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 日,某證券公司發布《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或于 2023 年公布》上了熱搜榜!證券公司發布 " 養老和生育 " 信息意味深長,也許是為社保局 " 吹風 "!
該文的核心要點:一是漸進式延遲退休或将 2023 年公布,逐步延遲到男齡 65 歲、女齡 60 歲或 65 歲退休。二是人口下降,三孩效應延遲顯現,刺激生育的補貼政策将加大力度。三是養老、生育等消費市場擴張,造就 3000 多億的投資機會。
2023 年實施延遲退休,1963 年出生的 3000 萬 " 嬰兒潮 " 本來可以變成 " 退休潮 ",如今卻讓這 3000 萬 " 爺爺奶奶 " 拖着老腿繼續上班,3000 萬 " 孫子孫女 " 在家待業,年輕人誰還願意生育?看下圖。
PS:任何政策的出台,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既得利益和獲益群體當然舉雙手歡迎!可 90% 的普通老百姓有可能要吃虧。所以,一定要關注這些群體的呼聲!尤其是這 6 類人估計要哭倒一片!
【1】靈活就業人員。這個群體十分龐大,目前高達 2.4 億人。他們需要自己全額購買養老保險,經濟壓力大,隻想購買最低 15 年的社保,坐等正常退休。延遲退休,多工作五年、多繳五年社保、晚領五年養老金,正反需要吃虧 " 十年利益 "。
【2】4050 幫扶人員。40 歲以上失業的女性、50 歲以上失業的男性是當今最弱勢的幫扶群體。上有老,下有小,文化層次低,技能被淘汰,隻能從事低薪的勞務工作,收入都沒有,工作也沒有,延遲退休就是一場災難。
【3】35 歲以上失業人員。這個群體很奇怪,既有被人工智能、大數據取代的普通崗位人員,也有被互聯網、高科技硬性裁員的技術人員,想再就業、找到匹配工作已經比登天還難。記得上海失業碼農給市長寫求助信的辛酸嗎?延遲退休隻能延遲他們的焦慮期,人到中年壓力倍增。
【4】2000 萬應屆畢業生。大家隻關心 1000 萬應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其實,很多省市高中升學率隻有 33%,67% 的青少年隻能去職業學校。下一步初升高強制分流後,北上廣也隻有 50% 的高中升學率。24 歲以下青年失業率在 2022 年創出曆史新高,2023 年青年就業形勢雪上加霜。
【5】獨生子女父母。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有很多制約因素,其中,獨生子女正處于職業焦慮期,無法兼顧職業與生育,如果沒有父母的幫襯照顧孫輩,請保姆的錢都超過工資,回顧家庭再重返職場,幾乎很難再就業了。
【6】即将退休的勞動者。當今職場存在的中年焦慮、中年危機是有客觀原因的,在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化、互聯網、年輕化浪潮等因素的沖擊之下,能消化大量勞動力的行業已經 " 凋零不堪 ",中年人無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延遲退休讓年邁的他們找工作更是雪上加霜。
PS:網民對延遲退休争議不休,有三大矛盾,請有關部門給予思考。
【1】延遲退休對就業市場有壓抑作用。1963 年出生的 2920 萬的 " 嬰兒潮 " 演變成 " 退休潮 ",本來可以騰出 2920 萬個崗位,每年新增大學畢業生 1000 萬、職高生 1000 萬、農民工 1000 萬,正好對沖了就業壓力。延遲退休減少 3000 萬個崗位,就業壓力成倍增加。
【2】延遲退休對刺激生育有壓抑作用。1963 年 -1978 年每年平均生育 2400 萬嬰兒。這批 " 嬰兒潮 " 成年後趕上計劃生育政策,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到了退休潮,獨生子女正處于生育期與職業期疊加期,需要父母的照顧才能平衡職場壓力,父母延遲退休讓兒女不敢生育。
【3】延遲退休對養老事業有壓抑作用。我國平均壽命延長到 78 歲左右,但國人吃苦耐勞的品格造成過度勞累,一天恨不能掰成兩天掙錢,完全不能與歐洲人的工作強度和時長相比,國人 60 歲就付出了一生汗水。延遲退休造成 " 夕陽紅 " 生活太短。
PS:以上矛盾涉及的三類人真的對延遲退休害怕,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多多轉發,呼籲政策更加溫暖、符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