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沖擊港股 IPO,阿裏系打響分拆上市第一槍。同時,快遞業鼎立三足之一,終于露出了廬山真面目。
當年,爲了幫通達系解決 " 最後一公裏 " 問題,阿裏巴巴推出菜鳥驿站。如今,這 17 萬家線下門店,已經成爲快遞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
後來,面對四通一達在行業話語權上的式微,以及更大的産業野心,菜鳥親自上陣送快遞,今年還推出了直營快遞品牌菜鳥速遞。
這還不夠,在快遞物流平台的基礎上,菜鳥正在瞄準全球市場推進供應鏈業務升級,第二次走出舒适區。
這個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商物流服務企業,企圖借助港股 IPO,實現對順豐控股、京東物流的追趕。
輔助
1993 年,王衛每天背着書包、拖着拉杆箱往返于香港和廣東兩地幫人送貨,順豐起步;這一年,聶騰飛以差不多的方式,依托長三角,在杭州創立申通。這便是中國快遞行業的起點。
十年之後,淘寶創立,中國電子商務高速發展,快遞業也迎來了黃金時代,業務量連續多年呈指數級增長。2002 年,全國快遞業務量 1.4 億件;20 年後的 2022 年,變成了 1105.8 億件。
業務量增速超過快遞公司的發展速度,新的問題就出現了。數據顯示,過去 10 年,中國快遞包裹量增長近 20 倍,而快遞員的數量僅增長了 6 倍,末端配送的壓力存在多年。
于是,效率優先的電商快遞行業,将 " 最後一公裏 " 剝離出自己的服務體系。很多人應該有印象,最早期,快遞是默認上貨上門的,後來,這一服務被默默取消。
當然,消費者也收到了回饋,快遞價格連年下降,這也進一步刺激了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行業的發展。
但是," 最後一公裏 " 這個問題必須得到解決。2012 年創立的速遞易,開啓了快遞櫃這個路線,啓發了豐巢、京東快遞櫃。另一戰線,阿裏巴巴 2015 年前後推出了菜鳥驿站,顧名思義,就是開在居民區、商業區的線下第三方快遞集散點。
那個時期的菜鳥,核心出發點是幫通達系快遞公司解決 " 最後一公裏 " 這個問題,提升電商購物體驗。所以,其創始股東除了阿裏巴巴(09988.HK),還有申通、圓通、韻達和中通。
當然,菜鳥驿站隻是菜鳥的外在表現形式。其内核,其實是阿裏巴巴的快遞物流數字化技術平台。
早期的菜鳥,并不直接涉足快遞業務,而是爲幾乎所有快遞公司服務。以電子面單爲例,2014 年由菜鳥率先引入後,3 年内将快遞的數字化率從 5% 提升至 80% 以上。以前大家需要手寫快遞單,現在基本都是掃碼下單,這一轉變,菜鳥功不可沒。
在阿裏巴巴這棵大樹的庇護下,菜鳥快速崛起,成爲中國快遞行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盡管廟堂沒有它的座次,但江湖一直有它的傳說。
早在 2017 年,劉強東便對快遞行業作出預言,民營物流隻能是 2+1 的結構。京東和順豐會成爲兩大物流巨頭;另外一家,指的便是菜鳥——盡管彼時他對菜鳥的商業模式頗有微詞。
升級
菜鳥并沒有永遠甘居幕後,也在慢慢走向台前。
畢竟,成長是企業的生命力。依托阿裏巴巴、爲傳統快遞公司提供服務的模式,并不能滿足菜鳥的龐大野心。
而且,阿裏系聚攏的快遞老勢力通達系,雖然業務量仍然相當龐大,但業務價值較爲有限,兩三塊錢的單票收入,并不能支撐它們追上快遞行業的新趨勢:更多樣化的需求、更好更全面的服務、更快速的叠代。
其中,阿裏系快遞版圖中最具互聯網基因的百世集團,當年旗下除了快遞快運業務,還包括供應鏈、電商、金融等。
随着快遞存量時代下白熱化競争的不斷加劇,通達系在行業内的話語權漸弱。百世集團将國内快遞業務作價 68 億元出售給極兔速遞,便是一個标志性事件。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阿裏系内部危機開始出現,菜鳥不得不走出舒适區。
這艘超級航母編隊的核心,電子商務業務,開始被整體性的增長危機以及競争對手拼多多、京東(09618.HK)以及抖音、快手的擠壓所困擾。
2020 年 -2021 年期間,商譽減值和罰款引發的業績下降,反壟斷等監管因素造成的巨大聲譽壓力,讓阿裏巴巴不得不對内部進行調整。
于是,讓旗下各大業務闆塊獨立發展的整體趨勢,加速了阿裏巴巴旗下快遞物流平台菜鳥的發展勢頭。
早前,菜鳥便從一家開放技術平台,發展爲智慧物流網絡,2015 年開始首先爲天貓超市提供服務,随後将拓展至第三方運營的電商平台和網點。
近年,菜鳥的業務擴張提速。2023 年 6 月底,菜鳥推出了直營快遞業務 " 菜鳥速遞 ",主打半日達、當次日達、送貨上門和夜間攬收等業務,快速覆蓋超過 300 座城市。此前針對天貓超市的配送業務,升級爲正式的全國快遞網絡。
在菜鳥速遞,隻需要通達系快遞公司的價格,便可以享受順豐速運和京東快遞的服務。
除了做直營快遞業務,菜鳥還通過聚合平台的模式開展同城貨運等業務,目前接入的服務商包括貨拉拉、快狗打車、運滿滿等。
至此,全國超過 17 萬家的菜鳥驿站,6000 萬月活的全球最大物流應用菜鳥 APP,直營快遞平台菜鳥速遞,電商退貨專用的逆向物流服務平台菜鳥裹裹等,以及申通快遞(002468.SZ)25% 股份和第一大股東身份的轉入,終于讓菜鳥形成了一個完善的電商快遞服務體系,坐穩了快遞業三足鼎立的一角。
新起點
今年 3 月,阿裏巴巴當時的掌舵人張勇宣布進行 "1+6+N" 組織變革,"6" 是指阿裏雲、淘天、本地生活、國際數字商業、菜鳥、大文娛,"N" 包括盒馬、銀泰商業等。并表示,具備條件的業務和公司,都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
畢竟,阿裏系的分拆,可以讓旗下原本吃大鍋飯的非核心業務獨立發展,借助市場發揮更大的價值,同時也能提升整個集團的業績水平。
在此之前,京東已經按照這種路徑,先後分拆了物流、健康等業務上市,産業和工業公司正在港交所排隊 IPO,科技(金融)業務上市折戟之後,也一直在試圖卷土重來。
半年之後,阿裏系分拆上市計劃打響第一槍,菜鳥先飛,于近日向港交所主闆 IPO 發起沖擊,計劃募集至少 10 億美元,估值約爲 150 億美元 -200 億美元。
2021 年度、2022 年度、2023 年度,公司收入分别爲 527.33 億元、668.67 億元、778.00 億元,歸母淨利潤 -16.88 億元、-20.04 億元、-23.25 億元。
今年二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長 33.6% 至 231.64 億元,也終于通過提升毛利率實現了季度性扭虧爲盈,歸母淨利潤 3.91 億元。
此次港股上市,菜鳥也帶來了新故事——瞄準全球市場的供應鏈業務升級。
如果說,上一個階段的業務拓展,菜鳥整合了通達系的基礎服務能力,從技術平台的定位出發,成爲了一個快遞物流平台。那麽,新階段,菜鳥則是繼續走出自己的舒适區,在快遞物流業務的基礎上,向着順豐控股和京東物流(02618.HK)的方向,深挖供應鏈綜合服務能力。
然而,畢竟遲到了 20 年,在業務深度上追趕順豐(002352.SZ)和京東,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好在,菜鳥找到了适合自己提速的彎道——跨境物流。
2022 年,中國快遞業務量 1105.8 億件,同比增速僅爲 2.1%,已經逐步進入到存量時代。行業的下一次關鍵機會,正是跨境電商物流。菜鳥、極兔都将上市地選在港交所,順豐近期也在沖擊港股 IPO,直接原因即在于此。
截至 2023 年 6 月底,菜鳥擁有約 300 萬平方米跨境電商倉庫,全球第一;2023 财年,公司國際物流包裹量超過 15 萬件,全球第一。公司已經成爲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商物流服務企業。
面對誘人的海外業務,順豐通過并購奠定基礎,極兔從海外崛起對跨境業務駕輕就熟。在阿裏巴巴海外電商業務崛起的背景下,菜鳥相較于順豐和京東,有着相當明确的優勢。
新一輪的争奪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