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 2024 年 1 月 3 日報道,當地時間 1 月 2 日,據多家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哈佛大學校長蓋伊(Claudine Gay)于當日宣布辭職。
有報道稱,在哈佛大學 387 年的曆史上,克勞丁 · 蓋伊注定将是一個載入史冊的人物:她不僅是哈佛曆史上第二位女校長,更是第一位黑人校長。而如今她又成爲了哈佛史上任期最短的校長。
猶太裔大佬稱她爲 " 多元化校長 "
被曝出論文涉嫌抄襲
據新華社 1 月 3 日報道,蓋伊在聲明中說,她近幾個月來目睹學校的緊張和分裂削弱了信任的紐帶,人們對她反對仇恨和維護學術嚴謹的承諾産生懷疑。在與哈佛大學校董委員會成員溝通後,她決定辭去校長一職,這符合哈佛大學的最佳利益。
哈佛大學校董委員會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哈佛大學和美國高等教育近期面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不斷升級的争議與沖突。蓋伊和有關方面一直尋求以哈佛大學最佳利益爲指導共同應對挑戰。在經過綜合考量後,校方接受蓋伊的辭職,哈佛大學教務長艾倫 · 加伯将擔任臨時校長。
蓋伊 2023 年 7 月出任哈佛大學校長,是哈佛大學曆史上任職時間最短的校長。
2023 年 12 月,蓋伊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麻省理工學院校長共同參加國會聽證會,因在校園 " 反猶 " 問題上的立場招緻批評。此外,哈佛大學相關調查委員會發現蓋伊在學術論文中存在錯誤引用資料來源等問題。
據紅星新聞 2023 年 12 月報道,當記者魯福在個人網站公布了他的調查結果後,短短一小時内文章閱讀量就突破 100 萬,并且很快就被大量名人轉發。社交媒體頂流 " 網紅 " 馬斯克在轉發這篇文章時感歎道," 真是讓人震驚 "。被魯福盯上的這篇論文,是蓋伊作爲美國政治科學的研究者在 1997 年發表的、題目爲《掌控權力:黑人選舉的成功如何改寫了美國政治》。這篇論文當時獲得了哈佛大學頒發的 " 托潘獎 ",被認爲是當年政治學領域的優秀論文之一。
潘興資本創始人比爾 · 艾克曼是蓋伊的主要反對者之一,作爲華爾街頂級投資大師,艾克曼不僅給哈佛積極捐款,而且在涉及母校的事情上也很熱情地貢獻自己的想法。在魯福的調查結果公布後,艾克曼也轉發了這篇文章。艾克曼表示,他請教了一位哈佛資深教授,對方認同魯福對蓋伊論文涉嫌抄襲的結論。艾克曼還表示,他詢問了一位當初參與哈佛校長候選人選拔過程的決策成員,對方表示,除了蓋伊之外 " 沒有找到其他符合多元化雇傭标準的成員 "。言下之意是,蓋伊是憑借自己女性和黑人的雙重身份才登上了哈佛校長的寶座。對此,艾克曼戲谑地将她稱爲 " 多元化校長 "。
艾克曼曾批評,蓋伊的上位本身就是操弄 " 多元化 " 的政治産物,她自身的能力和資曆擔當不起哈佛的門面。作爲猶太裔,艾克曼對蓋伊的表現十分不滿,并已撤銷了對哈佛大學的捐款。
深陷 " 校園反猶 " 立場争議
被國會決議要求辭職
據新華社 2023 年 10 月 19 日消息,在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當天,美國哈佛大學 34 個學生組織聯合發表公開信,因立場被指過于傾向巴方而成爲衆矢之的。組織内成員不僅被貼上 " 反猶 " 标簽、遭華爾街富豪威脅永不錄用,連個人信息乃至家人信息都遭 " 人肉搜索 " 曝光。
不僅如此,保守派團體 " 媒體準确度監督組織 " 雇一輛卡車停在哈佛大學校門外的公共街道上,車廂上的大屏幕廣告牌放出學生的照片和姓名,配以 " 哈佛反猶領軍者 " 的大标題。該團體還呼籲哈佛校方懲戒這些學生。哈佛校友、美國潘興廣場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比爾 · 艾克曼在社交媒體上聲稱,涉事學生的姓名理應廣爲人知,以避免 " 無意間 " 聘用他們。
據中新網,哈佛大學校報《The Crimson》報道,2023 年 12 月 13 日,美國國會衆議院通過一項兩黨決議,要求哈佛大學校長克勞丁 · 蓋伊辭職,因爲蓋伊上周在國會就校園反猶主義發表了有争議的證詞。
報道稱,衆議院以 303 票對 126 票通過了這項決議,決議還要求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莎莉 · 科恩布魯斯辭職。上周,科恩布魯斯與蓋伊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伊麗莎白 · 馬吉爾一起,就校園反猶主義問題在國會聽證會上作證。
此前,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以及賓夕法尼亞大學深陷校園反猶風波。在聽證會上,國會議員艾爾西 · 斯特凡尼克反複诘問三人," 呼籲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 " 的言論是否違反了校園行爲準則,這三位校長都未給出明确的回應。
據悉,在國會聽證會上,當被議員問到 " 提議對猶太人種族滅絕在哈佛算不算嚴重騷擾行爲 " 的時候,蓋伊的回答是," 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
三位校長的應對引發部分國會議員不滿。數十名國會議員随後聯名緻信,敦促這三所大學開除其校長,原因是他們未能解決校園裏的反猶主義問題。
2023 年 12 月 9 日,賓大校長馬吉爾已在一片争議聲中宣布辭職。
編輯|段煉 蓋源源
校對 |王月龍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新華社、央視新聞、中新網、紅星新聞、公開資料等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