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期待已久的新片上線。
賣點,很足。
蓋爾·加朵,上演一出動作大戲。
光是加朵的神顔,和預告片的大場面,就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影片制作成本,高達2億美元(約合人民币14.6億)。
這在好萊塢已經是頂級大制作,要知道諾蘭的《奧本海默》成本也才1億美元。
上線第一天,就空降網飛播放量第一。
吸引了全球3300萬+的觀衆收看。
單憑這個投資和加朵女神的魅力,我已經期待滿滿了。
今天,咱們就來驗驗貨——
《諜之心》
Heart of Stone
毫無疑問,本片的最大賣點就是蓋爾·加朵。
從劇情,到人設,再到動作場面,整部電影都是爲她而設計。
先秀顔值。
女神360度無死角。
近臉特寫,依然是盛世美顔。
全景拍攝,則大秀身材。
從便裝,到晚禮服,再到特工服。
即便是穿着臃腫的滑雪服,都擋不住身上的魅力。
而且,還特意安排了一段泳池場景。
從水下的曼妙身姿,到出水時閃亮動人。
那一刻,魚叔瞬間能理解爲什麽有人說「加朵連着遊泳兩小時會更好看」。
再秀身手。
作爲一名老練的特工,加朵幾乎玩了所有能玩的動作戲碼。
有近身搏鬥。
也有遠程槍鬥。
還有各種特技展示。
追車。
滑雪。
跳傘。
甚至還有高空滑翔。
當然,電影不隻是刻畫加朵的美和飒。
還突出了加朵的慘。
「美豔殺手」的背後,更多是「戰損版美人」。
就連海報都是以受傷的加朵爲主體。
于是,我們也「有幸」看到加朵在片中各種被虐。
看她被打,讓人心中喊一句「你怎麽忍心」。
看她沙漠求生,讓人感慨美人在大漠也能發光。
看她染血戰鬥,不得不來一句「姐姐太酷」。
又美又飒,這樣的加朵實在是讓人心動。
對于喜歡她的觀衆來說,《諜之心》無疑是大滿足。
兩個小時的片長,足夠全方位地展示她的魅力。
如果隻從這方面看,這部電影無疑是成功的。
可惜,蓋爾·加朵幾乎是本片唯一的亮點。
其他地方,可說是一塌糊塗。
整部電影完全就是經典特工片的生搬硬套。
首先,劇情老套。
一個不爲人知的神秘特工組織,要對抗一幫深藏不露的危險敵人。
這樣的故事,可以是《007》,也可以是《碟中諜》。
《諜之心》
《007:無暇赴死》
其次,人設老套。
團隊人員構造也很「雷同」。
主角是戰力巅峰,無所不能。
《諜之心》是加朵,《碟中諜》是阿湯哥。
《諜之心》
《碟中諜7:緻命清算(上)》
隊伍中一定有個電腦高手。
而且這次還用上了可能是同類型電影中最花哨的全息投影。
《諜之心》
《碟中諜4》
還一定會有個刀子嘴豆腐心的領導。
一邊反對手下,一邊又暗搓搓地幫他們。
《碟中諜6》
至于反派,那又是個老朋友——
一個神通廣大的超級AI。
有沒有感到似曾相識?
沒錯,前陣子的《碟中諜7》也是這樣的反派。
唯一的不同,可能隻有樣式而已。
當然,故事老套不能代表電影就不好看。
作爲一部特工片,動作戲的拍攝往往是最大賣點。
可萬萬沒想到。
《諜之心》在這核心點上,也是毫無新意。
曾有人稱這部電影有意打造「女版《碟中諜》」系列。
等我看完電影,隻覺得這樣的評價太過荒謬。
《碟中諜》系列,主打的就是一個實拍。
無論是多麽驚險的場面,阿湯哥都是親自上場,挑戰極限。
所以最終呈現的效果也是非常精彩。
就拿片中的高空跳傘戲碼來說。
乍一看,跟《碟中諜6》中的「HALO跳傘」有點像。
但,阿湯哥是完全實拍。
裝備專業,動作真實,拍攝也是精心設計。
而《諜之心》中的場面,無疑還是地面拍攝搭配特效的制作方式。
鏡頭用得是花裏胡哨,眼花缭亂。
但實際效果,卻非常假。
滑雪跳傘場面,也是如此。
加朵的矯健身姿,那是沒得說。
但整個場面,毫無特點。
過于花哨的特效,使之看上去更像是一部超英片,而非諜戰片。
可真要和超英片比,這視效也根本不算炸裂。
動作場面不新鮮,或許還可以原諒。
畢竟不是人人都是拼命三郎阿湯哥。
然而,諜戰氛圍也做得不好。
開頭一場潛入任務,本該拍得緊張感十足。
然而,一幫資深間諜卻都是一副漫不經心的狀态。
生死攸關的任務,弄得猶如兒戲一般。
最離譜的一幕,也在這裏。
加朵的角色其實有雙重身份。
她需要趁機離開隊友,去完成其他任務。
此時,她找到了可能是動作片史上最「炸裂」的借口——
腳崴了。
而她的隊友們,沒有絲毫懷疑。
這一刻,我立馬體會到了這部電影的基調——
一部不嚴肅、不逼真、不深刻的過家家爆米花。
隻有按部就班的劇情推進,整個過程一切順利,沒有緊張感。
這樣一來,片中的各種慷慨陳詞都變得索然無味。
反派說着要毀滅世界,主角喊着要拯救世界。
但,我們完全感受不出絲毫危機感。
看到最後,不免覺得看了個寂寞。
本以爲有頂級演員和不錯的故事架構,電影不至于大翻車。
可沒想到,《諜之心》還是刷新了網飛動作電影的下限。
目前,影片在豆瓣上6.1,IMDb上5.7。
國内國外一緻差評。
老套的故事,俗套的台詞,幹癟的角色,無趣的動作。
魚叔也不得不說,網飛真是将「大數據拍電影」徹底玩透了。
說實話,早在看預告時我就有了不詳的預感。
這兩年,網飛拍這種頂級陣容的動作大片都是相似的套路。
無論是大制作的《紅色通緝令》,還是希望打造電影宇宙的《灰影人》。
噱頭都很猛,胃口吊很高,但最後都是不近人意。
最終能讓人記住的隻剩下華麗的卡司陣容,和稀爛的剩餘部分。
《紅色通緝令》
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驚天營救》系列。
而這部動作片的成功,也正是建立在實拍和創新兩大野心之上。
如果一部動作片沒有創作上的野心,空有一口砸錢的土豪氣,那注定不會拍出什麽精品。
《驚天營救2》幕後
所以,《諜之心》的翻車,并不讓人意外。
從頭到尾寫滿了套路,隻想着利用各種噱頭,走捷徑賺流量。
最讓人寒心的,是電影對蓋爾·加朵的過度消費。
以她爲賣點,拍出這樣一部爛片。
最終挨罵的還是她。
不隻是本片,網飛之前的《紅色通緝令》,也是擺明了在消費加朵。
這部影片在網飛平台上打破收看人數紀錄。
但,口碑稀爛。
作爲三位主演中的唯一女性,加朵的角色份量并不如咖位那般重。
而且,是幾乎将她打造成了一個光芒四射卻扁平刻闆的花瓶。
盡管觀衆罵得兇,但也無礙不少人就是沖着看加朵而去。
看多了也就能發現,這樣的做法早就是網飛的一貫套路。
整部電影都是一股濃濃的大數據味道。
用上高人氣卡司+高投資視效,包裝一個空洞無趣的故事。
其中的細節,拼拼湊湊,能抄就抄。
說好聽點,叫集百家之長。
說難聽點,是超級縫合怪。
難免讓人覺得網飛是在糟踐這位頂級女明星。
《紅色通緝令》的豆瓣短評
除了網飛,還有華納。
最近的幾部DC電影中,總能出現神奇女俠的身影。
像《閃電俠》和《雷霆沙贊!衆神之怒》,其中都有她的客串。
對粉絲來說,能重新在大銀幕看到加朵扮演神奇女俠,固然是好事。
戰歌起,又美又飒,再度心動。
但問題是。
這些客串無邏輯、無意義。
華納和觀衆都知道,神奇女俠不會出現在未來的DC電影宇宙中。
因而這種客串就是擺明了消費粉絲的情懷,榨幹蓋爾·加朵的最後價值。
不久前,甚至還鬧出了大笑話。
前一天,還曝出《神奇女俠3》将制作的消息。
不光粉絲興奮,加朵本人還親自确認了這個消息。
沒幾天,消息又變了。
《神奇女俠3》并沒有任何要制作的消息。
一會兒變一個卦,純粹的耍猴行爲。
讓人憤怒,但也十分無奈。
因爲這消耗的不隻是蓋爾·加朵,還有無數粉絲的期待。
相似的狀況也出現在《速度與激情》系列。
加朵的角色吉賽爾,早在第六部時就已經死亡。
結果,《速度與激情10》的片尾,又宣告回歸。
其實,「死而複活」的戲碼在《速激》系列中早就屢見不鮮。
但對于這個日漸離譜的IP來說,那些「複活」的角色往往會成爲消費情懷的工具。
至于背後的邏輯,都是次要。
以犧牲邏輯爲代價,消費角色和觀衆的熱情。
這種戲碼,實在讓人不适。
因此,對于加朵在系列中的後續發展,魚叔并不看好。
不信看看複活後的「韓」,還是成了可有可無的背景闆。
自2020年的《神奇女俠1984》起,蓋爾·加朵參演的作品,口碑大多不甚理想(《正義聯盟導剪版》不作新片讨論)。
無論是客串還是主演,幾乎都是相似的表現。
如果是在DC,那就是神奇女俠,短暫露個臉。
如果是其他電影,就是以顔值身材爲主炫技。
銀幕角色的趨同,似乎讓她失去了作爲一名頂級演員的多面性。
當觀衆熟悉了套路,久而久之就不免會審美疲勞。
不光是對相關作品類型疲軟,也會更加可惜這位頂級女演員隻能參演這樣的作品。
前不久,《芭比》超越《神奇女俠》票房紀錄,成爲全球票房最高的女性導演作品。
對比格雷塔将女性電影人的魅力發揮到極緻,加朵的價值卻幾近被爛俗落後的電影消耗殆盡。
而上一部真正讓她發光的作品,還是2017年的《神奇女俠》。
對于隻想看加朵的觀衆來說,或許演什麽都無所謂。
那麽《諜之心》這類隻重視娛樂性的電影,無疑還将在未來繼續存在。
但對于那些希望看到高質量作品的觀衆來說,如今的加朵作品更多的是讓人心中五味雜陳。
魚叔正是這樣的想法。
很希望她能早日意識到自己的真正價值,擺脫被無止境消費的境地。
因爲所有人都希望,能看到她演出真正的好電影。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