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航的後勁太大了。
奪冠後,一直話題不斷,從分析他的文本,到分析他的家庭,到分析他的未來,簡直有一種石頭縫裏蹦出個孫猴子,每個人都在驚奇打量的感覺。
哦,猴子,這也恰恰是付航最大的标簽。
而這些讨論聲中,最有意思的一個觀點,就是說他是 " 下一個周星馳 "。
你看呐——
他們都諷刺了所有,唯獨沒有諷刺愛情
他們都關注小人物,都講了小人物的逆襲
這還不夠像嗎?
不可否認,在一檔周星馳發起的綜藝裏奪冠,再加上上述特質,很難不讓人把二者放在一起比較。
但。
作爲周星馳的老粉,Sir 越看付航,其實會越覺得,他更像另一個人——
賈玲。
是的。
付航不是 " 脫口秀界周星馳 ",而是 " 脫口秀界賈玲 "。
01
聊付航,不能不提一個字——
猴。
甚至如果在 3 個月前,大部人對付航的印象也不可能是什麽周星馳、喜劇之王。
而隻有 " 猴 "。
在人均嗎喽的時代,付航将 " 猴設 " 卷到了天花闆。
長相,猴裏猴氣的。
瞧這睿智的眼神、瘦黑的身材、耷拉的姿态,誰能把他和旁邊的猿人分得清楚?
光是一站,自帶笑點。
行爲,猴子附身似的。
眼睛一瞪,嘴巴一咧,小手一比,簡直是六小齡童的接班人。
表演外放,動作誇張,好動得别說坐了,連站都站不住,讓人難以預測他下一秒的動作。
請看 VCR ——
強烈建議清點一下峨眉山潑猴的數量,懷疑有一隻偷偷跑下山,化成付航的模樣。
△ 早期猴子馴服人類的珍貴視頻
在付航和線下觀衆之間," 猴 " 更是早已成爲了一種心照不宣的 play。
有觀衆苦思冥想地造梗,不惜造一所新大學," 蒙克大學 "。
有觀衆随身攜帶着香蕉,耍猴的都知道這香蕉的門道有多深。
久而久之," 猴 ",成爲了付航最大的一個标簽:
" 觀衆可能記不住演員的名字,但隻要提一個特征,大家會想起我。"
所以,當他從線下走到線上,第一次錄制脫口秀綜藝,主動 cue 起 " 猴設 "。
觀衆是未識其人,先見其猴。
首秀登場。
手放在耳邊,半彎着身,發出細長尖的聲音,猴模猴樣的。
光是這個露相,就逗得台下觀衆拍掌歡呼。
一開口,拿 " 猴設 " 開涮,加強大衆對其特征的印象:
很多觀衆都說我是猴
……
其他的脫口秀演員一提起來是什麽學曆高、文本好
觀衆都說我是通人性
平台也玩梗
别人都什麽情感類、搞笑類、顔值類
我是靈長類
就算是進入正經狀态,也不落下 " 猴 " 梗:
然後周星馳看着我的眼睛
跟我說
說你做喜劇是爲了什麽
我看着周星馳 我說
我想給大家帶來一些純粹的快樂
周星馳看着我說
猴
粵語的 " 好 " 和普通話的 " 猴 " 的發音極其相近。
聽到付航這話,台上台下的人都忍不住笑起來,似乎純粹的快樂來得如此簡單——
諧音梗、大動作、大表情、大嗓門。
猴笑倒是挺猴笑的。
但光靠這套猴戲,怎麽能拿下喜劇之王的稱号,成爲網友口中的 " 下一個周星馳 " 呢?
付航給出的答案是——
立地成猴。
02
在付航的脫口秀宇宙裏。
猴就像是一個 game 點,他圍繞着它,逐漸升番。
第一番,是外在形象上的猴。
第二番,則是社會地位上的猴。
而後者,才是人們贊賞付航的主要理由。
就像星爺電影裏的那句," 你看那個人,他好像一條狗 ",一句小人物的自嘲,說出了不少失意者的落寞與無奈。
在付航的脫口秀宇宙裏," 猴 ",說的也是被擠壓到社會角落的小人物,被這個社會耍弄的不甘。
沒錯,付航在世俗的意義上,曾經是個 " 失敗者 "。
讀書的時候,他跟不上優績主義的腳步。
哪怕跟上了,迎頭痛擊的,也是質疑與嘲笑——
二裏莊神偷,專門偷卷子。
工作的時候,他跟不上社會的節奏。
付航曾經在一家高級會所當保安,看到有司機想來接杯水,他便招呼過去了,可經理卻來趕人,說樓下才是司機休息室。
言下之意,下等人隻能呆在地下室。
就像《寄生蟲》裏的一家人。
付航對此會心甘情願地接受嗎?
未必。
和大部分辛苦工作,卻無端端地被這個社會定義爲失敗者的普通人一樣,付航也會爆發出發自内心的憤怒。
他通過一個吃法餐的故事,大聲宣言:
去你的高級,我情願當猴。
以及,最終決賽的前半段,通過一個人、猴、馬的故事,再次從小人物的角度,進行 " 以下犯上 " ——
一個農民讓猴子幫忙摘水果,再用馬車拉水果去賣。
本來農民、猴子和馬都很高興。
可是動物保護組織把他們攔了下來,指責農民不該讓動物幹活,要解救猴子。
農民和猴子都生氣,但最生氣的還是馬,自己怎麽就不算動物呢:
我
你
馬
現場效果炸裂,掌聲與笑聲齊飛。
當時聽到這裏,Sir 的确一邊大笑一邊内心一振——
付航有将世界荒誕的一面,翻過來給人看到了。
就像邁克爾 · 桑德爾在《精英的傲慢》一書中所說的。
當這個社會一直在宣揚努力就能成功,就能實現階層躍遷的時候,其實也是在某種程度上否定了沒有頂尖天賦、沒出生在精英家庭、隻能普普通通過完一輩子的我們。
這個社會的評價體系出了問題。
可惜。
然後呢?
沒了。
他開始講他的愛情故事了,開始以情動人。
可以看得出來。
小人物的視角,配上故事的鋪墊、激情的嗓門與鼓勵式語言,付航的确與周星馳式人物形成了互文——
尹天仇對着大海高喊 " 努力、奮鬥 ",付航對着觀衆喊麥 "passion";
" 死跑龍套 " 的尹天仇堅持 " 我是一個演員 ",付航高呼舔狗也有舔狗的劇本;
尹天仇最終選擇了愛情,付航也有人等他回家。
當那句 " 隻要你勇敢做自己,就會有人愛你 " 一出來,現場的情緒價值達到頂點,台上台下的觀衆當場淚灑。
而更重要的是,付航身上,也确實有尹天仇的影子——
比如,小人物堅持夢想的悲情。
曾經有一次在酒吧的開放麥,場子那叫一個冷清,台下沒有一個人。
酒吧老闆對付航說,你走吧。
付航拒絕了,他覺得隻要來了就得演完。
僵持之下,付航隻能打電話喊來朋友,請他幫忙當觀衆。
對着朋友,付航演完了全場。
但即便如此。
Sir 也會覺得,付航隻不過是 1/2 的周星馳。
爲什麽?
因爲周星馳并不會就此停留在自嘲、憤怒、感動的個人情緒裏,他會敏銳地發現問題的根源所在,并用一種天馬行空的方式,将這種更大的荒誕表達出來。
而付航則是不願,或者不能。
具體來說。
按照網友的說法,付航不冒犯任何人、任何事,隻選擇冒犯自己,然後治愈他人。
付航自己也坦白過,他不喜歡冒犯别人。
你不能讓那個男孩難過,你不能讓那個女孩難過,你不能讓在場的觀衆難過,你也不能讓看這個視頻的網友難過,你不能觸碰的東西太多了。
——《人物》
也可以看到他跟觀衆的互動中,有時開完觀衆的玩笑,他就會立馬接一句," 您也來開我玩笑 "" 我隻是說笑的 "。
哪怕是在節目中,面對放狠話環節,付航得瑟一把之後,立馬服軟:我都是開玩笑的。
郭麒麟曾這樣形容這隻猴:
我覺得你就是特像那種曆經八十一難
現在就要給你冊封鬥戰勝佛
你說去你的
我就當齊天大聖
這形容,桀骜、灑脫、自由自在,聽得付航羞澀地咧開牙花子笑。
但其實,付航哪裏是郭麒麟說的齊天大聖,而是關在籠子裏作揖的猴。
即使是尖銳時刻,他也是圓滑的——
對上層的諷刺,都是投向了虛空,飄渺的 " 高級 ";對底層的撫慰,都停留在了煽情,普世的雞湯。
而周星馳則不同。
星爺電影裏,對于任何形式的權威,始終都高舉着諷刺的利刃、警惕的目光。
對于小人物,他也沒有亂灑溫情。
《大話西遊》的孫悟空戴上緊箍才變得法力無邊,《九品芝麻官》突然得到最高權力的眷顧,《功夫》裏阿星突然被打通任督二脈,《食神》裏觀音現身來幫他 ……
這一切背後,都有一句潛台詞:
如果沒有神的幫助,小人物是永遠不可能翻身的。
在星爺的世界。
他不是一味地制造小人物逆襲的泡沫,将殘酷的世界包裝成溫情的天堂。
所以該怎麽說呢。
我們當然可以将其歸因爲環境問題,甚至于國内觀衆無法接受真正冒犯的問題。
但是啊,當我們在規則或者市場面前總是會下意識地後退兩步,那麽久而久之,被鈍化了的,也隻有我們自己的敏銳與尖銳。
而在這個意義上來說。
現下,大約也不可能真的會出現第二個周星馳了吧。
03
所以,與付航最貼近的是誰呢?
其實是賈玲。
一方面,是他們都把自己放到一個低位,讓自己變成 " 猴兒 ",通過自耍猴戲的方式,逗樂觀衆。
而另一方面。
則是在讓人心疼的自貶自損之後,他們往往會通過煽情的方式,将觀衆逼出眼淚,陷入一種情緒的漩渦當中。
表面上看這是在煽情。
實則暗藏着,一種排山倒海式的尋求共鳴。
怎麽說?
煽情這點就無需多說了,正如陳其鋼在《圓桌派》所指出的:
中國人講煽情。
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中式文化,以至于絕大多數的國内創作者,都将其理解爲最高信條。
不信?
你去把這些年來的晚會小品,國産喜劇都看一遍就明白了。
而共鳴呢?
顯然,這已經變成了他們的殺手锏。
一個比較。
賈玲的《熱辣滾燙》說的是什麽?
是一個跌入谷底的女性,決意于找回自己," 想赢一次 "。
于是電影的結尾。
雖然在賽場上,樂盈是輸了,但她顯然掌握了自己的生活節奏,赢得了屬于自己的尊嚴。
這種對原版結局的改變,顯然引發了更大群體的共鳴。
而付航的脫口秀呢?
往往也是如此。
他說的是,雖然我改變不了自己的容貌,雖然我最終也不會變成你們眼裏的成功人士,但我 " 隻要勇敢地做自己,就總會有人愛你。"
或許正是如此,一些失意的觀衆,仿佛突然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一般,由衷地認同起來。
Sir 當然不是說這樣的做法不好。
問題在于——
無處不在的煽情與共鳴追求,無處不在的情感漩渦制造,對專業、智識與理性,都會形成一定的威脅。
就像 Sir 不止一次可惜的節目,《奇葩說》。
這曾經是理性、智識與語言的交鋒。
後來,卻變成了煽情大會,誰能擊中在場觀衆情緒的最大公約數,誰便能赢得票數。
還記得 BBKing 黃執中在《奇葩說》第一次失敗。
那是《奇葩說》的第六季,一開始,黃執中和雷哥就 " 該不該給部門新同事發喜帖 " 這樣一個話題展開了辯論。
正方雷哥主張婚禮是個社交場合,即便不熟悉的同事,也能在婚禮中彼此熟絡起來,有利于處理好同事關系等等。
看起來并沒有什麽說服力。
而反方黃執中則準确地抓住了辯題的要害,并将其重新定義 " 當面對别人,我們有沒有差别待遇的勇氣?"
他舉了很多例子。
尤其是請了全公司的同事來婚禮,和告别式上隻有在意的人來的反差,讓不少人起了雞皮疙瘩。
條理清晰,說服力強。
也正是如此,整個辯論的大部分時間裏,黃執中的票數都一路領先," 開杠 " 完畢後,兩人票數懸殊爲 21:72。
但。
直到雷哥說了一句話:
差别待遇
是職場中新同事最怕聽到的一個詞
他們害怕差别待遇
瞬間無數人感同身受,最終票數反超,60:38,在這個節目上第一次有人赢了黃執中。
雷哥更多的是 " 利用 " 了每一個人都有職場新人的經曆,并在此基礎上制造出了一個極其寬泛而又強烈的共情心。
當黃執中用一層一層的理性把觀點和盤托出的時候,他其實是在用一種可以暴露弱點的方式在引導觀衆思考,人們在思維的漩渦裏反複盤算,并選擇相信與否。
而感性的斷語卻不需要你思考,隻要你接收就行了。
因此。
赢了黃執中的其實不是觀點,甚至不是理性。
而是觀衆的情感。
當然。
Sir 也知道拿付航與周星馳、賈玲這些喜劇大咖對比,的确是一件不太公平的事。
畢竟他的喜劇人生,才剛剛開始。
在未來。
也許付航也會真的如史上最著名的 " 嗎喽 " 一樣,從一個被仙界看不起的小猴妖,變身成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
他自有他自己的道路。
可眼下。
Sir 擔心的卻是——
當煽情與共鳴成爲創作者的最高追求,當我們所有人都習慣于情感泛濫,并隻顧着邊動情落淚邊掌聲大動。
會不會有一天回過頭來才突然發現——
我們不但失去了思辨的空間。
甚至久而久之,連共情的能力,都已逐步鈍化?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桀骜不馴八寶粥
還不過瘾?試試它們
▲ 11 月新片驚到我了(很可能是票房冠軍)
▲香港電影闖入禁區
▲ 8.8 還在漲,捧他是捧對了
▲怎麽塌房都能翻紅,隻有他
▲ 9.6,這下滿意了吧
▲他這麽牛,還是第一次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