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甲骨堂 Author 甲風
解放戰争中,既有大規模運動戰,也有相當多的攻堅戰。
運動戰中進攻突然性和機動性很重要,而在攻堅戰中足夠的火力支援,則非常重要。
因此我軍在解放戰争初期繳獲火炮後,便非常重視,各大野戰軍紛紛組建自己的炮兵部隊,以強化攻堅戰力。
以華東我軍爲例,在宿北、魯南戰役中繳獲大量火炮,以此爲基礎在華東野戰軍編成時得以組建了特種兵縱隊,編制下有榴彈炮團和野炮團;另外在各縱隊也紛紛組建炮兵團、炮兵營;步兵師、團,也按條件組建相應的炮兵分隊。
在各級炮兵中,特種兵縱隊的美式榴彈炮團,當然是威力最大的。
在 1947 年初的魯南戰役中,華東我軍取得大勝,一口氣繳獲了 48 門美式 105 毫米榴彈炮。以繳獲火炮中能直接使用者,以及修複後的火炮爲基礎,華東我軍組建了榴彈炮團。
當時粟裕将軍親自向特種兵縱隊司令員陳銳霆強調特縱建設的重點,尤其要求美式榴彈炮團要盡快形成戰鬥力。
爲了盡早讓我們自己的美式榴彈炮形成戰力,榴炮團重點建設一些營、連,使之先形成戰力。
到 1947 年 4 月下旬,經過了幾個月時間的緊張組建,榴炮團最早組建的一個營(3 個連)已經具備了初步戰力,并受命參與進攻泰安之戰。
泰安之戰是泰蒙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民黨軍守軍爲整編第 72 師的主力外加炮兵第 10 團的 1 個美式榴彈炮連,再加上當地的地方武裝,總計守軍兵力爲 2 萬餘人。
在具體布防方面,以整編第 34 旅下屬的第 101 團派出一個加強營守備泰安外圍的重要屏障蒿裏山;另外以一個連守備蒿裏山東麓的靈山莊,以爲犄角。
最初華東野戰軍第 10 縱隊展開外圍作戰時,第 29 師第 85 團曾經進攻過蒿裏山,但這裏的碉堡衆多,防禦體系完善,因此攻擊未能得手。
當時整個戰場形勢發生變化,爲迅速解決泰安之敵,華東野戰軍決定調第 3 縱隊參加攻城戰鬥,尤其善于攻堅的第 8 師開進到了泰安戰場。
接手蒿裏山攻堅任務的是第 8 師第 23 團,具體以第 1 營進攻蒿裏山、第 2 營進攻靈山莊、第 3 營爲預備隊。
擔負火力支援的炮兵主要爲師屬山炮連和團屬炮連,總計有 2 門山炮、3 門戰防炮、6 門迫擊炮、1 門九二式步兵炮。
這些火炮對付小型據點還可以,但在攻堅敵重要的防禦體系時顯然是不夠的。
而且當時低估了敵人的布防兵力和戰鬥力,以一個營去攻堅對方一個加強營兵力顯然不夠。
因此第 1 營在攻上蒿裏山後,未能将之拿下,敵不斷發動反擊,第 1 營未能鞏固陣地;而第 2 營進攻靈山莊雖然有兵力優勢,但因爲指揮不當也未能解決。
由于敵人的火力極爲密集,當夜的進攻出現了很大損失,關鍵時刻通信中斷,也影響了後續預備隊的投入;按照當時第 23 團參謀長的說法,全團在進攻中傷亡 500 餘人,這是第 8 師曆史上少有的。
不過在部隊後撤時,還有 3 名戰士留在了蒿裏山上,這 3 名戰士抗擊敵人一個營的輪番沖擊,斃傷敵 100 餘人,後來被稱爲是 " 蒿裏山三勇士 "。
但因爲第一次攻擊失利,而且出現了重大損失,第 8 師師長親自到第 23 團整頓部隊;縱隊重新商讨作戰方案,甚至連指揮泰安作戰的陳士榘都深感痛惜,決定要集中強大炮火,拿下蒿裏山。
配屬攻城作戰的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榴彈炮營調了過來,第 3 縱隊當時成立的炮兵團也掉了過來,再加上第 8 師自己的山炮,總計集中了榴炮、山炮數十門。
尤其是一整個美式 105 毫米榴彈炮營的到來,這在當時堪稱華東我軍的最強火力。這種口徑重炮的威力,可不是 75 毫米山炮能比拟的。
而且防守蒿裏山的第 101 團加強營,經過了第 10 縱隊第 85 團、第 3 縱隊第 23 團的兩次攻擊,還有與 " 蒿裏山三勇士 " 一夜的纏鬥後,兵力、意志力也已經大損。
這種時候突然遭遇了我軍集中幾十門火炮猛攻,尤其還是從未見識過的美式 105 毫米榴彈炮轟擊,一下子就沒了戰心。
火力準備之後,第 23 團再度發起攻擊。
第 23 團參謀長回憶稱:
16 時前,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以兩大炮兵群向敵軍陣地猛烈射擊,打得敵軍陣地山搖地動,硝煙滾滾,木栅、鐵絲網橫飛,敵軍像熱鍋上的螞蟻到處亂竄。17 時,我率第三營在炮火掩護下,僅用了半小時就攻上蒿裏山山頂。
守敵大部被殲,殘敵逃向泰安城西關,被我攻城部隊第八師第二十二團活捉。在這次戰鬥中,我團第三營僅傷亡 3 人。
而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銳霆也回憶道:
我将特縱榴彈炮團 3 個榴炮連和第三縱隊炮兵團以及師、團的大小火炮統一配置,猛烈轟擊蒿裏山,将守敵一個營打得無處藏身,在潰逃中被第三縱隊殲滅。
由此可見,大口徑火炮在攻堅作戰中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