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金子莘
一場聲勢浩大的醫藥反腐風暴正席卷全國。
截至 8 月 14 日,全國已有超 170 位醫院院長、書記被查,學術會陷争議,醫院、醫藥代表等身處風暴中心。此輪反腐力度空前,實屬罕見。
相應的,資本市場也受此事件影響,今年醫藥及相關行業企業上市進度放緩。wind 數據顯示,7 月後,過會的 38 家企業中僅上海小方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1 家醫藥制造企業。該公司于 2023 年 7 月 14 日過會,保薦機構是國信證券。
時代周報記者在上交所、深交所發行上市審核系統中查詢發現,截至 8 月 15 日,今年來滬深交易所共有 13 家醫藥制造企業終止上市,創業闆 6 家、主闆 2 家以及科創闆 5 家。一名投行從業人員表示," 這個數量在近些年算比較多,今年各行業終止 IPO 的數量都較多,現在從業人員更加嚴謹了。"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了 2022 年全年滬深交易所終止上市的醫藥制造企業,共 8 家。其中,創業闆 5 家,科創闆 3 家。今年八個多月的終止數量已超去年全年數據。
圖片來源:圖蟲
醫藥企業 IPO 進度放緩,規則調整
7 月曆來是 IPO 市場的申報低谷,但從整體數據來看,今年的 " 淡季 " 更淡。wind 數據統計,2023 年 7 月僅北交所申報 1 家,滬深交易所無申報。對比近兩年同期數據,今年也有一定程度下滑。2022 年 7 月全市場申報受理的 IPO 有 3 家,2021 年也有 2 家。
對此,一位投行承做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與投行業務的申報流程有關。他解釋道," 招股書引用的财務報表有效期爲 6 個月,特殊情況下可以适當延長,但至多不超過 3 個月。因此,以 2022 年末爲最後一期财務數據的招股書,各家業務團隊均優先在 2023 年 6 月份上報。"
業内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近期針對醫藥企業 IPO 部分規則有所調整。最新一期《上交所發行上市審核動态》中明确了醫療企業開展銷售推廣活動的要求,同時對上市公司再融資、申報前 6 個月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時間認定等問題作出回應。
上交所表示,醫療企業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往往較高,銷售推廣活動的真實性、合規性頗受市場關注,銷售推廣費往往存在名目複雜、類别多樣、可能用于隐性支出等問題,一直是審核關注的重點。
鑒于此,上交所要求中介機構關注醫療 IPO 企業開展銷售推廣活動的四個要點:一是各類推廣活動開展的合法合規性;二是各類推廣活動所涉各項費用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三是各類推廣活動相關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四是經銷商、推廣服務商同發行人及其關聯方的關聯關系及交易公允性。
多位投行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此次窗口指導可能導緻接下來醫藥企業的上市進度推遲,但長期來看利于行業發展。"
對此,專注于醫藥投資的機構也認爲,此次行業整頓長期來看,利好行業發展。國内最早一批生物醫藥專業投資機構之一的倚鋒資本認爲," 短期生物醫藥行業企業家以及投資人都在經曆陣痛,承擔風險;但長期來看,中國醫藥行業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未來會走得更穩、更遠、更好。"
倚鋒資本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近期由于各種因素交織,生物醫藥企業上市節奏明顯放緩。但目前來看,IPO 不是投資人和企業家的終點,它隻是階段性裏程碑,現在這個裏程碑的門檻高了,投資人和企業家都要去做調整,宏觀上去積極理解國家的政治需求,實踐中投資人和企業家要做大‘打鐵自身硬’,解決内在的不足,提升市場競争優勢。"
或重塑醫藥行業生态
多名業内專家及研究人員認爲,此次醫藥反腐的力度空前,對行業生态的重塑或超過此前的集采。
一家股權投資機構的醫藥投研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如果從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來看,去除藥品銷售中間環節的灰色地帶資金一直符合政策發展的趨勢。無論是過去的兩票制還是集采,其實都印證了這個趨勢。" 他認爲,近期的反腐也是沿着這個大方向及總體趨勢,針對某些細節進行管控,總體來說,會推動整個中國醫藥行業良性、健康發展。
此次醫藥反腐可能推動行業長期健康發展,未來醫藥行業結構也可能發生變化。賣方研究團隊并未對短期的醫藥股價調整表示悲觀。天風證券生物醫藥團隊認爲," 擁有高品質創新藥的公司将在行業淨化後具有更強競争優勢。" 醫藥反腐的深入推進将顯著推動行業加速出清部分 " 低品質,高費用 " 的産品,真正具有臨床獲益的創新藥将具備更強競争優勢。
天風醫藥團隊建議,關注産品競争本質。從短期來看,此次醫藥反腐相關工作的推進對醫院場景爲主的相關業務,例如:設備、耗材、藥品等品類階段性有影響,但預計整體影響可控,尤其是對存量相關業務。長期來看,真正具有臨床價值的相關細分行業将具備競争優勢,獲得更快更高的銷售放量。
倚鋒資本表示," 我們更關注真正有硬科技、能解決臨床痛點的創新産品。" 在判斷一個醫藥企業的投資價值時,倚鋒資本認爲," 首先,我們關注臨床價值。在關注藥物或器械新穎性和原創性的同時,更重視對臨床價值的評判;其次,我們注重技術壁壘。在判斷項目價值時,考慮背後所依托的核心技術,是否能迅速取得競争優勢,并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其餘産品都無法撼動其市場地位。"
倚鋒資本着重強調," 我們投資原創藥、高端醫療器械,不是簡單地投資概念,而要看到項目科學嚴謹的理論原理、紮實的實驗和臨床數據,回歸藥物和器械産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