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極客公園,作者 | 周永亮,編輯 | 靖宇
「牽手」大衆一個月後,小鵬又有大動作。
8 月 28 日早間,小鵬汽車在港交所公告稱,以最高對價港币 58.35 億港元的價格,收購滴滴智能汽車開發業務資産。
本次合作,小鵬向滴滴發行對價股份。小鵬汽車将發行占交易完成後總股本的 3.25% 的 A 類普通股,以收購滴滴旗下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相關資産和研發能力。
交易後,滴滴将成爲小鵬汽車的戰略股東,首批股份的鎖定期爲 24 個月。
作爲此次戰略合作的核心,一款 A 級智能電動汽車,将作爲小鵬汽車全新品牌的首款産品進入市場,預計于 2024 年開始量産,項目代号「MONA」。
小鵬牽手滴滴的消息,刺激了資本市場。
截至發稿時,小鵬股價上漲了 12.9%,報價爲每股 73.5 港元,最新總市值達到了 1273 億港元。
小鵬和滴滴此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麽?雙方在其後的合作,又将怎樣展開?
01 小鵬看上了「滴滴概念車」?
根據雙方的公告,本次小鵬收購滴滴的智能汽車開發業務資産,涵蓋了新款智能電動汽車的研發、設計和工程開發。
小鵬汽車高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此次雙方合作的前提,是滴滴擁有一款已經研發完成并非常吸引人的産品。滴滴在此前已經投入了數十億元進行開發,形成了「非常吸引人的資産」。
據了解,作爲本次戰略合作的核心,小鵬汽車将推出一款 A 級智能電動汽車,作爲該公司全新品牌的首款産品,代号爲「MONA」。該車型主要面向個人消費者市場(2C),同時也兼顧企業服務市場(2B)。小鵬汽車認爲,A 級車型需要具備大規模生産才能真正取得成本競争力。
今年 4 月,滴滴發布了首款未來服務概念車 DiDi Neuron,并公布了在技術、硬件、量産以及新業務探索方面的進展。
與滴滴在 2020 年底發布的首款定制車 D1 相比,DiDi Neuron 有着顯著的差異。在設計方面,Neuron 取消了駕駛位,擴大了乘坐空間。滴滴自動駕駛 COO 孟醒表示,相比于普通網約車,Neuron 車内空間增加了 50%,腿部空間增加了 86%。
在硬件方面,Neuron 配備了 21 個攝像頭和 14 個雷達,并采用模塊化、易插拔的結構設計。而在動力系統方面,Neuron 将輪毂電機與無人網約車相結合,實現了更小半徑轉彎、斜向行駛等功能,以應對網約車常見的狹窄道路的掉頭、錯車場景。
微博網友「硬神 996」分析稱,小鵬收購的滴滴資産不僅包括滴滴自動駕駛的概念車 DiDi Neuron,還包括貨運業務 KargoBot。因此,這次收購不僅是小鵬在網約車乘用車市場的布局,還有機會進入商用車市場。
在今年 4 月,滴滴自動駕駛除了推出了 Robotaxi 服務,還推出了自動駕駛貨運業務 KargoBot,将 L4 級自動駕駛乘用車解決方案擴展到幹線物流貨運領域。目前,KargoBot 已擁有 100 多輛自動駕駛卡車,并在天津和内蒙之間開始了常态化的試運營。截至今年 3 月,KargoBot 的累計物流收入已突破 1 億元。
除了車型,滴滴智能汽車的人員團隊、研發、測試設備也會加入小鵬團隊。
02 進軍 15 萬主流市場
此次小鵬和滴滴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最直接的結果,可能是小鵬可以迅速切入 15 萬元 A 級智能電動車市場。
兩年前,何小鵬曾表示,「沒有車企能夠在 15 萬級别推出有競争力的全自動駕駛汽車」。
但是随着小鵬在技術創新和降本上取得進展,何小鵬觀點發生了改變。
今年二季度财報電話會議上,何小鵬表示,「随着我們死磕技術創新跟全流程降本,我已經明确看到了清晰可實現的路徑跟時間表,這讓我們很有信心在最主流的 15 萬級别也有能力推出全自動駕駛汽車,我相信這會極大的推動智能化的全面普及。」
與此同時,小鵬汽車副董事長兼總裁顧宏地透露,明年小鵬計劃有兩款新車型上市,這兩款車型會成爲銷量增長的重要推手,新車型預計在明年的下半年公布。
目前來看,其中就包括此次的 MONA 車型。據了解 MONA 會在小鵬當前已有的工廠制造,他們已經對供應鏈、制造、産能進行了思考,小鵬隻需要簡單的擴大産能,做一些組合就可以做到。
據了解,新品牌車型将與小鵬現有品牌産品形成差異化定位,估計不會對小鵬原有品牌産生沖擊。據了解,P5 是小鵬品牌的車型,和 MONA 有非常大的差異,客戶是完全不同的。
除了 15 萬新車型,小鵬汽車還看中了滴滴的出行場景和運營經驗。
據了解,這是滴滴第一次全面開放生态體系進行合作,例如市場資源、充電網絡、包括金融保險、以及 Robotaxi 的運營等方面的經驗,對小鵬來說很有價值。
微博網友「硬神 996」的分析認爲,除了收購相關硬件知識産權(價值有限)之外,雙方在 Robotaxi 産品定義、車型平台選擇、座艙和智能駕駛系統開發等軟件和服務方面的合作才是最重要的。滴滴擁有數據、經驗和資源,這些都是小鵬作爲新勢力造車企業目前所欠缺的。
據了解,MONA 出行版将在滴滴平台上運營,并在确保數據合規的前提下,利用一些必要的數據來支持小鵬的運營。
此前有消息稱,小鵬汽車已經在計劃使用量産車開展 Robotaxi 業務。
早在去年 2 月,小鵬就向廣州天河區投放了數百輛改裝後的小鵬 G3,開展 Robotaxi 業務。此後,小鵬 G3 作爲承接 Robotaxi 業務的車型,也出現在杭州等城市。
今年 4 月,小鵬官方宣布,小鵬 G9 正式獲得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載客測試牌照。根據官方計劃,該車型将在 2023 年下半年在廣州市黃埔區面向所有用戶開展自動駕駛載客測試,用戶可通過微信小程序呼叫小鵬 G9 自動駕駛汽車。
小鵬汽車方面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通過和滴滴的合作,我們相信我們可以把 15 萬級的市場做好,我們會同時做 B 端和 C 端,實際上 MONA 是我們第二甚至第三平台的開始,也包括品牌、渠道相關的一些動作。」
大衆集團在上個月投資了 50 億元入股小鵬汽車,雙方共同開發兩款适應中國市場的大衆品牌電動車型。再加上此次與滴滴建立的戰略夥伴關系,小鵬汽車逐漸找到技術輸出的途徑:通過自主經營小鵬品牌,并通過技術輸出與合作夥伴推出新品牌車型,實現技術的商業化轉化。
與此同時,這也是對小鵬自動駕駛技術實力的認可,整個産業鏈上的企業正在通過行動表達對其的支持,從某種角度來看,在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的路上,小鵬可能走的比一直在對标的特斯拉更快一點。
對于任何處于嚴酷競争的新能源車廠來說,自己的朋友圈多拉來一個夥伴,就多了一分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