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9 月 10 日訊(記者 闫軍)一則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提前終止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消息在周末迅速發酵。
9 月 7 日下午,指南針公告稱,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廣州展新出具的《關于提前終止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告知函》。廣州展新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計劃原定于 2024 年 3 月 4 日到期,現該公司決定于 2023 年 9 月 7 日提前終止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
融券作爲 A 股可 " 做空 " 的力量,終止融券出借,雜糅在當前市場震蕩磨底、高頻量化被質疑的情緒中,挑動了市場的敏感神經。立馬傳出小作文稱已有通知 " 所有融券渠道告知客戶截止 10 月 1 日前必須還券 ",在社交平台被迅速讨論。
上市公司提前終止融券出借的确罕見,背後的真相如何?觀點有多方面,有觀點認爲或對高頻量化交易有影響,也有業内人士認爲,當前控股股東提前終止融券借出,更大的可能在于限制控股股東的變相減持。
罕見控股股東提前終止融券出借
根據指南針公告顯示,近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廣州展新出具的《關于提前終止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告知函》。廣州展新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計劃原定于 2024 年 3 月 4 日到期,現該公司決定于 2023 年 9 月 7 日提前終止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
據悉,廣州展新持有指南針 40.52% 的股份,爲公司控股股東。當前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未到期的股份餘額爲 0 股,也就是說廣州展新本次轉融通出借業務尚未實施。
根據此前公告顯示,公司于今年 8 月 14 日披露了《關于控股股東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預披露公告》,廣州展新計劃在公告披露之日起 15 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内,以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參與股份數量不超過 408 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 1%。
有投顧人士認爲,提前終止融券出借,相當于少了這部分的做空力量,對股價是有正面刺激的。這一點也是得到不少投資者的認同,不少股民留言稱,沒有做空力量,并直指高頻量化的 " 收割 "。
控股股東提前終止融券出借的情形并不多見,财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顯示,上一次還要追溯到 2022 年 9 月 16 日,光環新網公告稱,公司收到控股股東百彙達出具的《關于提前終止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告知函》。百彙達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計劃原定于 2022 年 12 月 14 日到期,截至 2022 年 9 月 15 日上述計劃時間已過半,百彙達拟于 2022 年 9 月 16 日提前終止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
業内人士稱 " 堵上變相減持漏洞 "
罕見的控股股東提前終止融券業務出借,引起市場的衆多猜測。财聯社記者從多位業内分析人士處獲悉,這一舉措帶來最直接的影響,或是 " 堵上變相減持的漏洞 "。
衆所周知,8 月 27 日證監會公布減持新規,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淨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淨利潤 30% 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一緻行動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上市公司披露爲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第一大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
同時,從嚴控制其他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總量,引導其根據市場形勢合理安排減持節奏;鼓勵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他股東承諾不減持股份或者延長股份鎖定期。
據悉,證監會正在抓緊修改《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提升規則效力層級,細化相關責任條款,加大對違規減持行爲的打擊力度。
上述業内人士指出,目前來看,并無迹象表明監管限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融券出借行爲,但是從這一事件影響來看,或将堵上上市公司變相減持的漏洞。
有業内人士指出,在市場上通過融券來實現變相減持是較爲容易操作的舉措。" 在操作上,上市公司把券借給資管計劃,然後做空自己股票,再自己再買了這個資管計劃,相當于鎖定了價格,未來如果股票下跌,雖然自己持有的股票虧錢,但因爲買了資管計劃,而資管計劃是做空自己股票。所以最後的結果可以實現不賺不虧。" 該人士指出,這樣做就可以繞過監管實現減持。
該人士進一步解釋,通過融券變相減持嚴格意義上并不違反減持新規,但是屬于 " 灰色地帶 ",的确可以通過一些舉措進行規範。
在減持新規發布後,上市公司重新評估減持行爲,截至目前,A 股已有近百家公司股東終止減持計劃,終止減持股票市值合計逾 170 億元,還有逾 70 家公司股東承諾不減持。
但是在這其中,也有上市公司 " 頂風作案 ",公然違規減持,甚至被出示監管函。比如,就在監管新規發出的第二天,股價處于破發的東方時尚的控股股東東方時尚投資在已明确知曉相關要求的情況下,踩線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公司股份 340 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 0.47%。
監管的處罰同樣火速下達,9 月 6 日,北京證監局決定對東方時尚投資采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上交所對東方時尚控股股東東方時尚投資予以監管警示。
東方時尚發布公告稱,東方時尚投資将通過自籌資金于 9 月 15 日前購回此部分減持股份,如此部分股份購回涉及收益所得将全部歸上市公司所有。
與此同時,8 連闆我樂家居股東驚現 5% 以上股東 " 清倉式 " 減持并反向交易被處罰,公告顯示,我樂家居股東于範易及其一緻行動人劉福娟、煙台埃維管業有限公司、西藏埃維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煙台埃維商貿有限公司爲合計持股比例達到 5% 以上的股東,于 2023 年 6 月 30 日至 2023 年 9 月 6 日收盤期間通過集中競價方式 " 清倉 " 式減持所持公司股份,并買入 4200 股。
我樂家居 9 月 7 日午間公告,公司獲悉股東于範易及其一緻行動人劉福娟于當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超比例減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前述股東立案。
上述人士指出,在過去資本市場強調 " 重融資 " 理念下,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約束較少,獲得更大利益。當前減持新規的初衷在于,避免因大股東在市場低迷的環境下大量抛售股份而對市場造成沖擊,同時引導大股東優先考慮做大做強企業,強化長期投資理念。但是依然有些上市公司頂風作案,明知監管要求之下刻意 " 踩紅線 ",體現了一定程度的短視。
又伴随小作文借題發揮
指南針提前終止融券出借後,市場立刻傳出無出處小作文,有消息稱," 通知要求:所有融券渠道告知客戶截止 10 月 1 日前必須還券," 并進一步解讀稱 " 徹底扭轉空頭趨勢 "。
對于要所有渠道還券的真實性,多位公募人士向财聯社記者表示,從邏輯上可以推斷爲假消息。融券具備相對靈活,提供多種交易策略,通過杠杆放大投資收益,也能擴大投資範圍等優勢," 一刀切 " 停止融券可能性不大。
配合上述小作文,還有投資者引申爲,指南針這一提前終止融券出借動作,讓高頻量化無法做空,爲重大利好。
不過這一說法并未得到專業人士的認可,僅以指南針單個事件來看,廣州展新本次轉融通出借業務尚未實施,也就意味着此前并沒有做空力量加入。此外,從全市場來看,高頻量化中通過融券交易占比并不高,或爲 20%,高頻量化主要盈利途徑還是在短期持票、高頻交易博弈中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