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科韻路待了十多年的大聖(化名)告訴我,6 月底之前還找不到工作的話,他可能就要回老家了。
大聖一直在遊戲行業做客服相關工作,從執行層爬到管理崗,公司變來換去都沒出過科韻路這一片。我和其他朋友因此調侃他是科韻路活化石,見證了這片聖地上的風風雨雨。但現在,大聖在這裏的故事,大概已經步入尾聲。
這背後體現的,或許也是一代人在遊戲行業中的沉浮。
(爲保護隐私,大聖經曆的細節信息有所調整)
01 待業快 2 年:我的路已經定死
大聖自 2022 年底被裁後,到現在都沒能找到一份穩定持久的工作。
其一,他的工作經驗,不那麽吃香了。現在很多公司在用 AI 來替代普通客服,VIP 客服(服務大 R)倒還在招人。大聖完全理解這樣的人力資源側重:很多遊戲的流水,是由 10% 的大 R 撐起來的;特别是行業進入存量時代後,穩住大 R 就變得更加重要。但問題是,他自己沒有 VIP 客服的實操經驗,也不願意搞簡曆造假,所以連面試機會都很難拿到。
其二,他年紀不小,轉崗也更加困難。大聖其實想過去做運營,但 89 年生的他,今年已有 35 歲,很多公司不會樂意從零培養一個老遊戲人。大聖對此倒沒什麽抱怨,他說,廠商卡候選人年齡、經驗,是常見的,公司招人是爲了賺錢,會挑性價比更高的候選人。
其三,除「應聘競争力下滑」的客觀問題,大聖還有主觀上「不願打白工、不願無效加班」的心理坎兒:
其實去年 6 月,一家遊戲公司招他做客服管理,薪資 7K。領導覺得客服工作效率較差,期望大聖能管出效果。但他進去後才發現,整個客服團隊人手嚴重不足,而公司又不願擴招,效率問題并不好解決。3 個月下來,公司以沒管出效果爲由,決定延長他的試用期,此外,還通知他額外再加急處理一個流程優化問題。
新的任務,大聖會做,但覺得沒必要繼續幹——沒加錢,也沒轉正,但是加活,那不是打白工嗎?于是在待到第 4 個月時離開了。他說,公司給多少錢,他就幹多少錢的活,隻開幾千塊的工資,又要管理,又要績效,又要做一堆東西。對剛入行的年輕人來說,這可能還沒那麽虧,至少能學到東西,但對他來說真沒必要,這些東西他都學過。
談及老遊戲人和年輕人的區别,我問他會不會因爲年紀大,考慮到身體問題,扛不住加班。他說不會,自己一直有健身,身體素質還可以;而且如果真有急事需要加班,他願意幹。但那種沒啥事、還硬要人留在工位上裝加班的文化,他接受不了,覺得沒意義,是純粹的内耗。但讓人無奈的是,大聖了解過的公司裏,有這種内耗情況的還不少。
眼看遊戲行業這邊不好幹,他其實也找過其他出路:試過電商,去過寵物診所,還做過烘焙 …… 但這些工,大聖每次都沒幹滿一個月就走了。
我吐槽他是 " 身在曹營心在漢 ",他說他确實挺坑的,在外面轉一圈,最後發現自己還是想回遊戲行業。理由有兩個:
第一,愛玩遊戲。
第二,他工作這麽多年,對遊戲客服工作更熟。仙俠、三國、SLG、MMO、卡牌 …… 這些類型的遊戲,大聖都相當熟悉,摸到新遊戲後很快就能想清楚,玩家會問客服什麽問題,這些問題應當如何解決。但如果踏入一個陌生的行業或領域,大抵得重新開始積攢經驗。
之前聊全球裁員,也有讀者讨論
爲什麽遊戲人難以跳出去做其他事
想回歸想回,但對于 35 歲的大聖來說,坑位實在是太難找。
所以,折騰快 2 年,他現在佛了,不再焦慮地找工作,隻是過着規律的生活:早上起床,9 點開始看盤(炒股),看到下午 3 點收盤;接着刷下求職 APP,看看有沒有合适的遊戲客服崗,有就投,有面試就去;之後打打遊戲,聽聽股市相關的廣播;晚上複盤股市,追追劇,一天就這樣過去。
在大聖看來,自己的路已經定死:工作經曆和年紀擺在這兒,最能讓他發揮優勢的,還是遊戲客服崗;他不想在其他行業從零開始,他的年齡不适合,後續能走到哪一步也沒保障。
02 做好本分工作,或許已是一種會被淘汰的落後
剛踏入遊戲行業時,他并不像現在躺得這麽平。
2012,剛畢業的大聖,在機緣巧合下進入遊戲行業。他大學讀的專業和遊戲毫無關系,原計劃在老家進事業單位但未被聘用,遂跑來廣州散心、找朋友玩。這時身處遊戲公司的朋友,鼓勵他投遊戲行業。大聖尋思自己平常也喜歡玩遊戲,就抱着試一試的心理開始在廣州遊戲圈找工作。
那年是頁遊發展正旺的時候,但沒有頁遊公司願意收他。反倒是一家做端遊的大廠,給了大聖客服崗位的機會。
他當時對這份工作相當滿意——一般情況下月薪 8K,績效好的話能到 1W。雖然放到現在看這不算什麽,但十多年前,隻需做好一線執行的客服,薪資能達到這個水平,已經很不錯了。
不過,大聖在這家公司安逸 4 年後,還是決定離開。他不想幹一輩子的執行客服,想爬到管理層,或是轉崗去試試其他工作,比如運營、投放等。但這家大廠對人員的上升和調動都限得很死,他看不到希望,隻能在其他公司找機會。
大聖說,那會兒自己太年輕,很多規則沒搞懂,被社會毒打了一頓。
比如,大聖的第二份工作,就刷新了他對薪資陷阱的認知:當時一家公司在招客服管理,他便順勢跳槽。這個崗位挂的月薪是 5-10k,HR 和大聖說除 5K 的底薪以外,會有績效,但實際上大部分時間真的就隻發底薪,和大聖上份工作的薪資相比,等于腰斬。
雖然錢給得少,導緻大聖之前攢的錢幾乎被掏空,但好歹是給了他管理的頭銜和經驗。不過,這件事後,他再也不相信薪資範圍區間寫得很大的崗位。
一年後,大聖跳去另一家公司做客服管理,月薪 7K。不過他說這又是一個坑——外包。他發現自己沒話語權,永遠受制于「甲方」,對方壓根不願聽他的任何理念;而且工作壓力很大,就像網上說的,工時半年,實際工作經驗一年(因爲加班,一天頂兩天幹)。
這讓他對遊戲行業又有了新看法:一定要把管理權真正握在手裏,絕對不再去外包。
于是,在 2019 年,大聖跳去一家做出海遊戲公司,月薪終于突破 1W。他的職業生涯看似已從低谷走出來,但背後卻埋着一些隐患:
其一,大聖一直想接觸 VIP 客服業務,但在這家公司,該業務是交給海外團隊去做的,大聖摸不到。
其二,那時大聖在管理客服之餘,還嘗試接觸了海外投放業務,但他說自己入局的時機不太對。其一是當時出海遊戲已經很多,投放更難出效果,投放性價比很不穩定:" 很玄學,随便投的話數據還好一點,自己精心搞的素材,反而數據特别差,想不清楚原因。";其二,蘋果 2021 年開始執行新的IDFA 政策,出海投放雪上加霜。
根據之前我們讀者評論來看
買量投放确實不好做
随着居家辦公、遊戲買量成本上升等一系列打擊,這家公司最終也在 2022 年底撐不住,破産解散。之後便像前文所說,大聖至今已快 2 年沒找到穩定工作。
聽完他這十幾年的經曆,我覺得有些恍惚。我和大聖的一位共同好友評價說,他最難接受的地方在于,大聖并不是因爲沾染賭博或高利貸把自己禍害到這個地步的,他隻是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的客服工作,也把客服這事做出經驗、幹到管理崗,結果最後就落到現在這種境地。
或許,在一個千變萬化的行業裏,僅僅做好本分工作,就是一種會被淘汰的落後。
下班時的科韻路黃埔大道立交,
大家正通過立交上的人行道離開科韻園區
03 選錯一條路,路子就會無限窄
大聖坦言,和同齡遊戲人相比,他混得不好,甚至可以說是混得差的。至于爲什麽,他說,可能是因爲自己很多路沒選對。
首先,幹客服十多年,這條路本身就有問題。客服更适合當個啓蒙跳闆,讓年輕人往運營等其他崗位去轉。
隻是 2016 年從第一家大廠出來時,大聖不願意去應聘薪資更低的運營助理崗(那時他還沒預見到自己第二份客服工作薪資會被腰斬),又已經錯過低門檻招運營的時期、無法應聘正式運營崗,便不了了之。
他說,如果當初自己選擇降薪先從運營助理開始幹,現在可能已經爬到正兒八經的運營崗。
其次,他覺得自己在第一家大廠待 4 年,也是有問題的。大聖說自己這代人,接受的思想教育就是「好好幹,别老想着跳槽」。所以當時明知道升職、轉崗希望渺茫,他還是老老實實地繼續幹活,期盼着職業生涯會自然地迎來上升機會。
回看這段經曆,大聖說,或許自己當時應該幹個 1-2 年就跳槽,多試試其他公司、其他崗位。
他還補充說,待在大廠并不完全是好事,可能存在「溫水煮青蛙」的問題:眼下看着可能薪資待遇還不錯,一說自己在大廠上班好像也挺牛逼,但在公司内部沒有太好的上升或轉崗機會,一個人的發展會被卡死,等離開時才發現,自己除了手頭幹過的螺絲釘活兒以外,其他什麽都不會。
最後,他爲在客服之外尋求其他出路,花錢報班買過一堆課,後來卻發現學完用不上。
大聖最早報班學的是大數據分析,學會之後去應聘相關崗位卻被拒,因爲僅是學過、會做,并不能證明什麽,沒做過相關崗位,公司就不會要;運營同理,他自己學了很多運營術語,但沒做過運營,對這些知識的理解還是會差很多,且在零經驗的狀态下求職就是會吃癟。
近期 AI 愈發強大後,大聖也覺得,學習各種技能的動力在減退:他英語不算特别好,但 AI 就能幹翻譯的活兒;他不會編程,AI 也能幹 …… 大聖有點拿不準,自己在學、或者想學的東西,AI 會不會搶先學?那再學的話,究竟還有什麽意義?
此外,大聖還提出一個生活上的經驗教訓:不要和價值觀、目标不統一的人談戀愛。
他說,自己原本想着和女友互相監督、共同進步。想法很美好,但實際情況是,下班回家兩人就是吵架、内耗。
2022 年底,大聖被裁,同時分手。他帶着自嘲的語氣說:" 早知道是這樣,當時就不談戀愛了。畢竟兩個人在一起不是相互消耗,更多的是在這個艱難的環境下生存、活下去,變成更好的自己。如果不能,不如早些放手。"
當然,事後再聊這些,會顯得有些馬後炮。當時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大聖,不一定能分清哪條路是對的;沒人敢打保票,如果他選擇其他路,是會飛黃騰達,還是會殊途同歸、落到和現在差不多的境地。在他看來,單憑自己,本身就很難找到正确的路:" 從學校出來如不遇貴人,靠自己摸爬滾打,選錯一條路,路子就會無限窄了。"
科韻路人基本都吃過的藏湘館
它算是見證了許多科韻路人的來來去去
04 再不濟,總有辦法可以活下去
平心而論,聽大聖講這些話,我自己都不由得感覺發慌。不過奇怪的是,明明大聖才是目前身處「35 歲危機」的當事人,他卻顯得比我更從容、放松。
雖然十幾年的青春已砸進科韻路這一帶,他卻說,自己對科韻路這三個字不抱有任何特殊的情感,不愛也不恨。
其一,他覺得本身就沒有多少人、多少公司能長久地留在科韻路。在這片區域兜兜轉轉,大聖見到的仍多爲年輕人,35+ 歲還在科韻路幹的老遊戲人,占比不大;很多公司也無法在科韻路長留,有破産解散的,也有爲了降本增效搬走的,畢竟現在番禺、魚珠、萬勝圍等地房租更便宜。
就像這一片的餐館,關了開開了關,早就已經換過幾輪。
20+ 年的明記,也已在今年 4 月結業
其二,對大聖來說,科韻路隻是他積累資本的一個節點。雖然積累得不多,但還是夠用的。我一開始對這事感到懷疑,畢竟他提到的幾段工作,薪資都不算很高——直到大聖打開支付寶(爲方便記賬,他花錢隻用支付寶),展示了他 2023 全年僅 2W 多的開支。
他住着月租幾百元的單間,隔音差到能聽見樓上沒關的鬧鍾;因爲身體原因,大聖一吹空調就咳嗽,所以空調也不怎麽開,夏天主要靠開窗通風解決問題,實在熱得不行就往身上塗泰蛇粉,它和痱子粉有些像,會讓人皮膚覺得涼涼的 …… 他說,除談戀愛時花錢多些,自己一個人其實花不了多少錢,所以能積累資本。
在節儉之餘,大聖還嘗試通過炒股來改善生活。他說自己在 30 歲時想通了,打工就爲掙錢,既然工作越來越難找,那不如幹脆去炒股——炒股不卡經驗也不卡年齡,隻要參與者自己認清風險、有自己扛後果的覺悟就行;它甚至不要求辦公地點,釣魚、爬山都可以炒。
他沒通過炒股暴富,中間還虧過,但好在總體收益是正的。大聖最早是在 2020 年開始接觸 A 股,不過當時因爲日常要忙工作,沒法一直盯盤,賠了錢,失業後才把更多注意力放到炒股這邊。他說自己沒看過炒股相關的書,倒是爲此看過不少孫子兵法、道德經等探讨人性和情緒的經典書籍,因爲股市就是在無限放大心理博弈,所以看股不能隻看技術面(k 線和均線等)和基本面(市盈率等),還得看情緒,也就是人的貪婪面。
大聖對炒股的鑽研,讓我有些擔心:哪天錢賠光了怎麽辦?他卻說,自己知道炒股有風險,也覺得炒股不适合所有人,特别是容易上頭的人:" 上頭會變成賭狗,賭狗容易陷進去。";倘若哪天自己真把錢虧沒了,他會找其他方法積累資金,比如去快餐店端端盤子,攢個過萬元,再繼續炒股。
再不濟,大聖也覺得,總有辦法可以活下去。
一方面,他認爲,現在很多人之所以過得不幸福,除客觀可能存在的困難以外,也可能是因爲主觀上追求得太高,但努力很久都夠不到心中的檻。不如換個角度,把标準放低、眼光打開一些,去想想怎麽在有限的條件下,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舒适。
大聖年輕時拜師學過太極拳、五禽戲,雖然現在動作肯定有些生疏,但基本功還在,以後或許可以去廣場上帶帶操,養生爲主;他這些年時不時會在周末帶團爬山、出遊,以後要是想做戶外旅行的業務,可能也有機會。
大聖和驢友在冬天爬山
另一方面,大聖說,現在國内治安穩定,好心人也不少。其實生活,或是一些看起來很難辦的事情,可能實現成本并沒有大家想的那麽高。他前不久就在網上刷到一個視頻:一位大哥推着三輛三輪車,從北京徒步去西藏,一直有好心人幫他購置生活用品、提供夥食。
圖源抖音 @榮哥的旅行
所以,大聖現在覺得,如果隻是爲了過得開心,狠狠打工、卷死同事也卷死自己,并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結果;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能也不一定需要那麽多錢。
05 浪潮中的遊戲人,很多時候都身不由己
除認清客觀現實、調整自己對錢的預期以外,大聖還覺得,現在的遊戲人,應該學會和自己和解,而不是把所有的不幸、痛苦,都歸因到自己頭上。
最近這兩年,道教文化、「道系青年」讨論熱度變高。在他看來,就是一種心态轉換——越來越多人,在調整自己的心境。大聖說,其實大家要調整的方向很簡單:" 把周圍所有能怪的東西,全都怪一遍,但千萬不能怪自己。"
圖源 B 站 @貳拾貳拾是二十
拿遊戲行業舉例,爲什麽老有人幹得累兮兮、苦巴巴的?大聖說,因爲總有人想着怪自己,覺得是因爲自己态度不行、不夠努力、能力有限,所以才找不到工作。
其實我聽完大聖講這十幾年的經曆,也會下意識覺得他是在懊悔自己做得不好、選得不對。沒成想大聖最後卻說,這事和他關系不大,隻是行業發展到這個境地了——破産、裁員,這是行業變動的結果,身處浪潮中的遊戲人,很多時候都身不由己。把天、地、人全怪過一遍後,大聖總結說,這是行業的問題,不是他的問題:" 所以我心情很好。其實你能把事情看開,做什麽都會感覺是順的。"
大聖的話讓我沉默許久:究竟他是真的把人生看透、大徹大悟了,還是說他隻是在困境和動蕩之中,爲了讓自己适應環境,而不得不做出這些妥協和自我安慰 …… 我想,等自己到同樣的歲數,或許會對這番話有新的理解。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臨别時,他突然冷不丁感慨說:" 哎呀 ~ 能找到工作最好,還能再攢攢錢,在廣州再吃吃逛逛。" 大聖或許已經在心裏做好最壞的打算——找不到工作就回老家,但他心裏那盞燈真的徹底熄滅了嗎?或許沒有,隻是,這盞燈還能亮多久,早就已經不是大聖自己說了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