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 2023 年,社保利好接踵而來。2023 年養老金實現 19 年連漲的預期是十拿九穩的。對于廣大退休人員來說,更關心是如何通過養老金上調機制進行 " 控高補低 ",提升低收入群體的養老金水平,加快縮小退休人員之間的巨大收入差距。
其實,養老金體系裡的最大不公平,不是漲幅的問題,而是内部差距過大的問題。人社部曾召開發布會,強調要避免養老金水平差距過大,保持合理的收入分配關系。
我們都知道:2021 年,全國企業退休人員的月人均養老金為 2987 元,但是結構非常不平衡。大多數人都被 " 平均 " 了。其實,低于 2987 元的人大約有七八千萬人,他們恰恰集中在偏遠地區、欠發達地區、傳統老國企、當年下崗工人這些特殊群體之中。
很多退休老工人建議:如果 2023 年繼續普調 3.5%,那麼,在普調的基礎上,不損害高收入群體的利益,尊重工齡的曆史貢獻,按照滿 30 年工齡以上,每年工齡多漲 100 元。31 年工齡多漲 100 元,32 年工齡多漲 200 元,實際上也就是漲到 40 年工齡就封頂了,40 年工齡多漲 1000 元。
【二】社保專家和退休老人的意見出現分歧。
【1】社保專家的意見。
一是按工齡每年多漲 100 元,哪裡有這樣的規矩呢?沒有依據啊!
二是按照工齡上漲,違反 " 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 的經濟規律和市場法則。
三是給低收入的老工人多漲,對高收入群體也不公平啊。
四是按照工齡上漲,這是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共同富裕。
五是按工齡多漲,等于 " 寅吃卯糧、坐吃山空 "。2021 年養老基金收入 4.4 萬億元,支出 4.1 萬億元,當期隻有 3000 多億的結餘。這樣上漲,每年增加幾千億元,根本兜不住的。
【2】退休工人的意見。
第一,國家都認為養老金水平差距過大,說明這樣的結構就不合理。既然不合理,就是損害了低收入群體的利益,所以,國家提出要注重 " 均衡性 " 和 " 共同富裕 ",就是要糾正這種差距過大的錯誤。
第二,差距過大不合理,恰恰說明這種結構損害了低收入的退休工人的利益,現在按照工齡多漲 100 元,就是要回補過去對他們的虧欠啊。再說了,在普調的基礎上再多漲,也沒有損害高收入群體的利益啊,隻是向低收入傾斜罷了。
第三,現在養老金高的人,恰恰是吃到了低收入者無私奉獻的紅利,難道不應該吐出來一點嗎?舉個例子:城市化的紅利是用剪刀差吃了農民的利益,工業化的紅利是大城市的高收入者吃到了,紅利的産生是産業工人的無私奉獻帶來的。
第四,工齡體現了過去的貢獻。為什麼要以年滿 30 年工齡為起點呢?就是要關照那一批支援邊疆、支援重工業建設、支援傳統國企的退休工人群體。他們當年獻了青春獻子孫,拿的是低工資,每月隻有幾十元,到老了也沒有儲蓄,一兩千元的養老金太低了。
第五,退休工人的養老金低,不是他們的過錯,也不是他們沒本事,恰恰證明是他們無私奉獻了。他們當年實行的是低工資機制,所以,導緻繳費低,傳導到養老金也比較低。大城市、機關事業、央企單位的人,當年工資高,所以,養老金高,正說明他們享受了三重紅利。
PS:你若贊同,就多多轉發給退休朋友,讓政策普惠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