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與小米打起口水戰
沒想到,華爲和小米又互相怼起來了。
起因是華爲終端 BG CEO 餘承東在近期的花粉年會上提到," 友商抄襲時稱不太尊重我們(華爲)的知識産權,拿過去随便編個名字就說自己的。雙旋水滴鉸鏈直接變成龍骨鉸鏈,龍骨是不存在的。"
雖然并沒有直接點名小米, 但明眼人都知道指的是小米的 " 龍骨轉軸 " 技術。對此,12 月 12 日,小米公司發言人官博發文回應,餘承東針對小米的龍骨轉軸技術,發布不實言論,與事實嚴重不符。
小米方面表示," 龍骨轉軸 " 采用 "3 級杆組、5 構件 7 低副 " 的機械設計,而經過實際拆解驗證華爲折疊屏的 " 雙旋水滴鉸鏈 " 采用的是 "2 級杆組、3 構件 4 低副 " 設計方案,兩者完全不同。
圖源:微博
對于雙方的專利之争,有的網友認爲小米是實用新型專利,沒法跟華爲的發明專利相比,還有的網友表示支持小米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有律師表示,從雙方專利文件來看,小米在申請專利時,華爲專利申請文件還未公開,小米無法獲知華爲申請文件,也就不存在根據發明專利的公開文件來進行技術調整的可能。
今年以來,小米和華爲的專利之争頻頻上演。就在今 1 月,華爲起訴小米四項專利侵權。此後,小米相繼對華爲提出的四項涉案專利發起無效宣告請求,9 月,國家知識産權局在受理并分别進行口審後,宣告 " 維持專利權有效 ",小米今後仍然要向華爲交專利費。
這兩家的戰争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華爲與小米總能因爲各種事情相互掀起罵戰。2019 年 9 月底,華爲 Mate 30 系列和小米 5G 新品兩場發布會期間,餘承東和小米 CEO 雷軍雙方唇槍舌劍,就無線充電數據 " 造假 ",2 部萬元手機的 " 實用價值 " 等話題進行互怼。
就在 " 轉軸戰争 " 之前," 華爲餘承東怒怼懂車帝 " 的話題火上熱搜,兩方的輿論之争也爲華爲汽車業務賺了一波熱度。而在智能汽車方面,華爲與小米都相繼入場。不久前,華爲的鴻蒙智行首款轎車智界 S7 正式發布。11 月 15 日,工信部官方網站也披露了兩款小米牌的純電動轎車。
既相殺又相愛,雖然明面上互相不對付,但該合作的時候還是會合作。9 月 13 日,華爲和小米宣布達成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雙方形成關于知識産權保護和技術創新的共識,尋求互利共赢,該協議覆蓋了包括 5G 在内的通信技術。
總之,華爲和小米的對決,給手機市場掀起了一陣陣波瀾。
蘋果慘遭雙重夾擊
今年的中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多了一些火藥味。華爲和小米正在對蘋果形成包圍,從蘋果手中搶奪高端機用戶。國内高端市場市場,正在迎來一場巨變。
長期以來,蘋果一直占據中國中高端手機市場的份額,今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在高端市場中,蘋果市場份額高達 67.0%, 而華爲市場份額爲 15.6%。
與此同時,在蘋果手機銷售的所有國家中,中國的出貨量也最高。2023 年第二季度,iPhone 共計出貨量 4310 萬部,市場份額爲 16%,首次超越美國成爲 iPhone 最大的單國家市場。
據了解,iPhone 出貨量最高的前五個國家 / 地區爲:中國、美國、日本、英國和印度。
目前來看,蘋果在中國的優勢地位逐漸被打破。市場研究機構 BCI 發布 11 月(第 44 周 - 第 48 周)的新機激活量顯示,在 4000 元以上的市場區間,蘋果雖然仍以 50.8% 的份額位居第一,但在小米和華爲沖擊下,同比下滑了 21.2%。反之,華爲和小米份額同比分别增長 8.8% 和 11.8%
可見,在高端機市場上,華爲和小米對蘋果的沖擊不小。
圖源:BCI
今年 8 月底,華爲上架其旗艦手機 Mate 60 Pro,引發線上線下搶購熱潮。後來又上架了高端折疊屏 Mate X5,一經上架就做到秒售罄。小米發布的高端手機小米 14 系列,自 10 月 31 日首銷至 11 月 10 日,全渠道總銷量高達 144.74 萬台,創下小米高端旗艦銷量紀錄。
華爲和小米手機的熱銷,無疑在高端市場給蘋果造成了更大的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華爲、小米,其他國内安卓廠商也正努力邁向高端化。比如 vivo 的 X100 系列、OPPO Find X7 系列機型、榮耀的 Magic 系列等。
近年來,中國各大手機品牌已經開始加強對高端手機市場的争奪,這也意味着市場競争的加劇,巨頭混戰的局面将會繼續持續下去。
在這場混戰中,國内手機市場的巨頭廠商憑借着強大的技術實力,使得高端手機在硬件方面的性能不斷提升,如 CPU、GPU、存儲、屏幕等方面,爲用戶帶來更加優質的使用體驗,這也讓國内手機廠商赢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睐。
回到蘋果面臨的壓力,發布時間上,國産新機上市時間比往年要提前。往年蘋果新機發布時間,要比安卓陣營的高端機早提前三個月甚至半年,這就讓蘋果吃到了時間上的紅利,在其他手機廠商還沒發布新機時,蘋果可以獨享市場,競争壓力大爲減少。
但是最近兩年,手機廠商正在加快産品上市進度,與蘋果面對面競争。以小米數字系列旗艦爲例,此前小米 11 和小米 12 原本都是在 12 月 28 日發布,但小米 13 直接提前了半個月,而小米 14 更是提前到了 10 月底,與蘋果新品上市時間隻隔一個多月。
随着友商的不斷圍攻,蘋果在中國手機市場必定面臨重重挑戰。
手機市場迎來新機潮
近幾個月來,國内手機市場似乎逐漸告别頹勢,呈現出一些積極的迹象。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3 年 1-10 月,國内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 2.30 億部,同比增長 4.2%。其中,5G 手機出貨量 1.88 億部,同比增長 8.9%,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 81.9%。
具體到 10 月份,國内手機上市新機型 50 款,同比增長 51.5%。其中 5G 手機 31 款,同比增長 55.0%,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 62.0%。
圖源:CAICT 中國信通院
市場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發布的報告認爲,中國 2020 年是手機換機大年,經過 3 年多時間有望迎來新 " 換機潮 "。
有一些手機廠商對手機市場整體偏向樂觀,今年 10 月,小米集團合夥人、總裁盧偉冰在高通骁龍峰會上表示,對于全球手機市場大盤,他個人的判斷是今年已經到了谷底,估計 2024 年全球市場會有 5% 的增長。
面對市場轉暖情況,線上各大零售平台也加緊了與手機廠商的合作。今年 9 月,抖音電商獲得了蘋果官方授權,成爲蘋果經銷商,并開設了名爲 "Apple 産品抖音自營旗艦店 " 的線上店鋪、銷售蘋果手機、耳機等商品。
與此同時,在蘋果新品發布會結束後,盒馬也宣布同步開售 iPhone 15 系列,消費者可直接在盒馬 App 下單 ," 盒區房 " 用戶最快 18 分鍾即可拿到現貨。
而京東 9 月 15 日也全面開啓 iPhone 15 系列新品的全款預售通道。
雙 11 期間,京東數據顯示,折疊屏手機成交量同比增長超 3 倍。在京東手機競速榜上,蘋果的 iPhone 15 系列成爲了最受歡迎的機型之一。
但随着智能手機變得更加經久耐用,手機性能過剩以及新品創新不足,消費者缺乏換機動能,目前智能手機的更換周期越來越長。
2023 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迎來大洗牌,高端智能手機市場風雲再起,各路玩家需要不斷創新和進步,提高産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才能在激烈的競争中築高自身的護城河。
作者 | 周文君
華爲與小米打起口水戰
沒想到,華爲和小米又互相怼起來了。
起因是華爲終端 BG CEO 餘承東在近期的花粉年會上提到," 友商抄襲時稱不太尊重我們(華爲)的知識産權,拿過去随便編個名字就說自己的。雙旋水滴鉸鏈直接變成龍骨鉸鏈,龍骨是不存在的。"
雖然并沒有直接點名小米, 但明眼人都知道指的是小米的 " 龍骨轉軸 " 技術。對此,12 月 12 日,小米公司發言人官博發文回應,餘承東針對小米的龍骨轉軸技術,發布不實言論,與事實嚴重不符。
小米方面表示," 龍骨轉軸 " 采用 "3 級杆組、5 構件 7 低副 " 的機械設計,而經過實際拆解驗證華爲折疊屏的 " 雙旋水滴鉸鏈 " 采用的是 "2 級杆組、3 構件 4 低副 " 設計方案,兩者完全不同。
圖源:微博
對于雙方的專利之争,有的網友認爲小米是實用新型專利,沒法跟華爲的發明專利相比,還有的網友表示支持小米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有律師表示,從雙方專利文件來看,小米在申請專利時,華爲專利申請文件還未公開,小米無法獲知華爲申請文件,也就不存在根據發明專利的公開文件來進行技術調整的可能。
今年以來,小米和華爲的專利之争頻頻上演。就在今 1 月,華爲起訴小米四項專利侵權。此後,小米相繼對華爲提出的四項涉案專利發起無效宣告請求,9 月,國家知識産權局在受理并分别進行口審後,宣告 " 維持專利權有效 ",小米今後仍然要向華爲交專利費。
這兩家的戰争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華爲與小米總能因爲各種事情相互掀起罵戰。2019 年 9 月底,華爲 Mate 30 系列和小米 5G 新品兩場發布會期間,餘承東和小米 CEO 雷軍雙方唇槍舌劍,就無線充電數據 " 造假 ",2 部萬元手機的 " 實用價值 " 等話題進行互怼。
就在 " 轉軸戰争 " 之前," 華爲餘承東怒怼懂車帝 " 的話題火上熱搜,兩方的輿論之争也爲華爲汽車業務賺了一波熱度。而在智能汽車方面,華爲與小米都相繼入場。不久前,華爲的鴻蒙智行首款轎車智界 S7 正式發布。11 月 15 日,工信部官方網站也披露了兩款小米牌的純電動轎車。
既相殺又相愛,雖然明面上互相不對付,但該合作的時候還是會合作。9 月 13 日,華爲和小米宣布達成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雙方形成關于知識産權保護和技術創新的共識,尋求互利共赢,該協議覆蓋了包括 5G 在内的通信技術。
總之,華爲和小米的對決,給手機市場掀起了一陣陣波瀾。
蘋果慘遭雙重夾擊
今年的中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多了一些火藥味。華爲和小米正在對蘋果形成包圍,從蘋果手中搶奪高端機用戶。國内高端市場市場,正在迎來一場巨變。
長期以來,蘋果一直占據中國中高端手機市場的份額,今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在高端市場中,蘋果市場份額高達 67.0%, 而華爲市場份額爲 15.6%。
與此同時,在蘋果手機銷售的所有國家中,中國的出貨量也最高。2023 年第二季度,iPhone 共計出貨量 4310 萬部,市場份額爲 16%,首次超越美國成爲 iPhone 最大的單國家市場。
據了解,iPhone 出貨量最高的前五個國家 / 地區爲:中國、美國、日本、英國和印度。
目前來看,蘋果在中國的優勢地位逐漸被打破。市場研究機構 BCI 發布 11 月(第 44 周 - 第 48 周)的新機激活量顯示,在 4000 元以上的市場區間,蘋果雖然仍以 50.8% 的份額位居第一,但在小米和華爲沖擊下,同比下滑了 21.2%。反之,華爲和小米份額同比分别增長 8.8% 和 11.8%
可見,在高端機市場上,華爲和小米對蘋果的沖擊不小。
圖源:BCI
今年 8 月底,華爲上架其旗艦手機 Mate 60 Pro,引發線上線下搶購熱潮。後來又上架了高端折疊屏 Mate X5,一經上架就做到秒售罄。小米發布的高端手機小米 14 系列,自 10 月 31 日首銷至 11 月 10 日,全渠道總銷量高達 144.74 萬台,創下小米高端旗艦銷量紀錄。
華爲和小米手機的熱銷,無疑在高端市場給蘋果造成了更大的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華爲、小米,其他國内安卓廠商也正努力邁向高端化。比如 vivo 的 X100 系列、OPPO Find X7 系列機型、榮耀的 Magic 系列等。
近年來,中國各大手機品牌已經開始加強對高端手機市場的争奪,這也意味着市場競争的加劇,巨頭混戰的局面将會繼續持續下去。
在這場混戰中,國内手機市場的巨頭廠商憑借着強大的技術實力,使得高端手機在硬件方面的性能不斷提升,如 CPU、GPU、存儲、屏幕等方面,爲用戶帶來更加優質的使用體驗,這也讓國内手機廠商赢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睐。
回到蘋果面臨的壓力,發布時間上,國産新機上市時間比往年要提前。往年蘋果新機發布時間,要比安卓陣營的高端機早提前三個月甚至半年,這就讓蘋果吃到了時間上的紅利,在其他手機廠商還沒發布新機時,蘋果可以獨享市場,競争壓力大爲減少。
但是最近兩年,手機廠商正在加快産品上市進度,與蘋果面對面競争。以小米數字系列旗艦爲例,此前小米 11 和小米 12 原本都是在 12 月 28 日發布,但小米 13 直接提前了半個月,而小米 14 更是提前到了 10 月底,與蘋果新品上市時間隻隔一個多月。
随着友商的不斷圍攻,蘋果在中國手機市場必定面臨重重挑戰。
手機市場迎來新機潮
近幾個月來,國内手機市場似乎逐漸告别頹勢,呈現出一些積極的迹象。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3 年 1-10 月,國内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 2.30 億部,同比增長 4.2%。其中,5G 手機出貨量 1.88 億部,同比增長 8.9%,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 81.9%。
具體到 10 月份,國内手機上市新機型 50 款,同比增長 51.5%。其中 5G 手機 31 款,同比增長 55.0%,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 62.0%。
圖源:CAICT 中國信通院
市場調研機構 Counterpoint 發布的報告認爲,中國 2020 年是手機換機大年,經過 3 年多時間有望迎來新 " 換機潮 "。
有一些手機廠商對手機市場整體偏向樂觀,今年 10 月,小米集團合夥人、總裁盧偉冰在高通骁龍峰會上表示,對于全球手機市場大盤,他個人的判斷是今年已經到了谷底,估計 2024 年全球市場會有 5% 的增長。
面對市場轉暖情況,線上各大零售平台也加緊了與手機廠商的合作。今年 9 月,抖音電商獲得了蘋果官方授權,成爲蘋果經銷商,并開設了名爲 "Apple 産品抖音自營旗艦店 " 的線上店鋪、銷售蘋果手機、耳機等商品。
與此同時,在蘋果新品發布會結束後,盒馬也宣布同步開售 iPhone 15 系列,消費者可直接在盒馬 App 下單 ," 盒區房 " 用戶最快 18 分鍾即可拿到現貨。
而京東 9 月 15 日也全面開啓 iPhone 15 系列新品的全款預售通道。
雙 11 期間,京東數據顯示,折疊屏手機成交量同比增長超 3 倍。在京東手機競速榜上,蘋果的 iPhone 15 系列成爲了最受歡迎的機型之一。
但随着智能手機變得更加經久耐用,手機性能過剩以及新品創新不足,消費者缺乏換機動能,目前智能手機的更換周期越來越長。
2023 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迎來大洗牌,高端智能手機市場風雲再起,各路玩家需要不斷創新和進步,提高産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才能在激烈的競争中築高自身的護城河。
作者 |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