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蘋果在 iPhone X 上首次使用 Face ID 取代指紋解鎖後,我們就隻能在 iPhone SE 系列上回顧經典的 Home 鍵解鎖了,不過多數人倒也不懷念指紋解鎖,畢竟 Face ID 的體驗确實很好,即使在冬天戴着手套也可以快速解鎖手機。
但是,總有人喜歡一些懷舊體驗,此前網上一直流傳着 iPhone SE 系列即将發布新産品的消息,從曝光的信息來看,iPhone SE4 将會采用劉海屏設計,徹底抛棄 Home 鍵。
圖源:MacRumors
那麽關于 iPhone SE4 所采用的解鎖方式就出現了不少争議,準确來說是分成指紋解鎖派和 Face ID 派。認爲 iPhone SE4 采用 Face ID 的網友論據很簡單:劉海本就是爲 Face ID 設計的,蘋果沒有必要在換了劉海屏後還繼續保留指紋解鎖模塊,那不就是畫蛇添足了嗎?
而指紋解鎖派的論據則是:Face ID 的成本依然不低,蘋果不可能降低利潤率而放棄指紋解鎖,劉海屏設計 + 屏下指紋解鎖的方案成本更低,很有可能就會被用在 iPhone SE4 上。
巧合的是,前段時間蘋果确實曝光過屏下指紋及側邊指紋解鎖的專利,彼時就有人認爲是給 iPhone SE4 準備的,就像甜鹹豆腐腦都能讓網友吵翻天一樣,指紋解鎖黨與 Face ID 黨的争論同樣熱鬧。
不過,近期一位博主透露的消息,似乎要爲這場争論蓋棺定論了,而且從信息來看,蘋果往後都不會再在手機上使用指紋解鎖,我們可以正式與 Home 鍵說再見了。
指紋解鎖,雖然在安卓市場還處于絕對的統治地位,但是在蘋果這邊卻是在退出 iPhone 生态,除了 iPhone SE 系列之外,已經再也看不到指紋解鎖的存在。不過,在蘋果的其他産品上,指紋解鎖仍然活躍,比如 iPad 的側邊指紋解鎖,MacBook 系列的鍵盤區指紋解鎖等。
MacBook 系列是最讓人無語的,早前 MacBook 系列被曝光将采用劉海屏設計時,就有人猜測是否指紋解鎖終于要換成 Face ID 了,就在大家爲此奔走相告之時,新産品公布後 " 觸控 ID" 功能依然在列,而 Face ID 卻不見蹤影。
圖源:STUFF
是的,蘋果雖然給 MacBook 設計了劉海屏,但是卻在碩大的空間裏隻塞了一個前置攝像頭,Face ID?不存在的。如此抽象的設計,在當時也是引起了廣泛且熱烈的讨論,不少聲音認爲,蘋果最初是有計劃在 MacBook 上使用 Face ID 的,但是在量産的最後一刻決定取消,繼續使用指紋解鎖方案。
對于放棄 Face ID 的原因,有人說是爲了控制成本,也有人說是出現了安全漏洞,不過在我看來安全漏洞的猜測顯然是站不住腳的,畢竟 Face ID 技術已經在 iPhone 系列上使用多年,安全性一直不錯,不太可能放到 MacBook 上就突然炸雷。
那麽控制成本就成爲可能性最高的解釋了,如此看來,如果蘋果認爲 Face ID 的成本無法降低到心理區間,那麽 iPhone SE4 還真有可能會變成頂着劉海屏的觸控解鎖 iPhone,畢竟在 MacBook 這邊已開先河。
實際上,在 iPhone SE4 曝光的時候,網上流傳出的蘋果内部文件就顯示蘋果準備了兩套不同方案的 iPhone SE4,可能就是蘋果說準備的 B 方案,也就是使用屏下或側邊指紋解鎖功能的 iPhone SE4。
所以,雖然有博主稱蘋果爲 iPhone 制造指紋解鎖模塊的産線已經封存,但是從實際産品的角度而言,封存的可能是原本用于 Home 鍵解鎖的産線,屏下指紋及側邊指紋解鎖都是此前沒有在 iPhone 上使用的技術,并不排除單獨設計新的芯片可能。
iPhone 要與指紋解鎖說再見?恐怕短時間内還很難下結論。
雖然指紋解鎖的去留還有争議,但是 Face ID 無疑是 iPhone SE4 的最佳選擇,畢竟相較于指紋解鎖,Face ID 的盜刷率要更低一些。指紋解鎖其實并沒有大家預想的那麽安全,近日,Windows 系統就被曝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安全漏洞,該漏洞會導緻指紋解鎖模塊被非法破解。
當然,我們并不能用系統本身的安全漏洞來說明指紋解鎖不夠安全,隻是目前的大多數指紋解鎖模塊都采用電容式設計,其實隻需要一些簡單的手段就可以騙過檢測,進而得到密鑰,這裏面最大的難點就是獲取清晰且完整的用戶指紋而已。
一直以來,信息加密都是數碼行業所頭疼的問題,微軟、蘋果等占有龐大市場份額的企業更是花費大量資金升級生物信息識别及保護系統。從指紋到虹膜,從掌紋到聲紋,從 2D 人臉到 3D 人臉,生物識别技術一直在升級,單就指紋解鎖而言,安全性其實是各種技術中較低的。
圖源:VEER
不管是虹膜還是掌紋,僞造難度都要高于指紋,而蘋果所使用的 3D 結構光人臉識别安全度則更高,其實在不考慮成本及專利限制的情況下,3D 結構光人臉識别才是所有手機的最佳選擇,當然也包括 iPhone SE4。
那麽問題來了,爲什麽現在的安卓手機普遍采用指紋解鎖?實際上,安卓陣營并非隻有指紋解鎖,早些年間,三星曾經使用過虹膜解鎖功能,但是因爲成本過高、解鎖速度較慢且不易于操作,所以最終還是選擇轉向超聲波指紋解鎖。
相較于傳統的光學指紋解鎖,超聲波的優勢在于解鎖速度快且支持潮濕環境下使用,但是因爲專利在三星手上,所以隻有小部分廠商會采用相同方案。此外,華爲旗下的 Mate 系列,其實一直都支持 3D 人臉識别,也是除蘋果之外,目前僅有的使用 3D 人臉識别技術的廠商。
圖源:華爲
可見商務人士更傾向于 iPhone 及華爲,并非沒有道理,對于普通用戶而言,指紋解鎖的安全性就足以保證日常使用的安全了,在實用性、成本等各方面的妥協下,指紋解鎖也就成爲大多數安卓手機的首選了。
經過多年的優化與發展,如今的光學指紋解鎖在體驗上已經趨于完善,而且大多數用戶也已經習慣了這種解鎖方式。不過,如果有得選擇,相信安卓廠商也會願意爲用戶提供指紋解鎖之外的生物識别功能,比如 3D 結構光什麽的。
其實在小米、OPPO 等手機廠商的專利信息中,我們也能夠查詢到一些新穎的解鎖方式,比如靜脈識别,這種解鎖方式的使用方法與指紋解鎖相似,不過卻是通過收集靜脈的光學信息來判斷是否用戶本人。
從生物學角度而言,每個人的體質及發育情況都是不相同的,即使是雙胞胎,他們的靜脈光學信息也會有很大區别,而且這種信息難以僞造和複制,所以就安全度而言會遠高于指紋解鎖。
但是,靜脈解鎖的技術尚未成熟,相關的模組也難以小型化和微型化,在短時間内,不太可能會出現在手機等移動設備上。如果讓你來選擇,你會是想要 Face ID,還是指紋解鎖?或者說,我們是否還有其他更安全、方便的解鎖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