具體什麽産品賣得最好?
在所有訂單中,最受客戶青睐的是售價最高的 MAX 智駕版本。餘承東在公司智選車群的信息披露,被截圖流傳到了外界,圖片顯示:截止 10 月 7 日 10 點,首銷期内新 M7 累計大定 55506 個,其中 " 五座 MAX 版本 ADS 高階包 " 選裝率爲 70%," 六座 Max 版本 ADS 高階包 " 選裝率爲 68%。
PowerOn 了解到的信息是,目前全國門店并沒有太多可供試駕的智駕版新 M7,但 " 客戶隻試駕了其它車型,甚至沒有試駕,就下了單。"
新款 M7 搭載了最新的華爲智駕系統 ADS 2.0,在官方描述中 ,這套系統的 NCA 城區智駕功能,年底就可以做到 " 全國城區都能開 "。而相較之下,即便是智駕進度激進的小鵬和理想汽車,都還隻是将城區智駕功能限定在 " 幾十個城市 "。
新款 M7 難免給其它汽車品牌帶來侵蝕。多位車主告訴 PowerOn,特斯拉 Model Y、極氪 001、理想 L9、問界 M5、比亞迪漢等車型,是他們對比較多的車型,然而考慮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電池安全、車身結構等方面,他們最終選擇了新 M7。
但僅憑智駕和産品力,能否瞬間帶來數萬訂單湧入,同行和華爲内部都表示意外。接觸理想汽車銷售部門的人士透露,理想商業端的人認爲 " 華爲新舊 M7 的營銷策略和産品配置,差異并不是特别大,主要是價格調低了,造成這麽大動靜不應該。" 這或許代表了不少同行的心态。
這與門店銷售的直觀感受類似。多位上海問界銷售表示,大部分訂購新 M7 的顧客此前沒有聽說問界,他們得知 Mate60 系列手機上市後到店,意外發現問界兩款車型在售,深度了解後才下了訂單。
當然,就像不少華爲員工向 36 氪所總結," 天時、地利、人和,問界 M7 準備好了,而且趕上了。"
複活的理由,實力還是運氣
新 M7 的大定量,着實超出華爲智選車團隊幾乎所有人的預期。據乘聯會數據,今年 1-8 月,問界 M7 的累計銷量僅爲 7936 輛,也即單月賣出不足千輛。
這樣的曆史成績,讓華爲人也對改款 M7 沒有抱太高期待。有智選車人士告訴 PowerOn,此前公司對新 M7 目标是月均能有 7 千至 1 萬個訂單,就算成功了。
但如今,過了 5 萬個大定訂單線後,新 M7 的單量仍在不斷刷新。一位銷售人員告訴 PowerOn,截至 10 月 16 日,新 M7 的大定量已經接近 7 萬個——距離新 M7 上市過去一個月不久。
不管華爲光環如何強大, 對于一款 30 萬元的家庭大件消費品,産品力的升級和就位,都被認爲是問界新款 M7 足夠好賣的基礎。
去年 10 月,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發布的一則汽車安全指數測評結果顯示,問界 M7 測評車輛在 25% 偏置碰撞測試後,A 柱疑似發生變形。A 柱是前風擋玻璃兩側的立柱,除了連接車頂與車身,還能減少乘員艙變形以保護車内乘客。
除了 A 柱強度相對不足之外,M7 的内外飾細節諸如座椅硬、空間小等也招緻不少用戶惡評。
新 M7 誕生的第一步,是收集多方意見。
上述華爲人士表示,智選車營銷團隊花了很長時間研究 " 蔚小理 " 等造車新勢力的用戶意見收集方式。他們注意到,理想 L9 上市初也曾收到用戶的大量負面評價,但理想汽車能在短時間内進行相應優化。長期觀察下,華爲智選車的确學習到一些方法,譬如通過用戶或者媒體發布車型優化圖,間接收集用戶反饋。
此外,從 M7 上市至今年 7 月左右,華爲陸續邀請媒體人、主機廠等多位外部人士複盤 M7 的失利。
意見收集之後的第二步,是華爲智選車針對産品大幅改動。這個層面的力度相當之大,甚至間接換掉了 M7 車型的産品總監。
團隊針對 M7 的缺陷幾乎都進行了改進。比如新 M7 全車潛艇級熱成型鋼占比 24.4%,車身每平方厘米的承壓能力提升到 17 噸,保證乘客安全;将六座調整爲五座,增大車内空間;座椅由棉花填充,提升舒适性等。
而在這個過程中,核心的産品經理都是餘承東,他和理想汽車 CEO 李想類似,均有産品 " 暴君 " 的特質。有内部人士透露,大量親朋好友會給餘承東發産品反饋,他都會讓産品部和質量部去仔細梳理," 哪些地方不行,馬上改進,誰執行不到位就幹掉誰。"
爲此次産品升級,餘承東曾在微博表示,華爲曾投入 1 億元升級内外飾,整體增加超過 5 億元的研發投入。
當然,在智選車業務部分人士看來,産品升級仍然不夠徹底。比如始終沒有改進負面評價較多的外觀設計。"
實際上,藍電車型(賽力斯子品牌)也是基于問界車的同平台研發,但是藍電車型做出了新外觀。" 一位問界人士表示,但他也透露,這是餘承東自身的審美偏好決定。
而在産品力多項改善之後,新款 M7 最大的動作就是降價。比起老款高達 31.98 萬元的起售價,新款 M7 直接降價 7 萬元,起售價到 24.98 元。而在 9 月 12 号上市後,還額外提供 3 萬元左右的權益禮包。常被用來對比的理想 L7,僅有 5000 元選配基金和優先交付權等權益。
産品性價比就位,華爲巨大的流量池也正好沸騰起來。有知情人士向 PowerOn 透露,華爲原本對旗艦手機策劃了一系列的推廣活動:8 月 29 日,通過華爲 " 先鋒計劃 " 先上線銷售,到 9 月 12 日再正式發布," 場地和相關物料都準備好了 "。
讓華爲沒想到的是," 先鋒計劃 " 推出之後,市場反響空前熱烈,華爲認爲再發布一次旗艦機就不再必要。而這套配置給旗艦機的營銷資源包,包括 9 月 12 日預定的場地和宣發資源,就盡數轉給了新款問界 M7 車型。
一款大幅改進、配置拉滿的産品,疊加低出行業預期的售價,本來就是今年熱銷産品的成熟路徑,如蔚來 ES6、ET5T,小鵬 G6、G9 等車型,莫不如此。何況,華爲還有旗艦機複活的 " 流量魔法 "。
訂單暴漲,早已在情理之中。而問界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及時交付新車,以保障賬面上的訂單數變成真實的銷量。
難以輕視的産能掣肘
一個月便賣出去年一整年的成績,這是問界生産端和銷售端都沒能預料到的 " 甜蜜故事 "。
華爲智選車内部人士告訴 PowerOn,在問界新 M7 發布後的一周,華爲智選車給出市場預測是月均 0.7 萬 -1 萬輛訂單。而一級供應商們的預期則是 " 第一個月拿到 0.8 萬輛的訂單數字,後續緩慢爬坡。"
市場端快速湧入的訂單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問界新 M7 的交付時間也被拉長。目前,問界新 M7 的平均交付周期爲 4-6 周,具體交付時間視工廠産能情況而定。
" 過長的交付周期很容易影響後續問界新 M7 的意向用戶。" 有車企人士表示,與競争對手相比,問界新 M7 産品力并未展現出斷層式領先,一旦競争對手們拿出更有誠意的市場優惠,以及承諾可以短期交車," 這對還未下大定的意向用戶來說,有着一定吸引力。"
問界新 M7 需要避開産能暗礁,盡可能縮短交車時間,這樣才能在競争對手們的圍追堵截中,拿到更多訂單量。
壓力給到重慶的賽力斯鳳凰智慧工廠,也是問界新 M7 的主要生産基地。從 9 月中旬開始,這座擁有 15 萬輛年産能的工廠開始按下 " 生産加速鍵 "。
餘承東也到了鳳凰工廠督戰。10 月 13 日,餘承東表示,爲了追趕産能,對整個産業鏈和供應鏈追加投資 10 個億,還增加了 2 萬工人。
有賽力斯制造相關的人士告訴 PowerOn,9 月中旬,鳳凰工廠還實行的是單班生産制度," 單班制的産能爲 300 輛 / 天 "。
目前,鳳凰工廠已經快速進入 "2.5 班倒 " 的生産制度,即生産機器每日連續運轉 20 個小時,剩餘 4 個小時做機械的維護保養。
這種生産策略可實現 600 輛 / 天的生産計劃,但對于主要以機械自動化生産爲主的鳳凰工廠," 這已經是生産極限了。"
另據賽力斯内部人士透露,華爲智選車希望問界新 M7 可以實現 750 輛 / 天的産能目标," 問界前三季度交付表現不理想,華爲想趁最後一個季度沖量。"
爲了填補産能空白,賽力斯剛建成的第三座智慧工廠或将成爲 " 救火英雄 "。據知情人士透露,最晚 11 月份,問界新 M7 将會在第三工廠生産。
一同進入備戰狀态的,還有賽力斯背後的零部件供應商們,都想趕這上一波熱銷紅利。
目前,賽力斯的主要一級供應商們都已外派團隊駐守鳳凰工廠,以保證零部件的按時交付。有爲問界新 M7 的供應商透露,公司已經将問界新 M7 的保供列爲其重慶子公司的重點項目,甚至從常州工廠調派人手支持問界交付。
據 PowerOn 了解,供應商的外派員工、華爲智選車員工和工廠生産線負責人就不同工序組成了若幹個作戰單元小組,這個由三方組建的作戰小組擁有最快 " 兩天爲一個循環 " 的反饋周期。
這也是一套可以問責到人的機制。" 車間負責人負責監測當天生産的穩定性以及第二天生産的預判,将相關數據發給智選車和供應商員工,以便兩者盯緊相關零部件的供應。"
目前賽力斯共擁有三家工廠,累計産能高達百萬,在一衆供應商眼裏,這代表着廣闊的訂單想象空間。任誰都不願意失去問界這個優質客戶。
一位不願具名的賽力斯供應商告訴 PowerOn,爲了保證零部件供應,該公司組建了 " 臨時供應小組 ",如果遇到供應問題,該公司會啓動臨時調整備案,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放緩一些 " 市場表現不是那麽好的車企 " 的供應合作,爲問界新 M7 的零部件富裕出更多生産線。
産品、營銷到供應鏈、生産交付的層層聯動,決定問界此次的銷量爆發已經沒有太多懸念。而 PowerOn 獲悉,華爲智選車的後續産品,不光隻是借勢營銷,還将搭載華爲最新一代鴻蒙操作系統乃至芯片等核心技術,屆時才是更大的勢能。毫無疑問,智選車業務已經進入華爲熟悉的領地。
從低谷到高光的驟然轉換,難免引發一些内部人士擔憂," 我們在戰術上都執行到位了,但是在戰略上還缺乏對行業的足夠重視 "。
餘承東對此也似乎已經警覺,他在内部信中,冷靜寫道," 我們和世界最領先的水平還有差距,我們的團隊和能征善戰的正規軍也還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