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是一項 " 反直覺 " 運動。
北京時間 2024 年 10 月 31 日,紐約揚基體育場,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世界大賽 G5,洛杉矶道奇在客場完成大逆轉,以總分 4-1 戰勝紐約揚基隊奪得冠軍。這是洛杉矶道奇隊史第八冠,也是其時隔四年再次登上棒球運動的頂峰。洛杉矶道奇隊内明星球員、擁有 " 體育史上最大合同 "(10 年 7 億美元)的日本棒球運動員大谷翔平,也終于圓夢,拿下了他職業生涯的第一個 MLB 冠軍。
自 2018 年從日本職業棒球聯賽登陸 MLB 聯盟至今," 二刀流 " 打法的大谷翔平拿下了兩個聯賽 MVP,并打破了一系列紀錄,本賽季更是達成了前無古人的 "50+50" 神迹。洛杉矶道奇的小股東、NBA 傳奇球星 " 魔術師 " 約翰遜甚至誇贊大谷翔平道:" 大谷翔平的影響力隻有邁克爾 - 傑克遜才能比拟 "。雖然這番言論有一定過度誇贊自家球星的成分所在,但也足以見得大谷翔平在 MLB 表現之卓越。
大谷翔平成就确實突出,同時又身處于這樣一個商業現金流充沛的項目,所以得到很多贊歎,甚至有人稱他爲棒球乃至亞洲體育的 GOAT(Greatest of All Time),但這樣的觀點也引起很大的争議。正方認爲,大谷翔平在棒球運動中的成就,以及其合同在在整個體育界的重磅程度,均堪稱前無古人,配得上 " 亞洲一哥 " 的名号。
反方則質疑大谷翔平還未獲得棒球頭部職業賽事的冠軍,何德何能當 " 曆史最佳 "?如今大谷翔平終于奪冠,這看似給了反方質疑者 " 緻命一擊 ",可以讓 " 黑子 " 閉嘴,但其實奪冠并未給大谷翔平的 " 亞洲一哥 " 聲譽增加實質性籌碼。究其原因,在于棒球作爲一項 " 特殊的 " 體育運動,是以美國這個 " 特殊的 " 體育市場爲根基進化出強大的商業價值,但是這種價值能未很好地擴散到其他熱門體育市場,例如歐洲、中國、西亞等。一旦我們以 " 全球化 " 的目光來看待棒球,就會發現大谷翔平與 " 亞洲一哥 " 預期的具體沖突。
棒球—— " 反直覺運動 "
國内不少體育迷在反對将大谷翔平神化的時候,甚至會直接否認大谷翔平的成就。雖然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卻也反映出棒球這運動 " 反直覺 " 的特殊性。
棒球的反直覺特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是相對于籃球、足球等目标明确即入網得分的項目,棒球無法簡單描述運動的目标,其他疊加規則更加複雜。其二是棒球作爲一項集體運動,衡量球員成就的更多是關注個人數據而非集體榮譽。例如棒球界 GOAT 有力競争者之一威利 · 梅斯,職業生涯隻有一次 MLB 世界大賽冠軍,但他 24 次入選 MLB 全明星;前十傳奇之一漢克 · 阿倫,同樣一次總冠軍,25 次入選全明星曆史最高。
" 反直覺 " 正是導緻非棒球迷質疑大谷翔平 " 沒有冠軍 " 的誘因。足球、籃球、橄榄球等集體球類運動會以集體榮譽作爲 " 曆史巨星 " 的重要考核标準,例如足球領域的世界杯冠軍、歐冠冠軍、聯賽冠軍,籃球運動中的 NBA 冠軍、奧運會金牌等。但棒球的機制确實會導緻再強的個人也不能保證其團隊的勝利,因爲其隊友并不一定是與他同一時間在場上競技,不太具備 " 巨星作用 "CARRY 隊友或激發其他球員的條件。例如,如果把棒球規則移植到籃球,相當于每隊派五個人出來一對一 " 鬥牛 ",每一場對抗是獨立的較量,巨星即使能每次都赢得單挑,也不能左右隊友的輸赢。大谷翔平的表現固然卓越,但在棒球運動中,卓越表現—勝利的轉化率,相對于足球、籃球等運動要低。
在棒球運動中,運動員個人對團隊的影響相對其他項目較低,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多了些單打獨鬥戲份,也就有着更濃烈的個人主義意味,這就與強調個人英雄主義的美式文化思想不謀而合。當你作爲擊球手,站在本壘,手持球棒,準備擊球,那是你一個人面對世界。這一球打出去,如果打得好,是你的功績,打得不好,是你的失敗。總之你無從推诿。當你作爲投球手時,也是單打獨鬥。你必須把球投得盡量快、盡量刁鑽。當你作爲捕球手時,亦是如此。球向你的方位飛來,你能否接得住?如果是一個很險的球,你飛身魚躍将球牢牢抓住,在場内觀衆的注視之下,個人成就感爆棚。
大市場創造的特有發展機遇
棒球被視爲典型的 " 美式運動 ",雖然在 18 世紀的歐洲有一些棒球運動的雛形,但棒球界更傾向于視美國爲現代棒球發源地。目前棒球較流行的地區主要是中北美地區、亞洲的日韓及中國台灣省。這些國家和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也都深受美國影響。其中美國棒球市場規模最大,據體育商業媒體 Sportico 的最新數據,MLB 總市值逼近 800 億美元大關,爲 790 億美元,30 支球隊的平均價值已經達到 26.4 億美元。
與其他美式運動一樣,棒球也有明顯的 " 消遣文化 " 風格,從 17 世紀開始,棒球就被稱爲 " 美國的消遣 "。去現場看比賽的觀衆更多是尋求一種打發時間的娛樂,而不一定高度關心比賽的進程。棒球場旁邊甚至直接有草地,大家席地而坐吃吃喝喝,看比賽隻是 " 順道瞄一眼 "。
不過考慮到棒球在美國的轉播權價格不菲,棒球顯然也不乏高度關心球隊競技情況的硬核粉絲。整體來說,棒球在美國市場高企的商業價值,還是根源于美國本身的經濟基礎。例如經常被拿來與棒球進行類比的闆球,主要在英國、印度比較受歡迎,但受傳播面和目标用戶消費力等方面的影響,闆球的商業價值遠遜于棒球。同時,除了棒球之外,在海外并非特别流行的美式橄榄球、納斯卡賽車都能在美國市場具備可觀的變現能力,也主要得益于美國本地觀衆的支持。美國龐大的體育市場和美國觀衆強大的體育消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一項在美國擁有紮實受衆基礎的運動背後必定擁有不俗的市場規模。
大谷翔平的體育史上最大合同,正是基于在美國經濟基礎、體育市場和受衆支撐下逐漸膨脹的棒球運動商業價值。但運動員的職業合同乃至商業價值的大小,隻是評價運動員綜合影響力的其中一些指标。例如中國體育迷會舉出姚明、李娜、劉翔、蘇炳添等一批名字,運用運動項目綜合影響力、競技成就、冠軍履曆及榮譽背後的曆史性等指标,去反對盲目拔高大谷翔平的體育迷。雖然大谷翔平在棒球運動上的競技成就指标方面不弱于甚至可讨論地勝于上述名宿,但是項目影響力、榮譽曆史性等方面仍存在短闆。
以蘇炳添爲例,百米賽跑被視爲奧運皇冠上的明珠,代表着人類的最快速度,百米飛人也常被視爲體育界最純粹、最皇冠級的榮譽。在這樣一個關注度極高且被黑人統治的項目領域,蘇炳添代表黃種人和亞洲人創造的 9 秒 83 這一紀錄數字,就具有非常直觀的震撼力,也許更多人會認同這個數據的珍貴程度而非大谷翔平的 "50+50"。
" 小衆 " 項目裏的星級巨人
綜合棒球的自身特性和美國體育市場的情況來看,大谷翔平的驚人合同,同時得益于他個人 " 投打雙修 " 的獨一檔能力,以及美國體育受衆的強大消費力。但是大谷翔平從項目那裏獲得的紅利,并不能完全轉化爲評價他在體育界綜合地位或影響力的核心因素。大谷翔平的出現,也并未改變棒球運動在全球範圍内相對小衆的地位。
大谷翔平本質上是在一個小衆卻具有超強區域影響力的項目中實現新成就的運動員,他找到了更有利于兌現商業價值的生态位。就這一層面來說,剛剛獲得中國香港居民身份的 " 火箭 " 奧沙利文的情況比較類似。斯諾克在全球範圍的綜合影響力并不顯著,但是中國台球市場十分活躍,各類商業賽事令奧沙利文可以取得更豐厚的收入。但假如中國台球市場不斷壯大到如今美國棒球的水平、斯諾克的全球推廣卻仍不充分,奧沙利文也很難被視爲全球體育曆史級别人物。
總之,大谷翔平可以被稱爲巨星,因爲他确實在全球最強的區域體育市場内有突破性的影響力。但 " 綜合地位 " 并不是一個純粹計算市場份額的遊戲。在規模可觀或潛力顯著的歐洲、中國、西亞等體育市場,或者在作爲綜合體育最大舞台的奧林匹克賽場上,棒球從未達到它在北美日韓的影響力,從而導緻棒球界巨星在全球化的體育觀察視野下也缺乏眼球效應。
北美體育市場在全球範圍内的顯著地位以及歐美文化霸權的強勢,容易讓一些體育迷将北美視爲體育的最高殿堂,從而進一步産生北美認可 = 全球認可、北美流行 = 全球流行等片面的判斷,這也是大谷翔平被部分體育迷神化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北美市場的價值、地位高低,并不能成爲綜合評價一項運動或一位運動員時的絕對标準。對于一些唯 " 美 " 至上的體育迷或媒體人來說,是時候對北美體育祛魅了。
對于國内體育迷來說,在讨論大谷翔平時進行極力吹捧或盲目否定都不可取。對于亞洲體育來說,能夠多一個單一項目的頂級運動員,即使這個項目全球影響力相對有限,也有助于亞洲在全球體育市場中獲得更大份額和影響力。對于國内體育行業來說,我們應該從中看出一個強大的市場對于運動員包裝的重要性。希望中國體育市場的份額和影響力也與日俱增,未來能将更多所謂 " 中國流行、他國小衆項目 " 的優秀運動員,也催化爲讓全球體育界矚目的 " 星級巨人 "。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體育大生意 "(ID:sportsmoney),作者:羅冉峰 劉成康,36 氪經授權發布。