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遊戲手機紅魔推出了紅魔 9 Pro,受到很多關注,紅魔 9 Pro 把攝像頭做平,是行業内首款攝像頭不凸起的骁龍 8 Gen3 機型。
紅魔官方表示,爲了将鏡頭與機身背部做平,紅魔對近半數元器件進行重新定制,結構全新排布設計,完成極限封裝,而且未增加機身厚度。
在紅魔 9 Pro 的海報上,幹脆把攝像頭當作賣點,還加了一句 " 終于平了 "。
不論紅魔 9 Pro 實際使用體驗如何,就這句 " 終于平了 ",可是道出不少用戶的心聲。
對比現在手機的背部,再看看紅魔 9 Pro 的背部,怎麽看都覺得眉清目秀,以前的手機,背部可沒有那麽 " 凸 "。
手機内置攝像頭,也有一段曆史,1999 年,全球第一部搭載攝像頭的手機京瓷 VP-210 上市,像素 11 萬。
早期的拍照手機,像素不高,主要是讓手機能夠 " 拍得到 ",随着技術發展,手機攝像頭不僅要 " 拍得到 ",還要 " 拍得好 "。
爲了 " 拍得好 ",廠商們開始拼命增加像素,先是幾十萬像素,然後是 100 萬、500 萬、800 萬。
這階段的手機攝像頭,還是 " 平平無奇 ",2013 年的 iPhone 5s,800 萬像素,背部平整,非常漂亮。
手機攝像頭的凸起,很多人會 " 歸罪 " 于 iPhone 6,iPhone 6 背部除了那醜陋的 " 白帶 ",就數凸起的攝像頭惹人注目。
但攝像頭凸起,蘋果并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在 iPhone 6 之前,把攝像頭搞 " 凸 " 的廠商,是諾基亞。
2012 年,諾基亞推出 PrueView 808,一年後推出 Lumia 1020,都是 4100 萬像素,這讓剛上千萬像素的其他品牌相形見拙。
但最讓人矚目的,還是這兩款手機的背部,雖然都是單攝像頭,但諾基亞設計了鏡頭模組,導緻手機背部凸起一大塊。
這種背部,如今司空見慣,在當時卻過于超前,大多數用戶無法接受,諾基亞依靠這兩款手機翻身的願望,就此落空。
相比之下,iPhone 6 的攝像頭,并不顯得很突兀,起碼比諾基亞那些大模塊要小得多。
但 iPhone 6 的攝像頭在左上角,其他手機的攝像頭都是在中間,隻要 iPhone 6 平躺在硬質水平面上,整部手機就并不平衡。
攝像頭凸起,不僅讓手機變得像跷跷闆,增加損壞的風險,還嚴重降低了手機的顔值,這讓不少消費者難以接受。
不過,某些事情就像多米諾骨牌,隻要開了頭,就不會停止,在 iPhone 6 的 " 帶頭作用 " 下,其他廠商的攝像頭也開始凸起來。
随着人們對于手機拍照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不滿足于高像素,更不滿足于單攝像頭。
于是多個攝像頭應運而生,除了常規主攝,手機還增加了超長焦、超廣角等鏡頭,這需要設置一個模組進行調配。
于是手機背部凸起的,從一個鏡頭,到多個鏡頭,再到一整個模組,諾基亞當年被嫌棄的背部,如今人人都在用。
不同品牌的攝像模組更是千奇百怪,圓環模組、雲階模組、環形山、雲梯、星環、橢圓形跑道等,不一而足。
爲什麽手機廠商要在攝像頭凸起這條路上一走不回頭?因爲要提高影像能力,鏡頭凸起是無可避免的。
手機攝像模組中的鏡頭組,通常由幾片透鏡經過組裝形成,它們會互相矯正過濾,提高成像質量。
理論上鏡頭片數越多,彙聚光線的能力強,越能夠增強鏡頭解析力與對比度,隻是鏡片越多,必然會增加攝像頭的厚度。
鏡片數增加導緻攝像頭凸起,鏡頭模組零件增多,則會導緻鏡頭模塊的增大。
被拍攝物通過鏡頭,将生成的光學圖像投射到傳感器上,然後光學圖像被轉換成電信号。
電信号經過模數,轉換變爲數字信号,再經過 DSP 加工處理,被送到手機處理器中進行處理,最終轉換成手機屏幕上的圖像。
要完成整個流程,需要手機内的印刷電路闆、鏡頭、固定器、濾色片、DSP、傳感器等部件進行協同作用。
這些零件,分别屬于攝像頭模組的不同部分,負責捕捉光線、處理信号、傳遞信号。
爲了實現更好的拍照效果,某一部分或者幾部分的零件體積,必須相應增加。
攝影有一句俗語,就是 " 底大一級壓死人 ",這個 " 底 " 就是 CMOS 傳感器,它是攝像頭的核心結構。
感光器件面積越大,捕獲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最終成像效果就越好。
于是手機傳感器尺寸就要不斷提升,這就帶動了攝像頭模組尺寸變大。
雖然手機的影像能力不斷增強,但手機不是相機,背部無限制地凸下去,絕對不是辦法。
爲了讓鏡頭重新 " 平 " 回去,各家廠商也在做出嘗試,例如佳能,他們在 2023 年佳能博覽會上,展示了其對超透鏡技術的支持。
超透鏡是平坦的表面,能減少标準相機鏡頭通常龐大而複雜的光學結構,并将其壓縮成一個更小的系統。
該系統使用納米顆粒和超表面,而不是曲面光學器件來彎曲光線,這項技術,或許可以完全消除手機攝像頭的凸起。
除了佳能,帶起手機攝像頭凸起浪潮的蘋果,也在 8 月釋放出了一項關于解決鏡頭凸起的技術專利。
該技術專利可通過折疊式相機鏡頭的方式,隐藏 iPhone 背面鏡頭的凸起。
這是由兩個棱鏡組成的系統,兩個棱鏡之間配備多個元件的透鏡組,棱鏡将光沿着軸轉向到成像傳感器,而透鏡組處理各種光學功能。
透鏡組可以保持在内部載體結構中,内部載體結構本身連接到外部載體結構。兩個結構都可以移動,從而減少鏡頭厚度。
不管技術如何,廠商願意讓鏡頭 " 平 " 回去,也是一件好事,消費者可是苦 " 凸 " 久矣。
凸起的鏡頭和模塊,讓手機的顔值下滑一大截,看着 iPhone 5s 的背部,再看看如今的手機,完全不是一個次元。
希望越來越多的鏡頭可以 " 平 " 回去,讓 " 一塊鋼闆的藝術 " 重新回到大衆的視野。
參考資料:
編輯:陳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