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股市、城市
30 多年來,A 股市場長期牛短熊長、大起大落,這是不争之事。而與此同時,無論是權威媒體,還是學界、業界的一緻共識都是——希望市場能走出緩步持續向上的 " 慢牛 ",認爲 " 慢牛 " 既符合各方的長遠利益,也能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說到 " 慢牛 ",我們就不得不對标一下美股了。根據一家國内研究機構的統計:
平均來看,過去三十年間,A 股熊市長度 27.8 個月,跌幅 56.4%,牛市 12.1 個月,漲幅 217.2%,熊市持續時間是牛市的 2.3 倍,呈典型的牛短熊長、暴漲暴跌特征;
而美國熊市持續 18 個月,跌幅 31.5%,牛市 47 個月,漲幅 122.5%,牛市持續時間是熊市的 2.6 倍,呈典型的牛長熊短、漲多跌少特征。
是什麽原因讓 A 股走不出如美股一般的 " 慢牛 " 走勢?
讓我們從投資者、上市公司、監管機構三個主要市場參與要素,來深入探讨一下。
投資人主體盼望的是 " 快牛 " 而不是 " 慢牛 "
A 股的投資人以個人投資者爲主。根據華西證券的策略報告,截至 2024 年第二季度,流通市值口徑下 A 股投資者結構測算得到:
一般法人持股占比最高,爲 48.99%;個人投資者次之,爲 28.15%;外資持股市值占比 4.10%;境内專業機構投資者合計持股市值占比爲 18.76%;而在境内專業機構投資者内部,公募基金、保險、私募基金、養老金持有流通股市值依次占比 7.61%、3.15%、2.54%、1.92%。
在美國股市,機構投資者占比達 60%,以 401K 養老計劃爲代表的機構投資者長期穩定投資。而國内股市個人投資人的占比過高,以外資機構、内資中的養老金、保險資金等爲代表的 " 耐心 " 資本參與率低,導緻羊群效應明顯——
個人投資者成交量占比高達 82%,滬深兩市的平均年化換手率達 189.6%,明顯高于美股,A 股市場定價被個人投資者主導,投機炒作氣氛過濃;個人投資者成交占比過高引發 A 股市場波動過大;重政策走向和打探消息,輕基本面分析;機構行爲也逐漸散戶化等等 ……
平心而論,從人性角度,個人投資者都希望跟上快牛迅速緻富的動機非常容易理解。如能快速緻富的話,又有誰願意慢慢變富呢?
爆炒新股就是以上心态的典型體現:" 紅四方 " 公司于 2024 年 11 月 26 日上市,新股上市首日,即上演驚天暴漲行情,兩次觸發臨停,盤中一度大漲超 22 倍。随後股價有所回落,截至當天下午收盤,紅四方漲幅達 1917.42%,報 160.99 元。也就是說,如果有中簽者 26 日上午在最高點賣出,一簽(500 股)盈利即超 9 萬元。
筆者剛好幸運中簽,不過沒有賣在最高價,但也有 7 萬多的無風險利潤落袋了。一年多次的海外遊曆費用有着落了。真是要真誠感謝特色的新股發行機制,也真心感謝炒新人士踴躍送錢 …… 有網民調侃:" 紅四方,讓中簽者在上市首日全部紅光滿面。"
大家熱炒的 " 紅四方 " 是何方神聖?據公開的信息," 紅四方 " 是國内領先的氮肥和複合肥一體化企業,成立于 2012 年,隸屬于中鹽集團,是專業從事複合肥和氮肥産品研發、生産、銷售和服務的化肥生産企業,而公司所屬中證行業分類 " 複合肥 " 的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态市盈率 15.74 倍,平均滾動市盈率 14.42 倍,公司上市第一天收盤價算靜态市盈率爲 203.33 倍,滾動市盈率更是達到 234.62 倍,明顯高于同行業水平。或者簡單說一句,這家公司的真正價值不到首日炒新者付出價格的十分之一。
另一個角度看,做生産與銷售化肥的 " 高大上 " 生意需要 200 多年才回本!這樣的事要做嗎?放在平時,大家都知道這事不該幹,到了股票二級市場,投資人還能在喧鬧中保持理性麽?
" 快牛 "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也是不差的結果
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高管往往大量持有自己公司的股份," 快牛 " 帶來的超高估值,讓他們(她們)身價猛漲,随便減持一點,就可以大大地 " 改善生活 "。
于是,就在 9 月底 A 股因政策轉向而大漲之際,大批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減持公告已經發布,其後,更是越來越多的減持接踵而至,讓二級市場的接盤俠們應接不暇。
另一方面,不少上市公司也因戰略投資等緣由而持有不少其它上市公司的股份,市場出現快牛時也可以多選擇迅速減持變現,爲上市公司鎖定豐厚的投資收益。
同花順顯示,2018 年三季度至 2021 年四季度,格力電器持有另一家家電行業領軍者海立股份 9022.32 萬股,比例是 10.41%。9 月底以來,海立股份成了快漲的大牛股,股價不到一個月大漲 300%。海立股份股價大漲途中,作爲第二大股東的格力電器大舉減持—— 10 月 10 日至 11 月 8 日已賣出了 4304 萬股,減持股份占總股份的 4.01%。減持完成後,格力電器及一緻行動人将不再是持股 5% 以上股份的股東。
11 月 27 日晚間,上市公司宏達高科(002144)發布公告稱:把握住了市場的有利時機,果斷出手,成功減持了部分持有的海甯皮城股票。截至公告發布之日,公司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已出售海甯皮城股份共計 1115 萬股,成交均價高達 6.4268 元 / 股,成交金額達到了 7165.89 萬元;此次減持操作,不僅爲公司帶來了可觀的現金回報,更進一步優化了其資産結構,提升了資本運營效率 ….. 雲雲。
簡單一句就是,我們把握市場送給我們的好機會賣出股票,賺大了!
總而言之,A 股間或出現的 " 快牛 ",給了上市公司以及實際控制人、高管高位抛售股票而獲得暴利的機會,二級市場投資人慷慨踴躍地給上市公司及其老闆們送錢,豈有不要之理。
監管者希望市場穩定卻總是事與願違
A 股市場總是 " 快牛 " 而 " 長熊 ",二級市場投資人參與其中絕大多數最終都難逃巨虧,上市公司以及大股東們則因把握好機會賣出而大賺。而在所有參與主體中,吃力不讨好而挨罵最多的就莫過于作爲監管者的證監會了。
盡管把市場走勢事與願違的責任都歸于證監會确實是有點冤了,但是,證監會作爲市場的規則制定者與監管者,确實可以做得更多一點來改變市場的環境,從而讓 " 慢牛 " 有可能被孕育長大。
許多學者都論證過,A 股熊長牛短的主要原因在于:
1、股票發行、退市制度尚未真正市場化導緻 A 股難以形成良性循環。
一方面,發行階段過分看重企業過往盈利和規模,上市企業通常處于生命周期的巅峰,持續發展能力不足。同時,一些真正具備潛力的公司因爲盈利問題與 A 股失之交臂,導緻價值投資理念難以深入人心或實施;
另一方面,實質上的核準制下,企業上市資格本身極具尋租價值,部分本應被逐漸淘汰的企業想盡各種辦法保住上市資格,催生财務造假等問題。加之 A 股民事賠償、集體訴訟等機制不成熟,監管部門執行退市制度投鼠忌器,A 股退市企業數量長期少于美股,僵屍企業、僅有殼價值的企業大量存在。此外,非注冊制的環境下還導緻發行企業過度粉飾财務數據,發行定價不合理,滋生權力尋租和腐敗等其他問題。
2、市場法律體系建設不完善。
國内相關法律對違法犯罪行爲的處罰偏輕,難以有效保護投資者。而相比之下,美股對于證券欺詐等違法犯罪懲罰較嚴,量刑較重,對違法犯罪行爲起到了震懾作用。
3、部分主流媒體過度渲染,幹擾市場運行,政策市特征明顯。
4、監管部門重視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忽視投資功能和資産配置功能,使市場發展不健康、不充分。
以上這幾點都對,但都是老生常談了。
其實,A 股熊長牛短的根本原因大家都知道,但爲何就是改變不了?我認爲監管機構對自己的定位是最關鍵的因素。
11 月 18 日,一則證監會原主席在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言論刷屏了,他說 3000 點是心理目标共識,低了,就采取措施來托市;4000 點很高了,超過 GDP 比重的 120%,6000 點更不可能 ……
實際上,過去的多任證監會領導都是按這個思路來管理市場,那怪不得,每一次熊市中後期,監管者都會因爲要托市,于是根據散戶們的呼籲把慢牛的條件之一——各類有利于市場今後走 " 慢牛 " 的負反饋工具給幹掉一批,比如,今年初開始,A 股表現持續低迷,結果,監管者不但實質上暫停了新股發行,還有融券、轉融通、股指期貨、期權、大股東減持等等,同時放出更多的正反饋加杠杆工具托市,結果,9 月底市場爆發上漲時,幾乎沒有任何市場化的工具來迅速制約 …… 這樣的結果是每一輪行情變得越來越快。與監管者想要的 " 慢牛 " 結果完全背道而馳。
我希望能看到證監會的領導有一天能明确告訴市場:自己的職責是監管,确保市場公平、公開、公正地運行,市場的漲跌、投資者的盈虧不是自己要管的範圍,而在行動上也堅決避免爲股市以及上市公司做背書,讓市場教育投資者。
監管者應盡可能減少對股票市場的直接幹預,減緩市場一緻預期形成的速度,而緻力于構建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的制度框架,消除 A 股政策市特征,使得投資者正視自己的投資行爲,建立理性投資的心理。
正可謂是:什麽樣的土壤決定了能長什麽樣的莊稼。隻有監管者尊重市場、相信市場,摒棄工具性目的,讓市場自身規律起作用;同時堅持投資與融資并重的市場發展理念。市場才得以健康、充分地發展,那麽監管部門期待的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的目标便能更好地實現,市場的走勢才能真正實現 " 慢牛 "。
短期而言,以上所說的情況似乎難以迅速改變,那麽 A 股熊長牛短之走勢特征大概率會持續,投資人該如何應對?
切忌追熱點
2015 年是一輪 " 短牛 " 的高峰,投資人追過 " 一帶一路 " " 互聯網 +" 等熱點;
2021 年也是一次 " 快牛 " 的高光時刻,當時的響亮口号是," 當今不買新能源,等于 20 年前不買房 ",不少投資人受蠱惑而高價搶入了各類相關電池、光伏公司 …… 結果無一例外都被晾在高高的山崗上。
抛棄做波段
打開 " 财經頻道 " 或 " 某音視頻 ",就能發現嘉賓 " 股評家 " 說得最多的策略就是 " 高抛低吸 " 做波段,策略似乎是永遠正确。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人性的弱點一定讓理想中的 " 低買高賣 " 變成現實中的 " 高買低賣 "。我建議退而求其次,先嘗試做到 " 低不抛,高不吸 "。這樣至少讓投資人不會在熊長牛短、大幅波動的市場中屢屢巨虧。
當然,更好的策略就是 " 守拙 ",即出手以 " 好價格 " 買入 A 股的 " 好公司 ",然後 " 長期堅守 " 就行了。
若是以低價買入并堅持持有一籃子的優秀公司組合,盡管牛市持續不了多久,之後又長期不來,投資人依然能長期持有這些好公司靠分紅而慢慢回本。
如遇上如 9 月底這樣的市場突然大漲,則更是能充分把握住好機會而獲取豐厚回報了;其實就像上文所述,許多上市公司就是這麽幹的。當然了,如果覺得自己很難辨别出哪些是 " 優秀公司 ",那麽,以 " 低不抛,高不吸 " 的方式長期持有主流指數基金(滬深 300,MSCI A50,中證 A50,中證 A500 等)也是可以立于不敗之地的。
/// END ///
No.6092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