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由編者整理彙總自網絡公開資料。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 &值班編輯 | 金木研
第 7154 篇深度好文:5460 字 | 15 分鐘閱讀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說:
數字化轉型,一直是很多企業家探讨時熱衷的詞語。
" 數治企業與韌性成長 " 調研發現,在中國 4700 多家上市公司當中,2020 年、2021 年、2022 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和利潤都增長的企業有 700 多家,稱之為高韌性企業,通過進一步對其中 57 家進行分析,總結出來一個共同的特征:數字化轉型是推動企業高韌性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但相比探讨層面的火熱,數字化轉型成果顯著的企業仍是少數。如何更有效地進行數字化轉型?如何搭建數字化隊伍?成為了企業轉型中的一個個路障。
為此,小編彙集了學者、企業家們對數字化轉型的思考和看法,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想要了解更多大咖觀點,大家可以點擊以下名片,關注 " 徐少春個人号 ",閱讀更多文章)
一、數字化轉型,是馬拉松工程
我們現在處于全面移動互聯的時代,移動互聯網重新定義世界,萬物相連,人人相連,思想相連,數據相連。
一方面,中國有全球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全球最大的網購群體、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的群體,以及全球最發達的消費互聯網,催生了一批有國際競争力的互聯網巨頭。
我們有全球領先的金融科技、全球領先的數字化營銷、最多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最大的大數據以及最活躍的區塊鍊應用、最多的區塊鍊風險投資等等,形成了一個創新生态。
而另一方面,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其實是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數字經濟在工業增加值的占比上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德國差不多低了一半,這就是我們未來的機會。
我們工業互聯網和全球最大的消費互聯網疊加化學反應會産生什麼結果?
這就是我們今天數字化轉型的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原院長毛基業教授分析(毛基業:數字化轉型最根本是 " 人 " 的轉型),将五年前與現在作比較,會有三大趨勢:
第一,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
今天所有人都認為數字化轉型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很多企業家都認為如果不轉型,五年之後可能就不再有機會了。但是,數字化轉型也是馬拉松工程,像西門子這樣的公司持續轉型已經有二十年了。
第二,每個行業都出現了一些行業标杆,或多或少地成功完成了數字化轉型,已經不存在無人區了。
今天我們看物美、美的、伽藍這些企業都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的創新,每個行業都有了行業标杆。
第三,每個行業都有了數字化轉型的賦能者,包括阿裡、騰訊、華為等互聯網或高科技企業,利用自有的雲計算進行數字化轉型,給其他的産業賦能。
美的、海爾、三一重工、友達等傳統企業自身轉型獲得成功後,也對外輸出數字化能力,給更多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土壤。
我們進一步看一下實際轉型的現狀。在麥肯錫的全球調研中發現,800 家企業中,70% 以上的企業啟動數字化轉型,但是其中的 71% 仍然停留在試點階段,都在做 0 到 1 的探索。
85% 的企業試點停留的時間超過一年以上,遲遲不能實現規模化推廣,沒有真正産生價值,也說明了它的難度。
二、數字化轉型,需要關注這 4 個層面
最新的一份研究顯示,傳統的商業轉型仍能給企業帶來價值,幫助企業獲得一定增長,但是新技術的采用給企業帶來的商業新增價值更加明顯,這兩個價值之間有一個巨大的缺口,叫禁锢價值缺口。
這是一種被隐藏的,不為人知的新的價值和力量。數字化轉型能把潛藏在每一個企業中的能量激發出來,獲得更大的競争優勢。
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CEO 徐少春認為,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時,往往需要在這 4 個層面進行轉型:
1. 運營轉型
首先是運營轉型,以客戶為中心,端到端的重構。
運營轉型的核心就是原來用的 ERP 要向 EBC 轉變。ERP 過去以計劃為核心,把企業的資源進行重新計劃管理,進行定單和生産的平衡,但是現在這些觀念其實已經過時了。
華為 CEO 任正非常講,我們要多打糧食,增強土地肥力。
什麼叫增強土地肥力?就是企業的運營管理要更加簡單化、反應要更加快速化。我們在給華為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發現大兵團作戰的能力非常強,其背後原因就是運營的數字化。
運營數字化的核心主要體現在這幾方面:
過去是以 ERP 為核心,現在和未來将以 EBC 為核心;
過去是業務驅動,未來我們更強調數據驅動;
過去是信息化,禁锢價值沒有激發出來,未來我們要把這個禁锢價值缺口彌補,要把隐藏的力量和能量激發出來,這是運營轉型的根本。
2. 産品和服務轉型
然後是産品和服務的轉型,産品要智能化,制造要服務化等,這個轉型将會帶給你更高的價值。
産品與服務轉型的一個目标就是以客戶成功為目标:
過去我們強調要産品化,未來其實是服務化;
過去我們強調功能化,未來其實是場景化,就是怎樣讓客戶在你為他提供服務的場景體驗更好;
過去我們強調個性化,未來是智能化。
3. 戰略與模式轉型
微軟 10 年前股票跌至曆史最低,市值不到 5000 億。2014 年微軟聘請了印度人薩提亞 · 納德拉作 CEO,開始全面轉型,倡導 " 移動為先 " 和 " 雲為先 ",構建開放的商業生态,為任何人在任何設備上提供跨平台的軟件服務。
納德拉寫了一本書叫《刷新》,很多人都看過,講述了微軟這樣的巨型企業也在進行戰略和商業模式的轉型。過去我們買他的 Office 等軟件,都是要買到本地,現在隻需要訂閱,是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
我們看到微軟在新 CEO 上任後,6 年時間重回巅峰。微軟的轉型,也讓我們看到商業模式的改變是多麼不易。
我們看到很多中國企業,包括深圳的企業也正在進行商業模式的轉型,而數字化在裡面扮演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戰略和商業模式的轉型,過去我們強調價值鍊,其實未來強調的是價值網絡,已經不隻是一個産業鍊,而是産業的價值網絡;
過去是強調産品的買斷,未來其實是服務的訂閱;
過去我們和客戶的關系是買賣關系,未來是長期的戰略夥伴關系;
過去是資源的占有,未來是數字的共生,連接比占有更重要。
4. 文化轉型
每一個企業要數字化轉型,其實最重要的是突破文化的瓶頸,文化轉型、打破束縛才是關鍵。
從 2014 年 5 月 4 日起,我每年都在 " 砸 "。2014 年把筆記本電腦砸了,憑一部手機移動辦公。2014 年 8 月 8 日,我把服務器砸了,變革傳統 ERP,這種砸很大程度上是表達轉型的不易。
推動一個轉型是多麼不容易,阻力在哪裡?
第一,個别關鍵崗位不願意改變。
因為這些人是企業中的資深幹部,他們在企業中擁有了許多權力和既得利益,他們的日子過得很舒适,他們既害怕失去,也擔心帶來新的麻煩,本質上這是一種懦弱和保守、是 " 小我 " 的表現,是自身的境界格局不夠,仁愛、智慧、胸懷和能量不足。
對待這類幹部,既要有菩薩心腸,也要有霹靂手段。幫助他們放下小我,成就大我,順應變革,在挑戰中成長。若仁至義盡、實在不行,讓他們離開,在更艱難的現實社會中接收淬煉。
第二,阻力在我們企業家本身。
過去我們很大程度上是以自我為中心,現在和未來要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真正把客戶放在自己的心裡。
這兩年當中,我也開設了一個微信服務号 " 徐少春個人号 ",每天可以收到上千客戶來信,我可以知道客戶在想什麼,知道服務過程中還存在什麼問題。
關注 " 徐少春個人号 ",即可直接對話
我們也為大家準備了最新數字化大禮包,
在其任意文章下留言 " 報告 ",即可領取!
(含人力資源管理九大趨勢報告、專精特新全面觀、
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報告、産業互聯網白皮書、2022EBC 白皮書等)
所以說數字化轉型最大的難點就是文化轉型,但是如果我們擁有這四顆心,我覺得這個難點就可以迎刃而解。
第一,保持一顆求知心。
數字化轉型既是一個變革,也是一個機遇,是一次新的成長,所以我們應該積極投身到變革當中,而不是去抵制。
擁抱變化、主動學習新的東西,這樣人才會進步,所以我們要保持一顆求知心。
第二,保持一顆敬畏心。
要适應公司業務轉型的戰略,每一個企業的員工,特别是管理者,應該遵循這樣的目标,嚴格按照這樣的目标去推進,如果不這樣做就阻礙了公司的進步和發展。
第三,保持一顆真誠心。
我們在變革過程中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也會遇到很多實際困難,我們每一個參與者都要實事求是,保持一顆真誠心,真誠地反映問題,真誠地處理問題。
第四,保持一顆自信心。
雖然有挑戰和困難,但是要相信我們的心智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挑戰就是機遇,困難就是成長,我們要保持這樣一種必勝的信念。
三、數字化轉型的關鍵 5 步
騰訊集團高級管理顧問楊國安在考察過多家科技公司、實體企業後,總結出數字化轉型的 " 五環模型 ",可以幫助我們有效落地。
第一步,戰略共識。
楊國安再三強調:" 所有數字化轉型中取得進展的企業,一定不是為數字化而數字化。"
不要跟風口,一定要想清楚行業現在的痛點是什麼,未被滿足的需求是什麼,或者舊的模式的問題是什麼。
楊國安解釋:" 任何一個企業的成功,一定和自己行業的關鍵因素有關。
" 比如零售業,必須要有流量,有好品牌,産品要夠硬夠創新,這是行業的基本功,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
" 比如醫療健康行業,必須精準診斷和提前幹預,不管是已病或者未病,也要做好這些事情。
" 再比如線上教育行業,最重要的是教育内容是否合理,如何确保學生的學習内容與學習成果。
" 數字化本身不神奇,核心還是要懂業務,數字化不過是讓業務插上翅膀。像騰訊雲、阿裡雲、華為雲這些技術,都不是獨家秘方,所以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業務痛點,才能實現競争力的差異化。"
比如,在疫情環境下,一心堂藥店零售的大規模發展靠兼并重組,不斷打破原來根據地,通過數字化運營創新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所以企業轉型的第一步,一定是想清楚為什麼要做數字化,這些戰略思考,不能老闆一個人在想,一定要和高管團隊一起達成共識。
第二步,結合戰略,找到切入點。
一旦有了戰略共識,接下來要找到轉型的切入點。
切入點如果選錯了,搞了半天數字化,花了大量力氣,但是看不到投資回報,會很難繼續堅持下去。
所以切入點,一定要切到痛點。
楊國安再三指出:" 這個東西,不是找外面的 IT 大拿給你決定,一定是 CEO 結合業務的需要來決定。"
比如,對于零售業來說,最關心的是銷售渠道,也就是打通線上線下的店鋪,通過實時銷售數據反饋對供應鍊進行敏捷生産。
2020 年初,受疫情影響,百瑞源線下門店不得不關停,因此決定加速線上化轉型,搭建起會員數據中台,将線上與線下會員系統打通。有了數據中台,總部能分析客戶更為詳盡的偏好,從而調整産品,快速響應市場變化,一線銷售人員也能快速響應新的銷售策略。
對單個門店來說,有了 " 數據大腦 ",即便門店内沒有客人,也能通過線上渠道,觸達到潛在客群。
" 線上線下數字化,對門店有很大作用。" 在數據指引下,門店的銷售模式也有調整。銷售人員早上開門營業後,先分析經營數據,線上發布促銷内容,喚醒老顧客,再服務好到店流量。
第三步,數字能力。
想清楚業務的切入點後,要思考采用什麼科技來實現這些需求。
有些企業可以自己組建技術團隊,有些企業可以借助外面的平台,可以根據自己的企業規模來決定。
這裡要認清的是,數字化科技和工具,是為了幫助我們實現競争力和差異化的工具。
第四步,組織匹配。
為了實現業務升級,企業需要合适的人才,也就是橋梁型人才。
懂業務的人和懂科技的人結合在一起,對于很多傳統行業都能創造出很多新想法和新能量,這些能量是巨大的。
除了補充稀缺人才,對于轉型企業還有一個問題是 " 老臣子 ",也就是在現有模式中業績貢獻大的人。
如何讓他們不抗拒,甚至主動擁抱數字化?如何讓公司的思維模式、決策模式跟上轉型,也是對組織能力的重要挑戰。
因為很多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都是卡在人的意願上,而不是卡在 AI 技術層面。這是所有人在轉型過程中的共同挑戰。
第五步,變革領導力。
如何處理轉型中面對的這麼多挑戰,這就要看管理者的決心了。
楊國安着重強調:" 有一個關鍵的思路:很多公司在數字化轉型的時候,過度關注科技,卻忽略了人跟組織的藝術。
它往上推到深水區的時候,發現最大的挑戰、最大的瓶頸還是人、還是組織的問題,而不是技術的問題。技術用錢買得到,但要處理人的問題,就要看高管的決心了。"
很多企業家在複盤這個過程時都會說:" 當時的決策應該更加堅決一點。"
這就是變革時期的領導力,面對困難時,能不能投這麼多資金和經曆,願意承受這個風險和壓力,考驗的是 CEO 跟高管團隊對轉型的決心。
四、結語
面對數字化發展的趨勢,有人選擇視而不見,也有人選擇積極擁抱。最終,不同的态度,決定了不同的結局。
俞敏洪曾談到,數字化的機會有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企業内部數字化的發展和管理,以及它的業務模式的數字化。
比如通過一些數字化軟件工具,提升内部的工作效率,更有效地抓住商機。
第二個方面是,尋找外部數字化的發展給我們所帶來的機會。
東方甄選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是新東方将自身知識豐富、能說會道的老師,與直播帶貨這種數字化模式結合起來。
所以俞敏洪也坦言:" 新東方的這一路發展,尤其是這次東方甄選的火爆,實際上是新東方迎合了外部世界的數字化的發展浪潮。"
* 參考資料:
1.《對話楊國安:所謂轉型,表面是技術,本質是人》,筆記俠;
2.《數字化轉型期如何帶動員工思維的轉變?》,徐少春個人号;
3.《徐少春:重構數字戰鬥力 釋放禁锢價值》,徐少春個人号;
4.《毛基業:數字化轉型最根本是 " 人 " 的轉型》,徐少春個人号;
5.《俞敏洪:東方甄選的爆火,是迎合了數字化趨勢》,筆記俠。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筆記俠和徐總打了一個招呼,給大家申請了一個小福利,
關注 "徐少春個人号",在其任意文章下留言互動,
隻要您的留言被精選,
便可獲得《徐徐道來》或《量子領導者》贈書一本
或《哈佛商業評論》企業會員卡一張!
數量有限,晚了就沒有喽!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