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編程創始人李翊進行主題演講
11 月 11-12 日,由芥末堆主辦、猿編程獨家冠名的 GET2024 教育科技大會在北京舉行。本次大會以 " 新質學習力 通向更美好的教育未來 " 爲主題,彙聚全球教育者、教育企業家、學者及對未來教育充滿熱情的各界人士,共同探讨科技教育的現狀與未來,爲科技少年的成長尋求最佳路徑。
從興趣到實踐,陪伴 500 餘萬學員成長
猿編程成立于 2017 年 10 月 24 日(程序員節),憑借對科技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執着追求,七年來累計培養了 500 餘萬青少年,用專業代碼探索未來。在 GET2024 大會上,猿編程創始人李翊以《AI 時代科技少年成長之路》爲題,深入剖析了科技少年成長的關鍵點。
猿編程注重趣味性和互動性課程設計,通過遊戲化學習和故事化講解,讓孩子在玩樂中掌握科技知識。編程教育不僅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還能激發他們的思考和探究能力。李翊表示:" 編程是一種探究式學習方式,能激發孩子們反複思考、探究和改錯能力。我們希望孩子們在小學階段習慣這種學習方式,培養他們的成就感。"
這種興趣的培養,不僅限于對知識的單純渴望,更重要的是激發孩子們對學習本身産生的一種深層次的 " 生理性喜歡 "。這種喜歡源自于讓孩子們真切地體會到,所學知識并非空洞無物,而是能夠實實在在地應用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從而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和成就感。
" 我們倡導融合式的學習場景,編程可以成爲連接各學科知識的橋梁。編程是很好的黏合劑,可以把各個學科的知識融合在一起,這種融合式的學習場景能真正讓孩子對知識産生生理性的喜歡,而非僅僅因爲成績或表揚而學習。" 李翊表示。
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還要注重鍛煉青少年的思維能力。人工智能時代,計算思維已成爲不可或缺的思維能力,它能夠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複雜的問題。猿編程通過系統化課程設計,培養孩子邏輯清晰、思維嚴謹的思考方式。李翊說:" 學習編程不僅是學習語言本身,更是要學習語言背後的智慧。計算思維就是通用思維能力的培養,鍛煉孩子大腦的‘體能’,如果孩子體能很好,無論從事什麽體育運動都有先天優勢 , 同理,思維能力強,無論學什麽都有優勢。"
猿編程團隊傾注三年心血,自主研發了國内第一套《計算思維》課程,從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人工智能等 11 個信息科技領域,精心設計了 100 多個經典場景,融合信息科技中的重要發明或概念,參照寓言故事的育人邏輯思路,講述知識的同時将其背後的智慧講給孩子,并引導他們應用在日常學習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實踐的數據表明,這種形式非常受孩子們歡迎,由于故事和背後的道理完美融合,孩子很樂于學習其中蘊含的思維方式。
不僅如此,猿編程還推出了國内首部以計算思維爲核心的科普系列故事書《科技少年日記 · 計算思維篇》,并将于近期上市。書中巧妙融合了猿編程《計算思維》課程中的精髓,通過 10 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帶領小讀者們身臨其境,感受同齡人如何運用計算思維巧妙解決校園與生活中的難題。
猿編程童書《科技少年日記 · 計算思維篇》
此外,李翊還強調了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他提到,理論知識隻有轉化爲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真正發揮出其價值。猿編程鼓勵孩子們參與項目制學習,通過團隊合作和創新實踐,将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中,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協作精神。
從培養體系到多元産品,爲科技少年成長鋪設全面路徑
基于多年的教育實踐,猿編程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推動科技少年成長的路徑和模式,獨創 " 四個一 " 培養體系,即 " 一種語言(編程語言)、一種思維(計算思維)、一種能力(創造能力)、一種視野(未來視野)"。在演講中,李翊強調,這四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隻有全面發展,才能培養出真正的科技少年。猿編程通過系統化的課程設計、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專業的師資團隊,爲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全面、多元的科技教育環境,助力他們成長爲未來的科技人才。
猿編程課程體系中,C 系列《編程應用與計算思維》幫助孩子們奠定堅實的編程基礎,提升 AI 時代下的科學素養。A+ 系列《高級算法與人工智能》則幫他們構建專業的人工智能知識體系,進一步拓展技術視野和深度思考能力。
爲了讓孩子們的想象力轉化爲創意作品,猿編程打造了國内最大的專業的少兒編程創作社區,彙聚超過 10 萬活躍用戶學員,創作了 50 餘萬個作品。
小朋友在現場體驗 C 系列鋼琴遊戲案例《小小音樂家》
同時,面向校園與日俱增的需求,猿編程還推出了 AR 編程、實物化編程等創新産品。AR 編程在普通教室使用配套教具即可開展,大大降低了編程課的教學門檻,同時也讓知識的學習更加立體化、場景化,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探索。實物化編程則可以引導孩子在手腦結合的趣味操作中,潛移默化地鍛煉邏輯思維。
極緻做産品,真心做服務,猿編程持續升級産品内容、管理服務體系,爲科技少年的成長鋪設寬廣而堅實的道路。未來猿編程将繼續在科技教育領域深耕細作,爲更多青少年提供優質、前沿的教育資源,培育他們成爲引領未來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