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個小時訂單突破了 6,000 個——這個訂單是 LS7 同期的三倍。作爲智己的第三款産品,LS6 在成都車展上的預售,成功引爆了關注。8 月 26 日,明鏡 Pro 走訪了位于成都當地的一家門店,有銷售在現場表示,其當天收到了多位老車主的置換需求。盡管該門店未在商場人流集中處,而處于 4S 店集中區,但當天下午的兩個小時中,就有六七波客戶專門前來體驗 LS6,這種人流量與旁邊的其他新品牌形成鮮明對比。而在某 APP 中有一位銷售表示,智己有一個車主的幾個邀請碼都已經用光。
LS6 預售價爲 23-30 萬元,這與小鵬 G6 相當。但智己汽車聯席 ceo 劉濤認爲,從産品來看,其比此前上市的小鵬 G6 甚至更具有吸引力。原因在于,這款車使用 800V 平台——這被智己稱之爲 " 準 900V 雙碳化矽高性能平台 " ,最高工作電壓 875V,峰值充電功率 396kW,零百加速 3.48s,最高時速 252km/h,超長續航 750+km,充電 15 分鍾補能 500 公裏。
另外,在稍低的 400V 平台版本上,峰值功率 250kW,扭矩 450N · m。該車的零百加速 5.9s,續航 650km,搭載鎂合金黑标高性能電機。目前業内有不少号稱 800V 的産品,實際上性能指标都無法與 LS6 相提并論,即便是在 400V 平台,也根本做不到相同的技術層次。LS6 搭載 100 度三元锂電池包,雙電機版官方續航 706 公裏。而在智能化方面,據官方早前透露,LS6 将配備智己最新的智駕方案,單激光雷達 + 單顆 Orin 芯片。
劉濤表示,LS6 在研發中對包括蔚來 ES6、阿維塔 11、騰勢 N7 等都做了詳實的研究,尤其是特斯拉 Model Y 研究得更加透徹。這些産品是 LS6 的核心競品。而在此前其公布的參數對比中,其對手還包括小鵬 G9 等。不過,由于命名關系,LS6 容易被當做小鵬 G6 的同級别車型,但是劉濤對此非常不認同,他表示這兩個産品在産品配置和産品性能方面完全不是一個級别。
而在此前流傳的一段錄音中,劉濤表示從智己 LS6 的電壓、電軸、碳化矽、性能、産品尺寸、空間、輪距、座椅、音響等方面進行對比,表示都優于小鵬 G6。同時,劉濤還指出如果真的有競争關系也應該是 LS6 的 400 伏版本。此外,劉濤還表示,LS6 的 800 伏是性能遠超 model Y 的 performance 版本。不過,兩者相同的是各自的主線任務:G6 作爲小鵬在提升銷量的關鍵産品,而 LS6 也是智己想在主流市場要市場的第一款産品。
劉濤表示,智己 L7& 智己 LS7 承擔了打造品牌形象的重任。尤其是智己 LS7,在 "30 萬級中大型純電 SUV" 細分市場中,上市以來始終保持 TOP 3,還曾是連續 4 個月拿下細分市場的自主純電銷冠,這基本立住了智己的品牌高度。" 接下來,包括 LS6 在内的,智己汽車第三款車 / 第四款車,主要任務就是在主流市場中争取銷量,讓智己的品牌勢能變得非常強大。" 劉濤說。
01
月銷目标三倍于 LS7
作爲智己拓展主流市場争取銷量的第一款車,LS6 此次設定了一個 " 保守 " 的目标。劉濤表示,LS6 的銷量目标爲 " 至少是 LS7 的 3 倍以上 "。目前,LS7 的月銷量在 1,900-2,100 輛之間,這意味着 LS6 的理想銷量應該在 5,700-6,300 輛之間。不過,考慮到同樣在這個價格區間的 G6 設定的目标是過萬輛以上,這麽來看 LS6 的目标并不高。而從 23-30 萬元的價格段來看,盡管這個價格帶是目前市場容量最大的區間,但在 7 月上險量過萬的車型也隻有 model Y 這一款,而如果 LS6 月銷量突破 5,000 輛,則意味着其能夠在細分市場中進入 TOP5。
不過,在今年 6 月智己 LS7 Urban Fit 發布會之後,劉濤曾表示 C 車(即 LS6)在 9 月份發布,進入到更爲主流的 B 級車市場。當時劉濤認爲,B 級 SUV 的市場容量是中大型的三到四倍,C 車非常有希望挑戰萬級銷量,并且 C 車的産品力也完全具備這個能力。而在幾個月之後,智己調整了對 C 車的銷量目标設定,這可能與近期的市場競争形式的變化有關。今年下半年,整個市場價格戰繼續升溫,近期多款熱門産品都進行了價格下調。
另外,從 LS6 開始,智己在産品規劃包括産品的設計上會更加注重提升銷量,而不再是像 LS7 等側重于品牌塑造。劉濤表示,在 LS6 之後的規劃要回到用戶身上。" 現在的年輕人是随着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他們到底需要什麽樣的車?我們的第五款、第六款車,正在緊鑼密鼓地探索。" 劉濤說。在 C 車 LS6 之後,智己此前已經公布後續三款車的代号分别爲 D、E、F。其中 "D" 爲一款城市轎跑,兩款新車也将是 AI4M 智能化戰略的首搭産品。"E" 和 "F" 則将首次搭載升級完成的全新整車物理架構。
對智己而言,今年其還迎來了一個新的機遇。7 月 27 日,上汽集團官宣已與奧迪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将結合各自優勢,加快上汽奧迪全新電動車型開發,滿足中國客戶對高端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的需求。據悉,奧迪看中的平台技術正是智己目前所用。在采訪中,劉濤表示上汽與奧迪的合作目前可以明确的是 MOU(諒解備忘錄)已經簽署,雙方團隊正在緊鑼密鼓的工作,項目正在快速推進。毫無疑問,這個合作的推動将爲智己的品牌賦能。
而從 LS6 的節奏來看,智己 LS6 計劃 10 月中上旬正式上市,10 月底交付。LS6 在價格上會進一步展現智己進攻性。劉濤說,智己 LS6 定價(23-30 萬元)就是讓用戶更好享受未來科技的一個平衡點。在溝通會上,劉濤進一步解讀了智己如何在 LS6 上降本,打造成細分市場中最有競争力且最具智己特色的産品。智己的 " 降本 " 一是來自上汽集團的高質量供應鏈優勢;二是人工智能時代軟件和技術進步幫助實現降本。
而在關乎用戶核心體驗的配置上,智己堅決不爲降本做妥協。" 降本靠的是技術進步,不能在用戶體驗上做妥協。" 劉濤說。
比如在 LS6 上,智己僅憑單 Orin 芯片和單激光雷達,即可覆蓋全量城市場景及去高精地圖 NOA 方案;在 L7 的 Xavier 平台上,算力降低了 90%,但模型計算能力、視覺能力提升了 500%;基于單顆 8155 芯片,也能夠實現行業最佳的順滑能力、屏幕操控能力、語音能力,這些都是真正的技術降本。而在關乎用戶核心體驗的配置上,則比如 LS6 的四門全部采用了雙層靜音玻璃,LS6 采用同級罕見的 Continental 四活塞固定式卡鉗,而競品某六系車型全系采用的都是 " 浮鉗 "。
02
智駕要穩居前三
LS6 還承擔着另一個重要任務,推動智己智駕能力的下放。據悉,LS6 全系具備去高精地圖的 NOA 能力,交付即搭載業内首創的 " 一鍵場景代駕 " 功能,基于 IM AD 智駕技術解決用戶城市出行中确定性場景下的高頻痛點。而按照劉濤的說法,LS7 和 LS6 之間是以産品定位和配置做區隔;但在智能化水平上,是智己汽車品牌層面的整體叠代,兩者會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進化,比如 LS6 上線的智能化功能,之後也會反哺 LS7 等車型。
智己在今年持續發力智能駕駛,并已經成爲了智己産品的重要特色。就在一個月前的 8 月 16 日,智己汽車發布 " 未來 3~5 年智駕産品落地路線圖 ",正式加入去高精地圖城市 NOA 争奪戰,這确立了智己在智駕頭部的地位。而根據智己汽車規劃,不依賴高精地圖的 NOA 輔助駕駛功能将于 2023 年 9 月開啓公測,城市 NOA 将于 2023 年 10 月正式公測;" 通勤模式 " 預計将于 2024 年迅速覆蓋全國 100+ 城市。
劉濤說,智己汽車完全有信心在中國智能駕駛領域穩居前三。這是因爲智己已經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來推動智駕能力的提升。這首先是組建了強大的團隊。智己和智駕算法的頭部玩家 Momenta 一起,打造了 " 頂級車控 "+" 頂級算法 " 的最強組合。智己智駕團隊主要是産品定義和車控相關算法。而 Momenta 提供了規劃、感知的能力。
在這個基礎上,最重要的原因是掌握了正确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思路——舉一反三。劉濤在過去的 3 年當中,智己把智能架構和 Momenta 智能算法的所有底層代碼幾乎重寫了一遍,這種等于從底層重做了一遍。這讓智己汽車掌握了 " 舉一反三 " 的能力和快速叠代的能力。這兩個能力,讓智己今後智能化叠代速度、加速度都呈指數級增長。智己已經具備了億級的數據生産能力,每天生産 1400 萬公裏的數據。
" 在全數據驅動的模态下,智己用 2 年時間走完頭部玩家 9 年的智駕路。我們已經完成了一個過程痛苦的技術積累,肯定會厚積薄發。" 劉濤說,在技術内卷的時代,不僅要看已有的車型、已有的功能、已有的體驗,更重要的是 " 智能化叠代的速度 ",這才能真正體現一個品牌的智能化核心能力。根據劉濤透露,智己目前已經儲備了大量高階智駕功能,但是智己并不會急于将這些功能推出,而是要經過仔細的驗證。
" 我們已有的 30 多個智能化的創新功能,必須要經過嚴謹驗證,滿足最高的安全标準之後,才能上線。" 劉濤說。在智己的準則中,在智能駕駛上一直強調生命不能 OTA,所有功能必須要達到人類駕駛安全的 3.2 倍以上,才能上線給用戶使用。比如智己的高速高架 NOA 的體驗,劉濤稱之爲目前智己最好的,原因在于其操作和思考都更像人。
在智能化的賽道中,比較容易做的是 " 跟随者 ",友商先發了什麽軟件就跟着做什麽,但智己汽車智能化要做的,是從用戶需求出發,解決城市駕駛的确定性痛點。比如,将盲區一掃而光的全域數字視野補盲、一鍵輕松搞定難點場景的一鍵 AI 代駕,都體現了 " 以駕駛第一性原理,解決确定性場景痛點 " 的智能化研發思路。這也是真正從用戶角度出發,将智駕回歸需求原點。這大概也就是劉濤一直強調的 " 智能駕駛不是炫技 " 的含義所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