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深燃,作者 | 唐亞華、李秋涵、鄒帥、王敏,編輯 | 李秋涵
畢業五年的時候,你存款多少?
最近,一則标題爲《我畢業 5 年,存款 5000,她中傳碩士,火鍋店保潔》的視頻火了。視頻中的兩個女孩,一位表示自己從 211 院校畢業,畢業五年存款 5000 元,一位表示是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上一份工作是在火鍋店當服務員。雖然兩個人都在嘗試自己喜歡的事,也表示現在這個階段," 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自由和開闊 ",但她們看似 " 高開低走 " 的際遇在網絡上還是引發了争議。
有直接認爲她們失敗的,有網友表示 " 這還不算失敗嗎?沒有存款意味着收支平衡,意味着處理不了突發情況 "。也有表示理解的,有博主提到,這條視頻不是傳遞 " 當個廢物 " 的理念,而是想表達 " 年輕人努力工作、努力找工作、一直往前沖不曾放棄的狀态 "。
" 畢業五年,存款不到 5000 元 " 是怎樣的狀态?他們經曆過又正在經曆着怎樣的選擇?這真的算失敗嗎?深燃找到了畢業五年後,存款沒有超過 5000 元的五位年輕人,聊了聊他們的經曆和故事。
他們中,有的原本是學霸,在轉行的過程裏遇到挫折,爲考研考公花光了積蓄,還在迷茫中;有的缺乏職業規劃,受父母影響被困在了家裏的工廠,存不下錢也看不到職業的希望,今年在嘗試改變;有的已經達到自洽狀态,幹過幾十份工作,雖然沒有存款,但爲實現自己小時候所有的夢想而高興;有的嘗試過自由職業,進入過職場,也創業過,現在爲沒有存款而焦慮,計劃在金三銀四找到份工作;也有的曾經是 " 畢業五年,存款 5000",但現在已經熬過那個階段,存款終于上了六位數。
不是存款少就意味着失敗。人生很長,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進入 " 畢業五年,存款 5000" 的狀态,都隻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他們把人生中灰暗又迷茫的那部分經曆,勇敢又坦誠的攤開了出來,完成自我的審視,也供他人以參考。
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幹過幾十份工作、實現了小時候所有的夢想,隻是沒有存款
梅梅 | 35 歲 北京 設計行業從業者
我是 2014 年畢業的,所學專業是藝術設計,畢業後換過的工作大概有幾十個了,早期經常一份工作隻幹三個月。
我 25 歲之前太過于焦慮了,有一次爲了增加收入刷單被騙了 6500 元,那時候我所有的積蓄隻有 2000 元,6500 元是花呗加借呗湊出來的。當時我一度感覺活不下去了,後來遇到了好心人幫助才走出來,我用了一年時間才把本金和利息都還完。
25 歲那年,我在擔心會不會被辭退時,沒想到公司領導找我談話,讓我做美工主管,那是我人生少有的幸運,當時收入大概是七千元左右,生活過得還是滋潤。
後來輾轉做過很多工作,現在我處于留學讀研狀态,我沒有太多存款,花費有一部分來自父母的幫助。爲了增加收入,我也做了一些副業,比如畫畫接個私單,寫小說投稿。
讓我很難存下錢的原因,一是北京的房租和生活花費高,二是自己也沒有記賬的習慣,不知道錢花在哪裏了,三是賺的太少了,身邊朋友都比我收入高。
但我眼裏的成功和失敗,與世俗标準不一樣。我獨自北漂,參加了全國旅遊文化小姐和世界小姐大賽,都進入了決賽,自編舞蹈參加比賽,也獲了獎。我也會接到些插畫的私單,我有自己的作品投放到全國各地,嘗試做過平面模特、漢服模特,看到過很多明星,接觸到很多行業裏很牛的人,還接觸到了小時候最崇拜的漫畫家。
在我 20 歲到 30 歲的時光裏,作爲一位從邊遠地區小鎮出來的姑娘,我實現了年少時期的所有夢想。雖然我沒有錢,可是我覺得自己确實是熠熠生輝,是很讓人羨慕的女孩子。
現在我的狀态很辛苦,但我永遠不會放棄自己喜歡的事情,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使命,我得留下點什麽在這個世界上,或者是文字,或者是繪畫,或者是一股熱愛生活的精氣神。
被爸媽困在家裏的工廠,沒有存款沒有理想不知道未來
桑桑 | 30 歲 浙江 制造業從業者
我沒有存下錢的原因,自己很清楚,工資低,工作沒規劃,花錢大手大腳。畢業後的薪資在 3500 元到 7500 元之間,抛除生活成本,加上自己愛吃,幾乎沒存下什麽錢。
我畢業 8 年了,現在回看,愈發感覺到選擇的重要性。
我畢業後的職業選擇,跟家裏有很大關系。爸爸開了一個工廠,他覺得我做事認真,希望我在這裏工作。這不意味着我有廠子要繼承,我有一個哥哥,我在這裏就是純打工人。剛畢業的時候不知道做什麽,沒有主見,我就直接來工廠上班了。
一直以來爸媽對我都很好,但是在這個階段,我才清楚的意識到父母是重男輕女的,我在工廠更像是一個做事賣力的廉價勞動力。這讓我傷心又憤怒,也因此和父母鬧翻,中間自己找過工作,但最後一直沒有逃離工廠。
一方面,新工作不順利時,我又選擇回來了,潛意識裏又把這裏當成了退路。
另一方面,父母也想把我綁在工廠裏。有一次,我去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做數據分析。那裏工作氛圍很好,也很輕松。但當時父母一直奪命連環 call,讓我回工廠上班,我又回來了。
但我在這裏待的太壓抑了。有一年,我存下了 4 萬,Gap 了一年。我想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我學的是數學,數據分析行業很熱,就自學了一段時間,但當時很容易就否定了自己,這個行業進入門檻高,很多崗位也要求研究生學曆,我最後就放棄了。
Gap 完後,我重新找了工作,但是需要從和父母一起住的家裏,搬家去公司附近,我犯懶了,沒有搬家,最後又回到了工廠,一直到現在。
我是感覺到挫敗的。我數學底子好的同學,有做了編程的,有做人工智能的,還有做金融的。而我到現在,不喜歡現在這份工作,但也不知道轉行做什麽,一直将就。
其實如果自己一開始有主見,不進家裏的工廠,現在情況應該會好很多。在正常的職場裏,我會爲了工作,努力增加自己的技能,但在工廠不一樣,我在這裏需要的技能隻有用 excel,每天都是重複性的工作,看不到頭,也沒有什麽進步和上升空間。
那個 UP 主的視頻出來後我就看了,當時覺得很有共鳴,但我覺得這種共鳴,或許也隻是我的自我安慰。那兩個女生也還是很有能力的,更像是兩個人在互相打趣,所以還能笑着說出來,還能互相安慰。但是大多數人,包括我在内,這樣的情況應該還是會覺得自己很失敗吧。
我現在的計劃是,先離開父母,離開工廠這個環境。去年我盡量減少了開支,今年計劃再存一年錢,換一個城市生活。行業也想好了,我在學英語,想着在制造業的經驗别浪費了,去到新城市,就先從事外貿行業試試。
讓我後悔的是,其實最早以前我有個念頭,是從事電影行業,但總覺得不敢想象,也沒有勇氣去嘗試,還擔心工資太低無法養活自己,八年過去了,我還不是一事無成。所以對于跟我有着一樣經曆的人,我想分享的是,如果有喜歡做的事,可以想方設法先去做,先進入那個行業,不要怕工資低,去嘗試了,或許有不一樣的感受。
即使最後還是一無所有,自己也不會後悔。
爲了備考花光 15 萬元積蓄,再也耗不起了
小宇 | 28 歲 江蘇 教育行業從業者
我是 2016 年本科畢業,學的是機械設計,畢業之後去了一家汽車公司做了半年技術員。2016 年年底我就開始轉行到了教培行業,中間待過兩家公司,總共工作了兩年半。
當時的教培行業收入還不錯,工作強度非常大,也挺消耗自己的,賺了錢也沒有時間休閑娛樂,我想換一換,也想再學習提升一下自己,于是後半段我就邊工作邊複習考研。
2019 年 9 月,我上了研究生,選的是教育學專業。入學前我看了一下,自己總共有 15 萬的積蓄,當時感覺足夠自己過一個輕松的研究生生活了。
研究生前兩年我也做了一些兼職,還有點收入,我在花費上确實沒有太克制,跟朋友出去旅遊了幾次,加上日常生活等花費,每個月平均花費大約 4000 元,三年下來,我手裏的存款剩下了 6 萬多元。
畢業之後我打算進入體制内,先計劃考教師編,後來發現我所在的城市對這方面要求比較嚴格,考教師編本碩專業方向必須一緻,沒辦法我就轉向了考公。
2021 年第一次考公,成績不太理想,後來我想着脫産在家全力再準備一年或許能好一點。整個 2022 年我就在家專心複習,前不久的 2023 年 2 月出了成績,招 1 個人的崗位,我筆試第 4 名,基本沒希望了。
這段時間裏我住在自己家裏,隻負責自己日常的花費,也會偶爾幫家裏買點東西,一個月花費大約 3000 元,到現在,我手裏的存款已經不足 1 萬元了。
積蓄一直在減少,有一些焦慮感,尤其是我身邊的同學、朋友都生活已經很穩定了,不少人成家、立業、生孩子三個流程都已經走完了,大家問我的狀态,我都不好意思說我還在備考,這個過程其實是比較迷茫的。
以前在大家眼裏我一直是個學霸,畢業之後我自認爲反而混得不是特别好。我給自己規劃的發展方向還是清晰的,本科畢業半年之後覺得專業不是太适合我,就進入到教育行業,之後覺得需要提升一下專業能力,就去讀了教育學的研究生,畢業之後本來也是想考教師編的,隻是最後不太符合我所在城市的要求。
我執着于進入到體制内,是因爲之前在教培行業工作強度很大,很消耗自己,感覺是個吃年輕飯的工作,但是我所在的城市考編特别卷,這個确實不是我想就能考進去的。
而且在家裏複習備考這一年多的時間裏,我狀态也不太好,沒有社交,沒有娛樂,最後還沒有成績,自己也開始否定自己,整個人感覺靈氣喪失,再這麽下去都要抑郁了。
現在我覺得自己耗不起了,最近我出去找了新工作,下周就要入職了。我也不後悔我做的這些決定,畢竟嘗試也是需要勇氣的。隻是我現在沒辦法再全職備考,時間成本還是很高,以後工作起來如果還有時間的話再複習備考,沒有時間的話就專心工作吧。
經曆多次職業嘗試耗盡存款,今年開始有攢錢計劃
阿陽 | 28 歲 上海 互聯網從業者
我學的是教育師範相關的專業,當時選擇這個專業是因爲在傳統的認知裏,教育就是一個鐵飯碗。
畢業之後,我沒有跟同學們一樣去考編制進入公辦學校,而是去做了個鋼琴家教,因爲我從小彈鋼琴,雖然大學學的不是這個,但底子還是在的。那一年我在老家做的,同時還做了點微商賣貨,一個月也能賺七八千。
因爲在家生活成本低,我不用爲吃飯和房租擔心,所以花錢也大手大腳,基本月光。我每月還會欠點花呗,因爲覺得自己有能力償還,而且爸媽也會經常給我發紅包,我從不會因爲錢而發愁。
2019 年我選擇走出老家,去上海找工作。原因很簡單,當我的同學們都在一線城市紮根之後,我越來越接受不了自己井底之蛙般的生活了。去上海的時候,我想找的是互聯網相關的工作,短視頻、直播電商等等。去之前我基本沒有存款了,手裏也就剩個三四千塊錢,爸媽又贊助了我兩萬塊錢,說是房租,但用不了這麽多,我扣除房租後,加上自己的錢,大概手握一萬塊錢左右,這就是我的啓動資金。
我的稅後月薪在 9000 塊錢左右,去掉房租,一個月可支配現金差不多 6000 塊。我沒有明确的攢錢的概念,我就是保證自己的餘額一直有一萬元以上。所以一般這個月花到四千塊錢,我就會把支付寶的付款方式第一個設爲花呗,保證現金流。
那份工作做了一年多,我裸辭了。空窗期大概有三個半月,我靠着一萬左右的存款,和爸媽偶爾的贊助,以及我微商的微薄收益過活。差不多手裏有一萬三的時候,我和當時的男朋友湊了兩萬來塊錢,找了個服裝渠道進了點衣服打算做網店,沒賣出多少,兩萬多能有一萬五賠手裏了,剩下的貨我們便宜出了,沒仔細算損失,總之折騰一大頓,我手頭就不到一萬了。
創業沒成功,我還是出去找工作了,跟之前的方向還是一樣。月薪還是差不多,稅後一萬多,我還是保持之前的思路,隻要有穩定現金流和可支配的 " 存款 " 就行,一直到去年年底,我手裏都保證有 1.2 萬左右。不過,春節前我離職了,這次我決定歇兩個月,再回上海或者别的地方找工作。現在已經一個多月了,我一直在家,因爲幫我媽約了體檢,再加上一些人情消費,我現在手裏就不到六千塊錢。
我算了一下,如果再賦閑一個月,這六千塊錢也足以支撐我的生活,不過最重要的是,重回職場的時候一定要計劃攢錢了。這五年幾乎是一眨眼,我嘗試過自由職業,也進入了職場,也創業過,最後還是用餘額而不是存款生活,說實話會有些焦慮。我想在 3 月下旬出去找工作,趕上金三銀四,然後做到每個月不負債,一個月哪怕攢下一千塊錢都是可以的。
鑽了轉行進金融行業的牛角尖,畢業五年時手裏隻有一兩千元
李贊 | 31 歲 北京 分析師
我是 2014 年大專畢業,工學類專業,畢業之後就開始在各地跑工程。跑了大概一年,就覺得這種日子太苦了,風吹日曬,一年到頭也很難着家,必須得轉行。我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通過提升學曆來轉行,而且當時聽說金融這個行業賺錢比較多,便一門心思往這個方向轉。
跑工程時,我一個月工資隻有六七千,到 2015 年下半年決定要轉行時,手裏大概隻有兩三萬塊錢,也知道自己的積蓄不太多,但要轉行的信念比較強,還是開始備考專升本,年底考完試之後,第二年,我就到北京讀書了。
我們有些課程需要線下學習,有些課程是通過網課完成就可以,其實也有大量的空閑時間,可以找一份兼職來改善生活條件,甚至有些同學是有一份幾乎全職的工作在做着。但我當時一直想着從事金融行業,所以,即便是找工作,也沒有把第一訴求放在賺錢上,而是盡可能的找一些知名企業去實習,希望有實習經曆的背書後,能夠在拿到畢業證時爲真正找工作提供助力。
在北京,實習資源也比較豐富,那一兩年時間,我待過很多國内比較知名的投資公司、咨詢公司,實習工資一天一兩百元,有的甚至沒有工資。當時學費、房租、吃飯這些都需要自己花錢,我的積蓄很快就見底了。爲了省錢,我住過地下室,吃飯就隻吃兩個饅頭,但有時還是會需要家人接濟。
2018 年畢業後,我還是一門心思想鑽到金融行業,最後雖然也進了一家比較頭部的資産管理公司,但是是做信貸業務,底薪很低,工資主要靠績效,因爲我拉不來單子,一個月也就隻能拿到兩三千塊錢,養活自己都很難,更别說存錢了。
到 2019 年年中,我大學畢業就五年了,當時每個月交完房租,手裏隻有一兩千塊,還得省着點花,但凡出去吃點好的,可能就超支了。
也正是這個時候,我發現自己轉行之後不但境況沒有改善,甚至可能更差了,也一直在反思,在這個典型的高薪行業,爲什麽自己賺不到錢。漸漸的,我明白過來,這一行競争壓力特别大,我的背景、資源都不是很強,根本沒什麽優勢。
到快接近年底時,我就想清楚了,不再鑽牛角尖,不一門心思賴在金融行業,而是思考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優勢最大化發揮出來。因爲之前在金融行業的實習經曆還算豐富,投了很多簡曆後,最後去了一家小型咨詢公司做分析師,也終于實現了月薪破萬。
後來這三年,工作上雖然也有一些波動,但目前還是能穩定在月薪破萬,這幾年積累下來,存款也終于上了六位數。
對于最近受到熱議的 " 畢業五年,存款 5000" 這種情況,我覺得,人在年輕的時候走一些彎路無可厚非,但是不能放棄,不能就地躺平,還是要思考、行動、試錯、調整,這樣處境才會慢慢變好。
*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