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李果
編 輯丨鍾映佳
7 月 29 日,成都第 31 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正式進入賽事流程,成都召開 " 運動成都 - 世界賽事名城建設 " 專場發布會,就賽事經濟與城市發展作介紹。
成都大運會執委會體育競賽部(反興奮劑部)專職副部長、成都市體育局副局長陳志表示,成都大運會是黨的二十大後國内舉辦的首個世界級大型體育賽事,也是中國西部地區首次承辦的綜合性國際體育賽事,将成爲成都體育發展史上的重要标志,對成都建設世界賽事名城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成都堅持以賽營城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近年來,成都以籌辦大運會爲牽引,堅持辦賽、營城、興業、惠民理念,堅持繁榮體育事業與發展體育産業并重。2017 年底,成都就正式提出建設世界賽事名城,與世界文創名城、世界旅遊名城、國際美食之都、國際音樂之都、國際會展之都一起,共同構成了成都對于 " 世界文化名城 " 這一重大命題的解答方式。
(上圖:成都市民排隊選購大運會商品。攝影:本報記者梁遠浩)
2018 年 12 月,成都獲得第 31 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舉辦權,标志着世界賽事名城建設取得重大成果。目前,成都已發布支持體育産業發展政策二十條,近 3 年投入 7000 多萬元專項資金支持體育市場主體發展,同時組建成都市體育産業聯盟,成立辦賽興業專家委員會,常态化舉辦體育産業發展大會,爲成都體育産業發展彙聚力量;創建體育資源交易平台 " 體淘荟 ",持續發布世界賽事名城建設機會清單,促進體育産業要素有效配置;實施體育消費促進行動,創新培育 8 大類型的體育消費新場景超 200 個,爲市民參與體育運動增加選擇、提升體驗。近年來,全市共建成國家體育産業示範基地、示範項目、示範單位 7 個,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基地 1 個,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2022 年全市體育産業總規模突破 1000 億元。
體育運動也成爲市民生活新方式。陳志表示,如創辦中國(成都)生活體育大會,在全國首倡 " 運動讓生活更美好 " 理念,推動運動成爲市民潮流的生活方式。我們編制《成都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 — 2025 年)》,建設 5 分鍾、15 分鍾、30 分鍾三級健身圈。堅持 " 綠道建設到哪裏、活動開展到哪裏 ",年均開展 " 天府綠道健康行 "" 社區運動節 "" 鄉村運動節 " 等全民健身活動 5000 場次。成都獲評 " 中國最愛運動健身城市 ",入選 " 中國十大運動活力城市 " 榜單,運動生活成爲公園城市的新标簽、成都市民的生活新方式。
後大運時代,成都如何做
大運會後,成都将如何進一步推進 " 賽事名城 " 建設?
陳志表示,根據《成都世界賽事名城建設綱要》《成都市 " 十四五 " 世界賽事名城建設規劃》,提出了三個階段性發展目标:到 2025 年建成賽事體系完備的世界賽事名城,每年舉辦國際級和國家級賽事 50 項以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 50%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 2.6 平方米以上。體育産業總規模超過 1500 億元,體育産業增加值占地方生産總值的比重超過 2%。到 2030 年建成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世界體育名城,到 2035 年建成體育融入市民生活、運動成爲城市高品質生活特質的世界生活名城,體育成爲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标志性事業,體育爲城市經濟、社會、文化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上圖:成都街頭的 3D 屏幕正在播放大運會宣傳片,衆多市民駐足觀看。攝影:本報記者梁遠浩)
爲此,成都計劃構築世界賽事名城 " 兩都四中心一極 " 體系,即打造彰顯公園城市底色的健身活力之都,推動運動成爲市民優雅時尚的生活方式、促進公園城市生态價值轉化;建設世界一流的國際賽事之都,形成符合成都實際、凸顯成都特色、可持續的高質量賽事體系;建設輻射全球的體育創新資源配置中心,提高體育創新資源的配置能力;建設時尚魅力的體育消費中心,通過新業态新場景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建設具有國際吸引力的戶外運動休閑中心,打造戶外休閑運動生活品牌;建設彰顯天府文化特質的體育文化交流中心,體育文化成爲天府文化新時代表達的重要組成;打造開放協同的成都都市圈體育增長極,全面提升成都體育的區域輻射力和國際競争力。
而在舉辦賽事與産業發展方面,成都将在大運會後繼續全力籌備 2024 年湯尤杯、2025 年世界運動會,舉辦 ATP250 成都公開賽等,最大限度發揮體育賽事給城市帶來的綜合效益。
陳志表示,成都還将利用大運會等重大賽事契機,策劃産業招商推介活動,圍繞以競賽表演、戶外運動和場館服務爲重點的現代體育服務業、以智能裝備和新興裝備爲重點的體育制造業、以 " 體育 +""+ 體育 " 爲特色的文體旅農商産業融合發展,力争 2023 年實現體育産業增速超 15%、産值超 1150 億元。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 譚雅涵
21 君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