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哪吒
編輯 | 烏蠅歌
小風小浪原創出品
一年一度的 315 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來了。
科技與狠活嚴重超标的問題商品相繼曝光。
橄榄菜原料黴變;" 老痰腌菜 " 重出江湖;網紅餐廳用爛水果;鮑魚海參 " 藥浴 " 鍍金,自擡身價 ......
那麽接下來要聊的産品更荒謬。
價格年年膨脹,質量步步縮水;
櫃哥櫃姐對人愛答不理,售後更是拽飛天際。
今天是花花世界特别欄目——奢侈品投訴大會。
比如呈現出離譜漲勢的奢侈品牌香奈兒。
漲幅最高的小号經典口蓋包(Classic Flap),從 6.19 萬漲價到 7.18 萬元,一夜之間身價暴漲 17%。
疫情前的 2019 年 5 月,這款 CF 經典小包僅售價 3.8 萬元。
這是香奈兒 3 年來的第 9 次漲價。
而本次大幅度提價,距離上一次僅隔了 4 個月。
據新華社報道,香奈兒客服稱此次漲價是 "原材料上漲和通貨膨脹的因素"。
在語音采訪的後半段,客服還談到:手袋制作過程符合高質量标準。
無形中将價格與制作水準、産品質量進行了關聯。
漲價期間出現的消費者維權新聞,對這番冠冕堂皇的解釋來了個啪啪打臉。
2 萬元買來的香奈兒,上身 15 分鍾背帶鏈條就斷了。
質量有問題,售後服務也相當刁鑽。
包是旅遊時在成都買的,包帶是在福州斷的。福州門店給出的售後方案是回到成都原門店進行售後。
似乎隻有早上跟總裁父親請假,下午乘坐私家飛機往返成都門店的大小姐們有保修自由。
一個月前,一場被官方時尚雜志 " 封殺 " 的秀,揭露了奢侈品 " 貨不對價 " 的亂象。
" 重金買來的大牌服裝就是一盤沙,都不用風吹,走着走着自己就散了。"
最适合形容今年米蘭時裝周上,品牌 AVAVAV 策劃的這場秀。
随着模特走動,身上的服裝首飾分崩離析:
鞋跟斷了、鞋底掉了、褲子裂了、胸衣扯了 ......
這不是秀場事故,而是創意總監 Beate Karlsson 試圖用土崩瓦解的服飾,對奢侈品所謂 " 高級感 " 提出質疑和反叛。
即使有高昂價格和悠久曆史作爲品牌保障,奢侈品們質量并沒有想象中的好。
2019 年,有關部門曾對上海市奢侈服裝、絲綢服裝、女士裙裝進行了質量抽檢。
抽檢的 255 個批次中,有 56 個批次不合格。
Prada、miumiu、LV 是抽檢不合格的常客。
破碎的衣服片子、斷了線全場亂飛的珠寶,斷了手柄的包,一一對應着現實。
3 月初香奈兒包帶斷了的事,她早有預言。
隻不過現實永遠比秀場還瘋魔。
一路瘋漲的香奈兒皮包,裏面是海綿包硬紙殼子。
當你在街上看到失去金屬 H 的擦奶奶、失去金屬 CC 标志後的普通一奶奶——
正品無疑。
一位在香奈兒家修過眼鏡框的用戶表示,品牌質保兩年,過了期限一切維修都要付費。
眼鏡螺絲釘,一顆的價格是 330 元。
不光香奈兒如此,大多數奢侈品都售賣着質量遠低于價格的産品。
買了沒幾個月,小心翼翼保養呵護的寶格麗戒指會掉鑽。
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寶格麗戒指保修經曆:
沒磕沒摔,買來一年,戒指套在手上的時日,還不如在維修路上耽誤的時間多。
掉鑽的戒指要先送去專櫃,等檢測結果。
上海這樣的一線大城市沒辦法修,還要寄回意大利原廠。
等了 7 個月,戒指寄回國内,通知消費者去店裏拿。
而這位網友在小紅書維修日記的結尾寫到,這是結婚對戒,而且已經是第二次維修了。
不光要盤問維修費用、來回工期。
連哪個門店配備了專業售後人員,都要投石問路。
一套操作下來,沒有管家保姆,還得 996 上班的都市新中産們已經心力交瘁。
就像滑落到地上的古董勞力士手表一樣,部分消費者對大牌的質量信任也在土崩瓦解。
萬分價錢一分貨,是奢侈品面向消費者設置的第一道坎。
奢侈品售價,約等于原材料、加工設計、市場公關、渠道分發、稅費、品牌價值的綜合。
品牌價值占了最大頭。
畢竟奢侈品 LOGO 穿 / 戴 / 背在身上,這就是最顯而易見的身份地位廣告。
購買大牌商品,本質上也就是爲品牌符号加持在人身上的榮耀買單。
若說奢侈品購買是一場燒錢的遊戲。
那麽疫情後,這場遊戲的準入門檻就越來越高。
一年漲價三四次,是疫情後才逐漸明顯的大趨勢。
2019 年,香奈兒關閉了不少門店,營業額一路下跌。
直到 2022 年,香奈兒提升了漲價幅度和頻率,年銷售額随之水漲船高。
财報顯示,2022 年香奈兒的銷售額同比增長 49.6%,幾年來首次趕超愛馬仕、LVMH 以及 Gucci 的母公司開雲集團。
單說在杭州,香奈兒去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 18 億元。
月初香奈兒有漲價風聲的時候,多數人則看着自己的賬戶餘額,感歎漲價再次隔絕了現實和奢侈的夢。
另一部分人則穿着睡衣拖鞋,掃一輛共享單車,5 分鍾時間從家騎到國金 SKP。
畢竟開車還要找停車位,浪費時間,不利于掃貨搶包。
金字塔尖分到最多蛋糕的高淨值人群,包攬了奢侈品牌近半數銷售額。
也就是說,大幅漲價是奢侈品篩選已有客戶的手段。
篩除把奢侈品當願景和理想,每月積攢的 " 包包基金 " 還趕不上漲價的品牌粉絲。
篩除随時可能從崗位上 " 畢業 ",用着 n+3 失業賠償給郊區别墅還貸的不穩定新中産。
同時篩除的還有那場諷刺大牌翻車、富人撲街的秀。
對價格不敏感的高淨值人群,才是大牌真正的營業目标。
哪怕 6 萬的包漲到 10 萬,他們也能不看餘額嶽掏錢就買。
對他們來說,降價打折的奢侈品不能讓自己擁有 " 錢味 "。
産品越漲價,越稀有,反而越能彰顯自己的财富積累、與日俱高的社會地位。
《2022 中國高淨值消費者洞察報告》調查表明,近三年 Chanel、Gucci、Prada、Dior 等頭部品牌包袋平均漲價幅度已經超過 32%。
愛馬仕首席财務官 10 月曾對媒體透露,計劃在 2023 年将全球産品價格上調 5% 至 10%。
2% 手握多數社會資本的權貴,用殷實的購買力打造着奢侈品市場的花團錦簇。
他們在乎的不是 8000 塊拖鞋能穿幾次。
不會因爲祖母綠戒指掉了一片,就找 1818 黃金眼爆料。
也不會小心翼翼保護高跟鞋的真皮大底,給它貼一層底膠。
他們隻在乎腳上的 LV 符号能變換出幾種花樣," 富 " 字就有幾種寫法。
名爲奢侈品,實則逐漸成爲區隔階級的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AVAVAV 那場秀的末尾,推翻了秀台和後場之間的那道牆。
主導時尚的造型師們,翹着二郎腿駝着背。
坐在最前排的時尚圈名門望族,險些被砸。
宋仁宗之後,黃色成爲皇帝的專屬色。
明清四合院民居隻有正房三間,刷黑漆;貴族正房五間;王府七間。
那些牆都倒了。
隻不過高淨值人群背着他們不重樣的香奈兒包,用一年 18 億的購買量,壘起一座更高的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