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外灘教育 Author 田心
文丨田心
本文授權自外灘教育(ID:TBEducation)
學院君說: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教授理查德•巴托爾 " 無心插柳柳成蔭 ":作為電子遊戲專家,他針對遊戲玩家劃分的四個類型,竟成功跨界,為學界所追捧。
在教育領域," 巴托爾模型 " 被認為提供了一個關于自驅力與主動學習的指針。孩子們或喜愛探索,或熱衷成就,或着迷競争,或樂于社交……若能因材施教、分類激勵,孩子們便有可能釋放最大的潛能,成就更好的自我。
" 虛實相融 " 的互聯網應用與新社會形态,正在大步走來,這屆 " 神獸 " 注定将成為元宇宙一代。
今秋新學年開始前兩日,被稱為 " 史上最嚴 " 的網遊監管令出台,受到了家長們的熱烈歡迎。
新規規定未成年人隻能在周末和節假日的 20-21 點上網打一小時遊戲,剛開始實施時,憋了一周的 " 神獸 " 們集中在此一時段上線,一度還出現了搞崩了某知名網遊的 " 盛況 "。也有成年人調侃 " 以後玩得菜,沒法再謊稱自己是小學生了。" 還有老母親感慨:" 國家都替你管好了,娃再學不好,找誰去?"
不過,如果老母親們能了解到,孩子在遊戲世界裡呈現出的不同的興趣和行為特征,如果能很好地與現實世界對接,也許孩子的學習力亦會如在魔獸世界裡那樣不倦不竭。
這就不得不提到電子遊戲界著名的" 巴托爾模型 ",這個學說後來火到了教育界,成為人的内在興趣如何驅動人行為的一個流行學說。或許,遊戲乃虛拟的人生,人生乃真實版的遊戲。
巴托爾遊戲玩家四型分類
英國電子遊戲專家理查德•巴托爾,長期在大學教授網遊開發,他是最早一批開發多用戶虛拟空間遊戲(MUD)的先驅之一。
理查德•巴托爾,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教授
念本科時,他就和小夥伴共同開發了 MUD,即文字網遊,是最早的網絡遊戲。為了更透徹地了解玩家的個性與遊戲行為間的關系,巴托爾長期觀察和研究玩家在多人遊戲下的遊戲行為。
上世紀 90 年代,他推出了一篇遊戲玩家分類的研究論文,文中依據玩家在其内在興趣驅動下呈現出的不同偏好的遊戲行為,将玩家分為四種類型:Achiever(成就型玩家)、Killer(殺手型玩家)、Explorer(探索型玩家)、Socializer(社交型玩家)。
成就型玩家
玩遊戲的目的與樂趣主要是目标導向,通過行動 " 打敗 " 遊戲,實現理想,做出成就。
探索型玩家
追求發現新事物的喜悅。遊戲的目的不是駕馭遊戲,遊戲隻是手段,為的是探索、了解遊戲的設計意圖和運行機制,他們是最接近遊戲設計者本尊的一類人。
殺手型玩家
此殺手并非指 " 殺人 ",而是指玩遊戲的樂趣主要源于與人競争,碾壓對手。
社交型玩家
較之玩遊戲本身,這類玩家把遊戲當做社交工具,他們更享受和别的玩家一起玩的樂趣。在遊戲論壇裡和其他玩家一起聊天令他們最開心。
這個理論如果用 X 軸和 Y 軸來表示的話,X 軸代表玩家(玩家個人)和世界(遊戲世界),Y 軸代表行動(采取行動)和交互(與其互動)。兩軸交集,又可以看出上述四類型玩家實質又可歸于對 " 世界 " 感興趣和對 " 人 " 感興趣兩個維度。
" 成就型 " 和 " 探索型 " 都是主要對世界感興趣,對玩遊戲的人不太在意。成就者,就是想改變世界,實現理想。是個行動派;探索者,雖然也是對客觀世界感興趣,但不同的是,他并不想改變世界,而隻想探索世界,與世界互動。
" 殺手型 " 和 " 社交型 " 則相反,他們的興趣主要在人。殺手者,碾壓對手讓他們興奮。社交者,與朋友交往令他們愉悅。不同的是前者是行動派,後者是互動派。
比如,世界首富馬斯克,堪稱成就者的代表。内驅的興趣點就是星辰大海,且隻争朝夕,行動力極強,極度渴望成功。與人的關系,就如同他和幾任太太、女友,一團亂麻。
埃隆 · 馬斯克(Elon Musk)
探索者,剛剛在 2021 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演講刷屏的 BBC 老爺子大衛 · 愛登堡爵士,一生對自然充滿好奇心,并帶領全球觀衆與其一起探索。他的興趣不是探讨如何征服自然,而是隻是滿懷敬畏與自然對話。
大衛 · 愛登堡(David Attenborough)
殺手者,如孫悟空,對西天取經大業不甚了了,但逢怪必打,逢打必要赢。壓倒對手帶來的刺激令美猴王成就感爆棚。
社交者,如二師兄豬八戒,和妖怪也能手牽手,還常被大師兄打與罵,但從不放在心上,隻要大師兄還認他做師弟就好。
引入教育界頻頻受關注
巴托爾自己也沒想到,他針對遊戲界的一個心理學分析,當時他認為頂多半年就會被遺忘,或是會遭到心理學家的拍磚。
但不曾想,之後這個分型越來越火,并且成功跨界,為大衆所追捧,在管理學界,也被認為是如何管理不同類型員工的一個重要參數。尤其是還火到了教育界,被認為是針對不同内在興趣的學習者因勢利導的一個指針。
" 巴特爾模型 " 之後在東西方,都被引入教育界做過一些具指針意義的研究。
美國一所大學,曾對一所中學的學生運用 " 巴特爾模型 " 進行了測試。發現四型興趣分類和學生測試結果确有匹配度,有助于針對不同類型學生設計不同的指導與激勵方法。
比如,成就者,他們大多是高分的學生。即使已得到了相當高的分數,但如果老師設定了額外學分,他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拿下,就如同在遊戲裡,隻要有他們在,就不可能還有寶物沒被找到。
探索者學生則偏好通過主題的未映射區域來實現學習,比擊敗 " 遊戲 " 更令人愉快的是拓展未知。他們可能不喜歡指導性太強的作業,因為這些作業限制性太大,無法提供獨特的體驗或表達方式。
殺手者,他們與成就者的區别在,比如對分數,他們對最高分數不是那麼在意,或者說," 排行榜 " 更能刺激他們的求勝欲。成就者則會對 " 個人最高分 " 非常在意,或者說成就者最大的對手是他們自己。
社交者學生,課程設計最好也能成為社交互動的基礎。他們可能不喜歡不含互動成分的作業。
2020 年新冠來臨,全球各類型教學大幅轉為線上。韓國一所大學,開展了一項如何設計線上教學模式以讓不同類型學生有更好體驗的調研。首先他們也是采用了 " 巴特爾模型 " 對測試者進行了個人特質分型。
參與調查的是一群學工程的大學生,為了讓調查不受受試者背景的影響,更能反映個人特質對學習的影響,這群工科學生現學一門專門設計的經濟學課程。
但是,這個調查最有趣的一個發現卻是,面對全新的學習内容,不同個人特質類型的學生,在學好新科目的學習動機上以及最後達成的學習目标上,并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
但是,他們确實有自己偏好的 " 遊戲 " 體驗,因此構建不同的學習規則和環境是有意義的,如何構建學習的策略應該成為學習内容之外課程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不隻是滿足了不同 " 玩家 " 之需,更重要的是,對這一代而言,元宇宙已經使簡單的在線交流演變為共享知識和情感的在線互動,學習者在元宇宙中相互作用,通過基于交換的信息擴展知識框架,創造了一個屬于他們的新世界。
不一樣的焰火 不一樣的引導
如果将巴特爾興趣分型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用一句話來概括,即:如何激發主動學習系統而非被動學習系統。亦即這是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系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四型興趣分類論 ",或可給父母們打開讀懂自己孩子的内在興趣的一扇窗,避免親子間不必要的 " 誤傷 ",因勢利導地引導和陪伴孩子成長與成材。
下面僅舉幾個小例,試分析不同類型孩子的引導。
今年新科肖邦鋼琴比賽冠軍、華裔青年鋼琴家劉曉禹,堪稱一個自我成就者。本屆肖賽的評委、鋼琴家陳薩說:" 劉曉禹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并且有着強大的執行力。"
對成就型孩子而言,把目标分解為一個個 " 徽章 ",他們會主動 " 撿漏 ",有良師引路也很重要。
最初學琴時,劉父是從當地報紙廣告裡随機找了個老師,而當孩子的天賦展露時,卻領他拜到了著名鋼琴家鄧泰山的門下。有趣的是,劉說過," 我跟鄧泰山學過巴洛克音樂、法國音樂……但他從未專門教過我肖邦。" 正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劉曉禹
奧數并不适合每個孩子,但如孩子有天賦,對于 " 殺手型 " 孩子,不妨一試。對抗性如棋類等活動較适合這類孩子,将其投入到有同伴競争的環境中,反而會激發鬥志、刺激潛能。
被稱為中國電競第一人的李曉峰,江湖上對他的打法頗有微詞,稱其 " 隻求速勝,不求好看 "。但在他自己眼裡,遊戲從來就不是遊戲,他享受的是同大俠過招、血脈贲張的快感。
父母在引導這類孩子時,要注意将小朋友單純求赢的鬥志,引導到發現自身真正的擅長和熱愛上。同時,在孩子能承受的範圍内,把目标定的稍高一點,并讓他和旗鼓相當的小夥伴一起愉快地玩耍,比如比賽做題,看誰最快。
對于探索型的孩子,競争對他們不是最有吸引力的,探索的過程令他們着迷。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作為奧數大國,的确出了不少奧數金牌選手,但真正成為數學家的似并不多,甚至有些人又 " 卷 " 回到培訓行業。
對于真正熱愛數學的孩子,較之刷題赢得對手,探索數學世界的萬千美妙本身,更令他們沉醉,也才能不計任何得失地跋涉、一騎絕塵。
所以對待探索型的孩子,如果同殺手型的來比,引導的方法有所不同,同是學習數學,較之做題、比賽,更适合讓他閱讀數學有趣命題的相關書籍,引導他循着階梯,步入佳境。
對于社交型的孩子,也許組織學習小組的學習方式可能是最适合他的。殺手型在夥伴中的學習模式是你追我趕,社交型則更享受互幫互學。
所以,獨自刷題,或一個人十年隻與鋼琴獨自對話的練習模式,不适合社交型的孩子。相反,在群體中的學習,或請他擔任小助教,給小夥伴講題,更能激發他的潛能。
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焰火。即使在 " 巴特爾模型 " 中,一個人也非純粹一種類型,多為交叉型。在國外," 巴特爾測試 " 已是一種流行的興趣分型在線測試,有興趣的讀者可搜索自測。
不過請謹記,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尤其是孩子,擁有無限的可能性。沒有一種理論或模式可以定義或框住一個活色生香的人。
直播預約 | 如果您想要系統了解關于孩子特長培養和興趣發展話題,歡迎預約下周的專題直播,1 月 9 日 -14 日早上 8 點,少年商學院創始人張華老師就孩子的「興趣發展」問題與大家分享幹貨内容,點擊下方「預約」按鈕,或識别下方二維碼,開啟直播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