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9 月 27 日,科普中國 · 星空講壇以 " 亞運,不止是比賽 " 爲主題,邀請 5 位來自體育史、工程學、運動醫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科技亞運、健康亞運等方向帶領公衆深入感受體育魅力。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研究館員、博士生導師崔樂泉帶來演講:《亞運會簡史,我們爲什麽要辦運動會》。
以下是崔樂泉的演講節選:
說到亞運會,大家都會想到 1990 年北京舉辦的第 11 屆亞洲運動會,這場盛會距今已經有 30 多年的時間了。在那之後, 2010 年廣州舉辦了第 16 屆亞洲運動會。到現在,兩朝古都杭州又成爲了中國第三個舉辦亞洲運動會的城市。
杭州爲什麽要申辦第 19 屆亞洲運動會?又爲什麽能申辦成功?
爲什麽本屆亞運會在杭州?
首先,杭州是一座曆史悠久、文化燦爛、風景秀麗的城市,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它具備了舉辦大型國際賽事的優越條件;
其二,杭州舉辦亞洲運動會這一大型綜合體育賽事,可以向亞洲各國展示杭州的傳統文化,促進杭州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
第三,杭州作爲擁有發達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網絡的長三角地區的重要城市,杭州亞運會的舉辦将進一步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體育設施),提升國際知名度;
其四,杭州還擁有一批知名的互聯網企業及創新平台,這将爲打造一屆 " 智能亞運 " 奠定基礎。
毋庸置疑,杭州作爲中國第三次舉辦亞運會的城市,其五千年文明之光,将在一場美輪美奂的東方美學盛宴中吸引世界的目光。這既是中國人民展示奧林匹克運動、普及奧林匹克文化的重要契機,更是中國全面參與亞洲體育運動發展的一項重要的舉措。
中國是怎麽與亞運會結緣的?
亞運會的舉辦已經曆經 19 屆,但中國與亞洲運動會的曆史緣分卻可以上溯至 110 年前的 1913 年。在這 110 年的曆史進程中,中國伴随着亞運會的演進,走過了一段不尋常的發展之路。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一段不尋常的曆史進程。
" 亞洲運動會 " 的前身是 " 遠東運動會 ",這一曆史其實可以追溯到 1913 年。
1913 年,在東亞地區的中國、菲律賓和日本三國體育界及一些政要人士的斡旋努力下,第一屆 " 遠東運動會 " 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同時,經過三國參會代表的商議,運動會期間成立了亞洲曆史上第一個綜合性體育組織 " 遠東體育協會 ",并決定自第一屆 " 遠東運動會 " 之後,每兩年一次輪流在遠東各大城市舉辦遠東運動會。那時,中國剛剛經曆 1912 年的辛亥革命,我們還是亞洲第一個共和國。
遠東運動會前後共舉辦了十屆,其中有三屆是中國承辦的,而且全都在當時的國際大都市上海。比賽項目皆爲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競賽項目,包括田賽、徑賽、遊泳、足球、籃球、排球、棒球以及網球等等。
其中,1915 年在中國上海舉辦的第二屆遠東運動會,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舉辦正規的國際比賽。根據有關新聞記錄的查考,開幕式那天,盡管下起了大雨,但是上海的虹口體育場卻還是被舊式老爺車擠得水洩不通。
運動會最後一日,觀衆達到了 2 萬餘人,有報道說," 場地四周,幾無隙地 "。
在遠東運動會的曆史上,最初參加者有哪些呢?是中國、菲律賓和日本三國運動員,最後兩屆也就是第 9 屆、第 10 屆,先後有印度、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國家的運動員參加進來。正因如此,遠東運動會被認爲是現代亞洲運動會的前身。
值得一提的是在遠東運動員足球項目的比賽上,中國奪得了除第一屆外的 9 個冠軍,造就了中國足球史上的一段傳奇,那時的報紙對足球項目是贊賞有加,時常将其描述爲 " 常勝将軍 "" 國有财産 "。在排球項目上,獲得 5 次錦标。
1934 年,第 10 屆遠東運動會在菲律賓的首都馬尼拉舉辦前後,日本堅持把 " 滿洲國 " 拉入 " 遠東體協 " 組織以及遠東運動會,中國代表團提出了抗議并于遠東運動會後退出。遠東體育協會宣告解體,遠東運動會也随之停止運作。
亞洲運動會如何興起的?
中國早期參與亞運會經曆了哪些挫折?
中國早期參與亞洲運動會,可經曆了不少挫折。
二戰結束後的 1949 年,在印度業餘田徑協會主席古魯 · 杜特 · 桑迪博士的努力周旋下," 亞洲運動會聯合會 " 成立。在亞洲運動會聯合會的指導下,第一屆亞洲運動會于 1951 年在印度首都新德裏隆重舉行。
在這次亞洲運動會上,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也接到了邀請,但是沒有派運動員參加,隻委派了 6 男 3 女組成的 9 人觀察團前往新德裏觀摩,團長爲時任中華體育總會籌備委員會國際聯絡處處長吳學謙。
這是因爲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而且正是抗美援朝期間,各項工作一切爲了前線,體育界當然也不例外。
此外,當時的 " 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 " 改組爲 " 中華全國體育總會 " 後,尚處在籌備階段,還沒有立即向國際奧委會備案和聯系,所以中國還不是亞洲運動會聯合會的成員,當然也不是國際奧運會的成員。
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什麽?新中國剛剛成立,群衆性的體育活動正在普及,我們的競技體育運動水平還不高。但是這依然是一個好的開始。
一直到 1974 年,在伊朗德黑蘭舉行的第 7 屆亞運會上,由 269 名運動員組成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了運動會 14 個項目的比賽,中國運動員終于登上了亞洲最頂級綜合賽事的舞台。
首次參加亞運會的中國代表隊表現不俗,取得了金牌 32 枚、銀牌 45 枚、銅牌 27 枚獎牌總數達 104 枚的好成績,僅僅次于日本和伊朗,列第 3 名。
那令人高興的是什麽?就在這一屆亞運會上唯一打破世界紀錄的是中國的射擊運動員李亞敏,她以 555 環的成績打破了女子手槍 25 米 60 發的世界紀錄。
第 7 屆亞運會開創了中國奧委會(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組團正式參加亞洲運動會的曆史。由于有中國等 6 個國家的首次參賽,亞洲運動會在參加國上具有了廣泛性,這是亞洲運動會進入新發展時期的重要标志,所以被稱爲 " 第一次真正的亞洲運動會 "。
4 年後在泰國曼谷的第 8 屆亞洲運動會中,中國以 51 枚金牌的成績超越韓國,躍居第二。緊接着,在 1982 年印度新德裏舉辦的第 9 屆亞運會中,中國以金牌 61 枚、銀牌 51 枚、銅牌 41 枚的成績,全面取代日本長達 31 年的亞運會霸主地位,成爲新的亞洲體壇新盟主。
中國體育健兒首次在亞運會上稱雄,是中國體育史上具有曆史意義的一次重大突破和轉折,中華民族幾代人朝思夢盼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就在第 9 屆亞運會閉幕的第二天,亞洲各國奧委會聯合組織——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宣布成立,它取代了 1949 年成立的 " 亞洲運動會聯合會 " 而成爲新的亞洲體育組織。包括中國在内的 34 個亞洲國家和地區,成爲理事會的創始成員。此後,亞洲體育在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的領導下,日益呈現出更加絢麗多姿、五彩缤紛的局面。
在 1986 年于韓國漢城也就是現在首爾舉辦的第 10 屆亞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又以 94 枚金牌、 82 枚銀牌和 46 枚銅牌的戰績,繼續保持了中國在亞洲體壇競技體育方面的領先地位。
亞運會裏的 " 中國秀 "
随着中國在國際體壇和亞洲體壇上逐漸占據優勢地位,根據國内外形勢的發展以及獨立舉辦亞運會已經成熟的條件,中國奧委會主席鍾師統,于 1983 年 8 月 23 日緻函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主席艾哈邁德 · 薩巴赫,正式提出了中國在北京舉辦第 11 屆亞運會的申請,并且于 1984 年 9 月 28 日舉行的亞奧理事會第 3 次會議上被投票表決通過。
承辦亞運會,全國人民都是東道主。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普遍開展了迎亞運活動,并通過各種方式積極支持和參與亞運會的籌備。
從 1986 年起,北京開始興建 20 個新建場館,改建或修繕原有場館 13 座,并且在北京四環道外興建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和亞運村。
1990 年 9 月 22 日下午四時,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舉辦的亞洲體育盛會在北京工人體育場開幕,這次大會共有 37 個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代表團 6548 人參加了本次大會。中國派出了 670 名男女選手參加了全部的 27 項比賽和兩項表演賽。
本屆亞運會上,具有曆史意義的,是來自中國台灣、香港、澳門地區的運動員全部參加了亞運會比賽。
坐擁主場之利的中國,在這一屆亞運會表現不俗,把這一屆亞運會變成了不折不扣的 " 中國秀 "!中國運動員共奪得了 310 枚金牌中的 183 枚,把五分之三的金牌全部收入囊中,無論是金牌數還是獎牌數,均是遙遙領先的。我們單計金牌數,可以看出,就是第 2 名韓國( 54 枚)的 3 倍多,是當之無愧的亞洲第一體育強國,而且這一優勢持續至今。
亞運會在中國
北京亞運會的成功舉辦,提高了北京的聲望、中國的聲望," 讓世界認識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 ",亞運會就像一扇明亮的窗口,清晰地展現出了中華民族的活力與繁榮。
進入 20 世紀 90 年代以後,随着奧林匹克運動在中國的全面開展,中國的競技體育已經逐漸登上亞洲體壇,在展示亞洲競技體育最高水平的亞洲運動會上,中國的體育健兒更展現出了巨大的優勢。
在北京第 11 屆亞運會之後參加的第 12、13、14、15 屆亞運會上,中國運動員的成績繼續排名第一,并保持着穩步提升的勢頭,始終沒有給身後的日本以及韓國創造反超的機會。
一些曾經的弱勢項目,也不斷在亞運會上取得了曆史性的突破。比如:劉翔在 2002 年釜山亞運會 110 米欄決賽中奪冠,證明了中國人也能在速度項目上稱雄。
回顧中國參加亞運會的曆史,中國由最初的金牌總數第 3 名到第 2 名,直到連續 7 屆獲得金牌與獎牌總數第 1 名,反映了中國競技體育發展的巨大成就,同時也說明中國的競技體育已經沖出亞洲,正在大踏步地邁向世界的高峰。
2010 年,以 " 激情盛會,和諧亞洲 " 爲辦會理念的第 16 屆亞運會在中國廣州舉辦。這是繼北京後中國第二個取得亞運會主辦權的城市。
在此後 2014 年韓國仁川第 17 屆、2018 年印度尼西亞雅加達 / 巨港第 18 屆亞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承續既往亞運會的雄風,又先後獲得了金牌和獎牌榜第一的優異成績。
值得提及的是,2018 年第 18 屆亞運會百米大戰中,中國運動員蘇炳添用 9 秒 92 的成績刷新了亞運會紀錄,獲得亞運會冠軍!
結語
超強的體育,大把的金牌,這都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的一個縮影。
曆經兩次亞洲運動會的申辦與舉辦,在爲中國舉辦洲際大型運動會積累豐富經驗的同時,更點燃了中國人民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的持續熱情。
伴随着新時代中國體育事業的整體推進,中國杭州在獲得中國政府與中國奧委會的批準後,繼北京、廣州第三次向亞奧理事會提出了申辦亞洲運動會的申請,并最終于 2015 年 9 月 16 日獲得了 2022 年第 19 屆亞運會的舉辦權。
面對疫情的肆虐,杭州亞運會雖然因爲延期一年給我們的籌辦工作帶來了挑戰,但是杭州人民、中國體育人萬衆一心,克服困難,堅持奮進,最終迎來了第 19 屆亞運會的開幕。
策劃制作
作者|崔樂泉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研究館員、博士生導師
責編丨白莉 祁媛(實習生)
點亮 " 在看 "
了解亞運會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