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03 年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今年已經是 TCL 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第 21 年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履職。每年三月,前往北京參加全國兩會,傳遞基層一線與企業聲音,是過去 20 年李東生一直堅持在做的事情。
今年 2 月的最後一天,在赴京參會之前,李東生在深圳接受了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内的媒體采訪。他告訴記者,今年他将帶去四份建議,分别是《關于加大支持科技制造業技術創新和資本投入的建議》《關于提升跨境服務水平推動中國制造全球化的建議》《關于盡快出台 < 反網絡暴力法 > 的建議》以及《關于全面取消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險參保限制的建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是李東生連續第三年就中國制造業全球化發展提出建議。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李東生重申,中國企業一定要進行積極的全球化布局,才能維持中國制造在全球競争中的相對優勢。
對于中國的光伏産業,他表示,中國光伏産品占全球産出超過 90%,因此光伏産業的全球化是必要和必然的。全球光伏市場需求增長非常快,不少海外國家紛紛提出本土發展光伏産業計劃。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光伏企業如果不積極拓展全球業務,機會可能會被其他國家搶去。
連續多年聚焦制造業全球化發展
近年來," 逆全球化 " 思潮持續發酵,中國制造業傳統出口模式受到一系列挑戰。
貿易保護主義擡頭,反而讓以 TCL 爲代表的中國企業更加堅定 " 全球化 " 的步伐。到 2023 年兩會,李東生已經連續 3 年提出與制造業全球化相關的建議。今年,李東生在其建議裏提到,中國制造必須走出去,從輸出産品轉變爲輸出工業能力,實現本土化經營、規避貿易壁壘,将自身的優勢在全球實現更大的價值。
他進一步指出,中國企業想要進一步提升全球化水平、規避風險,還需要來自政府層面的系列支持。因此,他建議駐外的使領館向所在國中資企業提供法律援助、政策咨詢等支持;建議設立技術專利訴訟專項基金,對重大的專利訴訟給予企業救助;建議商務部門組織企業參與跨國雙邊、多邊的貿易談判;建議對中國企業跨境投資提供融資便利。
全國人大代表,TCL 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李東生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在内的媒體采訪時談到,這幾年,中國科技制造業的全球化所面臨的最突出困難是專利訴訟。在很多高精技術領域,中國是追趕者,跨國企業已形成較強的技術專利壁壘。這使得中國企業在 " 走出去 " 過程中,經常遇到不合理的專利主張和訴求。對于這一點,越是走在前面的中國跨國企業,體會越深。而碰到專利官司時,中國企業的訴訟成敗往往會成爲行業标杆,影響深遠。應對專利訴訟曠日持久、成本高昂,因此建議政府牽頭成立專利訴訟專項基金,助力企業全球化。
李東生表示,中國企業繼續單純賣産品到海外市場已越來越困難。他舉例稱,全球主要的制成品市場中,美國地區的關稅原本是最低的。但美國對中國單邊加稅後,中國制造産品再輸出到美國市場,要面臨 7.5% 的額外關稅。
李東生認爲,企業要适應這種外部環境的變化,并把握機遇、克服困難。從 TCL 自身經驗來講,應對的方式就是堅定不移地完善全球産業布局,推動供應鏈全球化與海外本土化經營結合,同時利用領先科技推動全球化,将競争優勢向産業鏈高端延伸。
比如,彩電等産品出口美國的關稅增加了,TCL 便做出調整,改爲在墨西哥、東南亞生産産品,再輸出到美國市場。據他透露,目前,TCL 在全球擁有 43 個研發中心和 32 個制造基地,業務遍及全球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TCL 的電視機銷量已躍居全球第二位。
他還告訴記者,TCL 全球化取得的成果,不僅體現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提高、海外營收的增長,還包括 TCL 的出口在持續增長。過去五年,TCL 海外營收從 558 億元增長至超 1060 億元,出口額增長至 149.7 億美元。
中國光伏産業要把握住全球化機遇
據李東生進一步介紹,TCL 在全球是通過 TCL 實業與 TCL 科技兩大主體布局智能終端、半導體顯示、新能源光伏三大核心産業,未來這三大核心産業均會繼續推進更高水平的全球化布局。
目前,TCL 智能終端已經在越南、波蘭、墨西哥、巴西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生産基地," 未來我們要持續提升海外生産經營的本土化水平。" 李東生表示。其次,在半導體顯示方面,TCL 華星印度工廠已經正式投入運營,未來 TCL 華星将在産業、營銷、研發上繼續加強全球化的布局。
在新能源光伏領域,TCL 中環通過參股的合資企業 Maxeon 已經在馬來西亞、菲律賓、墨西哥等地布局了光伏電池和組件工廠。李東生說,TCL 中環未來也會探讨在全球其他市場和地區開拓光伏産業的可能性。據悉,目前,TCL 中環的光伏單晶和晶片産量居全球第一。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共出口光伏組件 154.8GW,同比大幅增長 74%。中國光伏産業是去年外貿 " 亮點 ",成爲 " 中國名片 "。
在雙碳目标、能源危機等背景下,全球光伏市場需求正持續高速增長。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預測,到 2050 年,光伏發電裝機将超過 14000GW;2050 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将是目前的 20 倍以上,市場空間巨大。
李東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提到,中國光伏産品占全球産出超過 90%,中國光伏企業的全球化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全球市場對光伏産品的需求增長非常快,當然這些市場需求不可能完全靠中國生産并出口,不少海外國家也提出了在本國發展光伏産業的計劃。
" 如果我們不去把握這些機會,不去積極參與全球業務拓展,這個機會可能會被其他國家搶去。" 李東生說道。
他強調,未來随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布局會不斷優化、不斷演進。中國制造一定要進行積極的全球化布局,才能維持在全球競争中的相對優勢。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