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生孩子第一名,廣東人敢說第一,沒人敢說第二。
在全國出生人口連續七年走低的今天,廣東人逆風飛揚,依然保持着較爲高漲的生育熱情。
數據能說明一切,在近日公布的 2023 常住人口數據中,2023 年廣東省出生人口 103.17 萬人,也是本年度出生人口中唯一一個超百萬的省份。說得更直白點,在今年全國每九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名是在廣東呱呱墜地。
讓人不禁想問,爲什麽廣東人這麽熱衷生孩子?以後中國的生育率,都要靠廣東 " 帶飛 " 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山東曾是全國 " 最能生 " 的省份。
事實也是如此,自 2001 年以來,山東曆年出生人口一直維持在百萬以上;尤其是伴随 " 二孩 " 政策實施,2016 年山東出生人口更飙漲至 177 萬人,2017 年繼續維持在 175 萬人的高位。不過,政策刺激效應未能維持多久,從 2018 年起,第一生育大省的帽子就落到了廣東頭上,蟬聯至今。
其實,廣東省一直很能生。
根據廣東省統計年鑒數據,廣東省已經連續四年成爲唯一一個出生人口超 100 萬的省份。2023 年廣東省出生人口比第二名的河南省多出了 33.5 萬人,是青海省的 20 倍。
當然,廣東省出生人口多很大一部分來自于 1.2 億的常住人口,這一數值遠遠高于其它省份,要想知道廣東省真正的生育意願和水平,用出生率的指标更加恰當。
◎ 2023 年我國人口已經連續兩年負增長,總生育率 1.0 左右,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倒數第二。/ 圖:微博
出生率就是指在一定時期内(一年時間)該地的出生人數與平均人數之比。
2023 年全國平均出生率爲 6.39%,而廣東省的人口出生率爲 8.12%。
細化到廣東省内部,2023 年,多座城市的出生率超過了全國均值。其中,廣州出生率 11.07%、汕頭 10.58%、湛江 10.51%、東莞 10.5%。而珠海、潮州、惠州出生率均超過了 8%。
在一個個城市出生率都 " 狂飙 " 下,廣東人格外能生就不顯得那麽意外了。
01
爲什麽廣東人熱衷生孩子?
首先,龐大的人口規模,爲高出生人口數奠定了基礎。廣東省的常住人口數多年來一直位居全國第一,比第二名的山東省高了 2000 多萬人口。
除了自然增長的人口,廣東省的機械增長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機械增長(也稱 " 遷移增長 ")是指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内(通常爲一年)由于人口遷入和遷出而引起的人口數量變化。在社會常态化流動下,人口遷移增長主要因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活力和吸引力所帶來的人口流入增長。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作爲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廣東成爲南下打工人的第一站,吸引了無數外來人口源源不斷地流入,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廣東外省人口總規模高達 2962 萬人,占總人口的 23.5% 。
無數的年輕人爲了夢想來到廣東,不僅給廣東帶來了豐富的勞動力和人才資源,同時這些人正處于最佳的生育年齡,在成爲廣東 " 新市民 " 後,生孩子也就提上了日程。
◎ 想要 " 兒女雙全 " 以及 " 給老大做個伴 " 是廣東群衆選擇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 圖:全景視覺
其次,廣東的生育率一直看潮汕。廣東省内出生率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潮汕地區,包括潮州、汕頭和揭陽三個城市。潮汕地區的人們一直以來崇尚 " 多子多福 " 的觀念,因而 " 生育勢頭強勁 "。
盡管近年來潮汕地區的出生率也在持續下降,但廣府傳統思想文化仍在發揮作用。
此外,作爲中國經濟最發達、财力最雄厚的省份之一,爲了鼓勵生育,廣東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39 深呼吸了解到,2023 年廣東發布文件,提出要 " 加快建設生育友好省 "" 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示範省 ",包括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傾斜,鼓勵用人單位爲職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務,積極支持公立醫療機構開展托育服務,鼓勵用人單位将幫助職工平衡工作和家庭關系相關措施納入集體合同和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條款等。
剛剛當上媽媽住在深圳的甜甜切身感受到了其中的福利," 我本來想回老家貴陽生孩子,猶豫再三還是在深圳分娩。" 甜甜說,她已經入了深戶,是一檔社保。在深圳醫院建檔,有 12 次的産檢額度。深圳一些比較貴的産檢項目,例如唐篩等都是免費的。從懷孕到生産,可以說是沒花什麽錢。
家在深圳福田的張文昕也有同感。" 除了生孩子那天選擇無痛是自費的,其他的産檢和分娩費用基本上都報銷了,或是走了生育險。" 她如今有一個 4 歲的寶寶,肚子裏還有一個寶寶預計下個月分娩。
正是在這些大好的因素下,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開展的一項群衆生育情況調研結果顯示,廣東群衆生育二孩的意願略有上升,超五成 "90 後 " 的理想子女數爲 2 個。
02
人口負增長背景下,國家提倡要多生!
助産護士陳喆漸漸發現,她工作的産房變得沒那麽忙碌了,有時一天可能等不到一名嬰兒出生。而七八年前,她随時會被叫回産房,每天忙到團團轉,有時甚至分不清外面是白天還是黑夜。
從 2022 年開始,我國正式進入人口負增長,最新 2023 年數據顯示,我國全年出生人口不及 2016 年全年的一半。
這樣的情況還在愈演愈烈,我國結婚人數已經連續 10 年下降。這其中,2019 年我國結婚人數跌破 1000 萬對、2020 年跌破 900 萬對,2021 年跌破 800 萬對,到 2022 年則跌破了 700 萬對大關。
根據公報公布的 2022 年結婚登記人口年齡分布數據計算,2022 年,我國結婚登記人口中,20-24 歲人群占比僅爲 15.2%,比上一年下降 1.3 個百分點。
◎ 在婚育觀念上,多數群衆 " 養兒防老 " 的傳統觀念正在逐漸淡化。/ 圖:全景視覺
社會競争壓力過大、育齡女性規模不斷減少、生育意願低迷、城市不斷攀升的房價、越來越高的養育費用、公共托幼服務的缺位和市場養育服務的高成本等等原因讓中國家庭 " 不結婚 "、" 生不起 "、" 不敢生 "。
但這又确實影響了我國社會的發展。大家知道,中國之所以能夠成爲 " 世界工廠 ",最主要就是得益于人口紅利,廣東省能夠發展得這麽快,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廣東超生人口特别多,前期看雖然缺點多多,但是在市場經濟的開放之下,人口優勢就逐漸顯現出來了。而北方之所以後繼乏力,就是因爲人口老齡化嚴重,沒有新鮮血液注入。人都沒了,還談什麽發展和市場呢?家裏隻有獨生子女,怎麽出來打拼呢?
也因此,國家多次優化調整生育政策,自 2013 年以來不斷推進生育政策寬松化改革後,2021 年甚至明确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 老齡化、少子化、不婚化三大趨勢加速到來。人口因素影響重大深遠,生育政策調整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一。/ 圖:全景視覺
然而," 生,還是不生 ",已經不是發個文件就能解決的問題 ,指望人們再回到過去那樣 " 聽話 ",已經不可能了。國家衛生計生委曾做過實地調查,在不願意生孩子的人群裏面,六成以上都是因爲經濟負擔太重,沒有人看或者沒有精力來照顧孩子。
城市雙職工家庭面臨托育服務,在廣大農村,大批的青壯年人口流失和落後的教育資源,都是年輕人生育與發展之間的矛盾。
因此,在鼓勵生育上,在促使人們真正 " 行動起來 " 上
恐怕需要政府拿出更大的誠意
無論政策,還是物質
……
作者|王慧明
封面|全景視覺
首圖|123rf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