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7 日,河南濮陽大量購房者貸款買房,過程中被銀行辦了消費貸一事引發輿論熱議。
據央視新聞,中國人民銀行貨币政策司 11 月 6 日發文表示,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工作已基本完成,超過 22 萬億元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平均降幅 0.73 個百分點,惠及超 5000 萬戶、1.5 億人,每年減少借款人利息支出 1600 億— 1700 億元,戶均每年減少 3200 元。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調整事關千家萬戶群衆的切身利益,是實實在在減輕人民群衆負擔的惠民舉措。
不過,據央 / 廣網 11 月 7 日報道,近日,多位河南濮陽反映稱,自己的存量首套房貸利率降不了,一問才知,已經還了兩年多的房貸竟是消費貸。如此一來,國家給出的惠民政策,自己卻不能從中受益。記者調查發現,濮陽兩家農商銀行在 2021 年大量發放消費貸,而這些本該助力消費的貸款最終流向了房地産市場。
對此,濮陽農商銀行官方微信号 7 日發布聲明稱,已成立工作專班,對有關客戶将逐一排查,開辟綠色通道,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化滿足客戶訴求。
針對貸款辦理過程中存在的違規問題,将從嚴處理。有關後續進展情況,将及時公告,歡迎各界予以批評和監督指導。
據央 / 廣網此前報道,自從存量首套房貸利率下調的消息一公布,河南濮陽的林女士就滿心期待。按照政策,自己 5.95% 的房貸利率将在 9 月 25 日自動調降到 5 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也就是 4.2%。但利率調降的通知短信并沒有如期而至,貸款經理的答複讓她難以置信。
林女士說:" 他說你這個是個人消費貸,你可以買車買其他的東西,但是不能用于買房,你這個是在政策之外。"
林女士 2021 年 3 月貸款 60 萬元在濮陽購置了一套二手房,放款銀行是台前農村商業銀行。還了兩年多的貸款,爲什麽不是房貸?貸款經理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當時辦的時候就按照個人消費貸款走的,那個時候跟中介說好了。做面簽的時候就跟你說過貸款用途是做什麽了,要不然面簽也沒法做。當時你可能隻關注着錢能不能下來,都沒關注這些東西。"
林女士說,關于貸款性質,簽合同時銀行和中介都隻字不提。在她看來,自己是爲了買房子而貸款,中介和銀行推薦的貸款産品自然就是住房貸款。而且,本該一式兩份雙方各拿一份的合同至今也沒給林女士,她質疑合同存在問題。林女士說,她當時簽署的是一份留有空白的文本,沒有寫明貸款金額和貸款用途。" 裏面的用途和金額都是他們自己手寫的。當時是空白的,裏面沒有任何消費貸字樣,就隻讓我簽字按手印。"
記者調查發現,在濮陽,因存量房貸利率調降發現 " 房貸變消費貸 " 的人不在少數。他們中的大多數手中都沒有貸款合同。
從林女士已經拿到的合同複印件看,這份合同是以林女士名下的房産爲抵押物,以 " 裝修住房 " 的名義貸款 20 年。讓人疑惑的是,抵押的房産就是當時交易的這套房,這是如何實現的?記者采訪了多位貸款人,他們的貸款買房過程都有一個共同點:在中介的幫助下,事先把房子過戶到了自己名下。
一家地産中介負責人表示,2021 年,當地部分銀行住房按揭貸款授信額度不足,濮陽農村商業銀行和台前農村商業銀行給他們提供了這樣的 " 變通 " 方案。
" 住房按揭貸款沒有額度 " 這個說法不止一次被受訪人提及,多段銀行工作人員後期答複貸款人的錄音顯示,銀行對消費貸被用作買房是知情的。公開信息顯示,濮陽農村商業銀行和台前農村商業銀行同爲河南省農村信用社分支機構。記者多方聯系發現,至少有 40 位貸款人在這兩家銀行辦理房貸業務時,最終辦成了消費貸,涉及兩家銀行的 10 多家支行。不少貸款人都聲稱,銀行沒有提醒他們辦理貸款的性質。記者梳理發現,這些貸款大都發生在 2021 年,少部分發生在 2022 年初。
央 / 廣網稱,發展個人消費貸款的初衷,是在當前擴内需、促消費的背景下,更好地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作用,同時滿足個人消費者的金融服務需求。但是,消費貸款不是讓居民 " 寅吃卯糧 "。這些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可能導緻消費者杠杆過快上升,反而抑制消費潛力釋放。
此外,資金違規流入樓市可能會助長投機炒作,危害房地産市場。因此,監管部門明令禁止消費貸款流入房地産市場,要求銀行嚴格消費貸真實性審查,加強貸後資金管理。
(部分被訪者姓名爲化名)
編輯|程鵬 杜恒峰
校對 |盧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