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 張 鷗
編輯 / 錢亞光
設計 / 趙昊然
來源 / Finantial Times,Euro News,作者:Peter Campbell,Fabian Sperka
歐洲正在發生的能源危機,激起的不僅僅是人們對寒冷冬天的恐懼。由于天然氣在發電量中的高份額,電價開始飙升。
9 月,歐盟家庭平均每 kWh 的電費比一年前高出驚人的 72%。而在加油站,在政府慷慨補貼的幫助下,燃料價格增長較少:柴油增長 36%,汽油僅增長 15%。
電價的空前飙升,使人們對一直以來宣揚的 " 充電比加油更便宜 " 的觀點産生了懷疑,一些人已經預測,向電動汽車的過渡将戛然而止。
但是,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汽車租賃供應商 LeasePlan 的統計數據,在歐洲,幾乎每個國家擁有和使用電動汽車的成本都低于汽油或柴油車。
電動汽車的定價仍然高于傳統的内燃機車型,但由于維護工作較少,充電費用較低,因此,使用成本總體偏低。而這個 " 總擁有成本 ",極有可能成為電動汽車被廣泛采用的關鍵。
LeasePlan 公司擁有 190 萬輛企業車隊用車。它整理了這些車輛過去 4 年的運行成本和租賃價格,按細分市場、22 個國家進行了比較。這些數據假設每年的裡程數為 3 萬公裡,價格來自于 132 種型号近 3000 輛汽車。
報告稱:" 幾乎每個細分市場和歐洲國家的電動汽車,現在都與汽油車或柴油車的價格持平或更便宜。"
以下為按照總擁有成本計算,駕駛一輛車的月平均費用(歐元)。
超小型汽車▼
緊湊型汽車▼
中型車▼
中高端細分市場▼
報告發現,在 22 個歐洲國家中的 19 個國家,包括英國、法國、德國和荷蘭,如福特 Kuga 或電動斯柯達 Enyaq 等标準家庭汽車,成本與燃油車相同甚至更低。隻有在波蘭、意大利和捷克共和國,電動汽車需要花費的費用仍舊更高。
在小型汽車中,如雷諾 Megane 或起亞 Nero,在英國,電動汽車的購買和使用成本為每月 919 歐元,柴油汽車 941 歐元,汽油汽車 954 歐元。在法國,同樣的車型,電動車每月隻需 735 歐元,而柴油車為 904 歐元,汽油車為 868 歐元。
雖然大多數地區汽油和柴油的加油費用保持在基本相同的區間,但電動汽車的充電費用卻有很大差異。通常情況下,在家裡過夜充電幾個小時比使用公共快速充電樁更便宜,因為公共快速充電樁的速率更快,因此會有溢價。
在計算電動汽車充電成本時,LeasePlan 采用了其車隊客戶目前的充電習慣,其中 65% 在家裡充電,20% 在工作場所充電,15% 在更昂貴的公共充電樁充電。
結果發現,充電成本占電動汽車擁有和使用成本的 15%,而柴油車加油的成本占總擁有成本的 28%。
" 盡管能源價格上漲,電動汽車的燃料成本仍然大大低于汽油和柴油車。" 該報告寫道。
除此之外,任何車輛的總擁有成本在地區與地區間仍有很大差異。希臘是最便宜的國家,平均每月 905 歐元,而瑞士的平均價格則高達 1313 歐元。
要對比三種車型的擁有成本,不得不提 2022 年歐盟國家的燃料稅補貼,這也是柴油和汽油價格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汽油和柴油價格最初飙升之後,許多國家開始通過大規模補貼人為地降低終端消費者的加油價格。歐盟國家 2022 年總花費将超過 270 億歐元,将每升油的價格降低了 30 美分以上。在一些國家,這已經把價格推回到——甚至低于——能源危機前的水平。
在高速公路上的超級快速充電樁充電時,電費可能比汽油或柴油更貴。而在慢速交流充電樁上充電,尤其是按月或按年收費,費用隻是為燃油車加油的一小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歐盟委員會的數據,整個歐盟地區,90% 的電動汽車實際上是在家裡、工作場所或其他私人充電樁充電。這種充電模式通常是最便宜的。
另一邊,為汽車加滿油仍然比給電動汽車充電貴 80%。
歐洲運輸環境聯合會(T&E)對歐盟各國首都的家庭電價和每周汽油和柴油價格的分析表明,2022 年 9 月,用普通電動汽車行駛 100 公裡的費用約為 6.5 歐元——如果汽車在家裡充電。而用汽油車駕駛同樣的距離成本平均要貴 80%,用柴油車則要貴 50%。
當然,并不是在所有國家都一樣。
意大利和德國嚴重依賴天然氣,它們的電價在歐洲名列前茅。因此,柴油與電力的差異很小。
同時,在西班牙,司機通過充電而不是加油可以節省 117%。在波蘭,選擇充電而不是加油可以節省 170%。
這些數據分析是基于每個城市的平均電價,而電動汽車大多是在夜間非高峰時段充電的,因此,對于許多有不同晝夜電價的消費者來說,它甚至更便宜。
從長遠來看,可再生能源是最便宜的。目前的價格上漲是由于歐洲總體上過度依賴化石燃料,特别是俄羅斯天然氣。
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是大量增加可再生能源,這不僅會在中長期内降低電價,而且也是歐洲在日益不可預測的地緣政治環境中确保能源供應的唯一的真正途徑。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
轉載或内容合作請聯系說明
違規轉載必究
掃碼加入讀者微信群
交流汽車話題
智能汽車在前,智能工廠在後
動力電池 " 三國殺 ":中韓鏖戰,日企衰落
北美 " 三兄弟 " 繼續抱團,就汽車關稅争論達成初步協議
從扶貧到 " 扶智 ",東風日産的漫漫社會公益路
點擊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