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馬思純主演的新劇《煙火人家》是一部女性爽劇。
它像是一部男性沙文主義作品的性轉版。
從家風來看,劇中圍繞一個爲女獨尊的家庭展開。孟家老大的女兒跑到男朋友家過年,回來就被姥姥教導," 今年是給他個面子,我們孟家的姑娘,每年必須回家過年 "。
從家庭結構來看,個個女強男弱。
孟家老大,丈夫不問家事沉迷炒股昏昏不可終日,關鍵用的是老婆的退休工資。
孟家老二,丈夫沉迷玩樂,整日變着法向老婆要錢揮霍,是個吃軟飯的窩囊廢。
孟家老三,丈夫是大學老師,平時還能兼顧家裏,帶娃做飯。聽着好像是很不錯,可在家裏仍要被老婆埋怨,你那麽點工資夠幹嗎的?
總之,孟家三女兒各有本事,三女婿各個無能。
家庭關系設定如此,感情線的設定也是 " 理想化 " 得不太真實。
孟家老大的女兒,剛和在一起許多年的男友分手,年近三十,被母親催婚。不用擔心,開着邁凱倫,手握多家公司,認識沒幾天的富二代,突然就死心塌地無法自拔地愛上了她。
孟家老二,丈夫雖不成器,卻不乏癡情的追求者,公司老總打從高中就一直喜歡她,多年來一直爲她 " 守身如玉 "。
孟家老三,離婚了也依舊魅力四射,大律師時刻圍繞身邊,有求必應。
無論事業、家庭、感情,如此設定的《煙火人家》絕對稱得上是一部女性爽劇。
不過,這是從面上看。
等到真正看下去,就會發現,這部本該是 " 爽劇 " 的作品,哪有半點觀感上的爽利,分明盡是讓人堵在心頭的窒息。
這種窒息,從第一集開始,就讓很多觀衆接受無能。
上文也提到了,馬思純扮演的孟家老大之女,大過年偷偷背着家裏人跑去男方家過年。
許多青春作品裏,這種爲愛情奮不顧身的橋段可以拍得很甜。但在本劇中,卻是讓人看得十足惱火。
因爲女孩到了男方家并不被尊重。進大門要跨火盆,進屋裏要逼着喝雞血,連吃飯都不讓和男孩坐一桌。
女孩興沖沖給這個嬸子送阿膠,給姑父送酒,給孩子準備玩具,結果一句話沒說好,觸了老頭的黴頭,當場就發飙,讓女孩滾,說兩人八字不合。
奶奶氣到病發,屋裏那麽多人,愣是就等着男孩扶奶奶送醫院,結果就是把女孩晾在一邊。
年三十夜裏,女孩一個人拖着行李箱頂着雪被趕了出來,自己想辦法回家。
這樣的戲碼,讓無數觀衆看到破防。大過年的,非要這麽給觀衆添堵?
于是很多觀衆怒打差評。
但究竟,這其實和劇本身的質量無關,隻是情緒上讓觀衆感受到冒犯。
《煙火人家》至少也是一部及格線之上的作品。
雖然上限雖然不見得能多麽高,但起碼它的下限是有的。
陣容方面,一水的實力派演員陣容,宋春麗、徐帆、梁靜、李小冉、馬思純、孫千 ······ 換句話說,觀衆不會因爲演員演技方面的問題而感到勸退。
故事方面,主打一個接地氣,劇中的種種你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影子。
不過廣度雖有,深度卻略顯欠缺。
好的作品,有時隻需一句話,就能讓觀衆感受到震撼。譬如莫言描繪趙甲那句," 他在刑部當差的四十年裏,砍下的人頭比高密縣一年出産的西瓜還多 "。
《煙火人家》看來看去都沒有這樣的妙筆,翻來覆去都還是那麽點家庭裏外,雞零狗碎的一地雞毛,觀衆看不到新意與震撼,所以限制了劇的上限。
但縱然如此,敢把女性爽劇拍得 " 不爽 ",就已經是一件值得稱道的事情。
因爲《煙火人家》不是一部隻會鼓弄觀衆情緒,讓觀衆享受一時之快的 " 奶頭樂 " 作品,而是一部肩負着 " 社會責任感 " 的大衆文化之作。
舉兩例,孟家老大的悲哀與孟家老二的妥協。
徐帆扮演的孟家老大是非常典型的 " 媽媽 " 式人物。
她的人生裏有丈夫、有母親,有女兒,卻從未有過自己。
梁靜扮演的老二愛美,李小冉扮演的老三愛事業,但沒有人能看出老大愛什麽。我們甚至能知道老二的丈夫海鮮過敏,老二的女兒愛喝可樂。
可在老大身上,一丁點屬于自己的東西觀衆都看不到。
我們能看到的是,她每日往返于自家與母親家,把退休工資交給丈夫,張羅着女兒什麽時候回來,什麽時候分手,什麽時候結婚,知道老二要去女兒工作的地方,一晚上不睡也要磨營養粉讓老二給女兒捎過去。
她對女兒的愛是真實可感的,卻也是讓女兒無比窒息的。
女兒的生活裏,盡皆被母親填滿。
哪怕快三十歲了,稍微晚點不回家,就是三十幾個電話。
母親會打着自己受傷的名義,欺騙她撂下重要的客戶趕過來,其實是騙她相親。
稍有不快,母親就會追到女兒的公司,大庭廣衆之下鬧她個人仰馬翻 ······
這樣的母親确是讓人生厭的,但同樣,又讓人難以苛責。
有一個畫面我印象極深,孟家老大并沒有和丈夫睡一間屋子,她所睡的那張床邊,牆上貼滿了女兒的獎狀。
這樣的母親是偉大的,更是悲哀的。
或許,九成九的母親都願意将自己百分百的愛給予兒女,但我更相信,十成十的兒女其實都想讓母親更愛自己一些。
徐帆演了一個典型的母親,梁靜則演了一個典型的妻子。
孟家老二年輕時是個戀愛腦,和家裏鬧掰了也要和丈夫走在一起,甯願過苦日子。
歲月匆匆,當初的愛,早已被丈夫的各種毛病所耗盡。她無數次想過離婚,又無數次被丈夫的花言巧語哄過,一晃多年,連女兒都快嫁人了。
明面上,說的是女兒高三那年就要離婚了,可因爲怕耽誤女兒的學習,就沒離。
其實那不過是老二搪塞自己的借口,一是可以瞞着女兒領證,二是離女兒高三都多少年了,不還是沒下定決心?
歸根結底,還是她太心軟,怕影響女兒,怕擾了母親,其實都是她找補的借口。在那個年代的女人心裏,離婚,終究是一件比天還大的事。
離婚,還是不離婚。這個困擾着無數中國女人的問題,讓多少姑娘從青絲糾結到白發,一輩子就這麽過去了。
《煙火人家》對這兩個典型角色的刻畫不可謂不精準。
觀衆看得郁悶之餘,倒是也有一絲安慰。
這安慰源于孫千扮演的女博士陶姝娜。
别的角色是太現實,這個角色則是走了另一個極端,太夢幻。
陶姝娜的身上彙集了所有你能想象得到的美好品質。
别的角色看得人苦悶,一到她的戲份,就盡是輕松愉悅。
不誇張的說,孫千的存在撐起了這部劇,留下了至少一半的觀衆。
做個總結,《煙火人家》事關女性對家庭、婚姻、愛情的态度,固然某些情節過于戲劇化有些失真,對現象的深挖不足也導緻上限不高。
但歸根結底,它還能稱得上是一部比較真誠且能讓人産生共鳴下飯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